[岁月无声,书相伴] 岁月无声

时间:2019-12-11 10:31: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编者按】与书相伴,时间久了,发现自己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眷恋,喜欢上了灵魂让书净化,远离了浮躁、飘渺和名利的感觉。岁月无声、无痕,与书相伴,其趣无穷,其味融融。

领取了新单位的报到证,一个周末约上好友立新与杜彬到原单位办公室收拾行囊。拨开平素喜欢的《悠悠红河》网站,点击常伴的音乐,打开陈旧的柜子整理起资料,一个小时的收拾,才发现一年有余的乡镇政府工作,属于自己的书已累三尺。

  

  记忆中,两年前离开学校时,在白绿相间的小屋里收取物品时,就发现占据杜彬小货车车厢更多位置的除了妻子留下的那张课桌外,就是书,是那些陪伴自己每一个午夜的教学参考书和厚厚的《青年文摘》及《读者》。

  

  这样小范围的搬家已不是第一次经历,记得1998年那个多雨的仲夏,走出阔步快飞的大学校园,和几位满腹经纶的同窗返回建水时,肩上的牛仔包装满的是高数课本和大学物理系列教材。踏着回家的那条泥巴路,任雨水和汗水肆意爬上额头,也不愿雨水打湿书包。以后的几年,陆续到昆明学习,除师大西校门对面的几家音像店外,光顾最多的还是新知图书城和清华书屋,以至家人和朋友收到的礼物,更多的还是散发着这两家书屋的红色印章的墨香。

  

  与书相伴,时间久了,发现自己竟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眷恋,喜欢上了灵魂让书净化,远离了浮躁、飘渺和名利的感觉。

  

  书,犹如自己多生活和情感的感悟,点点滴滴,慢慢积累,积淀了所有的情愫。书,就这样悄然无声的走进了我,静静地守望着我走近而立之年。

  

  童年石榴园小人书

  

  和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许多农村同龄人一样,我用滚轱辘、打嗒嗒枪、玩捉迷藏、读小人书及看露天电影写满了整个童年。那时,电视还是城里孩子的尤物,小人书倒发展到极致,也适合农村孩子的消费,我们喜欢把这种叫做连环画的读物叫做小人书,看小人书成为70年代出生的小孩的一大乐趣,书上的漫画常常使我们捧腹大笑、忘乎所以。逢年过节,即使不买新衣服,也要省下钱去买小人书。

  

  始终相信,阅读可以唤起人们内在潜藏的情感能量,为人们打开一个新的人生视野与思考空间。我的童年是在一片石榴园包围中的小村庄里静静度过的。村里孩子的童年,更多的时间那就是几个伙伴一起到石榴园里去放牛。在放牛的过程中,要是看到哪个带着一本《西游记》或《三国演义》的小人书,那就是一个最丰富的下午。

  

  在放牛娃中,我们传看过一阵子《三国演义》的连环画。

  

  连环画中大伙儿最佩服的就是关羽和诸葛亮。关羽那过五关斩六将的光辉战果和那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及那令鬼神发愁的青龙偃月刀,诸葛亮那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智者形象和他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谈论之余,就不免要当当英雄好汉了。

  

  于是我们就打仗。一个人扮演一个英雄。

  

  我们的武器是随手拈来的。把石榴树的枝条拗断一截,一个人拿一根,长长的,上面长满了尖刺。这就是我们的大刀或长茅。我们拿着自己的武器,向对方挥舞。舞热了,就把牛拴在石榴树上,三五成群光着屁股一头扎入横穿村子的那条小河里打一气水战,爬起再继续,直到晚霞悄落西山,映红石榴园。

  

  随带一句,因为舍不得那条温顺的老牛,小时候,很少有机会进城。和最好的伙伴小永偶尔揣着1元钱进城,回家告诉父母和几个小伙伴谈论的焦点往往都不离两个主题:一是今天怎么按照隔别邻居家小武哥教的绝招把2角一碗的米线连汤带油喝过精光,让收米线汤的大妈连连咂嘴;二就是今天书摊上老大爷怎么过心情好,在小摊上让我们花了5分钱就看了3本《西游记》,最后还8分钱卖了一本给我们。

  

  老水牛,酸甜石榴,不高的青山,引人入胜的小人书,时光就这样捧着小人书在石榴园中穿梭,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最终送我离开了那座离城不远却要走好远的村庄,到城里上了初中。

  

  青春校园文摘小说

  

  读书,其实就是用自己的经历,学识去诠释,理解书的内容,达成思维共振。当你在人生旅途中遇到困惑,遭受挫折时,读了好书,便会与之魂魄合拍,产生共鸣,就能起到指点迷津,开拓进取的作用,甚至能改变你的命运,塑造你的人生。

  

  整个初中三年,念着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诀,唱着罗大佑的《恋曲1990》和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中眨眼度过。

  

  进入高中,我在学校前一片绿色稻田相间的石板路上和一位女孩巧遇,同样的爱好使我们一同喜欢上了《青年文摘》,在青春风铃栏目段段令人遐想的有音乐,有故事的情节里我离开了建水。

  

  在南湖湖畔逗留的几年里,我保留了原有的《青年文摘》情结,新增了武侠小说爱好。

  

  对于男生来讲,在寻梦的年龄,不将武侠小说藏到抽屉里偷看,似乎就不是真正的男生。于是,跑到图书馆不分青红皂白抱来武侠小说在打打杀杀中体会孤独侠士的生活。梁羽生、金庸和古龙这些书写成人童话的大师让我们找到了热血男儿的自信——侠骨与柔肠兼备,既能行侠仗义,又能赢得柔媚少女芳心,这样的英雄几乎圆了我和几个室友心中的美梦。

  

  有几个周末,我和几个室友干脆竖高枕头坐起,畅游在金庸的《天龙八部》和古龙的《风铃中的刀声》或梁羽生《七剑下天山》曲折离奇的情节中,两包方便面外加一杯白开水度过一整天。

  

  当然倘若心情好,也会和班里的女同学结伴同行到街上逛逛。一个下午溜达下来,到可以各取所需,叽叽喳喳的女生们逛遍全城不大的几家服装店和超市津津乐道地捧回了各类时令又廉价的体恤和水果,我却和几位死党乐滋滋地跑进书店捧出几本《白发魔女传》、《楚留香》和《青年文摘》。

  

  一本旧书,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结。在翠湖边给红嘴鸥喂面包的几年里,一有空仍就往书店跑,这个嗜好还渲染了几个同窗,傍晚时分,几个建水哥们儿总会到一二一大街人行道上买打折书籍或过期书刊,五角钱就可以买到七成新的各类精美杂志,总会令你窃喜一大阵子,捧回宿舍后可以伴你整个晚上,比一起打扑克或饮酒快哉。

  

  真正的生活不可能完美。它像一枚含在嘴里的橄榄,有苦有甜,你只有调动所有感官方可品出其中妙味。

  

  后来的日子苦涩却觉得甘甜绵长。一杯茶、一本书,一份心情,伴随着初入教坛的几年。从8岁进入校园,22岁那年离开学校1个月后,又回到校园,从伏课桌到站讲台。

  

  与书相伴,庆幸自己心灵的完整、洁净与淳朴。在外辗转几年又回到这个小城流转,那时候,父母、亲人很少在身边,每逢学生静静睡去,总独自回到小屋里,冲上杯咖啡或热茶,棒起本教人思考人生哲理的书慢慢地睡去。

  

  随着现实与梦想差距的逐渐拉大,才发现自己已移情别恋,目光已从《青年文摘》、武侠小说转移到了《读者》、哲理文章。这时,我迷恋上了台湾的刘墉,他的《感悟人生的真谛》、《冲破人生的冰河》、《离合悲欢总是缘》、《勇攀心灵的高峰》等心里独白伴随我和几个同龄人度过了一个个欢笑与泪水参半的初为人师的创业日子。

  

  一本好书就好像是一个最佳的朋友,翻开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一杯醇酒,似一杯浓茶,又如与久别的故人相逢。刘墉的顺风与迎风哲学、人就这么一辈子等哲理文章伴我经历了一次情感漂流,实现一场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而立办公室本土文学

  

  常常想,人生的感觉就像在咀嚼一个橄榄,其中滋味和蒙牛酸酸乳广告词一样,酸酸甜甜只有自己去体会。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时光开始变得宽容起来,恍惚之间便到了30岁的门槛。30岁的男人会喜欢演绎怎样的故事?

  

  记得电影《周渔的火车》里的一个细节,周渔关切地问起陈清有没有打算过将来?陈清爽口回答说与书相伴挺好的。

  

  30岁,我学会了穿整洁的西服,挂不卑不亢的笑容,说永远正确的废话,由于公式化工作的关系,我的视野也变得狭隘起来,最现眼的变化是此时的心境不在容纳遥不可及的武侠小说和幼嫩可笑的《青年文摘》,更多的眼光则关注报刊和本土文学。

  

  人们往往因为爱书而成为真正朋友,那就是书友。书友大大的区别于酒肉朋友,酒肉朋友不在心头,而书友就是因为爱我及书而走到一起来,书就是高尚坚实的情谊纽带。人们可以爱好共同的书籍作家,通过共同的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从而获得朋友间的沟通支持和理解。

  

  正如诗人艾吉因嗅到带有沙莜味的本土纯正文学,认识我县文联主席一样。我呆在办公室里通过阅读《红河日报》和《文笔塔》等报刊结识了建水的不少年轻作家。在与这些同龄人脍炙人口的文章交流中使自己保持着生命的真挚和热爱,领悟了平凡生活的艰辛。

  

  回想一下走过的30年,犹如一株丛野中的不曾换装的橄榄树,平淡得连花开的春季都仍是淡淡的绿色,但自己还是捧着书本品尝着甜味一路走来。

  

  书,我成长历程中最亲密的朋友,教我真知,授我豁达,给我慰藉。犹如古语所言:饥读之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矣。橄榄人生,书伴我认识真知中追索生命的光泽。

  

  岁月无声、无痕,与书相伴,其趣无穷,其味融融。

【责任编辑:蝶恋花】  

  赞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推荐访问:相伴 无声 岁月 岁月无声被禁原因 岁月无声beyond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