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 中秋月圆代表什么意思

时间:2019-12-09 10:25:0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当每一个游子离开故乡,身处异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时,家乡的那一轮或缺或圆的高悬窗口的月亮,是否让你记忆犹新,承载着太多的悲欢与感动。

  当每一朵娇艳的鲜花早已凋榭化成泥土,对着光秃秃的枝桠,长声唉叹,再美丽的事物也会枯萎衰老,惟有这万亿年来永不变的月光,诉说着柔情,吟唱着侠骨,舞蹈着欢乐。

  当每一年中秋月圆之夜,与家人一起围着几平米的木桌,食饼赏月之时,惊叹于月亮的圆润,月色的祥和;寄情于爱人父母兄弟姐妹;流连于诗人墨客的诗歌山水间。才知已成为习惯。

  何曾想,一轮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梦幻般地遥寄在外地的异客对自己的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此夜,人们有赏月祭月的风俗,其实这一寄托情怀的习俗,最早起源于,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个时候,帝王要在殿阙中饮酒笙歌,也要俯瞰他的天下,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揽者,他要维护一个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也要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同时他还时时不忘家族权力的繁衍与延续。这样他和他的追随者想尽办法,最后把目光投向浩瀚无垠的天空,或多或少地欺骗和愚弄了天下大众,其中祭日祭月便是对上苍的祈求,获得良心的平安与权力的膨胀。

  后来商贾富人和文人学士也都相应效仿起来,在每年八月的中期,即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观赏月亮,祭拜月亮,这种礼制经过诗词文章山水人物的吟咏描摹,华丽地蜕变成一种民间习俗,这种风俗萌芽于周代,在唐代得到重视,盛行于宋朝,经过明清二代的发展,已形成民间一个传统的活动,一个团圆的节日。而在三年前刚刚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供月,架上一张大香案,布上月饼、苹果、梨子、香蕉等鲜果作为祭品,由全家最年长的那位老人,带领全家人对着月亮的那个方向,依次拱手拜祭月亮,这样就算请月神品尝过了,孩子们就可以分食月饼了。我在想,月亮上的嫦娥一定在翩翩起舞为普通百姓助兴,感同身受,也在祝福天下庶民团圆安康吧!她同样眷恋着后羿,无论每一个清晨与夜晚,还是每一个盛夏与寒冬都渴望与他相聚,相守。天地永隔,何等凄美婉约,让前人还是后人都惊叹不已。

  月亮上的嫦娥,原是后羿娶的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被心术不正的蓬蒙威逼,为了不让小人得逞,她吃下不死药,便飞离地球成了月宫中的仙女,她的丈夫是一心挂念她的,为了她而设香案摆鲜果遥祭自已的妻子,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后来百姓纷纷在月下祭拜她,祈求以后一年中的平安。这样中秋拜月的风俗就在民间流传开了。

  这里只是一个民间神话,很是绮丽哀婉,经过几千几万年的岁月传承与发展,她的故事同样脍炙人口,她的爱情同样哀感顽艳,她的影响同样深远广泛。

  文学作品中有她的倩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餐饮食材中有她的相思:

  月亮月饼中秋节中国节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诸如此类的文字在食品,以及月饼的包装礼盒上多有呈现。

  科学技术中有她的苍穹:探月工程中的嫦娥系列卫星,实现了几千年来嫦娥奔月由神话向真实转变的先行,当年嫦娥恋恋不惜地离开她的丈夫,远离地球,来到荒漠苍凉,籁寂无声的月球,一个人怏怏独舞了几千年,世间虔诚仰望了几千年,她是孤独的,她也是幸运的。人间与她断开,但人间分分秒秒总有人对她感叹一番,述说一下自已镂骨铭心的情怀。从嫦娥探月这一天起,她不再是孤寂的。

  时至今日,它给世人一种哀而不伤的心情,更多的是诠释了夫妻间的恩爱美满,家庭的团圆祥和,国家的康泰安宁。也有很多爱美的少女,愿自已能够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相传古代女子无盐,容貌丑陋无比,在入宫之前,像一些乡村女子一样,爱劳动,但她偏偏也好舞枪弄棒,一边桑园采桑、另一边习武练功,又自诣齐宣王,实在是一个奇女子。后人常把她与西施相提并论,可能是她品德超群,善于进谏,人们就把她抬得很高,而贬谪了西施,这就叫做刻画无盐,唐突西施。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在一群贵妃宫女当中,在朦胧的月光下面,天子觉得她一笑一颦都美丽出众不同常人,而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也由此得来。

  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与神话,李白也曾感慨到: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还有就是朱元璋利用月饼传递情报,攻下元朝大都,最终开创一个国家,一个宦官当道的朝代。把八月十五夜起义纸条藏入月饼中让天下一齐响应,还是有可以相传的缘于,一来利用元朝官员过中秋时的闲情逸致,疏于防范,二来就是利用中秋是一个思人寄情的节日,容易聚集,三来就是大元后期统治者变本加厉繁杂的赋税,内部争权夺利。从而,月饼引线,成就了一代帝王与他的王朝。

  帝王终究还是帝王,仙女依然还是仙女,一个包揽天下生灵,一个不识人间烟火。天下百姓最关心身上穿的是什么,是否御寒?餐桌上摆放些什么,是否温饱?一家人的身体怎么样,是否健康?未来会是什么样,是否平安?

  身躯颤栗得是惶恐的姿态,口中梦呓得是恭敬的语言。

  对帝王畏俱权力,或反抗,或归隐山林,对仙女顶礼膜拜,希望一生平平安安。

  身在殿堂之上,庙宇之内,心却在适当的时期回归崇山峻岭间,密林清泉旁。

  在那个物质相当匮乏,信息绝对闭塞的年代,想成为帝王那样的人物,一个普通老百姓是绝难达到的,倒是归隐山林,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来得洒脱,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暮色四合,一轮又大又圆的皓月,高悬天际,农户人家炊烟袅袅,缕缕金黄点缀远处的峰峦,今夜月亮最是圆,如诗人一般把酒问青天,守月拜月,遥想山林外,殿宇上的亲人还好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每一个身在异乡的游子每逢佳节都会倍感思恋故乡的亲人,他们从四面八方,从边陲到内陆,从境外至境内,互相簇拥着,联络着,盼望能早点与家人团圆,一起赏明月,唠叨家长里短,话当今的幸福与闲适的日子。亲人们早备好了一家人爱吃得各式水果,不同馅的月饼,等待回家的亲人。老大进屋后放下行礼问候了一句捋起袖子帮忙一些家务,趁空闲时呈上亲人称心如意的礼物,老二拎着手提袋盛满家人爱吃爱喝的送上团圆的祝福,老三回家后聊聊说说递上一份厚礼祝全家平平安安,还有在途中或在工作岗位上的亲人,其实他们心早己归家,无论是白昼还是在黑夜,一路步履如飞,在追思那已泛黄的旧事,在拾起年少时的残梦,在与故乡那轮圆月共话长。

  无论亲人们用何种方式,在什么样的日期,以怎么样的心情,返回故里,都是至亲之间的深情重温与再度拥抱。

  譬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寄托了对已逝亲人地思念,是一种祭祀的节日,再如,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或一种活动,是一种公祭性的节日,又如,春节象征一年来举国上下幸福团圆,是一种喜庆的节日。而中秋更是以家庭为一个核心聚集地,在亲人间是浓郁的感情,汩汩的思恋,多了分离之后再聚首的团圆气氛,像一个在商场沉浮或职场打拼多年未归的人,那种感情是灼热的,也是真挚的。

  现在正是中国风盛行之际,大江南北都可以捕捉到它的影子,而中秋月圆更能凸现中国元素那种浓浓烈烈的亲情与中国文化独具一格的民族习俗。

  在遥远的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与活动,近一点的明清,在南京夫子庙文雅之士笙箫弹唱,有人著诗: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刻画了当时人们过中秋的风貌。现在许多地方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之外,还有秋夜要烧斗香,辄用纱绢糊上,在上面绘上月宫图,也有在静夜临近放逐天灯,一盏一盏随风飘远,直至灯火渐次变得微小,在漆黑的夜空再也仰视不到它们的光影。

  这样的中秋活动与习惯在不同的地方不仅风格各殊,样式与内容上也都迥异,几乎一地有一地的特色,但都寄予一种对未来地向往与深厚的感情。

  回首想来,中秋一年一度,几干多年来让人间承载太多,传说与神话,团圆与月圆,民风与民情,诗人与诗词,它们被描绘得既真切又不失迤逦,既感人又不觉矫情。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月圆 中秋 中秋月圆诗句 中秋月圆作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