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

时间:2023-05-14 13:05: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是大连海洋大学海洋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随着现代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从案例教学模式设计、案例教学内容规划及案例教学模式实施体会等方面分别探讨了课程组教师针对天然产物化学课程进行案例教学模式研究的成果,并对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天然产物化学;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34-0257-02

Case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LI Min-jing, TAN Chen-yu, KONG Liang (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 Dali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The course of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for the graduate students who major in marine chemistry. With the change of modern high-leve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he demand of teaching reform should be more and more urgently.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ase teaching mode of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ase teaching mode design, case teaching content planning, case teaching mode experience and so on. And the obtained achievements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Case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是面向大连海洋大学海洋化学专业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了解天然产物中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应用及其结构的研究和表征的前沿方法及合成途径等内容的一門实用性很强的课程[1-2]。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涵盖较广,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和把握,是教师优先考虑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根据授课计划施教,学生被动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对课程内容的思考和理解以灌输的方式教授给学生,需要学生主动思考的部分很少,因此教学效果往往不佳。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作为引领者的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教学模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应运而生。案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思考过程。学生能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进行学习、归纳和总结,并可以激发自主分析问题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真正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因此课程组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该课程展开了案例教学模式的探索。

1 案例教学法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前安排相应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在课上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进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要学生自己思考、总结,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紧张、生动、活泼。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要发表见解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同样,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和解析,合理地设计教学模式,并能够按照授课计划精心控制课程节奏、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案例教学模式设计

在探讨案例教学模式时,笔者所在课程组经过反复研讨,总结出设计案例必须具备的条件:首先,案例事件应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一旦提出,学生就应有所了解,这样较易让学生产生真实感和参与感,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知识的热情;其次,案例的选取最好有一个完整的事件,该案例涉及的相关内容和数据丰富、详实可查,能够让学生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再次,案例的选取应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针对的课程专业知识应层次分明,通过案例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最后,必须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如PBL、分组讨论、集中讨论、撰写总结报告等来完成具体的案例教学目标。

按照上述指导思路,课程组针对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共设置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疟疾与奎宁、红豆杉与紫杉醇、大豆异黄酮、青蒿素与诺贝尔奖[3]、人参与人参皂苷、青霉素、花青素与葡萄酒鉴别等。下面以案例疟疾与奎宁为例解读案例设计的条件。①该案例中设计了一种众所周知的传染病“疟疾”,虽然近年来该病症未见报道,但是大多数人对该疾病都有所耳闻,满足了案例对于知名度这一要求。②奎宁是继吗啡后研究最早的生物碱之一,因此对于该化合物的研究资料丰富且详实,方便学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数据,并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和分析。③疟疾与奎宁案例中涉及很多趣味性的小故事,例如1693年康熙皇帝得了疟疾,病情严重,法国传教士洪若翰进献金鸡纳霜(也就是奎宁),治愈了康熙帝的疟疾。在该案例中穿插一些有趣的内容,同时兼顾案例中涉及的奎宁,也就是生物碱及其活性这一重要的知识点。④根据该案例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学生案例研读、信息查阅分析的范围,针对案例设计4~6个行之有效的设问,撰写案例教学实施计划。

3 案例教学内容规划

案例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通过案例焦点问题设计将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引导出来,同时还要利用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增强课堂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点。天然产物化学是药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知识交叉学科,该课程难点和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涉及专业知识量较大。通过PBL模式,每个知识点均由具体案例出发,所提问题既是引发学习的导火线,又是串接具体知识点的桥梁,不仅是教学的起点,还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动力。

现以案例“青蒿素与诺贝尔奖”为例介绍课程组对于案例教学内容的规划。第1步:教师结合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青蒿素为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公布学习的案例材料及在学习过程中需思考的具体问题,通过问题把青蒿素与课程中萜类的知识内容进行衔接;第2步: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课前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材料阅读、查阅和整理,最后形成报告;第3步:在课堂中以PBL的方式,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知识点进行衔接、归纳和拓展;第4步:教师提出一个“难点”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做出回答,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和教师答疑。

4 案例教學模式实施体会

经过1学年的案例教学模式实施,课程组教师发现在案例教学模式下,学生上课过程中要回答问题、交流讨论,需要时刻进行思考,这样能够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避免了灌输式教学中课堂的乏味现象;另外,案例教学模式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深刻。同时,课程组教师发现在执行案例教学模式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因为修读天然产物化学课程的研究生人数较少,所以分组讨论效果不佳,分组讨论时小组成员应多样化,男女比例尽量均匀,这样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才能表达出不同意见,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才能深刻。若学生人数较少,分组讨论只能设置为集中讨论,不能较好地烘托出讨论课中的热烈气氛,因此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由于案例教学过程的评分方法较为繁琐,学生回答问题、分组和集中讨论时的表现及报告撰写的质量等均为得分的一部分,而对于每个学生在分组讨论时的表现,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进行这部分评分时就容易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对课程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不断完善案例教学模式和内容,才能培养出更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及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徐任生.天然产物化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 徐静,杨建新,李嘉诚,等.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3):17-18.

推荐访问:产物 教学模式 案例 课程 化学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