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的嬗变 嬗变的

时间:2020-01-11 10:30:4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年夜饭是为一家人欢欢喜喜、团团圆圆。拜年是为以联年谊、以敦乡情,用时下的话说,就是搞好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及长,我当兵入伍,在师、团机关,过年都是团拜。团拜,起于汉而成于清。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这种方式拜年,省时省事挺不错的。老乡、战友在团拜会上见个面,相互祝福。那时我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也没有亲戚可走,过年很简单,也很自在,正好利用春节假期独自在屋里读点书。    进入二十世纪末,当多数家庭有了固定电话后,拜年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由于方便快捷,电话拜年成了一种时尚。不过,没有几年功夫,这种拜年方式很快就被手机短信拜年基本取代。随着移动电话在城乡居民中的广泛使用,人们发现短信拜年更便捷,使用手机的群发功能,一次按键就能发送一、二百条的拜年短信,这种效率是固定电话无法比拟的。短信拜年的习惯始于新千年的2002年春节,仅除夕夜的短信就70万条,而整个春节短信发送量达9亿条。随后几年拜年短信的量每年都创出新高。2012年,春节期间全国短信发送量突破300亿条。如今,还有QQ、微博、微信拜年的,有图像、有声音、有文字。现在拜年的方式可谓多种多样,但最普遍量最大的还是短信。短信拜年十多年来所以盛行不衰,主要是它的便捷和经济,自己写或从网络上拷贝一条短信,随时随地,只要按一个发送键,几百条的短信,瞬间就到了亲朋好友的手机上,实在是省时省力,又快又好。    有的人倒不是因为出乱,而完全是图省事,拜年就走个形式。想一键拜遍所有亲朋好友,甚至是恩师、长辈,这在技术上可以做到,但同一条短信的内容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人,短信一键发出,礼数是到了,也不缺失礼貌,但话不投机,内容不适当,无以表达出拜年者心中对恩师、对长辈的诚意。    记得央视春晚有个节目叫《群发短信我不回》,我对发这类短信给我拜年的亲戚中的后生晚辈,几年前就懒得回复了。他们从网上信手拷贝一条短信,随手按个键(这一键可能还不是专为我按下的)应付一下,就算给我拜过年了,我可得带上老花镜,用僵硬的手指吃力地操作,我不按个几十、上百下按钮,花上三、五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是写不出来一条短信的,我犯不上用认真来酬谢小年轻的随意。    当然,官场交际中,也不乏一对一专发的。自古以来,都有一些人把拜年当作阿谀奉承的机会。那些出于拍马屁的动机给领导拜年的短信,是不能群发的,必须专人专拍,一对一发送。过去有下官把上司送的名帖拿出来示人以傲的,现在也有把上级领导跟自己称兄道弟的拜年短信拿出来在酒桌上对人炫耀的。其实,有什么好炫耀呢,不过几句过年话而已,实在是奴才心态。    科技日新月异,拜年也在历史演变,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化,拜年者的真心诚意不能变。对长辈、恩师和挚友的短信,不妨亲自动手,情真意切地写上几句祝福的话,效果一定比内容不适的群发好,对方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真情与诚意。拜年,科技手段并不排斥传统,可能的话,打个电话拜年。如果相距不远,登门拜个年,问个安,坐一坐,聊一聊,应更有人情味。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