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时间:2020-10-31 09:48:2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卫星运行时间

——两、三位数的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生会了,老师教什么,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实它们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老师不教,学生也基本会做。那教什么,怎么教?

下面我就从“借助教学前测,找准学习起点” “依托前测结果,优化新知教学” 、“针对前测问题,活化课堂练习”这三个方面,结合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

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来展开我今天的说课。

一、借助教学前测,找准学习起点

这是我在课前对学生做的教学前测,情况如下:

前测题

129×7

45×54

143× 24

204× 32

统计项

正确率

97.5%

96.5%

88.3%

78.6%

前测结果分析: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

算方法,并且能够自觉地将算理与算法向三位数乘两位数迁移。 学生出错的原因

主要是:①因数中间有 0时, 0忽略不乘;②学生的检验意识淡薄,检验的能力

有所欠缺。

对比三个版本教材,苏教版直接出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笔算 , 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中除了估算以外, 仅有竖式笔算这一种方法, 而北师大版教材是以 “卫星运行时间” 为主题,呈现了与主题有关的学习材料是 :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 分钟 , 绕地球 21 圈需要多少时间 ?让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列出算式 , 然后通过估算、笔算等方法解决问题。

 从教材的编者意图来看,本节课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帮助学生理解运算意义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并将笔算与估算相结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 步

养成估算的习惯。

数学思考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深入理解多种算

法间的联系。

问题解决目标:会利用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数学计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其中,我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计算方法和理解算法间的联系” 确

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将“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

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依托前测结果,优化新知教学

1.创设情景.做好铺垫。

我从学生最近熟悉的开学第一课—“中国梦 航天梦”情境引入,由宇航员

王亚平太空授课讲述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小资料,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114× 21,说出算式的意义。 灵活使用教材情境,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回顾算法,突出算理,为后面的迁移做准备,

同时渗透“中国梦,我的梦”这样一种德育教育。

2.尝试解答,探究算法

《新课标》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 增进

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并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过程。

依据这一要求,这个部分我将通过五个步骤来展开探究活动。

第一步 交流估算方法

让学生先估算 一下卫星绕地球 21 圈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估计方法:

可能 A:把 114 看作 110,把 21 看作 20,110×20=2200,所以 21 个 114 分大约是 2200 分。(体会:准确的积要比 2200 大一些)(用音频)

可能 B::把 114 看成 120,把 21 看成 20,120×20=2400,所以 21 个 114 分大约是 2400。(体会:准确的积可能和 2400 差不多)

还有可能是:

可能 C:把 114 看作 100,把 21 看作 20,100×20=2000,所以 21 个 114 分大约是 2000(体会:准确的积要比 2000 大一些)。

可能 D :把 114 看成 115,把 21 看成 20,115×20=2300,所以 21 个 114 分大约是 2300。(体会:准确的积可能和 2300 差不多)

出重点。

学 要求

(1)先独立思考并 ,你有哪些思路来 算 114×21=?

(2)把自己的想法写在 堂 本上, 全 交流。

(3) 你 最喜 的方法写在卡片上,准 跟全班同学分享。

第三步、 展示

方法 A : 114×20=2280

114×1=114

2280+114=2394

学生想到算式的意 是 21 个 114,先算 20 个 114,再算 1 个 114,最后把他 加起来。

方法 B: 114×21 = 114×7×3 = 798×3 = 2394

学生将三位数乘两位数 化成三位数 乘一位数, 利用已学的知 行迁移,培养学生解决新知的能力。

方法 C:表格法

种方法其 就是教材提供表格法学生思考的表达形式, 表格法渗透的是数学的位 思想。

 也是 算理更深一 次的展示。

 教学中灵活机 理它。

 如果学生想出 种方法,那我就 学生 解, 如果学生想不出,我就引 他 教材 , 懂 种方法。

学生最容易想到是

方法 D:

1 1

4

×

2 1

1 1 4

表示 114 个一

2 2 8

表示 228 个十

2 3 9 4

学生 明算理,主 要是 114×1 和 114×20 的 写位置,分 理解

114、

2280、2394 的具体含 。学生 束后,引 学生 察 式 算,和哪种方法有异 曲同工之妙? 就把算法之 的内在 系也沟通了起来。最后回个

看看我们的精确结果 是不是在我们估算的范围内。这样估算与笔算有效结合,

共同为解决问题服务。

这个环节,我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位

数的笔算乘法,并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进而探讨出多种算法。这样使学生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第四步 反馈练习 127 ×17 248 × 45 126 ×42

这样的练习意在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再次巩固强化竖式计算的方法和算

理。

第五步 归纳小结

明晰算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实践计算之后归纳算法,放缓了思维的坡度,水到渠成,学生不仅能意会,而且能言传。

三、针对前测问题,活化课堂练习

针对前测出现的两个主要问题:中间有 0 忽略不乘和利用估算检验结果的意识淡薄。我设计如下两题:

先把计算过程盖住,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一眼识破”对与错?

引导学生除了看结果的个位之外,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判断对错,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0在中间时,不能漏乘。

此环节根据前测结果, 针对出现的典型错误设计练习. 用改错、估算替代了传统的机械计算,题量虽少,但内涵丰富,在 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检验的意识和能力. 将枯燥的计算教学融入了浓浓的数学味, 将难以落实的估算发挥到了极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也更好的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特色

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 本节课通过教学前测,分析学情,寻找学生 起点,优化教学,活化练习。很好的回答了 ” 学生会了老师教什么 ”这个问题。把“备学生”落到了实处。真正做到了“以学

为本,以学定教”,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推荐访问:说课稿 四年级 北师大版 运行 四年级上数学说课稿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