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邱素珍(18页)

时间:2020-09-25 08:53: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邱素珍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

龙三中 邱素珍

一、 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

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 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

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关于诸葛亮,我们早在《隆中对》里就有所了解,简单回顾精彩的隆中对策。

作者资料

诸葛亮(181 — 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郡(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去世后辅佐刘禅。曾六次出师伐魏,最终病死于 五丈原军中。

二、 初读文本

学生自读文本,并注音。

请生个别读。

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齐读。

三、 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

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 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 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 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 了解背景。

诸葛亮是什么背景和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阐述了

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实

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 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 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

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 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 结合文献,自行疏通文意

生结合作业精编,了解故事内容。

五、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1) 阅读课文,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借助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抓住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结合背景资料,疏通文意。

(2) 知识点小结: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邱素珍

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的意思。

古今异义

出句I古今异义词丨古义丨今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丨秋丨时丨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丨开张丨扩大丨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丨义丨适宜,恰当丨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丨否丨功过好坏丨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丨所以丨……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丨表示因果 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丨卑鄙丨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丨现指品质低劣、下流

猥自枉屈丨猥丨辱,有降低身份之意丨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丨庶丨希望,期望丨众多

晓畅军事丨晓畅丨精通,熟练丨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丨痛恨丨痛心遗憾丨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丨感激丨感动振奋丨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丨偏私丨偏袒和私心丨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丨布衣丨普通的百姓丨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丨谨慎丨严谨而慎重丨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丨涕丨眼泪丨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效(同不“效”贝帰臣之罪) 丨效丨任务(实现)

【一词多义】 丨效果

不宜异同丨异同丨不同彳不同;不一致。2引申为反对。3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丨奖丨激励丨奖励,奖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I驱驰I奔走效劳I速度快

后值倾覆丨倾覆丨失败丨倒塌

一词多义

1 .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

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 f引)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0.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 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2.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3.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 祎 、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4.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表涕泣(面对。动词)

15.效

恐付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名词)

16.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 “察纳雅言”中“言” 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18.为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9.臣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臣子 )

先帝知臣谨慎(自称,我)

20.良

此皆良实(善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靠)

21.于

还于旧都(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对) 苟全性命于乱世(在)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形容词做名词,做善事恶事的人。

8.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暗指荒凉)

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名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北定中原。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恐托付不效

托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志虑忠纯

虑:动词作名词,心思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1.此皆良实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也”,判断句标志: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

倒装句

.不求闻达于诸侯

“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做状语,状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 我而获得显贵”

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陈述句: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受任于败军之际

“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

陈述句:于败军之际受任

7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

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主语“陛下”。

译文: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2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省略主语“臣”。

译文: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本文成语

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

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现在多用于讽刺。

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六、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1、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 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 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

 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 全文的脉 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思路梳理

?第一部分(1--5 )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 -邱素珍

?分析形势 ―― 提出三条建议 ――― 叙经历感帝恩 ―― 出师目标 ――― 归结 责任

段意概括

一: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开张圣听)

二: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赏罚分明)

三:亲贤远佞。

四: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

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与对先帝的无限感激。

五:追述先帝托孤以来的心情及做法, 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

以表报先帝忠陛下之情。

六:再次强调每个人的分工与职责,表明自己出师的决心和信心。

2、表达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贯穿全文的感情是什么 ?

报先帝,忠陛下。

七、问题探究,领悟深刻内涵

精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本文是出师前的奏议,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是否有必要 ? 自叙生平: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 打动后主,取得信任 追述先帝“三顾茅庐”“临终托孤”之举 —— 启发后主,任人唯贤

本文是为北上伐魏而给刘禅上的奏章,理应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再陈述理由 及北伐的战略计划。

 但本文只在七、 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 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的 关系,只是对后主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 ?

请命出征北伐 劝谏亲贤远佞

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提到“先帝”却有十三 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

多次提先帝意图:

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创业之艰难。

 警惕后主毋忘遗训,勉励尽国君之责。

八、体会感情。

 文中流露出了诸葛亮的哪些情感 ?

父辈之情:

叹先帝创业艰难,盼后主发愤图强。

念先帝遗德遗训,劝后主亲贤远佞。

述自己身世经历,表忠心报国之情。

臣子之情:

提治国建议,荐优秀人才。

表北伐决心,明君臣之职。

九、客观评价人物

建议将诸葛亮的《出事表》撤出 表现出的是愚忠。请你结合本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前不久有一位历史学教授曾写信给教育部教材司, 语文课本,认为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的原因是要报恩于刘禅, 文和你了解的历史资料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建议将诸葛亮的《出事表》撤出 表现出的是愚忠。请你结合本

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

诸葛亮——

贤相的典范 忠臣的楷模

民族智慧的化身 修身立志的榜样 十、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 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十^一、归纳写作特点。

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 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 “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

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 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

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 励。

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 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 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 使刘禅再

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 咛周备。

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 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十二、小拓:相关诗句

杜甫: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出师表》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汲取教训。

陆游: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台》)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出师表》的艺术成就无人能比。

 陆游: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状》)

――《出师表》字字珠玑,是篇不刊之论。

 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表》写得非常真挚,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附:《出师表》难句例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 说“存亡”偏于“亡”义。 因此有人认为“存

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

 我们以为这里的“存亡”是一对反义词, 亦即抑存抑亡,“存”或者“亡”的时刻就是“危

急”。“存亡”跟“危急”是同义词语复用,从而产生修辞上的强调。如果“存亡”只有

“亡”义,那么“危急”跟“存亡”并比为用就说不通; 如果“存亡”只有“亡”义, 那么

下文的亲贤臣,远小人”等一系列建议就无从解释。 文言并列中具有选择关系的词儿之间不

用“或”字。又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 列传》)“愚智”是“愚”或“智”,“贤不肖”是“贤”或“不肖”。有时候选择关系里 的两个词儿之间用“与”字连接,例如:“遇与不遇,命也。”(《后汉书?傅燮传》)因 此“存”和“亡”之间也能加上“与”字;这只是从语法角度说,修辞上却是不能加的。

“秋”,《说文》:“禾穀孰(熟)也。”古代一年以秋天为收获期,引申为关键的时刻。

 一说,“秋,愁也。”(《广雅?释诂》)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秋之为言犹湫湫也,

湫湫者,忧悲之状也。”欧阳修《秋声赋》:“悲哉,此秋声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 (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

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引喻失义

“引喻”实在是两个词, 同义并列。“引”的本义是“开弓”,引申为“疏证”, 亦即

援引事实加以证明。

 《尔雅序疏》:“事有隐奥滞泥者,则援引经据以证成之。”“喻”是 晓喻,开导,熟语有“家喻户晓”。

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

性行淑均

“性”是性情,“行”是“行为”。 “行”在金文像四通八达的街衢, 引申为“所作所

为”。《商君书?更法》有“疑行无成”。而且,这句里有“合叙”(参阅杨树达《汉文文 言修辞学》第十七章)手法,亦即形式上的并列,内容上的交错。“性行淑均”是“性淑行 均”。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可以作“姑且”讲,《广雅?释诂》:“苟,且也。”或作“只”讲,扬雄《法 言》:“非苟知之。”或作“诚”讲,《论语?里仁》:“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又,《广 雅?释诂》同。三说可以共解本句。“闻”,本义是“知声”,《大学》有“听而不闻”。

 这里是被动式,亦即被闻,高诱注《淮南子?主术训》:“‘闻’犹’达’也。”实在也是

“被闻”的意思。“闻”与“达”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先“闻(名)”而后“达”;《论语?颜

渊》有一段警辟的对话可以帮助我们辨识“闻”与“达” : “子张问: ‘士何如斯可谓之达

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 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以”,以为,认为。“卑鄙”,同义的并列结构的复合词,这里是中性词。现代汉语 里“卑鄙”是贬义词了。

 语言愈发达,词儿所含褒贬义就愈多,中性词就愈少,这是语言发 展的内部规律。“猥”, 《说文》:“犬吠声也”。王筠《说文句读》:“《广韵》:‘猥, 鄙也。'别义。”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猥”就是“鄙”,自谦之 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鄙人”。“猥自枉屈”,刘备自鄙趋访,当是“自我卑下,枉驾屈 就”。“猥自”,使自猥,“猥”是形容词增加使动用法。

 或说:“猥,顿也。”《广雅?释 言》王念孙疏证: “ ‘顿'犹‘突'也。

 ”马融 《长笛赋》 :“山水猥至。”“猥”, 突然。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分,枉驾相顾。

深入不毛

“毛“就是“苗”。

 “毛”今读开口呼; “苗”今读齐齿呼, 是来自开口呼,古音中随 处可见。又,《说苑?修文》引《春秋传》:“苗者,毛也。”《周礼?地官?载师》:“凡 宅有不毛者有里布。”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宅不毛者,谓不树桑麻也。”即连生长桑、麻 之苗的可能也没有。又,《庄子?逍遥游》:“穷发之北有冥海者。”《经典释文?庄子音 义》李注:“发,犹毛也。”司马注:“北极之下无毛之地也。”“穷发”就是“不毛”, 亦即“不苗”, 不生五谷的地方, 并非一定不生长草木。

 一说“不毛”就是现在缅甸北部离 开我国国境只有一百里的一座古城,当地少数民族至今还供有诸葛亮像。

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

不效则治臣之罪

有人注“效”为“生效”、 “成功”,欠妥。“效”当是“尽力”,《汉书?韩信传》

“顾效愚忠。”《韩非子?三守》:“行私道而不守公忠,此谓明劫。”“不效”,不尽力, 上文有“恐托付不效”。

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

察纳雅言

一些注家都注“雅言”为“正言”。此说不误。但“雅言”为什么会是“正言”? “雅”,本来是“乌雅”,鸟名,跟“正”没有联系,这里是“夏”的借字。“夏”, 《说 文》:“中国之人也。

 ”段玉裁注: “引申之义为大也。

 ”《方言》: “自关而西秦晋之间, 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

 ”由“中国之人”又转移为“正”为“中”。

 因此“雅”有 “大”、有“正”、 有“中”的意思。

 “雅”在“疑”纽“鱼”部, “夏”在“晓”纽“鱼” 部,“疑”、“晓”旁纽双声,参见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夏夏犹衙衙吾吾雅雅也。”《荀子?儒效》“居夏而夏”,又《荣辱》“君子安雅”,“夏” 就是“雅”。

 “雅言”就是“大 (可贵的) 言”、“正言”、 “中(适当的)言”。

 又,《荀 子?儒效》:“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 “雅儒”就是“正派的的儒生”。

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

庶竭弩钝

“庶”,有的注家说是“庶几”, 不确。《经传释词》引《尔雅?释言》:“庶,幸也。” 郝懿行《义疏》:“‘庶'又为‘幸'者,犹‘觊'也。”吴昌莹《经词衍释》:“‘庶无 悔罪'言‘幸无'也, ‘庶见素冠兮'言‘幸见'也。

 ”“觊”音义同“希”同“幸”。

 肖 统《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希”、“庶”是“互 文”。为什么“庶”作“希”、作“幸”讲?这是假借,今吴语区常州一带“猪”读JU,

“书”读XU, “储”读qd。“庶”在“书(审三)”纽“鱼”部,“希”在“晓”纽“微” 部;“幸”在“匣”纽“耕”部。

 黄焯《古今声类通转表》 指出“审三跟晓、 匣相通”。“鱼”、

“阳”对转,“耕”、“阳”旁转。王力《同源字典》:“‘鱼',‘元'通转,‘微'、 ‘元'旁对转。”王、黄二位先生书中都有很多实例。

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

文章评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 陛下也。

O四句剖析人心。实际上这是对刘禅委婉而尖锐的规劝, 言外之意是刘禅是 沾父亲的德泽, 自己还没有慑服众人的威望。

 所以下文就告诫要继承和发扬刘备 的作风。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遣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O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故首先提出。“诚宜”“不宜”,发起 一篇告诫之意。

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O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 故特别强调。诸葛亮提出这点,是因为 鉴于汉末皇朝颠覆的教 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 受他们的牵制, 而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据《三国 志?蜀书?董允传》记载,刘 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 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此虽后事,但刘禅的弱点诸葛 亮不会不有所觉察。这里的话是有针 对性的。

接着提出要严明赏罚,秉法持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O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向刘 禅推举一批贤能,作为辅佐。

推举宫中贤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 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O举荐可靠的将领,交代营中事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 也。

O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O列举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任人唯亲的危害。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 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O指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依靠贤臣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O自述早年志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O诉说用世之由。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O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自述出身经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o“谨慎”是对诸葛亮的精确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一语所本。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 毛。

O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O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O再次叮咛依靠大臣理好朝政。

说明北伐时机成熟,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O出师誓言。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后朝臣、后主职责分明,再三关照,语重心长。

 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反复叮咛后主牢记刘备遗训。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O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套语,但在本文 却自然得体,读者竟不觉其为套语。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出师表 教学设计 优秀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邱素珍(18页)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