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热播剧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3-05-28 12:25:1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大数字时代,各类图像符号充斥我们的生活,热播剧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是数字传媒时代的积极选择,也体现了教学工作者的创新与思考,是对“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践行。围绕内容,精选剧集;根据目标,设计文本;还原构思,归纳步骤;模仿创作,检验所学,是运用这一教学手段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热播剧写作教学运用策略

观照当下,以电影、电视、动画等为主体的当代“图像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这提醒从教者,与其“屡禁不止”,不如“因势利导”,充分发掘大数字时代的特殊教学资源,为我所用。比如巧妙运用热播剧,可以为我们的写作课堂增色添彩。

偶尔以热播剧替换一下传统的写作素材,除了顺应时代的大趋势,更基于以下考虑:首先,热播剧丰富感官,可以激发兴趣。毋庸置疑,运动的画面,起伏的情节,来自听觉视觉的多重享受,一定比单纯的平面符号与文字更为吸引人,更容易产生愉悦的情绪。其次,热播剧浅近通俗,可以轻松占有。当学生充分占有(观看、热议)了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学习便成为一种经验的分享,能使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这也是写作教学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再者,热播剧集中凝练,可以简便组编。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热播剧都是编造过的生活。对于现实世界既仿真,又高度凝练集中。这使得教师在选择剧集和对剧集内容进行转换操作时,不至陷于冗长迷乱之中。这比直接观察生活,多了一些人为的戏剧性。因此,选择恰当的热播剧作为写作材料,能使教学内容更丰满更入胜。

一、运用策略

热播剧层出不穷,教师可以运用如下策略进行选择和转换,为己所用。下文以运用热播剧《琅琊榜》讲授叙事文学中的悬念设置为例。

(一)围绕内容,精选剧集

悬念,即在剧情中设置的使观众产生好奇、期待、焦虑不安、急于探明究竟或对下文做出种种揣测的戏剧性因素。这些因素,有时彼此牵制,有时互为因果,环环相扣,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我们的心理或“惊”、或“疑”、或“闷”、或“吓”、或“急”、或“痒”,并随着悬疑的解决,产生了“快”“慰”“喜”的审美愉悦,增强了叙事文学的吸引力。掌握悬念设置的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更生动和富有戏剧性。围绕着这个教学内容向影视圈搜寻,获得2015年第30届电视剧飞天奖的《琅琊榜》立刻进入了选择的视野。

该剧讲的是南梁将领林燮携爱子林殊率赤焰军七万将士出征平定边乱,不料遭奸人陷害,冤死于梅岭,全军覆没。侥幸生还的林殊,在琅琊阁的帮助下建立江左盟,于12年后以宗主梅长苏的身份归来,暗中相助皇子景琰智除奸佞,以病弱之躯拨开重重迷雾,为七万赤焰忠魂洗雪了污名。这其中,有关梅长苏的身份、遭遇、目的、结局等谜团贯穿始终,直到剧终才完全给出答案的,叫脉络式悬念。有关“郡主选婿(稚子对战百里奇)”“霓凰涉险”“朝堂论理(周玄清出山)”“围攻宁国侯府(扳倒谢玉)”这类激起一段时间的好奇,不久给出答案的,叫局部悬念。有关“梅石楠”之类在剧中埋下一个伏笔,随后即给出答案的,叫细小悬念,不胜枚举。可以说,悬念设置的巧妙,正是这部剧吊足观众胃口,使其紧追剧情欲罢不能的法宝。

基于以上分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跟同学们通过回顾剧情和探讨观影时的内心感受,介绍悬念的概念和种类,进而引入悬念设置的常用方法。

一是急事缓出,即通过“提出问题,延缓提供答案”而有意识地制造间隔,延宕或中断故事情节的进程,从而使“急事緩出”。比如“围攻宁国侯府(扳倒谢玉)”这个片段。从萧景睿的生日宴上,宫羽说出了当年其父受命灭口,长公主布局,错杀卓家婴孩的真相,谢玉怒火攻心,要杀卓鼎风一家灭口的生死攸关,到门外誉王重兵待闯,言侯凛然救子,不畏谢玉淫威,步步逼近的千钧一发之际,再到镜头突然转向府内众人,困在一处对话的场景,镜头几次跳转,迟迟不将那几步路走完,让人心痒无比,急煞观众,便是急事缓出。

二是欲叙,指的是对未来事件的暗示或预期,是把以后将要发生的事提前叙述出来。比如梅长苏身边带个木盒子,里面有朝廷六部和各部有威望的相关人等的名牌,他拿着牌子说要动一动谁的时候,谁接着就要倒大霉。所以谢玉要倒,观众是知道的,因为梅长苏从不食言。因而大家就好奇他是怎样倒的。这就叫欲叙。

三是限制视角,指的是导演(作者)选择某个人物的视点进行叙事,对信息有意扣押,观众所知被限定在单个人物所知,甚至在一定时间内比人物本身所知信息还少,以造成悬念效果。这儿不得不提到蒙挚这个人物,他虽为大统领,一身好武艺,然而几乎没有独自的内心活动。就以梁帝禁足太子的情节来说,蒙挚请旨却被太监高湛打岔的举动,实则是高湛明白皇帝“急事缓办”的心理,也是替蒙挚解围。但我们伴随蒙挚的视角进入剧情时,自然疑点重重,不得要领。于是蒙挚也常常代表观众发问,直至全知全能的梅长苏答疑解惑。

以上种种,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悬念设置的效果之后,顺利进入模仿学习阶段。

(二)根据目标,设计文本

这是运用热播剧的关键环节。本课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悬念设置的方法和步骤。教师须从该剧众多的悬念中选择最便于分解的镜头进行文本设计,既不能脱离剧情,又要给学生呈现可操作可模仿的创作步骤。在此选用“梅石楠”这个细小悬念就较为合适。梅长苏的父亲曾经用“梅石楠”这个化名救过当时尚为医女的静妃。这个事实倘若就这样说出来,显得寡然无味。剧中(电视剧第46集)的呈现则达到了一波三折的效果。因此,进行文本设计时,可以围绕“梅长苏的父亲曾用‘梅石楠’这个化名救过当时尚为医女的静妃”这一事件,以靖王突然询问梅长苏父亲名讳的情节设疑,以“梅长苏和静妃的回答都是‘梅石楠’”的情节作为解疑答案,让学生自主发现梅长苏和静妃面对靖王置疑时三次不同的反应,并探讨“设疑”与“解疑”之间采用了怎样的悬念设置方法。

(三)还原构思,归纳步骤

学生根据剧中相关文字的提示,很快就能将信息补充完整。唯独空下“设疑”到“解疑”的中间步骤,不知该如何作答。这正是悬念设置的关键步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

经过病中呓语那句“景琰、别怕”之后,靖王对梅长苏的身份起疑。他突然追问梅父名讳,梅的反应让我们先疑心他答不出,后疑心是瞎编的。静妃的拖沓反应也让我们疑心两者的回答无法吻合,靖王的屡次追问更是从侧面加深了我们的疑虑。最终当静妃也清楚说出“梅石楠”这三个字的时候,我们的疑虑与担忧消除了,不知内情的靖王也瞬间崩溃了。然而,在我们为林殊身份得以掩饰松了一口气之时,新的疑问又埋下了:“梅石楠是谁?”整个过程,看似在一步步接近真相,实则让观众一步步陷入谜团。这就是悬念的垫衬与浓化,叫作“垫疑”。学会垫疑,便掌握了悬念设置的方法。因此,作者创作悬念的过程,便是一步步巧妙垫疑,故左右而言他的过程。

(四)模仿创作,检验所学

在掌握剧情悬念的基础上,便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框架仿照练习了。设计相应的情境:红旗小学三(1)班和三(2)班的同学们正在举行激烈的足球比赛,三(1)班的王小明关键时刻将鞋子踢进了球门,裁判宣布无效。原来,他不会系鞋带。

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悬念设置方法,给学生提供几种设疑的开头,比如:①黑色一分钟,2比3,成败在此一脚(急事缓出)。②王小明可没想到,有一天他会变成“王大名”(欲叙)。③哨声响起,裁判示意三(1)班王小明最后的一脚进球无效(限制视角)。根据不同的开头,鼓励学生自拟提纲,进而展开写作,深入领会悬念的垫衬与浓化。

学生的创作丰富多彩,有的是从看台上某位啦啦队员的角度进行限制视角的描写,有的则描述脚起“球”飞的盛况,迟迟不说结果,采取了急事缓出的手法,可谓佳作不断。整个教学过程既有调动感官的身心愉悦,又有写作的思路指导,寓教于乐,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实践。

二、意义与启示

热播剧在写作教学中的成功运用,绝非从教者心血来潮的玩票儿,而是基于时代因素与教育诉求综合考量的一种实践和创新。

(一)大语文观的践行创新

早在20世纪40年代,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就已经明示了生活同教育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其中包括从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热播剧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因为它反映的时代主题切合热点,还是编剧构思精湛、情节入胜,或是拍摄手法美轮美奂、别具匠心,都充分证明了其具有教学的价值。而执教者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热播剧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将其进行转换,使其成为传授相关知识点的例子。

(二)数字时代的积极选择

影视剧与语文教育的亲缘关系已经日渐明朗。

结盟影视剧是语文教育的课程需求。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均已明确将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列入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鉴评影视剧是语文教育的文化职责。影视剧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兴文化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生活。作为教育者,既不能坐视不理也不能围追堵截,谈剧色变,而应理性干预,正向引导。具体方法有三:一是确立标准,择优汰劣;二是划分类别,按需观赏;三是优中选精,学为我用。比如,数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拥有的信息量空前庞大,传统的纸质阅读式微。为了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推送给青少年,将其翻拍成影视剧是不错的选择。《雷雨》《茶馆》《窦娥冤》《西厢记》《红楼梦》《水浒传》《祝福》《阿Q正传》《罗密欧与朱丽叶》《边城》《骆驼祥子》等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为优化阅读教学增势护航。同时,鉴赏优质热播剧有助于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虎妈猫爸》等热播剧已作为阅读分析中的考试题便是最好的例证。

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写作教学与影视剧的交融整合体现了语文教育技术的全新探索。近些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已经注意到了媒体资源蕴含的丰富内容,并在写作教学方面作出了很多宝贵的尝试。比如赵谦翔老师的“东方时空课”,即是通过观看央视的《东方时空》《早间新闻》等电视节目,让白岩松、敬一丹等主播成为学生的写作课老师。他自己的主要任务则是批改学生的新闻述评和观后感。开课几年来,学生对写作发生浓厚兴趣,水平快速提升。再如有的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颁奖晚会,指导学生仿写頒奖词。这都是对现有影视材料的精选和有效利用。但如果仅仅是直接观看现成的影视材料,则将失去一大片潜在的优质教学资源。学会整合影视剧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因需而设教学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影视剧资源的价值。

(三)媒体资源的有效利用

目前,影视剧资源进语文课堂,通常有这样几种简单的形式:一是课堂导入中,作为激发兴趣的引子;二是教学过程中,作为创设情境的渲染和铺设;三是解读重难点时,作为相关内容的资料补充。一言以蔽之,影视剧资源扮演的是辅助教学的角色,无法取代纸质教科书,发挥它的感官优势。

双重编码理论的提出者佩维奥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同样重要。基于该理论,教育者可同时用视觉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整合优质媒体资源,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体现学科特色;二是呈现操作步骤;三是实现教学目标。

比如一则短小的影视广告。从导演专业的角度,教师可以带领同学分析其拍摄角度、主题构思,并指导学生模仿创作脚本。但作为一堂描写人物的写作课,我们可以在先期隐去影视宣传的背景声音,只留画面,让学生在不违背画面逻辑的前提下,自由组合人物关系,创设出合理的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学生通过人物动作、表情、神态传递信息的写作能力。作为一堂语言实践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给画面进行配音,通过比较不同的语音语调,揣测人物内心,推理情节走向,从而掌握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这样的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创造性,使课堂精彩纷呈。还可以同上文列举的悬念设置教学一样,以影视剧为媒介,梳理转换成文字讯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新知。上述种种,都是在整合媒体材料的基础上,实现资源效能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传媒的日新月异是不争的事实,让学生完全充耳不闻既不实际也非明智之举。选择优质的资源为教育所用,正是大教育大语文的内涵体现,也是对生活即教育理念的践行。同时,教师对影视剧资源的取舍也会直接提升学生品评的口味,从而指导他们理性追剧,有效娱乐。作为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勤思考,拥有关注现实,捕捉热点,弘扬优长,改良弊端的眼光;其次,要敢创新,具有突破惯有思维和传统保守思维,探索更符合当下有效教学模式的精神;再次,要勇实践,具备潜心研究、锐意开拓、百折不挠的毅力和智慧,真正让写作教学因热播剧的融入而精彩。

参考文献:

[1] 黄会林.电视文本写作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2] 陈才训.中国古典小说悬念设置方式及其心理效应[J].明清小说研究,2008(4).

[3] 张悦群.设悬——垫疑——释念——从波澜起伏到悬念设置[J].中学语文,2013(20).

[4] 束辉.悬念生辉——谈李佩甫《生命册》的情节设置特点[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6).

[5] 谢丽梅.开发影视资源优化语文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8.

(杨峰霞,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影视文学及写作研究。)

推荐访问:浅谈 热播 写作 教学中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