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3-05-16 11:00:1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中职学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进行的,但目前中职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脱离了专业建设,特别是职业素养的培养严重缺乏。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应用文写作》教学为例,探讨了职业素养的内容及其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公共基础课程是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只是作为培养文化素养来开展教学,还应该积极配合专业建设,培养职业素养。应用文写作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广泛应用、具有惯用格式的文体,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践性很强。对于需要即将进入职场生涯的中职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意味着应用文写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立足岗位需求的关键能力。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受到,应用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不仅意义深远,而且也天地广阔。

一、在课程教学中将职业素养纳入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职业素养是与专业能力并重的培养目标,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必须具备从事本专业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是指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必须具备积极乐观、爱岗敬业的情感态度,与同事保持良好沟通交流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侧重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其实也是职业学校德育与普通学校德育最大区别之一。《应用文写作》教学可以也应该重视这些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在教材的二次开发中融入职业素养

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通常是按照教材的章节内容,逐一讲解其格式特征,撰写要求,模拟练习,或者以案例形式进行讲解或修改。这固然照顾到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其对职业环境的融入程度较低,缺乏对职场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培养,不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要树立一个全新的教材观:教材是范例,是参考,不是教学唯一依据;教学内容安排也不一定按照教材章节按部就班的执行,而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工作实际,设计教学项目,将有关知识、技能、素养有机的组合起来,在系列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这其实就是对教材的二次开发。

比如:《应用文写作》中,请示、通知、方案、会议纪要、邀请函等文体往往在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等不同的类别中出现,相对较为独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设计一个大的项目,用一条主线将它们贯穿起来。如:设计项目:“组织一次春游”。这个项目可以安排四个子任务:任务一,班委会发通知,召开会议讨论出游时间、地点和形式等事项(完成通知、计划、会议纪要);任务二,统一意见后,制定春游实施方案(完成实施方案);任务三,向学校提出请示(完成请示);任务四,学校批复同意后,邀请任课教师或家长参加(完成邀请函设计并送达)。

表面上看起来,教学内容似乎差不多,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不只是要完成各种文体的写作任务,还有大量的贴近职场的职业环境设计,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大量隐性知识。如讨论环节中如何收集相关信息,如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如何进行合理的妥协,如何学会倾听与记录等等;在制定方案环节中,如何贯彻安全、节俭原则,如何安排人员分工,如何关注全体,如何把控时间等等;在请示和邀请过程中,体验职场中的礼仪,学习如何说话才算得体,如何有效地说服,如何观察、分析、判断反馈信息等等。而这些其实都是职场生涯中必备的职业素养,单纯教授文种知识和写作技巧,是难以获得相关体验的。知行结合,才是培养职业素养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培养职业素养

很显然,上述这些职业素养仅仅通过传统德育课程相关知识的灌输和个别孤立的主题活动,是无法实现内化的目标的。因此,必须认真梳理出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全部职业素养,形成职业素养体系,并找到合适的载体,实施养成教育,在不断持续的实践过程中,让所有的意识、行动从被动、自发走向自觉、自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是最合适的载体之一。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思想、新理念。在这种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中采取以小组为基础的多种教学活动形式,以教学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行动,在指导、组织学生行动时教会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做事能力及做人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常引入工作过程流程,设计“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大教学环节,而这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根据职业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相应的职业素养。以上面“组织一次春游”项目中“制定春游实施方案”任务的分组教学为例:

“资讯”环节:各组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并掌握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各组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通过自学或教师引导,了解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要求;根据任务工单,了解春游活动的时间长短、经费额度、人员数量等基本信息;通过网络、宣传单、电话、走访景区景点等形式,获取门票价格、线路安排、天气情况、餐饮服务等方面的信息。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收集与筛选能力以及迎接挑战的信心;

“计划”环节:各组学生根据天气变化选择春游日期;根据线路长短和活动时间要求,选择春游地点和线路;根据根据经费金额和景区餐饮服务情况,确定饮食安排和往返交通安排,根据人员特点,做好分组安排;根据春游地点的交通、地理地貌特征,拟定安全等相关注意事项。

“决策”环节:给每组学生大体形成一个或几个不同的思路,经过讨论、比较、选择,本组达成一致。“计划”与“决策”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妥协能力和全局意识、安全意识。

“实施”环节:各组学生按照最终决策和方案的写作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工完成方案各模块内容的撰写,最终组合成一份完成的实施方案。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把控时间的能力以及细致严谨的作风。

“检查”环节:对照方案写作要求和春游活动的组织要求,各组学生检查方案格式、内容完整、表达规范、细节推敲、注意事项等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检查和反思基础上,积极修正和调整的过程。这个环节可以培养学生严谨作风、质量意识、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

“评价”环节:各组依次选派代表展示各自成果,并回顾制定方案的过程,自评优点和不足,其他各小组对照评价标准,对每小组成果质量、小组精神风貌、优缺点等进行评价量分,最终评选出最佳作品。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信心,培养评价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形成尊重他人、自我反思等意识。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除了项目教学法意外,还有角色扮演、模拟教学、仿真教学、案例教学等等,但大多都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组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及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价学习效果,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习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养,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职业情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及团队协作意识等关键能力方面都有明显效果,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难以企及的。

四、发挥评价体系的激励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环节。各个大小项目在完成后都有展示机会,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组内成员之间都可以发表意见进行评价或考核。这是一个重要的培养关键能力的平台。对于《应用文写作》课程任课教师来说,在对接专业建设梳理专业职业素养、规划教学项目(任务)的基础上,设计好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不但能让学生在逼真的职业环境中,历经实战洗礼,提高各类文体的写作能力,还能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关注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和方式方法,在自我评价、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当然,评价体系要进行修改,包括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两方面的改革。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知识掌握与运用、专业技能、成果(作品)质量等能力方面的因素,也应从小组团队表现、个人表现考察职业素养方面的因素,如仪容仪表、语言表达、工作态度、团结协助、遵守规程等等。考核方式上除了可以开展必要的理论知识考查外,更应该考虑将该课程中的每个教学项目的考核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累计,作为平时成绩,甚至也可以成为该门课程最终学习成绩。这种评价避免了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走向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的发展性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职业成长。

(作者单位:河源理工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勍.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分析及案例[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2]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推荐访问:应用文 素养 培养 写作 职业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