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让你难忘的六一 [难忘那些年味儿]

时间:2020-01-12 10:27:5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日子不紧不慢的进入了腊月,离过新年越来越近。年的气味在我们的小村庄渐渐浓了起来,故乡在用一种特殊的味道儿吸引着远方的游子。此时,我的脑海里不断萦绕着的,是儿时过春节时母亲办年饭的情景。

  

  年关年关,过年是一道关口啊!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母亲总是发愁,我们全家也发愁。其实,日子一崴过冬天,母亲就开始愁,愁没法过冬,愁没啥过年,然而我们没法体会母亲内心的苦楚,依然扳着指头数着过年的日期,做着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母亲不是嫌累嫌苦,母亲劳累了一辈子,从不在乎干活,也不计较什么,只是愁过年没有啥准备的。

  

  那个年月,谁家过年能轻松的了呢?可是我们家格外沉重,人口多,上学的多,不能挣工分的多,队里收成不怎么样,又没有别的来源,母亲的心里怎么会舒坦轻松?母亲尽管心里愁,但依然想尽千方百计争取把年过得好一点儿,目的是让我们全家高兴,让父亲开心。

  

  日子渐渐逼近年关,母亲清点归拢各个缸盆的粮食,把玉米,大豆,高粱,地瓜皮子等晒洗好,捡拾干净,准备筹办过新年的主饭啦。

  

  我们沂蒙山区,虽然贫穷落后,但穷年也要过得很有滋味。回想起来,那时我们过年所吃的尽管挺简单,但现在看来都是绿色的,极有营养,还都是现代人最崇尚的。清楚的记得,那时过年,几乎家家都蒸发团,烙煎饼,做豆腐,生豆芽。

  

  蒸发团。那个时候过年,家家都要蒸发团。发团的主要原料是玉米面,也有的蒸高粱面的。形状有四方形的,长方形的,也有像馒头样的。母亲挑出最诚实最大的玉米,上碾粉碎,然后把玉米皮窜出来,玉米颗粒黄澄澄的,煞是诱人。然后,再上石磨磨,但是不能磨得太细,要玉米粒儿粗粗的从磨里滚出来。之后,把玉米面和好,放在篦子上蒸。母亲用旺火使劲烧,整个厨房里热气腾腾,玉米甜津津的味道儿,随风在庭院里发散开来,那种特别的玉米香气儿,那种特别的玉米甜味儿飘得很远很远。

  

  终于开锅啦,母亲把用具早已准备好,几个人一起把大篦子从锅里抬出来,散发出腾腾的热气。发团黄黄的,鲜亮耀眼,馋的人直流口水。因为大家都想尝一尝,母亲用刀从中间切开,然后分成几部分,给我们一人一块。我们高兴的接过来,也不怕烫,大口大口的往嘴里送去。这发团轻易可吃不到,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蒸,所以我们都倍感珍惜,觉得特别亲切特别有味。母亲只顾忙,来不及尝尝,就问怎么样味道怎样,我们只顾吃,连回答的空都没有。

  

  确实,这发团比白面馒头有味道,甜盈盈的,酸津津的,吃一块还想再吃一块。于是,在我们的强烈要求下,母亲总是多蒸上几锅发团。现在回想起来,这东西不但味道好,还有营养,名字也吉利。哎,不过这些年我们已经吃不到了,母亲也不蒸啦,原因是这年头谁还吃那玩意!实际上,那玩意还真不错呢!玉米发团的香甜味道,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现在想来,心里直痒痒,嘴里还流口水呢!

  

  烙煎饼。沂蒙山区的煎饼是沂蒙人最爱吃的主食,这是沂蒙人独创的一种食品,也是一种独特的沂蒙文化。我们那里过年,都要准备很多的煎饼,所以每当新年临近,家家户户都要烙煎饼。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备年啦,媳妇们走在大街上,见了面,第一句话就问:烙过年的煎饼了吗?或者说:烙多少煎饼啦?拜年的时候,一些好事的妇女,喜欢到人家存放煎饼的大盆里掀掀看看,看烙了多少煎饼,比煎饼烙的怎么样。母亲从腊月中旬就开始准备烙煎饼,先是把各种粮食备好。不同的粮食烙出的煎饼味道不一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煎饼的用料不断变换。最先,人们普遍的烙地瓜干煎饼,后来有烙高粱煎饼的,再后来是纯玉米煎饼,再后来就是纯小麦煎饼啦。

  

  母亲烙煎饼烙了一辈子,不知烙了多少。从我记事起,好像母亲就一直坐在鏊子窝里,她那双红肿的眼睛红了几十年,就是她烙煎饼最好的佐证。直到后来我们上完学,母亲再也不用烙那么些煎饼,眼才渐渐恢复原样。

  

  过年啦,母亲总是烙上一大摞煎饼,这摞煎饼得有近千张,几尺高。记得我小时去拿煎饼,要踩着马杌子才能够得到。煎饼有地瓜皮的,有玉米的,还有高粱的。地瓜皮的煎饼发散,也不香,但我们吃了好多年哪!后来,种玉米的多啦,就在地瓜皮面里掺和上一少部分玉米面,再后来家家逐渐富起来,地瓜皮的煎饼就越来越少,直到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沂蒙人民告别了地瓜皮,告别了地瓜皮煎饼。但对地瓜的那份感情,那种感觉丝毫没有减退。后来,玉米煎饼越来越多,香喷喷黄灿灿的玉米煎饼成了时尚,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沂蒙山区的主流食物。但过了没有几年,玉米煎饼又被无情取代了,小麦煎饼后来主宰了我们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吃过高粱的煎饼,高粱煎饼略微有些粗糙,但也比地瓜皮的好吃,也香甜甜的。

  

  每当过年,母亲和大姐二姐一烙就是几天,最少也要四五天。有时吃得快,刚过正月初五,就被迫动烟火,烙煎饼。母亲不怕累,不怕烟熏火燎,只要有的吃,母亲就高兴。总比没饭办强啊!

  

  做豆腐。豆腐豆腐,都福都福,图个吉利。过年了,谁家不做包豆腐吃?人口少的做一包小的,人口多的,做包大的。我们家过去常年做豆腐,但是平常我们谁也捞不到敞开肚子吃,因为做豆腐是为了卖钱,只有过年才能够各人放开量吃。这时,辛苦劳累了一年,母亲总是开恩,让我们每个人尽情的喝豆脑,吃热豆腐。自然,母亲的放开态度令我们兴奋不已,于是,我们都盼着家里快做豆腐解解馋。做豆腐的这一夜,一定是最惬意,最放松的。这一天,母亲早早的提醒我们,要留好肚子,不要吃得太饱,否则晚上可装不下开锅豆腐啦!我们早晨吃饭时很有数,中午也少吃饭,留好了肚子,一直忍着到豆脑开锅。

  

  母亲点过卤水后,豆腐开始拿脑啦。一大锅一大盆白花花的豆脑,滚烫滚烫,漂浮在上面,煞是馋人。那种豆腐味儿直往你鼻子里钻,弥漫了整个庭院,飘散到空中。

  

  母亲看看豆脑确实开的差不多啦,就吩咐我们各自拿了碗去盛。母亲专舀最大的豆脑,盛得满满的一碗,我们双手捧着一大碗豆脑,把早已准备好的辣椒和韭菜花倒上,鲜鲜的,嫩嫩的,真是美极啦!我们放开肚子,使劲的吃。兄弟姐妹比赛似的,看谁吃得多吃得快。那个时候,能吃上开包豆腐,是很过瘾的。现在想来,都还十分馋人呢!

  

  生豆芽。那个时候过年,哪有什么蔬菜,现在市场上卖的,几乎没有一样。过去菜比较奇缺,除了萝卜、白菜之外,就没有其它的啦。所以,每到过年,吃菜也成问题,于是几乎家家都生豆芽。

  

  母亲喜欢吃豆芽,我们也都喜欢吃。每年谷雨时节,种豆子的时候,母亲总是提醒父亲,一定不要忘了种上一部分油豆子。油豆的豆粒比较小,但生出来的豆芽好吃。母亲把豆子挑拣好,放在一个盆里,用温水浸泡。为了让豆子出芽早,有时母亲就在盆的外面用一些软和的柴火围起来。我曾见母亲把豆芽放在自己的被子里去暖。豆芽在温暖的被窝里,长得比较快,不几天就能吃上啦。

  

  刚生出的豆芽,炒出来很香。用豆芽炒豆渣,炒豆腐,都是我们最爱吃的。我们那里,还比较喜欢吃豆芽馅的水饺!

  

  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二三十年啦,每当回想起来,都感到特别的难忘。现在过年,我不太喜欢吃那些稀罕的东西,而依然迷恋母亲做得这几样。也许是老感情的缘故,也许是胃口早习惯成的。哎,那些年,那些春节故事,难忘啊!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味儿 难忘 农村儿时的年味图片 怀念儿时的年味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