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17 09:43:2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课题】

【课题】七上第二章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断坡度的陡缓,估计海拔和 相对高度。

?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地 形 图 的 判 读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地

地 形 图 的 判 读

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识别

行为程度

【教学目标】

通过实例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从而区分两种高度的 差异。(重点)

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的数值的变化 判断坡度的陡缓。(重点)

结合五种主要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 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

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案三环节”学模式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课件、教学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我的身高 比珠穆朗玛峰高”视频。

(设问)同学们,视频汇 总出现的问题是真的吗?

(板图)“海拔和相对高 度”挂图: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解)我们通常用海拔 和相对咼度来表示地表的 高低起伏的状况。

(设置问题)1、什么叫做 海拔和相对高度? 2、查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找出这 个问题产生的原因带着问 题观看本节课的学习目 标。

设置悬疑 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 趣。

(活动探究一):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同 学积极思考并回答相关冋 题:

1、 海拔:是指一个地点咼 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 称为绝对高度。(广泛使用 在地图上)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 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 距离。(人们生活中出现的 高度)

2、 甲的海拔是1500米,

在观察相 关图片的 基础上,分 组讨论,培 养学生竞 争与合作 的意识,米 取“生教 生”的进行 新模式,并 达到好的 效果。

甲、乙两地的海拔,计算 两地的相对高度。



乙的海拔是500米,那么 它们的相对高度为:1500

-500= 1000 (米)

衔接

与过渡3

衔接

与过渡

3、泰山与世界陆地上最低

从身边的

的洼地死海的相对高度

问题着手

为:1524- (- 400) = 1924

开始把学

(米)

习到的地 理知识运 用到生活

4、小组探究后进行拓展到

中来,调动

其他有关的高度上,从而

学生的学

让学生对海拔和相对高度 进行区分。

习激情。

3、 泰山海拔约为1524米, 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 海海拔约为-400米,它 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 少?

4、 我们平时所说的身高是 什么高度呢?

(讲解)大家观察“枣庄市山川风光”视频,我们发现枣庄市的地 形表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那我们能否把地表的各种形态分分类 呢?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展示)“地形鸟瞰图”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学生认 真思考,积 极回答相 关冋题。教师不仅 要设置问 题更好学 生对各种 相近的地 形进行区 分从而达 到教学的 目的。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地形鸟瞰图”

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 力,学生认 真思考,积 极回答相 关冋题。

教师不仅 要设置问 题更好学 生对各种 相近的地 形进行区 分从而达 到教学的 目的。

(设置问题)大家观察相 关景观图片,你会发现陆 地表面主要有哪几种基本 地形类型?你能找出它们 的相应位置吗?你能说出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有何异 同?



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陆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 陵、高原、平原和盆地等 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其特 点是:(重在找出区别和联 系)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 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 陡,沟谷幽深。

丘陵:海拔在500米以 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 和缓。

平原:海拔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

高原:海拔多在500米 以上,地面广阔,起伏和 缓。

盆地:四周被山岭、高 原环绕,中间为平原或丘 陵。

衔接

与过渡

衔接

与过渡

(讲解)通过前面观察的“地形鸟瞰图”,我们如何可以把地球表 面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呢?我们采用何种方法 才能精确、简洁地表示出各种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呢?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衔接

与过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拓展

延伸

(展示)“地形与等高线” 动态视频及教学模型

(设置问题)何为等高 线?什么叫等高线地形 图?什么叫做等高距?

各组通过观察、讨论后, 得出结论,并积极举手回 答相关问题:

1、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 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 线,叫做等高线。

2、 等高线地形图:用多条 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 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 图。

3、 等咼距:在同一等咼线 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 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 叫做等高距。

教师通过 设问,使得 各学习小 组成员相 互之间进 行积极讨 论,让同学 们对“等高 线”的相关 地理知识 点进行理 解、认知。

(设问)以上我们学习了“等高线”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怎么运

用等咼线来表示各地形部位的特征呢?

(展示)“等高线表示的地

地形 部位

形位征 地部特

等高 线

特征

山峰

鞍部

山谷

山脊

陡崖

陡坡

缓坡

形部位及特征”挂图

(讲解)同学们观察,思 考各地形部位有何特征?

(设问)我们可以利用等 咼线来表示地表咼低起 伏,那如何在地图上表示 海底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呢?这就要用到“等深 线”,何为“等深线”呢? 此外你还知道哪些等,, 线呢?

(探究活动二): 选一个小组的代表上讲台 指着课件向同学们讲解:

1、 山峰:中间高,四周低, 等高线成闭合状态。

2、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 低地。

3、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4、 山脊:中部高,两边低,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5、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 在一起。

6、 陡坡:等高线密集。

7、 缓坡:等高线稀疏。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得 出结论:把水域中深度相 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 等深线。用“等深线地形 图”可以表示水域底部地 形高低起伏的状况。

通过观察、 讨论,让学 生对“等高 线表示的 地形部位 及特征”的 基本知识 有了拓展 提升,培养 学生学以 致用、自主 钻研的能 力。

注意要拓 深“等高 线”的内

容,引出习

“等深线、

等温线”等

衔接 与过渡

如果我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绘出不同的颜色这样表示地形更方便 吗?

知识

(投影)“分层设色地形” 挂图

(设置问题)什么叫分层

各组讨论后,得出结论: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 等高线的地图上,按照不

学生在小 组活动中 学会利用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颜色

海拔 比较

地形 类型

蓝色

绿色

黄色

褐色

四周 黄色 中间 绿色

设色地形图?图中不同的 颜色代表什么地形类型?

同的咼度,着上不同的颜 色,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 况,这种地图就叫做分层 设色地形图。

分析:①蓝色:海拔低, 表示海洋。②绿色:海拔 较低,表示平原。③黄色: 海拔较高,表示高原。④ 褐色:海拔高,为山地⑤ 四周黄色,中间绿色:四 周高,中间低,表示盆地。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讲解)为了直观地表示 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 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还得 用到“地形剖面图”。那什 么是“地形剖面图”呢?

“地形剖面图”是如何绘 制的,有何作用?

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学 生进一步认识:地形剖面 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 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地 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 剖面图。地形剖面图可以 直观地分析出地形区某一 直线方向高低起伏状况。

所学的知 识进行思 考,理性分 析,进而得 出正确结 论。教师可 以适时点 拨指导,及 时对学生 出现的错 误进行修 改指正,并 表扬。

初步认知 “地形剖 面图”,为 下一步研 究各“地 势”打下基 础。

板书

设计

(小结)各学习小组推选几名同学根据这节课所学知

识点来总结本课所学主要内容,并形成知识脉络体系:

海拔和相对高度

r平原、高原、

五种地形类型j丘陵、山地

-盆地

「山峰、鞍部、陡崖

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山脊、山谷

?陡坡、缓坡

蓝色、绿色

分层设色地形图j黄色、褐色

J四周黄色,中间绿色

地形剖面图

地形图的判读

通过构建 本课知识 脉络体系 图,对本课 重难点知 识进行系 统性地归 纳和总结, 让学生对 这节课所 学的地理 知识有一 个整体性 的认识。

【当堂达标】

在等高线地图上,等高线较稀疏,说明该地是 () A.坡陡地区 B.山谷 C.陡崖 D.缓坡地区

海拔较咼,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峻的地形是( )

A.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盆地

读右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

3 ?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 .盆地 C .丘陵 D.山

①②③④四地中,适合攀岩运动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

TOC \o "1-5" \h \z ⑴ 图中A点所处的地形部位是 '__巳,

该图的等高距为 。

⑵图中B点海拔是 ,A点

和B点的相对高度大于 而

小于 。

⑶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 小河应位于 处(C或D)。

【教学反思】

采用“一案三环节”教学法,充分利用助学,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度高,并能适时点 拨,学生学习效果较好,落实的也挺好。最好进度再快点,留点时间让学生自主 消化吸收!

同时,在课堂设置问题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知识(如: 山脊、山谷,,)问题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细讲,要让学生多

读多练、多写多画,理解着记忆,逐渐对地理知识形成体系。

I ■

、0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判读 地形图 第二章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