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 月半祭祖及扶碑随想

时间:2019-12-02 11:35:5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七月半那天,族人相约来到大支坪祭祖及为落业公公修葺坟墓。

  

  我是第一次见到祖先的安息之所,一处远离村庄和农家的山村荒野。坟头一棵樱桃树已经亭亭如盖了。不知是因樱桃树发达的根系还是人为的破坏所致,墓碑的石头已经散落在坟前的杂草丛中。虽历经二百多年的沧海桑田,当初坟墓及墓碑的文化气息犹存,特别是那块保存完好铭刻有扇形图案、行书文字的墓志铭格外引人注目。

  

  这所双人坟安葬着我们尹家的落业公公尹章健及其夫人姚氏。尹章健是一位穷教书先生,乾隆初年只身从荆州府监利县流落于此,时属于宜昌府的巴东后里地区,这是一块刚刚历经改土归流后的容美土司和巴东县府的犬牙交错之地。当年祖先选择在这一处高山峡谷的谷底安身立命,看重的是这一带群山环绕,溪流潺潺。虽然山高林密,这里不仅仅可以种粮,还能从山涧小溪里捕的鱼虾,聊以慰籍祖先对故里鱼米之乡富足生活的无比怀念。

  

  尹章健在耕种劳作的同时,重操自己教书育人的旧业。开设私学,广收学生,留下了众多美谈,至今在当年其办私学的地方,留下了学堂堡的地名和八个成材学生的故事。

  

  据说,尹章健的墓碑就是由其八个学生出资所立。虽然墓碑上他们的名字已经模糊不清,但尹章健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里却愈发清晰,何况我们身上还流淌着他的血液。一个穷教书匠,虽远离故土,身处鄂西大山的穷乡僻野,他并没轻易改变自己教书育人的志向,把平生所学荫泽乡里,为当地民众教化脱愚尽绵薄之力。要知当时巴东后里,历史上文化就异常落后,读书者益鲜,但能握笔记姓名辍辍业焉,人文废坠已可想见。尹章健的办学举动,在当时条件下还是难能可贵的。

  

  如今大多尹氏族人身处农村,每天仍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但他们大多都保留了崇尚读书和尊重知识的传统。在金钱至上的今天,不得不承认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一种习惯和家族文化,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把这种传统更多更好的留给后人。 

  赞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