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那年高考演讲稿

时间:2020-01-06 10:40:1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一)金榜题名

  

  1982年夏天的一个早晨,永和西坑村口沸腾了好一阵子。冬京考上大学啦,有个大嫂从圩场回来就喊了。一会儿聚集了好些人,大家议论纷纷,对冬京夸不绝口。有个大妈说还真应验了邻村请来的下凡神仙认的。这时,又来了个大哥,他说,冬京从小学习优秀,考上大学就是情理中的事。

  这些话传到冬京母亲耳里,他母亲乐不合嘴,赶紧跑去告诉在后山稻田里扒蔸点豆的儿子。冬京放下手上活儿,很快飞奔去了学校。在

  大门口,校长热情表扬了他,说他为学校争了光。冬京跟在校长和几个老师身后,走到礼堂门口旁边,仔细端祥了墙上贴的光荣榜,喜悦的笑容挂在脸上。冬京成了村里恢复高考以后跳出农门较早的一个大学生。

  (二)校长的表扬

  在学校大门口到礼堂门口的路上,校长和老师对着冬京也是赞不绝口。走到光荣榜旁边,校长突然撬起大拇指,夸赞这位得意门生说:你不负众望,考了个头名,为学校争了光,可要上个好大学。

  在冬京心里,他对校长和老师的辛勤培养感恩不尽。临别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到时请校长和老师来家里喝杯酒,一定要来啊。在农村,读书是相当不容易的。不说学习吃了多少苦,也不说家里怎样贫穷,单就学生和父母承受的心理压力就让人喘不过气来。平日里,学校和家里总把希望寄托在高考的学生身上。

  今年冬京考上大学可谓心想事成,村上人高兴,校长和老师也聊以自慰。

  (三)填报志愿

  得知要填报志愿,那天吃过早饭,冬京一早去了学校。走进会议室,校长和几位老师早等在那儿。不用他们开口,冬京已知道了答案。校长和几位老师先是再次道过喜,然后招呼冬京坐下,顺手递过学校推荐的几个参考志愿。冬京眼睛一亮,看到的全是北京、上海和南京的大学。他说,他多想去北京上学,想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他说,北京,小时候因常常歌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而十分向往。北京,清华、北大无疑是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学府!他想象的一所好学校的氛围是能催人奋进的!谁不想去感受一下清华和北大,以期待心灵得到一次小小的震撼!

  可是,出门的时候,冬京爸爸再三叮咐他,不要报得太远的地方读书。在校长的帮助下,填报的第一志愿只好写上了江西最好的大学――江西工学院(今南昌大学)机械设计与自动化专业,而把北京、上海和南京的大学调换到后面几个志愿。

  (四)喜获入学通知书

  此后的这段日子,冬京就在家盼望等到入学通知书。直到有一天,王敏迁和熊树光两位老师来到冬京家,打开破旧的公文包,小心翼翼、郑重其事地拿出一个牛皮纸的信封,从里面摸出两张纸,一张是红色的喜报,另一张是录取通知书。捧着盖有鲜红公章的通知书,冬京似乎感慨万千,往日的心酸一齐涌上心头,看见他不由双眼朦胧。一旁的老师和闻讯过来的村民邻居们不停地鼓励他,祝贺他,夸他是学校的骄傲,为村里争得了荣誉。

  很快,他考上大学的消息传遍了十里八村,乡亲们纷纷聚在他家。父母乐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分烟分糖,递茶倒水。

  (五)答谢宴

  冬京忘不了这一幕,当得知自己考上大学走到学校时,远远看到站在门口的校长和几位老师脸上挂满了笑容。回家就同爸爸妈妈说了自己的想法,请校长和老师,还有亲朋好友喝杯酒,要好好答谢他们平时的培育和鼓励。这个想法自然得到全家的响应。

  学校送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天,冬京妈妈从厨房里端出几碗荷包蛋给几位老师吃,当初,老师们不肯吃,最后还是爸爸想法子叫他们吃了。吃完后,完成了政审事项。临别时,两位老师一边道谢,一边拿着草帽又匆匆赶路了,他们还要赶回学校去。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冬京家里心存感激!

  上学前一天,冬京爸爸摆了八桌筵席,招待学校老师、亲戚朋友和村里乡邻。那些日子,冬京家充满了欢声笑语,堆满了祝福。他也成了当地明星人物,成了众人的焦点。

  (六)踏上大学征途

  1982年的9月3日去上学的凌晨,冬京爸爸妈妈送他到村口。他的姐姐、姐夫和三哥护送他到吉安市长途车站。上午7:30,冬京愉快地踏上了去学校的征途。

  据冬京后来对他的学弟们说,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踏进大学门时的感受,莫名地有一种要好好学习的愿望!似乎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在跟自己说:勤奋、努力、加油!他说,好大学是不需要管教学生的,学生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学校也会给学生这种权利。

  初入校园的那一天,一处处、一点点感受着大学的因子。大多数的时间是用眼睛在看!用心在感受!显然,从范围来看,大学可比中学大多了!大学那静谧的校园!那绿绿的草地!那一栋栋建筑!那一池被垂柳包围着的荷塘!甚至是那一条条树木掩映下的小径无不透出一股吸引人的魅力!能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学习时光有多好,他说,上大学是将会是我的一个梦想,我会为之奋斗!

  后记

  不知是他开了好头,还是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他弟弟1984年考入医科大学。从此以后,村里陆陆续续走出了一位位大学生。相对过去的老一辈大学生来说,村里算是后继有人了。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高考 那年 那年高考电影 那年高考 那年青春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