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时间:2023-05-01 10:10: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下,体育教学在坚持教给学生技能,增强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其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体育;人格;培养

对青少年进行健康人格的培养,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其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有更多机会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素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和影响,抓住学科优势,利用各种机会和可能,如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等,持之以恒地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塑造他们健全、完美的人格。

一、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竞争意识和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由于体育运动所特有的竞技性、多样性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竞争是体育竞赛最为突出的特点,而好胜心理正是学生鲜明的特点。体育游戏、运动竞赛、各种测试与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动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竞争与自我能力展现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竞争能力。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的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有严格的要求,刻意安排长跑、球类等难度大、强度高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水平,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状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分解难点,逐步引导,让学生始终在充满信心的状态下,不断克服困难,步步进取。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和良好的审美观念

价值观、人生观是一个人看待、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暴露特别快,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面面大关,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胆怯与自卑等表现也尽在其中。作为体育教师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进行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我曾带的一个班有位女生身高一米五三,因为身高原因以前几乎没有未上过体育课,每次上体育课,由于怕同学笑话她总是躲在队伍的后面,甚至以身体不舒服为由请假休息。经过多次找到她私下谈心,讲励志故事,谈我从事体育的亲身经历等逐渐引导其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针对当时进行的篮球训练项目,我找一个和她关系好的同学陪她练习,并单独教她定点投擦板球,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她的技术有了明显进步。在后面的一堂课中我故意点名练习,她的球进了,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她笑了。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励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和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利用他们这种心理,利用理论课进行讲述,让其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积极参加锻炼,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没有体质的增强,外形美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教学中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健美、武术、技巧、体操、跳高、球类等多种比赛的场面,让学生带来一些美的享受,以此來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参加体育运动”为“我要参加体育运动”,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人体美的发现和热爱,对运动本身的深刻认识,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美就在我们身边,美的内容不仅仅包括外在的美,而且更重要的内在美,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崇尚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体育运动是严格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已,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的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

四、在教学中利用图解和多媒体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体育运动是一种对抗游戏,是人的身体、意识、心理和智慧的对抗,也是技术、战术的技巧对抗。要让学生学会辩证的、客观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实事求是,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趋近事物的本质。学会靠真才实学,靠真正实力,靠智慧技巧,靠人格精神去战胜对手,取得胜利。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应懂得人体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如参加篮球和足球运动,它是集体性的运动项目,要求参加者具有机智灵活、敢打敢拼、沉着冷静、协同配合等良好的作风和心理品质,经常参加这种运动可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尤其对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克服其性格弱点,逐步形成开朗、勇敢、顽强的性格。

中学体育教学以体育精神进入人格教育,关键在于中学体育教师自己的观念和认识,理性认识上升到这个高度,行动才能产生飞跃。另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注重自身的人格精神对中学生的示范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

推荐访问:培养学生 新课程 人格 体育教学 应注重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