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区别_秋思读后感_秋思读书笔记五篇

时间:2020-07-01 09:08: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秋思》是一首由唐代著名诗人张籍所作的乡愁诗,于作者客居洛阳时创作。此诗叙述了作者写信前后和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游子浓郁的思乡之情。关于《秋思》读后感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秋思》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来参阅。

秋思读后感_秋思读书笔记五篇

  秋思读后感(一)

  开学的第一天,下课了,我在教室里,怀着好奇的心情翻开语文书,看到了一首古诗:“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哦,原来是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秋思》。看着,我眼前突然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初秋,诗人张籍在这没有亲人的洛阳。秋风瑟瑟,张籍望着满天的秋叶,叹了口气,回到住处,给家人写起信来。那信里,有张籍对家乡的怀念,有张籍向家人的诉苦,还有张籍对家的慰问……捎信的人要走了,张籍又打开了那封写好的信,久久地看着,修改了几处,再次封好,双手交给捎信的人。张籍望着捎信的人,直到他消失在天际……看完这首诗,我想起了弟弟的家乡。

  弟弟的家乡在原阳,弟弟爷爷奶奶住在那里,那里有一个大院子,里面种了各种蔬菜,长了各种果树,还有满院子乱跑的鸡群,时不时还会从角落蹦出几只野猫。

  每年暑假,我和弟弟都会去那里玩。我还记得我们躺在小山似的玉米粒堆上,闭上眼睛,让阳光温暖我的脸庞;我怀念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红薯地里,兴奋地抱着红薯;我记得我和伙伴们爬上柿子树,一边吃着柿子一边说笑,朝下面的大人做鬼脸;我怀念我和弟弟追赶着鸡群,争论者哪只鸡跑的快……

  但是,我已经一年多没去原阳了。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多,仅剩的时间也没法去原阳。不过妈妈告诉我,我们马上就能回去了,我的心未免有些激动。

  常回家看看,这是每个人最好的心愿。

  秋思读后感(二)

  唐代大诗人张籍曾写过一首流传千古的《秋思》,其中所流露出的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不知打动了多少人。每当读到这首诗,我总是会不由得想起我的舅太公。

  舅太公是我太婆唯一的亲弟弟,定居在台湾,年事已高,我并没有见过他。听妈妈说,舅太公年轻的时候被国民党反动派抓壮丁,强迫去当兵,一走就是几十年没有音讯,家里人都以为他早已经死了,太婆也不知为他哭过多少次。后来收到他的辗转来信,才知道他随战败的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在台湾生活的日子里,舅太公无时无刻不想回到故乡和亲人团聚。可当时海峡两岸还没有通航,他只能苦苦压抑自己的思乡之情。后来,两岸关系缓和,舅太公不顾自己多病的身体和儿子的劝阻,孤身一人返回故乡。他满心盼望着能和自己的姐姐再续亲情,可迎接他的却是一座冰冷的坟墓,当年的分别已成为永别!在坟前,舅太公像孩子一样哭得撕心裂肺,妈妈他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在古代,人们与亲人的分离大多是因为交通不便;而在现代,骨肉同胞的割舍却是由人为造成的。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同为炎黄子孙,我们衷心盼望团聚那天的到来!

  秋思读后感(三)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增添了欲归不得的怅惘,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刻画心理入微。这“临发又开封”的行动,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开封验看检查的结果也许证明这种担心纯属神经过敏。)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如果真以为诗人记起了什么,又补上了什么,倒把富于诗情和戏剧性的生动细节化为平淡无味的实录了。这个细节之所以富于

  包孕和耐人咀嚼,正由于它是在“疑”而不是在“必”的心理基础上产生的。并不是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都值得写进诗里。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因此,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复恐匆匆说不尽”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模写。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这是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的评论。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似乎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秋思读后感(四)

  张籍秋思的诗意

  《秋思》

  作者:张籍

  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注释:

  1、意万重:说不完的情意。

  2、行人:这里指捎信的人。

  3、临发:快要出发。

  4、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

  5、开封:打开信封。

  诗意: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

  那凉丝丝的秋风似乎在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向亲人诉说。

  心事永远说不尽,无奈太匆匆,

  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合上的信封,

  检查有没有说全自己的心事。

  赏析: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里,因为秋风起了,平平叙事,似乎不事渲染。第二句中的“欲作家书”,才一下子使我们感到了平淡的秋风中所蕴涵的游子情怀。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却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寂寥肃杀之气,也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容秋态。那么,诗人见到的恐怕是这秋风带来的凄凉摇落之景。客居他乡的游子,见到这一切,怎能不勾起羁泊异乡的孤独寂落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呢?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多么丰富的想象啊!

  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客居洛阳,要表达这思念之情,在那个时代,只有修一封家书了。可写一封家书,来表达离情别绪又谈何容易!这“意万重”颇值得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情态: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是我们对诗人的浓郁思乡情有所体会了。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诗人没有写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撷取家书就要发出时的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小诗,其实包含了作者艰辛的构思过程,应该可以作为王安石精到评论的一个生动例证。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秋天最令人思乡的季节。见秋风而起乡思,古来有之。如江夔的“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晋代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的《秋思》又属一例。当然他见秋风而想的不仅是家中的美食吧?否则怎会“意万重”呢?同是起乡思,张翰“命驾”而归,张籍却不能,恐怕这里又多了一份不能归乡的惆怅和无奈吧!

  秋思读后感(五)

  秋风拂过洛阳城,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换上了金色的衣裳,离开了居住已久的枝头,一片又一片的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轻轻的飘落在路上。哦,北方的秋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南方还是绿色葱葱,北方的河南洛阳已是满城秋色。久在异乡盛唐诗人张籍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触景生情,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家乡虽然多年未亲近,但故乡亲人的古铜色的笑脸、飘香的米酒、袅袅炊烟,不时浮现在眼前。张籍遥望着家乡的方向,忽然有一个想法在脑海中不安分的涌动。张籍急忙来到书房,拿起笔、墨、纸,准备写封家书,再委托一位在洛阳的老乡王五给家里人送去。

  张籍写信时有时兴奋异常,有时忧愁万分,有时唉声叹气,有时哑然失笑。一会久坐沉思,一会挥笔疾书,一会又对信端详,洛阳虽然与家乡吴郡相隔很远,但写信时张籍仿佛回到家中,与父母亲手着拉手叙述别离之苦,年迈的母亲见是儿子回到家中,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端着热气腾腾的米酒煮土鸡蛋放到儿子张籍桌前,催促张籍趁热吃。儿时的伙伴也都从邻屋赶过来问这问哪,只有家中的一条老黄狗带着警惕的眼光,望着眼前这位陌生的客人……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我在洛阳挺好的,请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如果身体不太好,请不要下地干活啦。王五老乡回家乡,有什么话就对他说吧。你的孙子很听话。明年春节我一定回家,陪父母亲大人过一个团圆佳节。好吧,信就写到这里吧。此至,敬礼!”过了许久,一封家书终于写好了,张籍小心翼翼的把信放进信封中,交给了王五,叮嘱他一定要把信送到家人手中,千万把信保管好,别弄丢了。临行前,张籍从家中的外墙上把挂着风干的洛阳特产红枣、核桃一起用布袋包好,又从胸口布袋摸出几两银子,交给王五,叫他一并交给年老的父母。

  王五拿到了信,将信放到包裹中,穿上鞋刚走到半路,身后突然传来张籍急切的声音:“王五,请留步!”王五转身一看,发现张籍正气喘吁吁的望着自己。

  “不知你还有什么事?”王五答道。

  “我还有很多话还没写完。”说完,张籍将信封拿了过来,急忙把信封拆开,细细的把信读了一遍,好像怕遗漏了什么没写。看了一遍不放心,又看了一遍……

  看了好几遍之后,张籍把信放到信封里,蘸上米糊,小心地把信封封好,又用手把信压平整,拿给王五,再三嘱咐王五一定要把信送到家里,别往青龙山走要小心抢匪,东边有一条捷径……

  这时,老乡王五准备好行囊,骑上马,往家乡吴郡走去。张籍望着王五,目送王五远去,直到王五消失在了远方,才带着无限的思念及惆怅回到屋里。

  几天之后,王五带着回信来到了张籍家中。

  一下马,王五便把父母给张籍的回信及张籍父母纳好的鞋垫一并交给张籍。张籍连忙打开信封,一字一顿的读起来:“儿啊,信、红枣、核桃都已收到,近来可好啊?爸妈在家挺好的,虽然年纪大了,还能下地干活,今年的水稻又有好收成。儿行千里母担忧,天气凉了,要注意身体,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千万别……”读着读着,张籍耳边骤然响起父母的脚步声及熟悉的问候语,禁不住泪如雨下,摸着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纳的鞋垫,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窗外金黄的秋叶还在簌簌落落地随风飘落。


秋思相关文章:

1.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

2.2019关于立秋的祝福语 立秋的诗句大全

3.学校班主任工作期末总结

4.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5.高一秋主题必背作文五篇

推荐访问:秋思 读后感 读书笔记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