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整体结构的设计方法

时间:2023-04-29 09:45:1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专题片创作过程中,确定了创作题材,就解决了“言之有物”的问题;确定了表达主题,就解决了“言之有理”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让专题片做到“言之有序”,这就要求创作者处理好专题片的整体结构。所谓结构,就是布局,也就是专题片为更好地体现主题思想,对其具体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平面的结构处理不好,片子看上去就会很乱,不清楚创作者要表达什么;而立体的结构处理不好,整部片子就会像地基不稳的楼房一样坍塌。

结构设计的原则

怎样才能处理好专题片的整体结构呢?这就需要创作者在拍摄前做好结构的设计工作。生活本身可以向每一位创作者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但它却从来不给创作者提供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要把这些素材糅合到一起,就需要我们按照结构设计的原则,对素材进行必要的集中、概括、剪裁和取舍。而这个过程,就是专题片整体结构的设计过程,也是创作者对素材进行思考、梳理和升华的过程。

首先,结构要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专题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专题片也不例外,它的结构也要以事物的内部联系和规律为依据,并将事物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电视屏幕上。任何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创作者只有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作品,才能形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的完整结构形态。例如,专题片《兴安号农业调查》描述了甘南县兴十四村农民艰苦创业的业绩,其结构形态基本遵循了调查的规律性:“序幕”是兴十四村的沿革变化,“发生”是以付华廷为首的兴十四村所有农民为办厂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高潮”是兴十四村与库宝村的对比,“结局”是县委主抓农业副书记郭树仁的访谈,“尾声”是一组空镜头,预示着兴十四村的未来更加美好。

其次,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结构当然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去安排、设计作品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的结构达到严整统一的艺术效果。否则,专题片结构的疏密、详略也就失去了依据和准绳。例如,专题片《西藏的诱惑》要表现的主题是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显圣,而是半心半意的人心中没有真神。正是出于这一主题表现的需要,创作者在“序幕”和“尾声”中展现了跋涉在朝圣之路上的四位宗教信徒的朝圣情状;在“发展”阶段又安排了四位艺术家跋涉在艺术的朝圣道路上。这种独特的结构形态艺术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同时主题本身也奠定了这一结构的基础。

再次,结构应该适应不同的文体。专题片文体不同,对结构的要求自然也不一样。新闻型电视专题片因为要记事写人,因而一般用“纵向”结构;政论型电视专题片,因为以发表议论为主,因而一般采用“横向”结构;散文型电视专题片因为要抒情写意,因而一般用“散点”式结构。《一份未做结论的报告》属于新闻型电视专题片,故而从纵向上介绍了长春一家工厂三位技术骨干自动离职,应聘于乡镇企业引起风波的全过程;《让历史告诉未来》属于政论型专题片,故而从横向上用一组组的画面作为主题论据;《朝阳与夕阳的对话》属于散文型专题片,故而采用了散点式的画面形态,将两位艺术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真实情景,以生活原有的形态呈现在电视屏幕上。

结构的形态样式

电视专题片的结构形态虽无固定模式,但在具体内容表现上仍然有其内在规律可循。譬如任何一部电视专题片的结构,都必须涉及到诸如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等,而这些便构成了专题片结构的具体内容。只有掌握了它们的一般规律,才能更好地驾驭作品的结构,使其更好地为表现作品的思想内容服务。

首先是层次和段落。所谓层次,是指专题片思想内容表现的顺序;所谓段落,是指专题片构成的基本单位。层次清晰、段落分明是对专题片结构最起码的要求。《西藏的诱惑》根据作品内容表达的需要安排了三个“层次”:序幕、正文、尾声;设计了六个段落:序幕、摄影家、画家、女作家、日本画家和尾声。这种清晰、分明的结构形态较好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专题片安排层次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几种:以时间推移为顺序,以空间变换为顺序,以时空交叉为顺序,以思维逻辑为顺序,以意识主流为顺序。专题片划分段落的原则是:遵循段落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段落和段落之间要体现内在联系;段落要整体匀称、轻重相等、长短适度。

其次是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专题片的结构气血贯通、脉络分明、浑然一体的重要手段。所谓“过渡”,是指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所谓“照应”,是指内容上的关照、呼应。《西藏的诱惑》正文中的四个段落全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过渡,所以显得贴切、自然、顺畅。而序幕和尾声又完全采用了照应的方式,使得整部作品显得血脉贯通、一气呵成。那么,专题片的结构形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过渡呢?第一,从一层意思转入到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第二,阐明问题时“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时需要过渡;第三,叙述与议论、纪实与抒情、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的转换也都需要过渡。常见的照应方式则有如下几种:开头和结尾相照应;前伏和后垫相照应;内容与题目也要相互照应。这样才能让主题更鲜明。

最后是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专题片结构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决定了整部片子的吸引力。开头的方法虽然有很多,但是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的平实手法,在纪实性电视专题片中用得较多;另一种是“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段,在写意式的专题片中运用较多。结尾方式也有不少,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如下三类:一是总结全篇、深化主题;二是饱含哲理、发人深省;三是委婉含蓄、余味无穷。

结构的设计要求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对结构有着严格的要求, 具体来讲, 就是要力求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首先是要保持严谨。专题片的结构要力求精确严密、无懈可击,不能挂一漏万、顾此失彼,更不能颠三倒四、破绽百出,不然就构不成一部严肃的艺术品。专题片《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可谓结构严谨的典范,全片由三个有机部分组成——“辽阔而有限”“富饶而贫瘠”“忧虑与惊醒”,不仅逻辑严密,充满了思辨性,而且结构也很严谨,充满了递进性和推理性。

其次是要自然。这就要求创作者在设计整体结构时必须做到顺理成章、行止自由,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更没有牵强附会的拼凑,这样观众看起来才如行云流水,自然更容易接受。《朝阳与夕阳的对话》结构就十分自然:一幅幅的画面在屏幕上流过,既展现了两代音乐家幸福温馨的家庭生活,又展现了他们对理想和事业的执着追求,分不出哪里是层次哪里是段落,自然到了天衣无缝的境界。

再次是要结构完整。专题片的结构要力求匀称饱满、首尾圆合,不能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不然既构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更不能给观众以整体的艺术感受。《西藏的诱惑》结构就十分完整,基本做到了“龙头”“豹尾”“熊腰”:“龙头”开始就很吸引人,很抓人;“豹尾”不单薄, 将全部内容升华为哲理的层次;“熊腰”的正文部分十分充实,很有分量,给观众以一种来源于历史和现实的厚重感。

最后是要保持整体结构的统一。这就要求专题片的整体结构要力求形式和谐、格调一致、通篇贯通,不能生拉硬扯、相互冲突,也不能彼此割裂、无内在联系。专题片《少年启示录》从头到尾运用节目主持人跟踪采访的结构形态,使得它成为一条不可缺少的线索,将众多场面、大量人物组合成了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既较好地表达了作品的具体内容,又给了观众一种统一的艺术感受。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电视台)

推荐访问:专题片 结构 方法 设计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