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重的人有啥症状【与佛有缘】

时间:2019-11-12 13:12: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我一直想到寺庙里去住上一阵子,哪怕只一晚,吃斋念佛,去亲眼看看出家人的生活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也好借此领教宗教的神秘与庄严。然而我终不能如愿,寻一千一万个理由,结果仍是枉然。许多人都认为这的确没有必要,即便信佛也不必非要住到寺庙里去,只要心中有佛就行。其实,我并不企望去住哪一个名山宝刹,不要说峨眉九华和普陀了,像杭州的灵隐寺,上海的静安寺,镇江的金山寺,扬州的天宁寺也是没有想过的。如今这些繁华地方的寺庙一定也是僧满为患了吧,哪里还能容我打搅。我只求能在乡村野寺一宿便足矣。

  

  几年前,我认识一个和尚,他和我差不多的年龄,人生得却很标致。我猜不出他为什么要做和尚,只知他当和尚很是用功,从佛学院出来没几年,如今已做得了一个山寺的住持。我每次应邀去玩,又都碍于情面,没好意思把想宿寺院这点小小的愿望说出来,怕麻烦于他。等我终于能向他说出口时,他却奉调到其他地方的寺庙去了。想在寺院里住上一阵,感受一下寺院里的空寂,倒成了我的一个遗憾。

  

  说起出家当和尚,这在我们老家常常是因为家道衰落,兄弟姐妹多,难于养活,不得已才送进寺庙去的。或者还有一种人,他们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疏于劳作,才躲进寺庙里。至于后来听说的出家人多为大慈大悲之人,在我们那里好像还没有听说过。我们都知道当和尚的好处,是可以吃现成饭,因为不管哪个庙里都是管饭的;二是可以到处云游,逢寺挂褡,饱览名山大川,还能攒下点钱,贴补家用,将来就是还俗了娶亲也可以用。因为这些,遇到歉收的年份,的确有许多人家把子弟送去当和尚。有人说,一方是一方的风水,有的地方出名人,有的地方就专门出和尚。

  

  记得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对于偶尔走过村边的僧侣总怀有很深的感情,仿佛与他们有着天生的亲近,不像有些小孩,一听大人讹他说要让老和尚把他抱了去就哇哇大哭。我不但不哭,相反还巴望着。我弄不清其中的原因,但真要追究起来,可能是因为我从小就长得瘦弱的缘故。在农村,人长得饥瘦没有力气,种地总是不行的,种地不行,哪有饭吃呢?所以大人们也说,我不是能安心于田地的那类人,早晚变成游手好闲的混混也说不准,因为这个,常常有人戏说要把我送去当和尚。那时我真有一个愿望,希望我的父母也让老和尚把我带走,我一直认为我不是做田的那块料。直到我稍稍长大后,我越发以为我这一辈子合该是要当和尚的,更加觉得当和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后来还闹着把头发剃得精光,俨然像个小和尚的样子才肯罢休。

  

  我出生的那个地方原来叫作上峰庵,这大概是从前总有个庵在那里的缘故吧。按说有庵的地方自然就有尼姑,和尚庙尼姑庵嘛,那里有没有尼姑呢?可能因为年幼,对于尼姑我竟是没有什么印象了。我一直认为,我们那块地方的人总是对庙宇庵堂有着一种温暖的情怀。除了把村子叫作庵外,甚至把赶集也称为赶庙会,不知是什么道理。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是汤水庙,十里八乡的人都要赶去,在那里买回一年的生产用具,钉耙、锄头、扁担、畚箕,庙会上农家用的东西样样都有,还有捞小猪捞小鸡捞小鸭的。鸡鸭成群,六畜兴旺,这是农家的大事,是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年终时的指望。庙会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许多贫寒的农家子弟也在庙会上投抛绣球,还有那些背着父母偷偷相好的男女私订终身,有的甚至把生米做成熟饭,硬让家里人承认。每年赶庙会,都有小孩子丢失,大人说那是被北方来的拐流子拐走了。我们小孩子不知道拐流子长得什么样子,就去问大人,大人说那是长得像羊一样的东西,不过比羊大,背上长着一把钩子,拐人时把小孩往背上一甩就拐跑了。现在知道了,拐流子其实就是坏人,是人贩子,可我们那里的人不愿让小孩子过早地知道人性险恶和狠毒的一面,这大概也是他们一心向佛的结果。在我独自能走而且保证听话后,大人也带我去赶过庙会。在路经一座山的时候,他们告诉我,那山里有一个朱沙洞,洞里住着一个老和尚。有人说见过他,白发苍苍,有一百多岁了,但走起路来仍快步如飞。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以后的岁月,每当我经过那里,回回都要张望那山,只见山里面林木荫翳,雾气深锁,但从不见寺庙一角,这更添了几分神秘。

  

  上高中的最后一年,赶着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同乡的几个同学硬是翻上了那座山,寻到了那个洞。朱沙洞原来只是一个天然的岩洞,不过十几平方米大小,丝毫也看不出有人居住过的痕迹。只是在稍稍平整的洞壁上,有人用石头或刀子刻画了不少的字画,深深浅浅,凌凌乱乱,有些还相当淫秽。显然,这里有许多人来过,石壁上有烟熏火燎的印迹,或是云游僧人或是流浪乞儿住过也未说得。站在那里我在想,那个紧紧吸引过我的曾在一方土地上造成传奇的老和尚,难道就是住在这样的地方?我比其他人更加细心地想找到一点印证,然而连影子也没有,因为这个时候距老和尚得道升仙已经过去近十年了。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个老和尚从来也没有真的住过那间山洞,而是住在山脚下一间茅草屋里。他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只是偶尔上街备办一些生活用品,一点米、一点盐、一点油和一点酒,还有没有别的呢,就没有人知道了。

  

  我当和尚的梦想最终也没能实现,高中毕业后我用另一种方式逃了出来,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当了军官。在我当连长的时候,一位家在苏北兴化的战士,说他的表哥是个受过戒的和尚。有一回他的表哥到部队来看他,我一下子觉得他好像一个人,像汪曾祺小说《受戒》里的明子。因他来自汪老的老家,于是我问他汪老小说里荸荠庵的事,没想他也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这个缘故,我越发地把他同明子相比了。甚至把小说里的一些情形拿出来问他,譬如荸荠庵里的和尚并不守戒,过年也要杀猪,和尚也可以有老婆,像明子的二师父仁海一样,说到一些犯忌的地方,他也并不介意。相处得久了,他还告诉我,他师父在外头也有一个相好的,人很美,才三十几岁。我问他想过还俗没有,他半天不响,只是笑笑。我想他日后肯定是要还俗的,哪能老当和尚的,不传宗接代延续香火啦。他也许是想再积攒下一笔钱吧,或者还有别的原因。那些日子,我同他甚是亲密,有些地方都有点在刻意模仿他了。就在那些日子,我从前的那点想出家的念头又被他挑捻得明亮起来。

  

  我从小就抱定了要当和尚的愿望,当然,那不是纯粹的献身佛家的想法。今天,当我的人生步入了中年的沉静后,我仍没有脱却与佛门的关系,依然觉得和尚仍然是最值得尊崇的人。我不同意有些书里把和尚说成是天下奸淫之首,《西厢记》里写和尚见了崔莺莺要贪看;《金瓶梅》写和尚见了潘金莲也要昏迷了佛性禅性;还有一本《姑妄言》,硬是把和尚与尼姑淫乱作为开篇;连《水浒传》这部描写英雄好汉的书中,也不乏和尚与尼姑通奸的描写,石秀杀嫂就是其中最吸引人的一节;就连历史上那个得道的高僧法海,在《白蛇传》里也要暗妒白娘子的美貌,终因吃不到而生恨,最后成了拆散别人夫妻的恶僧。面对这些文化典籍,我们可以体谅创作者的用心,他们无非是想借佛门这片本应圣洁之地告诉人们,佛门也有私欲和淫乱,以此来告诫世人要戒欲戒恶,但这给寺院和僧侣蒙上了一层不洁之光。从《受戒》里我们不是看到了佛门的清洁么,那里的和尚虽俗虽有违佛门的旨意,但掩蔽不了其莫大的善心,比之滚滚红尘,那里的寺院仍然是一片圣洁清净的地方。我喜欢寺庙的庄严气氛,喜欢寺院宗教的颜色。大概我总也不能割舍对寺庙的情怀,所以在我行旅中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总要先打听寺庙的情况,只要有,我总是先要去观庙烧香,或者去欣赏寺庙的风景。真可惜,现在有好多寺庙,因为旅游业的兴旺,完全成了一处热闹的场所,已经没有了佛门的庄严与清明,即便是千年古寺也一样。还有那些城市里的寺庙,往往局促一隅,它们被城市的高楼包围着,完全没有了天光。一些寺庙虽然香火鼎盛,但却拥挤非常。最可怕的是,有的寺庙干脆成了盈利的地方,那里的和尚已经不是为了积攒一点小钱,而完全是现代的奸商,哪里还有一点佛家的慈悲与怜悯呢?每当这时,我总是在想,还是乡村野寺来得清静,在那样的地方,连佛也是憨朴天真的吧。

  

  其实,去不去寺庙里住上一阵子并不重要,遇着了寺庙烧不烧香也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你的心中有没有佛,若你心中有佛,还图那形式做什么?在前辈师长中,我佩服丰子恺先生,他虽不削发,却终身为僧人,他的人生修为早已达到了佛的境界。我们生在闹市,若能常在寺庙里走走,去聆听那鼓一声,磬一声,木鱼一声,佛号一声,在那沉越的梵音里彻悟,在那宗教的庄严里去感悟生命的欢欣,做到一辈子与佛有缘,不也是好的么?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有缘 与佛有缘的人征兆 与佛有缘的人婚姻不顺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