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自知之明”_说我没自知之明

时间:2019-12-23 10:32:2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导读】对于自己而言,应该说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譬如:长处就是做人低调、做事认真,适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一些具体工作。

  古希腊的一座智慧神庙大门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一直被古希腊人奉为神谕。在我国的古代典籍《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有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的至理名言。在此不想考证两者出自时代的异同,它们对人生乃至人类社会同样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自知是自己了解自己;明为看清事物的能力。即透彻的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对于《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这种解释似乎感觉不太妥帖。自知之明就是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我以为对于两者并没有侧重之意。

  

  不管怎么说,一个人若把自己看的太高,则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很难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或作出的判断。知道自己的短处是好事,可以扬长避短,在人生旅程中少走弯路;而一味地把自己看的过低,往往会失去自信。

  

  前几天读了一篇短文,大意是:一九六三年三月,杨福家、陈佳洱等几位中国名牌大学校长在京接受五个月的英语培训,十月之前到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当时国内一位著名英语教授在了解了他们的英语基础后认为:要想通过英语考试则需要两年时间。这时杨福家有些犹豫了,而陈佳洱则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英语差,是差在口语。于是他们就加强了口语训练,譬如早晨散步时只讲英语。五个月时他们准时毕业,去了哥本哈根大学深造,并取得了科研成果。现同为科学院院士。

  

  不难看出,陈佳洱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长处是英语基础好;也知道自己的短处是口语差。假如当时两人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轻信英语教授的判断而慢慢学上两年,毕业后正好赶上全国大规模的四清运动,继而文革,是否保住性命也未可知,何谈后来的科学成就。

  

  韩三明是山西汾阳一个私人小煤矿的勤杂工,他十八岁开始挖煤,皮肤黝黑,长相普通,三十六岁还找不到媳妇。因在贾樟柯导演的电影《三峡好人》里扮演了一个四处找媳妇的挖煤工,而获第十四届智利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面对影帝的称号,他清楚地认识到:我就是一个挖煤工,不是当演员那块料就不去凑那个热闹。抛开意外的功名,安稳于实际生活,这也是他的自知之明使然。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是极少的。有的人了解他人、了解环境、了解社会乃至了解世界,却往往不太了解自己。在日常工作中,谈什么都头头是道,似乎志向非常远大,而真正给他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才发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还有的人目空一切,妄自尊大;更有一些人利令智昏,忘乎所以。这些都是缺少自知之明的具体表现。

  

  对于自己而言,应该说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譬如:长处就是做人低调、做事认真,适合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一些具体工作。回首以往所从事的多种工作,即便自己不怎么喜欢的职位也能干出些许名堂。短处其一是思想单纯,心不设防,总受伤害。其二是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最不适合领导岗位。所以从不向这一方面考虑和发展,换言之,就是天生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当一个人没有期望时也就不会存在失望。

  

  不管怎样讲,人是应该有点自知之明的。在一生的艰难跋涉中,不管成功与否,至少会少走一些弯路,不是吗?

【责任编辑:可儿】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