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汉水话食盐_秦巴汉水

时间:2019-11-22 11:03:5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处于秦头楚尾的陕南在地理结构上是一条江两座山,江是汉江,日夜兼程,奔流不息,山是秦岭和巴山,层峦叠嶂,巍峨雄壮。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既蕴藏着一山一水一步景、天地皆在图画中的独特资源,又造就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险阻,更孕育了秦巴人民既柔韧似水又意志如山的秉性。    陕南不出产食盐,吃盐要从外地运入。在古代,盐夫们是用他们那踏石有印的双脚,在这千山竞秀、奇峰挺拔、万壑争流、溪水潺潺、林山林海、绿野绵绵的秦巴汉水之间,踩出了一条铭刻史册的秦巴古盐道,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荡气回肠的精彩华章,在现代,盐业人又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奋勇拼搏、继往开来,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解放前,陕南人吃的盐是盐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那时,陕南人吃盐要从重庆市巫溪县宁厂镇运送,盐夫们在秦岭、汉水、大巴山的崇山峻岭间往返行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条盐道,这条盐道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巴古盐道。盐道南起上古盐都巫溪县宁厂镇,沿大宁河向北,入大巴山,过大河坝、白鹿、徐家、龙泉,翻大巴山主脊鸡心岭后,过瓦子坪、猫子庙、到陕西最南端的钟宝镇。运到钟宝古镇的盐随后分三条路被输往各地,第一条是顺南江河北上,过牛头店,经平利县、旬阳县、宁陕县,再翻越秦岭到达长安;第二条是西进化龙山,通过黄洋河水运入汉江到安康,再到汉中、长安等地。这两条盐道古时称为山南盐道,从大宁厂到安康,全程六百里,从宁厂镇到钟宝镇也要二百多里。第三条路,沿南江河(湖北境内称堵河)往东北,穿神农架,到江汉诸地。秦巴古盐道是历代商道、兵道、匪道、情道的聚集地,不仅是陕南安康、汉中、商洛及湖北部分县市数千万人民的生命线,也是一条贯通川陕和鄂北地区的经济大动脉,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这一地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秦巴古盐道作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的27个古遗址之一入围全国百大新发现,被国家文物局录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一书。    漫漫盐道,纵横千里,却洒满了背盐人的血泪辛酸。盐夫们在秦巴古盐道上背盐要走一个多月,出门时要带足沿途吃的粮食,主要是玉米面和燕麦面,在去的路上,把一袋袋写有自己名字、做有记号的干粮寄放在沿途的客店里,以便在返回的路途中充饥,因为这种饭耐饥耐渴,大家俗称盐背子饭,但是,有的盐夫去时存放的干粮却始终没有回来吃,因为他们在背盐时从悬崖峭壁上跌落,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至今在安康镇坪当地一般农家还在做这种饭,当然现在人吃盐背子饭有忆苦思甜的感觉。有支歌谣将盐夫当时的艰辛描绘淋漓尽致:四脚爬坡百步梯,丁杵磨烂蔑背篓,儿背盐砣爹背儿,空肚背回空背篓。可见,当时盐夫们背盐是多么的艰难凶险。    解放后,陕南人吃盐搭上了国家发展的快车。国家在秦巴山区修建了阳安、襄渝、宝成三线铁路和多条国道、省道、通乡村道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又修通了穿越秦岭的西康铁路、高速公路,高铁也相继开通,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而且随着科技进步,食盐产地不断被发现开采,这一时期,各地区之间的食盐调拨、运输不再是难题,陕南秦巴山区需要的食盐通过火车、汽车,从四川、湖北、青海、陕西定边等产区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各县区盐业公司,县区盐业公司再用汽车运送到乡镇村组,盐业工作者主要负责把食盐及时有效送达目的地,确保不断档不脱销,维护盐业正常购销秩序。    1994年开始,国家实施食盐加点消除碘缺乏病政策,科学食用碘盐、消除碘缺乏病成为盐业人的光荣历史使命,群众用盐观念从单一的调味转变为补碘和安全两个方面,因此,保证小袋碘盐覆盖率、小袋碘盐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的三率指标成为盐业工作的重点,秦巴山区的陕南盐业人以科学补碘宣传、建立食盐安全村中心店、构建覆盖城乡的食盐流通网络体系为核心,做好电话预约、配送上门服务,实行划片区精细化管理,确保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如期实现,确保群众舌尖上的食盐安全。    目前,群众的食盐观念已经转变为少吃盐、吃好盐、巧用盐,秦巴山区各县区盐业部门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在保障合格碘盐供应的同时,又购进了低钠盐、洗化盐、工艺盐等多品种盐,满足不同层次群众消费需求。    从秦巴汉水食盐发展变化看,陕南的盐业史是一部盐业人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国家交通改善史,更是一部浓缩了的祖国发展壮大史,每一次改变都会带来一次进步,每一次进步都孕育着美好的未来。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汉水 秦巴 食盐 汉水和汉江区别 长江汉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