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的分析

时间:2023-04-22 09:05:1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当前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在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并得到了相当大水平的提高。本文介绍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对策,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机械化程度;对策

近几年,我国更加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强了农业发展能力,并不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实际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很多限制因素,如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生产劳动力的转移、农业规模限制、农机不协调等,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必须深层次地对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有一定的应对措施来改善现状,保证农业机械化顺利发展。

一、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进入中级整体发展阶段,其中增长速度较快的有高性能、大功率的适用于田间作业的机械设备。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稳健,显著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农业基本脱离了原始的人力、畜力作业阶段,大面积发展农业机械从最初的单一农用拖拉机发展到现如今的成千上万品种的农业机械品种,并不断发展有综合农业机械。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8.22亿千瓦,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8%,预计到2014年底,我国农机总动力达10.5亿千瓦。其中,农业机械化作业应用范围已经从田间农业发展为设施农业,从粮食作物发展为经济作物,且不仅仅局限在种植行业,已经拓展为农产品初步加工、深度加工,不断向作物产后发展扩大。

2.随着不断调整的农业结构,农业机械化趋于多样化发展。我国近年来实施了很多环保保护措施,如退耕还林、还湖、还草等,使得农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逐渐减少了传统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应的增加了一些果蔬种植面积和其他的经济作物。该现象使得作用于传统作物的机械产品需求量大大降低,相应的增加了作用于果蔬、经济作物、林业等的机械需求量。经过农业部确定并公布的优势农产品布局,促进了优势农产品加工机械需求量的大幅上涨,对其他农产品加工机械需求量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

3.农业机械化逐步朝着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我国农业种植面积较少,农户分散种植,不适用于家家户户购买农业机械,缺乏经济性,且购置后的存放也是一个问题,因此,根据我国农业实际情况,急需发展农业机械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如1996年开展的全国范围的跨区域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不仅提高了机械收割机的使用率,而且满足了农业收割需求,提高了经济效益。随后农业及机械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各地也涌现了很多农业机械协会、作业公司、合作社等机构,促进了农业机械及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机械设备结构存在不均衡问题。农业机械设备结构存在不均衡问题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1)一部分的农业机械由于缺乏养护维修,老化严重又没有及时得到更新换代,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使用成本。2)在农田中作业的机械相对较少,大部分的机械投入运输使用。3)与农业机械作业相配套的机具相对较少,很难有配套的,使得配套比率相对较低。4)大部分的农业机械科技含量不高,与农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新型高科技的机械器具更少,性能比较低,档次不高。5)大部分的农业动力机械为中小型机械,大型的机械设备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小型拖拉机及配套设施,而很少有大中型的拖拉机及配套设施。

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种类和适用范围问题,造成有的农机产品滞销,有的农机产品短缺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全方面发展,不利于提高农机效率和经济效益。

(2)农业机械设备动力存在地域分配不均衡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差异较大,且农村和城镇收入差异、土地稀缺、劳动力等因素影响下,使得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也呈现了区域特性。如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好,促进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购买数量多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受农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限制,导致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不高,对机械需求量较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3)农业机械设备作用程度不均衡问题。农业机械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水平不先进,当前的大多数农业机械使用功能相对单一化,一般只能完成某一机械任务,机械利用率较低,整体作用效率也不高。如水田的机械化作业,现如今大多数还是采取人工种植方式,水田机械播种没有大面积普及,且机械种植产量受到限制,近些年的水稻种植面积更是大面积下降。在农业机械作业中,在机耕、机播种和机收割上受机械化程度不同,作业水平不协调,且粮食作物的种植机械化水平明显高于经济作物,而粮食作物中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是小麦的种植,对玉米和水稻种植的机械化水平则较低。

2. 促进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策

(1)建立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根据我国现有情况,针对农民收入和购买力问题,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放宽信贷条件,让农民有更多的机会购买大中型机械设备。国家要把握好我国农业机械发展模式,根据我国国情选取适宜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式样,特别是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的功能性产品,在之后的发展中,适合选取技术密集和适度资金模式。特别是现如今,人们进行土地经营的经营面积小,购买大型农业机械设备不仅是满足自身需求,也想通过社会化服务来增加收入,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加自身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大幅度提高农机的机械化水平。

(2)根据区域性,合理发展农业机械化并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根据我国地域特性、作物品种等,有选择的发展农业机械设备,抓住地域特色作物、优势产业的发展,合理布局经济作物,适度开发农业,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区域,促进农业和机械化的协调发展。根据现有农机社会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大力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形成一种新型农机服务机制,促进农业机械的生产、经营共同进行,提高利用率,引导农机服务的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松英.浅谈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14期.

[2] 高焕文.构建节约型农业机械化体系[C].易中懿.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北 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0-72.

[3] 罗小锋,刘清民.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10年02期.

推荐访问:对策 现状及 农业机械化 分析 发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