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武术:源起、发展及展望

时间:2023-04-17 12:05:0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与武术的结合产生了影视领域特有的类型片。影视武术作品是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科技的发展颠覆了传统武打动作设计与镜头语言,极大丰富了影视武术的创作模式,增加了武侠片的人文内涵。为探寻影视武术“从何而来”,通过对影视武术源起、发展、演变进行分析与梳理,探究不同历史阶段“影视武术”创作的社会背景与文化踪迹。

关键词:影视武术 武侠 功夫 戏曲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9-0006-03

1 影視武术的萌芽

戏曲与武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戏曲主要侧重于身体表演,武术主要注重防身技击,注重实战。戏曲的表现形式,特别是京剧主要包括:“四功”和“五法”,具体指的是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等表现形式。[1]然而,“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在武术套路运动中占据重要作用,武术套路有了“方法”与动作的结合才能称之为武术套路运动。[2]京剧“四大名旦”把京剧动作表演与武术动作的结合做到了完美融合。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先生不仅唱腔功底深厚,在身体动作表演上更是形象逼真,其身体表演所取得的成就与其从小跟其姑父学习武术密不可分,他在《霸王别姬》中专门为虞姬编排的一段剑舞也曾得到杨澄甫先生的指点。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也曾刻苦练过武术,比如:八卦掌、少林拳和通背拳等,他把所学到的武术动作融入到戏曲表演中,最终赢得观众认可,成为“一代宗师”。[3]所以,作为戏曲演员必须要掌握“武打套路”,从武术套路中汲取养分来丰富自身“功法”,提升技艺以达到更高层次,最终形成特有的艺术表演格调。[4]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诞生于1895年的法国,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不断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也客观上加快了东西文化的融合交流,以致在电影发明的第二年就传播到了中国,这标志“真正意义”的电影技术正式登陆中国。[5]据《中国电影发展史》(1963)记载,中国第一部电影是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制作而成的《定军山》,它以京剧武打为主要内容,拍成之后所到放映之处“万人空巷”。虽然这部电影制作手法粗糙且还是无声片,因谭鑫培先生在表演时用到不少武打动作,观赏性极强,有学者认为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动作片”。[6]正是由于《定军山》的拍摄并成功放映,为以后功夫电影的发展提供了表演“范式”。例如著名武侠电影导演胡金铨执导的《大醉侠》(1996)里面主演就是京剧武行出身,影片的主要打斗和基调都有京剧的元素在其中。此后徐克在翻拍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时也没有跳出戏曲的“束缚”,他认为胡金铨“受京剧影响很大”。电影的创作来源于生活,京剧也注重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处理从而形成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而来夸张的反衬生活。[7]孟繁树曾说过“电影与戏曲的联娴",是富于创造性的。这并不是偶然,相当多的著名功夫导演和演员都曾与戏曲有“不解之缘”。[8]《胡金铨的世界》一书提到胡金铨在其电影中借用戏曲的形式,包括人物的动作形态在内有八种。[9]足见戏曲对胡金铨武侠电影的影响之大。如今已成为国际巨星的成龙、洪金宝等“七小福”以及国际著名动作导演袁和平皆师从于京剧名伶于占元,因而幼时就打下深厚的戏曲功底,现在他们都是华语动作片的“脊梁”。不能绝对的认定是戏曲“成就”了他们,但他们“光环”背后是戏曲学习经历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可磨灭。

早期的功夫电影,不管是演员动作表演形式、台词、乃至整个电影的节奏,都脱离不了戏曲(京剧)的模式。《定军山》之后功夫电影中或多或少都留有戏曲表演元素,诸多导演与演员都受戏曲影响较大,但这并不影响此后“武侠片”“武打片”“功夫片”“动作片”等与武术相关的电影发展壮大。可以说,戏曲表演是影视武术发展的基石,并给影视武术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2 影视武术的发展历程

1919年由导演任彭年拍摄的《车中盗》和1925年天一电影公司拍摄的《女侠李飞飞》是早期武侠电影的“楷模”,不少电影制作公司竞相模仿纷纷推出武侠片。1928年《火烧红莲寺》(明星公司改编白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的出现引起社会轰动,一时间万人空巷,场面蔚为壮观。四年(1928-1931)间《火烧红莲寺》一共拍出18部续集,由此开创了武侠电影第一次浪潮,并使得“武侠影片开始席卷整个中国影坛”。[10]直至当时,国民政府出面禁止才将“火”势控制。有学者给予《火烧红莲寺》高度评价,称其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具规格化的武侠片”。[11]由于政治因素,1949年以后的30年间,武侠电影在大陆被“彻底禁止”[12],这使得武侠电影制作中心转移至香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武侠片在香港生根发芽,主要代表是关德兴的《黄飞鸿》系列电影,值得注意的是《黄飞鸿》系列中的打斗主张使用“真功夫”,摆脱了以前“神怪武打”怪圈,注重“写实”,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武打”新纪元。

60年代后期张彻凭借《独臂刀》成为香港有史以来第一位“百万导演”,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第28届戛纳电影节(The 28 th Cannes Film Festival)上大放异彩,不仅在主竞赛单元提名“金棕榈奖( TheColden Palm Award)”,最后更一举拿下仅次于“金棕榈”奖的“最高技术委员会奖(Technical Grand Prize)”,这一时期武侠片代表人物非张彻和胡金铨莫属,他们开创了武侠片“新纪元”。《独臂刀》《龙门客栈》《侠女》等影片引发了第二次中国武侠片热潮,把六十年中后期到七十年代末的武侠电影带入“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武侠电影呈现出“侠气渐薄,武打猛增”的鲜明特色:突出实战,讲求一招一式,很少使用特技,这使武侠电影焕发出新的生机。如果说张彻、胡金铨开辟了武侠片全新时代,那么70年代初李小龙的横空出世,更使得中国功夫片迈向巅峰,他的四部半功夫片让中国功夫蜚声海外,从此功夫片走向国际舞台。这一时期功夫片一大创新是开始启用具有武术背景的动作指导来设计武打动作,使得武打动作更专业化,徐克也说过“我们所有的武侠世界都是根据武术指导制作出来的东西”[13],可见武术指导在武侠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此武术指导开始崭露头角。功夫片随着李小龙的仙逝逐渐“降温”,但随之崛起的功夫喜剧崭露头角,此时期功夫喜剧的代表当之无愧是袁和平导演的,成龙主演的《蛇形刁手》与《醉拳》,影片中成龙所表现的“嬉戏打闹、顽皮逗乐”的形象成功博得观众眼球,功夫喜剧大获成功,从此开启了成龙的“功夫喜剧”之路。

随着大陆改革开放,停滞三十年的武侠电影在大陆迎来了“春天”。1982年由张鑫炎导演,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第四次掀起了中国武侠电影浪潮。这部影片没有使用弹床、钢丝、替身演员,也没有在后期制作中使用特效剪辑等手段增强画面感,而是全部采用写实的真功夫,在当时大陆经济条件落后、物价低廉的时代票房能突破1亿人民币,可想而知当时观影空前盛况。影片在香港上映更是创下了有史以来香港功夫片新的票房记录。此后大陆武侠片突飞猛进,陆续拍摄了《少林寺弟子》《武当》等一批口碑较好的武侠片。到20世纪90年代徐克把好莱坞特技引进到武侠电影中来,在《蝶變》一片中大胆创新,首次在武侠电影中加入科幻元素,突出了动作的唯美飘逸,使得武打动作相对弱化,颠覆了观众对传统武侠片写实的思维定式。1990年与胡金铨、程小东合作的《笑傲江湖》更是把中国武侠电影推上新的高度,程小东设计的动作潇洒、飘逸,凭借此片当之无愧地夺得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笑傲江湖》的大获成功把中国武侠电影创作的第四次浪潮推向了高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武侠片主要倾向于浪漫主义格调,这种格调背后主要突出的是“武侠电影动作形态去暴力化的美学特征”。[14]李安的《卧虎藏龙》(2000)是2l世纪武侠片的滥觞之作,此片获得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 The Oscar)十项提名,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的四项大奖;此外还获得第58届金球奖(Colden Clohe Awards)三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奖。紧接着张艺谋导演的《英雄》(2002)表现不俗,蝉联两周北美票房冠军,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并获得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Berlin Im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金熊奖提名并获得阿弗雷德·堡尔奖、第60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卧虎藏龙》与《英雄》在国际舞台的大获成功,推动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五次创作高潮。纵观这两部影片,可以看出它们都弱化了武术的技击性,加强了“武舞”的表现手法,把“武舞”发展到了极致,使武侠片中的动作打斗更加“舞蹈化”“诗意化”。 “诗意的浪漫…确切地说是将暴力引向浪漫”[15],《卧虎藏龙》最经典的武打场面当属李慕白与玉娇龙的“竹林之战”,二人竹林中自由穿梭宛如飞鸟般自由翱翔,整个画面诗意盎然,无不令人神往之。看似二人暴力打斗的场面却给人以唯美诗意之感,可见导演将“暴力”与“诗意”拿捏地相当之准,给观众呈现一出视觉盛宴。

与李安和张艺谋电影所表现的“诗意、唯美”不同的是徐克更加注重新技术与武术的结合,他想用电脑特技使武打动作更加真实流畅,《七剑》(2005)就是其新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影片中一改其“飘逸灵动”的写意风格,从董玮与熊欣欣近身肉搏的打斗场面就能体现出影片所想表达的真实感,不仅给观众增加了紧张感更重要的是使影片更具观赏性。甄子丹的《叶问》(2008)与王家卫的《一代宗师》(2013)都获得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武打动作的观赏性毋庸置疑,两部影片都注重写实,对推动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叶问》中甄子丹对武术有过精辟阐述,他说“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力量,但是中国武术包含了儒家哲理。武德,仁也。”王家卫说过“在武打方面,必须要还原历史真貌,不能靠特技,要还原那个年代武术家的‘精气神’,那都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从《一代宗师》的开场打斗就能看出他想表达的“真实”感,雨夜中叶问赤手空拳应对群敌,近身肉搏一招一式干净利落,招招制敌,打斗的真实感尽收眼底。要说对武林的写实不得不提徐浩峰的《师父》(2015),此片获得过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动作设计。徐浩峰出色的武打动作设计,给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武林”,影片中并没展现传统影视武术中的飞檐走壁,而是贴身格斗,他说“传统的中国武技不是打斗,而是交手”,《师父》展现了武林宗师的“一种人文的力量”。[16]

3 展望

纵观影视武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1928年《火烧红莲寺》的上映掀起了影视武术第一次浪潮;50年代的《黄飞鸿》系列、60年代张彻与胡金铨的武侠电影崛起使得影视武术第二次浪潮的到来;第三次浪潮是70年代初李小龙四部半电影引起的全球功夫片热,武术电影走向世界;80年代初李连杰的《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引起了第四次武侠电影创作高潮;2l世纪初李安的《卧虎藏龙》与张艺谋的《英雄》又一次把武侠电影推向新的高度,产生第五次武侠电影高潮;21世纪第二个十年影视技术不断发展进步,高超的科技与武术相结合使得武打动作视觉效果更加形象逼真,由“诗意唯美”的格调转变为更加注重写实,还原武术本真,不仅有传统的武打“暴力”元素更有“一代宗师”真切的“人文”情怀。

参考文献:

[1]黄钧,徐希博主编.京剧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191

[2]王岗,吴松.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技术体系及其价值取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03):62-65+87.

[3]葛 峻.京剧与武术[J]武当,2005(05):29-30.

[4]李建明.浅谈京剧的表现形式[J].当代戏剧,2002(S1):17-18。

[5]许浅林,著中国电影技术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5-6.

[6]颜 红.京剧艺术对中国武侠电影的影响[J].大舞台,2014(09): 71-72.

[7]吴同宾,著.京剧知识手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23-24.

[8]孟繁树,著.戏曲电视剧艺术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41-42.

[9]黄 仁,著.胡金铨的世界[M].台湾:亚太图书社.1999:102-104

[10]夏金旺.论中国武侠电影创作思维之嬗变[D].武汉:武汉大学,2004.

[11]张 力,著.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19.

[12]陈 墨,著.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90.

[13]张 英.江湖·童话·梅艳芳——专访徐克[N].南方周末,2004-01-08.

[14]李骥.武侠电影动作形态的变化与发展[D].重庆:西南大学,2012.

[15]周 星,谭政,著.影视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6]滕 朝.专访徐皓峰动作片最顶尖的是特工化的武术[J]电影,2015(12): 74-81.

推荐访问:武术 展望 影视 发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