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慢慢看看4:长城皇陵] 北京皇陵

时间:2019-10-29 10:38:4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六一这一天,估计天安门一带人流很大,所以我们准备去远一点的地方。全国旅游年卡上,北京免费景点排在一二位的,是八达岭水关长城和十三陵昭陵,遂决定前往。    这两个景点都在北京郊县,虽然很远,但交通却方便。我们出门就有847路公交,终点站是三环与德胜门外大街交口的马甸桥,到马路对面上开往延庆县的快速公交919,前后全程70多公里,我们二三个小时就到了,一卡通只扣了几块钱,而且一路景色优美,丝毫没有疲惫的感觉。看长城的地方有好几个,比较著名的有居庸关长城、八达岭长城和水关长城。前两个地方我都去过,水关长城虽然听说但却一直没来,这次正好补补阙。对于老伴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就行了,反正没来过,看哪都一样。同时我们的旅游年卡还没有使用过,也不知道是真是假,正好验证一下。    我们在水关长城站下车,到游客中心拿一些宣传资料,方便方便,给水壶加满开水,就去景区宣传栏看介绍。水关长城位于北京市西北40公里,属昌平区和延庆县的交界处。此段长城是八达岭长城东段,因修建中国第一条自主设计的京张铁路而截断。水关长城东起川字一号,西至京张铁路,全长6.8公里,以奇、险、陡、坚著称。水关长城是明长城的遗址,由抗倭名将戚继光督建,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此段长城建于险谷口,自水门箭楼长城呈V字型,顺应山势而行,如巨龙似鲲鹏展翅欲飞,箭楼即是敌楼同时兼具水门功效,此种建筑方式在沿线长城中极为罕见,故名水关长城。水关长城地势险要,苍龙起伏于崇山峻岭之间,穿行于悬崖峭壁之上,城堡相连,烽燧相望,双面箭垛,拒敌万千。水关长城于1995年正式对外开放,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刘德华MV《中国人》背景即为水关长城。    这里为什么叫水关长城呢?网络上搜索不到,看了上面的简介还是不甚了了。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资料,然后通俗地翻译一下。水关长城这个地方,是八达岭长城七个口子中的一个,原来叫石佛寺口子。其他口子都是陆路通道即城墙底下的道路,只有石佛寺口子既是道路又是水关。因为有一条溪流要从石佛寺口子流出去,所以这个关口箭楼就建成了水关兼路关,平时疏导溪流,战时以水驱敌。久而久之,石佛寺口子长城就被水关长城的名字所代替。    这个景区建设得很气派,广场很大,绿化很好,迎面的高架铁路前建成一个很有特色的景区大门,不注意看根本就发现不了铁路。过了铁路,就是水关箭楼前的戚继光雕塑广场,大型戚继光雕塑依山而建,气势豪迈。高大的箭楼巍然耸立,两边的城墙逶迤向上向前而去,两侧的山峰重峦叠嶂,青黛绿紫,长城像羊肠小道一样,沿着山脊蜿蜒攀援,层次分明,远近有秩,景色美极了,真正是眼前有景道不得!    我们在箭楼西侧的景区入口排队候检,检票员拿着我们的年卡,简单对照了一下人和照片,就让我们通过了。这说明年卡是完全靠谱的,我们不由得又增加了一份喜悦,然后高兴地拾级而上了。这里的长城非常陡峭,老伴爬了一会就不再向上,我们在箭楼两边一二千米的范围内,上上下下地玩了玩,看看远山近景,拍拍照片,就出去了。既没有西行三千看京张铁路,也没有东上山顶登川字一号垛楼,更没有游览周边七十二景。不过老伴很满足,她说长城都一样,到了就行啦!我们去十三陵吧。    十三陵坐落在北京西北郊,属昌平区燕山山麓天寿山。明朝迁都北京后,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起,依次有明成祖至明思宗十三个皇帝埋葬在这里,故称十三陵。十三陵总面积120多平方公里,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被评为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目前,整个陵区只开放了长陵、定陵、昭陵和总神道四个景点。    原本打算等公交去十三陵,但路口的保安建议我们拼车。这时,一个当地的中年人走过来,出价五十元送我们到十三陵景区。我们还是想等公交,倒也不是怕多花钱,而是担心被宰,人生地不熟的,被扔半道就麻烦大了。车主降价十元,保安也在一旁劝我们,说这些车主都是当地人,常年在这里经营,没有问题的,一人二十元很便宜了,等公交时间很长的。我们看看时间已经中午,还是抓紧时间赶到下一个景区吃饭吧,便上了车。车上还有一个小伙子,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攀谈中得知,司机是十三陵村人,守陵人的后代,家里以开农家乐为业,平时也顺带开车接送游客,赚点外快。说话之间,已经跑了三十五公里,司机在十三陵总神道南门售票处把我们放下,然后就一溜烟地跑远了。    总神道,原先是通往最早的皇陵长陵的道路,其他各个陵墓的通道,都是后来从这里分出去的,所以被称为总神道。记得以前来的时候,神道是不收费的,现在居然把这里也圈了起来,而且收35块钱一张门票,真是生财有道。当然,总神道也很有讲究,由石牌坊、大红门、碑楼、石象生、龙凤门等部分组成。石牌坊为汉白玉雕砌,是陵区前的第一座建筑物,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整个牌坊结构恢宏,雕刻精美,反映了明代石质建筑工艺的卓越水平。过了石牌坊,即可看到在神道左、右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也叫蟒山),形如一条奔越腾挪的苍龙;西为虎山(俗称虎峪),状似一只伏地警觉的猛虎。中国古代道教有左青龙、右白虎为祥瑞之兆的传说,龙、虎分列左右,威严地守卫着十三陵的大门。    景点收费入口在大红门,我们在这里向南遥望了一下石牌坊和龙虎山,就没有再近前观看了。大红门坐落于陵区的正南面,门分三洞,又名大宫门,为陵园的正门。大门两旁原各竖一通石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凡是前来祭陵的人,都必须从此步入陵园,以显示皇陵的无上尊严。大红门后的主陵道纵贯陵园南北,全长7公里,沿线设有一系列建筑物,错落有致,蔚为壮观。碑亭位于神道中央,是一座歇山重檐、四出翘角的高大方形亭楼,内竖有龙首龟趺石碑一块,高6米多。上题"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是明仁宗朱高炽所撰,明初著名书法家程南云所书。石雕群是陵前放置的石雕人、兽,古称石像生(石人又称翁仲)。从碑亭北的两根六角形的石柱起,至龙凤门止的千米神道两旁,整齐地排列着24只石兽和12个石人,造型生动,雕刻精细,其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雕琢之精,保存之好,是古代陵园中罕见的。龙风门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    虽然到长陵前还很远,但总神道北门收费处就在神道博物馆旁边。总神道景点没有餐馆,我们只得在宽阔的神道上歇了歇,吃了些带来的干粮,就出了北收费出口,乘坐公交昌(平)67前往昭陵了。从图上看,总神道出口到昭陵不远,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但公交车开了二十几分钟,绕了个大圈子,才到了昭陵公交站。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像样的饭店,只好将就着找昭陵的大门。四周的房屋杂乱无章,环境乱七八糟,没有任何标识,看到一个破败不堪的财神庙,居然要收十元门票,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近在咫尺的景区大门。售票员把我们的年卡拿去登记,折腾半天才换成门票让我们过检,完全没有水关长城的大气和洒脱。好在检票员还算仁慈,老伴找她要开水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让老伴进去倒满了水。    不愧是皇家陵园,外面不咋样,里面环境还是很不错的。明昭陵(陕西有个唐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音后)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朱载垕生于嘉靖十六年(1537)正月,29岁继位,35岁病故,葬于昭陵。昭陵占地约3.46万平方米,布局呈前方后圆之形,规制如泰、康诸陵,在十三陵中属中等规模。昭陵的最大特点,是率先形成完备的哑巴院制度。明朝从献陵到康陵的前后六陵,宝城内的封土都是从环形排水沟以内开始夯筑宝山(墓冢)的,其形状呈自然隆起之态。而昭陵宝城的正中筑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冢,封土的前部有弧形砖墙拦挡,并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一个封闭的月牙形院落,俗称为哑巴院,院外月牙形的墙体被称为月牙城。这种形制大幅度增高了冢前的拦土墙,可以在宝城内填满黄土,而且方城下的甬道,以及宝城内通向明楼的左右转向坡道,也可以继续使用,不致被封土掩埋。这种方式也为后来的庆、德二陵所沿用。    我们在昭陵徜徉了几个小时,并且特地在巨大的墓冢上绕行一周,仿佛穿越时空一样,与我们安徽老乡的帝王们,进行了一次隔空凝望。抚摸着古老的苍松翠柏,遥望着远处的山峦陵寝,内心真切地感受到了先人们的智慧与伟岸。想想很有意思,十三陵中开放的三陵,唯一被发掘过的定陵,虽然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但由于技术水平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许多丝织品变硬腐化,金丝楠木精制的巨大红漆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也在文革前后被红卫兵等遗弃及毁坏。最早最大的长陵,地面建筑保存最好,地下宫殿也因为定陵开发的不成功得以幸免于难;而昭陵,是第一也是唯一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由于不大被人待见,因而氛围宁静,环境秀美,令人欣赏不已。昭陵里面还有一个明代清官展,资料非常丰富,我们也是看得非常尽兴,昭陵门外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了。    返回时也很方便,昌67底站是昌平地铁站,从那里进地铁,到钻出地面时,已经在离公寓不远的将台路口。我们坐在地铁站边一家新开的豪华餐饮店里,一碗牛肉面吃得满头大汗,然后心满意足地晃回了东昌利华。  赞                          (散文编辑:可儿)

推荐访问:皇陵 长城 北京 慢慢 我多想去北京看看长城 我多想去北京100字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