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乡土文学写作中的民族特色

时间:2023-05-23 08:30:3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民族文化绚丽多姿,拥有丰富灿烂的神话、史诗、故事、传说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云南文学创作的源头和基石。建国后,少数民族文人文学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全面展现了云南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云南乡土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云南,乡土文学,民族特色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乡土文学专题研究”(课题批准号:HZ1111)。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在全国的56个民族中,云南就占据了其中的25个,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堪称悠久漫长,民族学研究表明,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有《西南夷列传》一篇,记述了我国西南(包括今云南以及贵州、四川西部)地区在秦汉时代的许多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以及同汉王朝的关系,是研究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史料。

特殊的地域位置、多民族杂居、各民族历史文化交融与交流,形成了云南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民族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形态,从语言、服饰、建筑、饮食,到宗教祭祀、婚丧嫁娶、节日仪式等各方面,无不带有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印记。这些文化体系既是各民族进行自我识别的重要方式,又共同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成为云南文化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在云南文学谱系中,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形式上十分丰富,主要有神话、史诗、传说、故事、叙事诗、歌谣等。云南独特的历史发展形态,为各种民间文学的兴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神话为例,“中国的神话,北方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南方,而南方尤以云南最为集中。云南各民族的神话数量之多,种类之富,是中国的其他任何地区都无可比拟的。” 何以会形成如此盛况?究其根本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神话是人类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的产物,云南的很多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所以当世界上的大多数神话都已尘封进历史的记忆中,云南民族神话却仍然据有生存的土壤。云南各民族神话的丰富性还表现在类型上,以创世神话为主体,“涉及开天辟地、万物起源、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图腾及自然崇拜等原生性神话,也有文化发明、习俗行为模式形成、迁徙创业等衍生性神话。可以说,世界上主要的神话类型都可以在云南的民族神话中找到实例。” 由此可见云南民族神话的存在历史的悠久和形式类型的多样性。神话、史诗等这些主要依靠民族记忆、口头传承保存下来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云南文学的宝贵源头和创作基石,它的精神和气脉深深渗透进了后世文人创作之中,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养分和素材,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天然地带上民间风味和民族色彩。尤其是弥漫在神话史诗、民间传说中那种敬畏天地自然、追求天道合一、崇尚辛勤劳动、弃恶扬善、歌咏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等精神价值体系,一直是云南文学创作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历史悠久、积累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学相比,云南的少数民族文人书面创作要晚得多,在这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一直到新中国解放以后,由于国家对民族文学艺术工作的重视,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突破,很多民族开始出现自己的本民族作家,并迅速发展。少数民族作家的迅速成长和发展是新时期云南乡土文学一个重要的标志。李乔堪称是开创当代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写作的第一人。他与四川的马识途、艾芜,贵州的蹇先艾,被文坛称为“西南四老”。李乔是云南红河州石屏县人,彝族,是中国当代彝族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乔自幼喜爱文学,青年时代尤喜读左翼文学作品,从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30年,创造社征无名处女作稿,李乔以小说《未完成的斗争》,反映云南个旧矿工的苦难生活,荣获处女作奖。真正为李乔获得巨大声誉并奠定他在文坛地位的是写作于解放后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包括《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通过凉山彝族人民从争取解放到民主改革、平息叛乱整个曲折历程的描写, 反映了彝族人民解放后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堪称反映彝族人民的历史命运的长幅画卷。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对凉山彝族的历史变迁、生存环境、节日习俗等均有所表现,是当代云南乡土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少数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各种少数民族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都对其有专门评介。除李乔之外,刘澍德、杨苏、王松、陈见尧、王梅定等也是1949年建国以后活跃在文坛的云南本土作家,他们创作以小说为主,《归家》、《没有织完的红筒裙》、《革命买卖》等作品取材于云南乡土生活,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命运,民族特色极为鲜明,是云南当代文学中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自李乔等少数民族作家在建国后开启了以少数民族作家身份写作少数民族尤其是本民族题材的先河之后,基本上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都相继出现自己的民族作家,在新时期尤为突出。这个群体主要集中在彝族、哈尼族、回族、白族、纳西族、景颇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代表作家有彝族的李乔、李纳、张昆华,哈尼族艾扎、存文学,回族白山、马宝康、白族景宜,景颇族石锐、岳坚、岳丁,傣族征鹏、帕罕,拉祜族娜朵、张克扎,佤族董秀英、聂勒……少数民族作家的大量出现,不仅丰富了云南文学的创作,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改变了众多少数民族历史上没有书面文学的缺憾,意义深远。这些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生活有着比旁观者更为直观深入的认识和体会,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在文本中叙写民族的兴盛变迁、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作品更容易获得普遍的民族认同。因此他们的创作,民族风、乡土味更为淳正,作品大多取材于云南偏远的山寨乡野,以较为真实的手法反映了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生活、思想变迁,作品中往往穿插着关于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很多作品兼有文学、史学、宗教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还有以创作群体出现的、被评论界命名为彝族作家群、白族作家群、景颇族作家群、佤族作家群等民族创作群体,都对推进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为引人注目的时,全国少数民族文学最高奖项“骏马奖”自1979年到2008年已举办的评奖中,云南有94人获此殊荣。这些成就和荣誉的取得,足以表明当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

当然,除了少数民族作家因特殊的民族身份写作而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之外,纵观云南文学的总体面貌,民族色彩浓郁是其中一个亮点,大多数的汉民族作家在进行作品创作时,也会有意无意地把民族特色作为自己作品的背景或是展示重点。这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决然不能脱离他所生活的现实土壤,总是或多或少地受到身边的文化氛围影响,并以此作为作品的色彩基调和情感基调。就如屈原的作品中总是浸润着楚文化的巫风祀雨,沈从文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湘楚文化色彩,贾平凹的作品总是走不出厚重的秦汉文化……总而言之,每个作家的作品中总有相对稳定的文化底色。因此,生活在云南这方山水间,多彩多姿的民族生活形态,多民族文化传统的交融碰撞,也就很自然地进入作家的视野,成为流淌于他们的笔端的文字和情感。

以汉族作家身份写少数民族题材、或是以少数民族作家写其他少数民族题材的情况在云南屡见不鲜,他们很自觉地从云南丰富、瑰丽、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寻找素材。黄尧自幼生长在昆明,却对云南边远地区神奇的少数民族文化情有独钟,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女山》,描写了生活在远离都市大山深处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独特生活形态,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原始母系氏族了时代风云中艰难隐痛的变迁,歌颂了自由自在的生命存在。汤世杰以丽江纳西族“殉情”的传统习俗为背景写作的小说《情死》,通过故事讲述表现了纳西族传说中“舞鲁游翠阁”乌托邦信念的美好,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这种乌托邦在现实中的虚幻和不可能。近年来在少数民族题材创作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频频引起文坛关注的当属范稳。范稳获得“大红鹰杯”作家奖的成名作《水乳大地》及后来创作的《悲悯大地》、《大地雅歌》(被称为“藏地三部曲”)及其他一些作品,紧紧扎根藏地文化,以滇藏交界地区为背景,全景式地展现藏族地区宗教和现实交错、多种民族混居、多种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历史图卷。澜沧江、卡瓦格博峰、雪山下的教堂、磕长头的喇嘛……这些遥远神秘的景色人物构成了范稳作品中引人注目的藏文化元素。

不管是执着深情地描写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活、少数民族文化,还是仅仅作为一种背景在字里行间一闪而过,纵观现当代云南文学,各具特色、丰富多样、鲜亮浓郁的民族风情始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也是云南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参考文献

1.王光东主编.《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3月第1版.

2.丁帆著.《中国乡土小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3.施惟达.段炳昌等编著:《云南民族文化概说》,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70页.

4.胡廷武.《云南文化的特点和云南文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6期。

作者简介:

农为平(1972-),女,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推荐访问:乡土文学 云南 民族特色 写作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