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小札】守岁】 守岁就是什么

时间:2020-01-16 10:57:3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除夕这一天,我们家里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宜昌城不同于往年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因为今年市公安局发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公告。    吃过团年饭,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边,品茶聊天、更多的是在观看几个小孙孙在各自玩儿奥特曼变形金刚,随着他们小手中遥控的按键操纵,奥特曼一会儿变成了小轿车,在客厅内来回奔驰,一会儿变成了一个巨人真是变幻无穷,看得眼花缭乱,小孙孙们那专注的神情,滑稽的动作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约莫大家在一起一个多小时后,女婿、女儿他们要赶到一百多公里外的榔坪的奶奶家又与他们团聚。儿子、儿媳要前往六十多公里远的当阳王店幺爹家吃团圆饭。    女儿、女婿对我与他妈妈留在家里,有些不放心,要我们一起同往榔坪。儿子、儿媳对他们说:    我们到当阳幺爹家团年后,晚上要赶回宜昌家与爸爸、妈妈一起守岁呢!    那我们就放心啦!女儿、女婿异口同声地说。    你们放心到榔坪去吧!儿子对他妹妹如是说。    我们一同乘坐电梯下楼,目送远去的一辆辆车,站立在停车场,直到几辆车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才返身回到家里。    看了一会儿电视,时间已经是下午近六点钟了。我们抓紧时间吃饭,洗澡后换上新衣服,将换洗的衣服迅速洗涤干净,晾晒到阳台上。    拧开电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即将开始。我与老伴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欣赏起春节联欢晚会上的精彩节目来。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指向晚上九点多钟。随着一阵笃——笃——的敲门声,我知道是儿子他们从当阳回来了。    打开房门,儿子、儿媳、孙子随后进了屋。小孙孙一个劲儿地说个没完,向我们讲述他们到当阳去的一些趣事。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沙发前的火炉四周,观看春晚文艺节目。但是,有时候小孙孙也搞些小插曲。非要看《光头强》,我们大家只得依了他,一起陪同看那些少儿节目。直到他认为看好了为止,我们才又换回电视频道,一家人津津有味地看着精彩纷呈的春晚文艺节目。一直到零点的钟声响起,小孙孙他们觉得有了睡意,先去睡觉了。    我和儿子始终坚守着,因为除夕守岁是我们这儿几千年来一直沿袭的习俗。    除夕守岁这一习俗,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这就是除夕节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过,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正如唐太宗李世民《守岁》一诗中描述的那样: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这一晚,我们家居室大小六间房所有灯光都呈开启状态,通宵灯火齐明,辞岁守岁。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