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学习知识要点总结计划总结计划

时间:2021-01-08 08:38:1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β内酰胺 类抗生素知识 要点总结

一、分类

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

头孢菌素类:一 、二 、三、 四代 ˉ非典 型的 β- 内酰 胺类、 头霉素 类;

氧头孢烯类:碳 青霉 烯类、 单环 β- 内酰 胺类、 β- 内酰 胺酶抑 制药

二、抗菌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 合蛋 白( PBPs ),阻 碍 细胞壁合成,使 细胞壁缺 损,水 分渗

入,菌体膨胀裂解 触发细菌自溶酶,使细菌裂解溶化

影响抗菌作用因素

药物穿透 G+ 球菌细胞壁或 G- 杆菌外膜(第一道穿透屏障) 难易;药物对 B-

内酰胺酶(第二 道水 解屏障 )稳定 性;药 物与 PBPs 亲和力

三、耐药机制

1、产生水解酶

窄谱酶

仅能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

广谱酶

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

超广谱酶

水解第三代头孢 菌素 和单环 b- 内 酰胺类,克 雷伯肺 炎杆菌 和肠 杆菌属 产生

2、牵制机制

大量 B-内酰胺酶与广谱青霉素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迅速牢固结合后,使药

物停留于 G- 菌胞膜外间隙;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时,其中一种耐药菌有“ 牵

制机制”,同时也使另一种细菌(可能是敏感菌)受到保护

3 、 PBPs 组成 和功能 发生变 化

耐药菌株降低 PBPs 与 β- 内酰胺类亲 和力;耐药菌 株增 加 PBPs 合成;耐 药菌

株产生新的 PBPs

4、胞壁外膜通透性改变

大肠杆菌突变,使胞膜通道蛋白丢失,通透性减小;铜绿假单胞菌胞壁外膜

缺少非特异性孔道蛋白,对 B-内酰胺类天然耐药

5、自溶酶减少

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受性,青霉素类抗生素对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具

有正常抑菌作用,而杀菌作用较差。原因:细菌缺少自溶酶

四、青霉素类抗生素

(一)青霉素( penicillin )又 称苄青 霉素、青霉素 G

抗菌作用

1.G+ 菌。 高度敏感: 球菌——肺 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杆菌——白 喉杆菌,炭疽杆菌; 厌氧杆菌——产 气夹膜杆菌,破伤风杆菌,

难辨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乳酸杆菌。敏 感但易耐药: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产 青霉素酶

G- 菌。高度敏感:球菌——脑 膜炎球菌,韦容球菌;杆菌——流 感杆菌,百日咳杆菌;敏 感但 耐药: 淋球菌 (产生 β- 内酰胺酶)

临床应用

首选用药:溶血性链球菌:扁桃体炎,丹毒,猩红热,败血症;草绿色链球

菌:治疗和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炎球菌:大叶性肺炎,中耳炎;放线菌

病,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与抗毒素合用治疗:破伤风,

白喉敏感但耐药:流行性脑膜炎,淋病

不良反应

1、变态反应,常见: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药疹,药热;罕见:嗜酸粒

细胞增多症,颅内压增高。机制:青霉素降解产物等致敏原所致。预防:询

问过敏史,皮肤过敏试验。急救: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

2、赫氏反应: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雅司、鼠咬热、炭疽病等时,

出现症状加剧,表现为全身不适、寒战、发热、咽痛、肌痛、心跳加快等,

发生于治疗内 6-8 h , 12 - 24 h 内消失 。

机制

形成螺旋体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螺 旋体释放非内毒素致热原,对晚期心血

管或神经梅毒患者危及生命

(二)半合成青霉素-耐酶青霉素类

异噁唑类青霉素: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和氟氯西林等。耐酶,可

口服,胃肠吸收好,仅用于耐药金葡菌所致严重感染,以及需长期用药的慢

性感染

(三)半合成青霉素-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特点:1. 对 G+ 和 G-菌均有杀菌作

用、2. 可口服 、3. 不耐酶,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

(四)半合成青霉素-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 (carbenicillin) 。对 铜 绿假单 胞菌,变 形杆 菌,产 黑色 素类杆 菌,放

线菌属,某些厌氧菌作用较强;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全身感染,变形杆菌,大

肠杆菌、沙雷菌属、肠杆菌属感染;抗菌活性低,易产生耐药性,与庆大霉

素配伍,但不能混合静脉注射。

(五)主要作用于 G-杆菌的青霉素类

匹美西林,美西林,替莫西林,作用于 G- 菌,对某些肠杆菌科抗菌活性较强,

用于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等敏感菌所致泌尿道感染等

五、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

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先锋霉素 V) 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先锋霉素 VI)。

1 ) 对青 霉素酶稳定, 可被 G- 菌的 b- 内酰 胺酶水解;

2)抗菌谱较窄,对 G+ 菌作用较第二、三代强,对 G- 菌作用较差;

3)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4)用于耐药金葡菌感染,敏感菌所致的轻、中度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

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对多数 b- 内 酰胺酶 较稳定,抗 菌 谱较广,对 G+ 菌作用 与第一代相似 或稍 弱,

对 G- 菌作用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粪链球菌作用弱,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对肾脏毒性较第一代轻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头孢曲松(罗氏芬、菌必治),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先锋必),头孢拉定

(复达欣)。

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对 G+ 菌作用弱于第一、二代,对 G-菌作用更强,对

铜绿假单胞菌、厌 氧 菌有效 ,对 粪链球菌 、难 辨杆菌 无效,对 b- 内酰胺酶稳

定,对第一 、二代耐药 G- 菌有效 。对 肾脏基本无 毒性, t1/2 组织穿透力强,可渗入脑脊液



较长,分布广泛,

第四代头孢菌素特点

头孢匹罗、头孢 吡肟 (马斯 平)、 头孢利 定 。

 对 G+ 菌 和 G- 菌产生的 β- 内酰

胺酶高度稳定,抗菌谱广,对 G+ 菌,尤其对金葡菌抗菌作用增强,对 G-菌

范围增加,对部分厌氧菌亦有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用于对其他头

孢菌素耐药的各种感染,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皮疹(斑丘疹)——最 常见,速发性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哮喘及荨麻疹。过敏性休克与青霉素类相似,对头孢菌素过敏

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2。肾脏毒性

经肾排泄,第二、三代对肾脏很少或基本无毒性,但仍偶见肾损害,与高效

利尿药、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可相互间显著增强肾毒性,禁止合用。第一

代头孢噻吩(先锋霉素 I)、头孢噻啶 (先锋霉素 II) 等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

肾小管坏死、肾坏死

推荐访问:计划总结 计划 要点 知识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学习知识要点总结计划总结计划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