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一)

时间:2020-11-19 09:57: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论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一 )

摘要: 理论上, 离婚损害包括单纯的离婚损害和离因损害,以此为依据可以得出结论:

我国

现有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实际上仅是离因损害赔偿。本文系统分析了该项制度的构成要件,

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此外,本文比较了瑞士、 法国和台湾地区民法有关离婚损害赔偿的

规定,并提出了完善离因损害赔偿和构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立法建议

为适应改革开放 20 年来社会发展的新情况, 立法机关于

2001 年修改了

1980 年的《婚姻法》 。

修改后的婚姻法从基本原则到具体制度都加强了对妇女、

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保护。

中,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这方面的一个明显例证。

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滥觞于

1907 年瑞士民法典,该法第

151 条规定:( 1)因离婚,无过错

的配偶一方在财产权或期待权方面遭受损害的,

有过错的一方应支付合理的赔偿金。

( 2)因

导致离婚的情势, 配偶一方的人格遭受重大损害的,

法官可判予一定金额的赔偿金作为慰抚。

继瑞士民法典之后,大陆法系一些国家(如法国)的民法典引入了该项规定。

我国 2001 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在第五章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中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 导致

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

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这是我国法律关于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以下简称《司

法解释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

)就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作出了细化的规定。上述立法

和司法解释共同构成了我国目前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是我国立法上的一个重

大进步, 但它还有不足之处。

  本文拟对离婚损害赔偿的理论进行分析,

并对该制度的完善提

出一点建议。

一、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学界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责任性质的争论自该制度在我国确立以来就已存在,

有主张侵权责

任者,亦有主张违约责任者。

台湾学者林秀雄先生把离婚之损害

(即离婚时的损害, 我们称之为广义的离婚损害)

分为两

种:一种是离因损害;另一种是离婚损害(我们称之为狭义的离婚损害)

。1]( P114)其所

谓离因损害是指配偶一方导致离婚的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

而离婚损害则指由于离婚而对

无过错配偶造成的损害。

这种分类法的标准是损害的原因,

依此分类法, 离因损害的原因在

于导致离婚的配偶一方的侵权行为,

狭义离婚损害的原因仅在于离婚这样一个事实。

如果说

离婚之损害仅包括离因损害的话,

那么离婚损害赔偿责任属于侵权责任固无疑问。

至于侵犯

了何种权利, 有学者主张侵犯了无过错一方的配偶权。

2]另有学者主张侵犯的是对方的人身

权。

 3]林秀雄先生认为,夫妻一方的行为可能侵犯对方的生命、身体或人格,也可能侵犯对

方的配偶权。

  1](P115)这些学者的观点都有一定道理,都从某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离因的

侵权行为所侵害的客体。

笔者认为,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给出一个一般性的回答,

只能根

据具体的情况加以分析。

侵权责任说虽然正确地指出了离因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但是离婚

之损害还包括狭义的离婚损害,

而狭义离婚损害的原因仅在于离婚这一事实。

很显然, 离婚

绝不是侵权行为,因此,

主张离婚损害(广义的)

赔偿责任是侵权责任的观点至少是不全面

的。

主张离婚损害赔偿责任是违约责任的观点,对离因损害所导致的赔偿责任显然是不适用的,

因为前文已经证明了离因损害赔偿责任是侵权责任。

违约责任的观点对狭义离婚损害赔偿性

质的界定是否合适, 有待进一步论证。

  如果把婚姻视为契约, 由于一方的过错行为导致离婚

的,由此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可界定为违约责任。

关于婚姻的性质理论上一直存在契

约说、非契约说和折衷说的争论。

契约说当中虽有不同的分支, 但其都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

认为婚姻是两个独立主体之间达成的合意。

婚姻契约说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哲学、

伦理学的批

判。笔者认为婚姻不是契约,理由如下:

1、一般契约的内容具有任意性,契约双方在不违

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善良风俗的情况下可以就契约内容进行任意约定。

相反,婚姻的基本

内容具有法定性,不允许当事人对婚姻上的义务作出与法律不同的约定。

2、契约之债可以

让与、继承,比如债权让与、债务承担等。而基于婚姻所生的债务没有可让与性、继承性。

比如夫对妻的扶养义务, 不能由他人承担; 同样,妻对夫享有的扶养请求权也不得让与他人;

妻死后,妻的继承人也不得要求丈夫对其履行夫对妻的扶养义务。

3、契约之债情形下,如

果双方互负同类债务可以抵消。

在婚姻关系中, 夫妻双方所负婚姻义务基本上是同等的,

此同类债务不能适用抵消的规定。

4、契约多涉及财产,应适用财产法原理。而婚姻更多地

涉及伦理, 应适用家庭法法理。

既然不能把婚姻视为契约,

那么把狭义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

界定为违约责任的观点就是站不住脚的。

综上所述, 侵权行为说虽然正确地界定了离因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但它不足以说明狭义离

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违约责任说对此问题同样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

至于狭义离婚

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没有太多的意义,

因为如果我们可以确定离婚损害

的范围,在请求权人请求赔偿时直接让有责任者赔偿损害即可。

关于此问题理论上的讨论暂告终止,我们再来考察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此条规定的意义实

际上是什么需要我们对其进行解释。

  从文义上讲,第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无过错方可以请求由这些情形产生的损害赔偿,

条件是这些情形导致了离婚的发生。

如果这

样来解释, 那么此条就是关于离因损害赔偿的规定。

第二种可能的解释是:

有下列情形之一

而导致离婚, 无过错方可以请求因离婚所产生的损害赔偿。

这样解释的话, 此条就是关于狭

义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

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是:有下列情形之一,

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可

以请求离因损害赔偿,

也可以请求狭义离婚损害赔偿。

这三种解释的可能,

说明了该条文的

含义并不明确, 必须求之于体系解释标准来获得其精确含义。

该条位于婚姻法救助措施与法

律责任一章,该章第 43、44 条是关于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的救助措施的规定,

45 条是关于重婚、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刑事责任的规定。结合这三条

规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 46 条是关于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民事责任的规定, 其所谓的损害赔偿也是对由于这些行为导致的损害的赔

偿。因此,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其实是离因损害赔偿。

相关的《司法解释》 也可以提供佐证。

从《司法解释一》 的相关规定中, 可以看出, 人民法院只是把离婚作为提出损害赔偿的条件。

① 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对于第

46 条的解释和我们提出的第一种解释是一致的。

二、我国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由于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实质上是离因损害赔偿,

而后者属于侵权行为。

因此离婚损害赔偿

的构成要件要适用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一般规定。

依据侵权法一般原理,

侵权行为责任的构

成要件包括损害结果、违法行为、因果关系、 主观过错。

 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也是以此

为基础来构建的。

(一)损害结果

损害结果的发生是赔偿的前提条件, 明确损害结果对于赔偿数额的确定有决定性的意义, 因

此有必要明确损害的范围或者损害的计算标准。婚姻法第 46 条对此问题并没有作出详细规

定,《司法解释一》第 28 条做了补充,该条规定: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的 “损害赔偿 ”,包括

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因侵害行为有差别, 其所造成的损害亦有所不同, 我们这里

分别论述于下:

1、在重婚情形下。重婚行为构成了夫妻间贞操义务的违反,主要会造成他方配偶精神上的

痛苦。

 精神上痛苦是极其主观的感受,别人无从得知,从而精神损害不可能精确计算, 只能

委之于法官凭借司法经验, 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恶意、 情节、常理、医学鉴定等因素予以判断。至于物质上损害亦非不存在, 比如,一方婚外性行为感染性病致使他方身体受到伤害, 由此产生的医药费。另外,为获得他方配偶不忠行为的证据而支出的费用亦应计算在内。

2、在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情形下。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侵犯的客体与重婚相同,其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与后者造成的结果相类似。重婚造成的结果前文已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3、在家庭暴力情形下。这里物质损害主要包括由于身体、精神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

误工费、 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等。

 至于精神上损害, 同样应委之于法官依前文所列标准予以确定。

4、在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情形下。虐待家庭成员的损害后果与家庭暴力情形下的损害后果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在遗弃情形下。物质损害主要包括扶养费、家庭生活费当中应由对方支付的部分。精神损害依上述规则予以确定。

损害除上述所列各项之外,在判决离婚中,律师费、 诉讼费也应一并计算。因为这些费用是本不应发生,但由于一方配偶侵害行为导致离婚而产生。

(二)违法行为依照我国婚姻法第 46 条的规定,可以构成离婚损害赔偿的行为包括: 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家庭成员。

1、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我国婚姻法的第

46 条第一、二项规定了重婚、有配偶者与

他人同居两种情形下, 受害配偶可请求损害赔偿。

我国婚姻法理论上和实务上都区分重婚和

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有

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

两者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差别,

但实质上都是对 《婚姻法》总则规定的夫妻间忠实义务的违反。

忠实义务是婚姻关系的本质,

一方违反忠实义务即构成对他方配偶权的侵害。

法律列举重婚

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情况下,

受害人可以请求损害赔偿,

其本意在于稳定婚姻关系,

保护

配偶权,防止违反忠实义务的情况发生并在此种情况出现时对受害配偶进行救济。

2、实施家庭暴力、 虐待家庭成员。

 婚姻法第

46 条第三项规定的实施家庭暴力、第四项规定

的虐待都构成损害行为。

  所谓家庭暴力,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指:行为人以殴

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

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

○2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

释把家庭暴力的对象界定为家庭成员,

笔者认为此解释过于宽泛,

依照规范目的应当做限缩

解释。第 46 条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对受到侵害的配偶给予救济。只有当一方配偶是家庭暴力

的受害者时, 法律才有对其进行救济的必要。

如果家庭暴力针对的是子女,

或者配偶以外的

其他家庭成员, 配偶不是直接的受害者,

他不能提出损害赔偿请求。这时,

应由其他家庭成

员根据侵权行为法的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者请求赔偿。

因此,此处家庭暴力的对象应限于受

害配偶。同理, 虐待的对象也应限缩为受害配偶。

需要指出的是, 意图危害配偶生命的行为

在违法性和危害性上比家庭暴力和虐待更强烈,着眼于规范的目的(保护配偶的人身权)

应对家庭暴力和虐待作出扩张解释把此类行为包含在内。

3、遗弃。婚姻法第 46 条第四项还规定遗弃家庭成员可诉请离婚损害赔偿。

和上文所述理由

相同,笔者认为,这里的家庭成员同样应作限缩解释,仅指配偶。对于何谓遗弃,理论上有

不同看法: 有认为遗弃是同居义务或扶养义务之不履行;

有认为遗弃是指不履行同居义务或

家庭生活费用负担义务。

  1](P7~8 )笔者认为,婚姻的本质在于双方共同生活,互相给予

对方身体上、 物质上、精神上之关爱, 凡消极的不履行婚姻基本义务者,

皆构成遗弃。

 比如,

一方重病,他方置之不理;一方无正当理由拒绝同居;无正当理由外出不归,等等。遗弃可

能会造成对方身体上、精神上之损害,受害配偶得请求损害赔偿。

(三)因损害行为导致离婚的发生

我国婚姻法规定, 只有因一方侵害行为导致离婚的,

无过错方才得以请求损害赔偿,

所以由

于加害人的行为而离婚也是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之一。依条文观之,虽有婚姻法第

46 条所

列情形之一, 但无过错方宥恕对方的侵害行为没有提出离婚请求的,

不得请求损害赔偿,

就否定了婚内赔偿的可能性;

同样,并非由于这些情形而是由于其他原因

(比如受害方的过

错)导致离婚的,受害方亦不得请求损害赔偿。

(四)主观过错

我国有关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没有明确指出行为人的主观状态。

但是由于离婚损害赔偿责任

是侵权责任的特殊形式,在法律对前者规定不完善的时候应该适用后者的一般规定。因此,

可以认为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者应在主观上具有过错。

一般侵权责任当中只要求行为人

有过失即负赔偿责任, 这对于离婚损害赔偿能否适用不无疑问。

从前述离婚损害的侵权行为

的构成要件来看,只有故意才能构成这些侵害行为。

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 “无过错 ”的配偶有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这里所说的

“无过错 ”指的是对

什么无过错,需要进一步明确。我国多数学者认为,这里的

“无过错 ”应指该方配偶没有实施

《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的 4

种法定违法行为。

4]笔者对此不敢苟同。有两种解释可以符合

条文中 “无过错 ”的字面意思:第一,对离婚的发生没有过错;第二,对侵害行为的发生没有

过错。这两种解释哪一种更符合立法的本意,

需要依据规范目的继续解释。

基于前面的论述,

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实质上是离因损害赔偿,

旨在对因一方配偶的侵权行为而导致离婚的受

害配偶进行救济。

 基于此目的, 损害赔偿请求权不应该建立在权利人对侵权行为的发生无过

错的基础上, 只能建立在受害人对离婚的发生无过错的基础上。

因此,第一种解释更能契合

立法者原意,符合该规范的目的。从而,

如果受害人的有责行为导致对方请求离婚,则其不

能依据该条要求对方(该方实施了婚姻法第

46 条规定的行为之一,且该行为的受害人以此

为依据请求离婚)给予赔偿。

以上论述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

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的离婚损害赔偿,

即离因损

害赔偿是侵权损害赔偿的特殊形态, 本应由侵权法加以规范, 但是由于我国侵权法并不发达,

暂且由婚姻法对此进行规范并无不可。

但从法律体系的逻辑性出发, 在将来的民法典制定时

应把婚姻法的这条规定吸收到侵权行为法中。

三、狭义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缺失

(一)构建我国狭义离婚损害赔偿的必要性

依据林秀雄先生对离婚之损害的区分,

我们在第一部分中对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性质进

行了分析, 得出了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实质是离因损害赔偿制度。

这项制度解决的问题是

对因侵权行为受有损害的无过错配偶提供救济。

对无过错配偶来说, 损害可能不止这些,

婚本身还可能带来其他的损害,

如扶养请求权的丧失、

基于夫妻财产契约所生利益的损失等

等。这些损害的救济仅靠离因损害赔偿是不够的,

因此有必要在离因损害赔偿制度之外建立

狭义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赔偿制度 损害赔偿 离婚 制度 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一)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