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健康成长调查报告

时间:2020-09-30 08:53: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青少年健康成长调查报告

一、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 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不愉快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现, 37.7%学生不愿意寄

,32.3%的对寄宿无所谓 , 只有 30%的选择愿意。三、快乐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调查问卷中虽然市妇联发现了一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但也得到了一个让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虽然孩子中

49.7%的学生每天只有 1-2 小时自主安排的时间, 28.6%的学生甚至只有半个小时 ; 虽然他们中间 45.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学习之后还参加 2 个或 2 个以上的课外辅导班,但是却有 71.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 79.4%的孩子表示有机会和能力帮助到他人,非常愿意去做并感觉很开心, 63.3%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最近我校对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型的调查,一共是十道题,发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 一) 学习动机:

题目 1:你上学读书是为了

A 没有知识不能生存 B 替老师学习 C替父母学习

D读书后找大钱 E 同学间好玩

题目 2:课堂上教师提问

A 马上回答 B想一会再回答 C等别人答

D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有 43%,高段有 8%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D 以后挣大钱” ;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C 替父母学习” ;2%的学生认为读书是“B 替老师学习”。还有 1%的学生认为读书是“E同学间好玩”。正因为动机缺乏,因此相当部分农村小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中段有 21%,高段有 14%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应付。他们选择的是“D 老师抽问才答,一般不回答”。小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 二) 焦虑心理

题目 3:期末考试时

A 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 E不紧张

题目 4:爸爸妈妈回家晚了感到不安。

A 是 B不是

面对考试, 1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

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 29%出现轻微焦虑, 7%属于过度焦虑。“有信心不紧张”的选择率由中段的 74%下降到高段的 64%。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问题 4 同样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

碍,并且这种焦虑由中段的 28%上升到高段的 40%,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

( 三) 冷漠

题目 5:看电视遇到伤心或感人处时

A 跟着流泪 B没有眼泪 C那是假的 D非常激动

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中段有 35%,高段有 25%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对平时能鲜

明感情反应的刺激表现了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

( 四) 胆怯、羞涩

题目 6:家里来了陌生客人:

A 喜欢 B主动招呼 C不理睬 D怯生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中段占 58%,高段占 45%,

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平时见的世面少,同时也因为缺乏正确的心理引导,显得不够大方。

( 五) 交往情感闭锁

题目 7:与新朋友在一起

A 主动邀请一起玩 B不好意思接近 C只顾自己玩

统计表明 , 中段有 19%,高段有 21%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 , 甚至只顾自己玩 , 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进一步分析发

, 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 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 ( 也包括亲子交往、师生交往等 ) 使人不容易接近 , 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 六) 爱心的流失

A 喜欢 B不伤害 C捉弄 D喜欢弄死

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的爱心正在流失,连可爱的小动物也不能唤

起他们的爱心。这可能与部分家庭的溺爱式教育有关,这种教育导致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对他人或物的关爱。

( 七) 竞争意识不强。

题目 9:竞选干部时

A 我能行 B努力争取 C当干部要多做事

D无所谓 E不愿当 F 我不行

20%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 5%明显缺乏自信而放弃竞争, 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5%持无所谓的态度。这表明,部分学生竞争意识不强或服务意识不

强,不想通过竞争成为胜利者,或不想为别人服务,有懒惰思想。而竞争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在人生的每一个关头,都面临着挑战和竞争,同时,总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也是不现实的。

( 八) 不良情绪:

题目 10:你到学校的心情是

A 愉快 B一般 C有时烦 D不愉快

从调查统计来看,我校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调查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2、家庭原因

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3、社会原因

2、家庭:很多家长的外出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

责任,甚至连一个星期见一次面的机会都没有。农村的孩子,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需求,而是缺少父母的理解和关心。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

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一、厌学

产生原因

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中学生未把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今后走上社会求职的必要条件,而认为有钱就有学上,有门路就有好工作,现在一些重点中学,各年级各班中都有分数不够、花钱进来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厌学心理,这些都对中学生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 ;

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

那么,怎样克服孩子的厌学情绪呢 ?

以身作则。爱是教育的真谛。教师要用高尚的师德、渊博的

学识、良好的仪表、为人师表的形象影响和带动学生 ; 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理念、饱满的教育热情、严谨的教学态度,营造

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启迪激励的课堂环境和关爱和谐的学习氛围。

尊重关爱。中学生正处在人格趋向健全、心理逐步成熟的发展时期,尊重和关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赢得所有学生的尊敬。

欣赏鼓励。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期望目标,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能一味地指责,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使学生每次学习都有充足的信心和愉悦,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进步,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中不断努力。

激发学习动机,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提高。这样学生认为学习有必要、感兴趣时,便会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去对待,而不是只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网络成瘾

自身因素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青少年的自我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但是自我控制力较差,思维上又有一定的片面性,一旦迷上某些事物就难以自拔,而虚拟的网络所带来的满足感又容易进一步导致青少年“沉沦”下去。

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最初的生活场所,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比如疏于管教或者教育方式不当,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心态上的扭曲和人格上的缺陷。

社会因素

调查显示,很大程度上,青少年初次上网离不开大众媒体的负面宣传以及同龄群体的不良影响。而初始的上网所带来的满足感逐步加深了青少年的迷恋心理。由此可以认为,社会因素是引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导火索。

为了帮助青少年逐步摆脱对网络的迷恋心理,并增强自身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健康发展。

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迅速发育和成熟,他们对独立的诉求和渴望日益强烈,希望自己被看作是成年人,但却又不具备独自承受

压力和决策的能力。从根本上说,青少年网络成瘾主要还是一种心理病理障碍。因此,首先需要为其提供心理辅导。

三、单亲家庭,溺爱与爱缺失

王庆,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然而在学校却经常与同学争吵,出口成脏。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谩骂老师。

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表现与不良情绪有关的青少年个性表现,大略可分为以下四类:

抑郁孤独 , 逆反粗暴。

 (2) 怯懦自卑,狭隘自私。

 (3) 心理偏位,放任对抗。

情绪不稳 , 厌学严重。

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分析对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成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是由以下三种因素造成的:

家庭教养方式的偏差

家庭是促使单亲青少年产生不良情绪的首要因素,在教育上的主要偏差有:①放任、冷淡型。父母对孩子冷淡、忽略,使孩子感到孤独、害怕,逐渐形成冷酷无情、富有攻击性、放荡不羁、自以为是的性格,情绪极不稳定,易怒,反复无常,对别人漠不关心。

②溺爱、迁就型。家庭解体后,一些单亲父母往往将所有的爱倾注给孩子,对子女一味迁就,孩子逐渐任性、自私,不听劝导,乱发脾气,行为放肆,甚至不尊重含辛茹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③埋怨、批评型。这类家庭往往因家庭破裂而对子女寄予厚望,对子女要求极其严格,往往干涉孩子的行为,稍有不从便唠叨、埋怨甚至严厉叱责。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可能被动、消极,缺乏竞争性,也可能引发逆反心理,与父母对峙。

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些单亲家庭青少年由于对关爱的渴求而父母又疏于照料,不慎

结交了不良的朋友,产生了不健康的意识,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 有的

还被一些违法犯罪分子腐蚀、勾引、拉拢,并在其言传身教之下,踏入歧途。

预防和调控单亲家庭青少年不良情绪的对策一方面要引导和教育他们学会预防和调控不良情绪 ; 另一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形成坚固的三位一体,共同促进单亲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

 . 引导单亲青少年有效预防、调控不良情绪应引导单亲青少年对不良情绪学会有效

地预防、调控。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他们是一群弱势群体,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的温暖,孤僻、偏执,情感冷漠是他们的通病。留守儿童大多是问题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成绩差。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

行为习惯不良。存在说谎现象,在家骗父母委托的监护人,在校骗老师。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的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不做一些诸如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对监护人不礼貌,时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濑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

人格发展不健全。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

教育对策:面对留守儿童的诸多难题。其实,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捣蛋,不是天生的冷漠无情,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对自己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甚至要付出更多更多,只要我们不放弃,肯定会有收获。如果我们老师能及时地发现他们的爱好,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平时多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他们作宣传,那么,这些多愁、怯懦的留守孩儿慢慢地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要有一些特

殊的方法,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逆反心理

陈华,男, 13 岁,初二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不听话,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中学生就是“不受教”、“不听话 " ,甚至经常与老师、家长“顶牛 " 、“对着干”。

产生原因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中学生正处于

“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

的监护。他们讨厌成人将自己当“小孩 " ,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

现自己与众不同,他们对任何事物倾向都持批判态度。客观方面,

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的时机不适当,往往也

会导致逆反心理。

为了从根本上来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老师必须做好与孩子的沟

通。其一,老师必须很具体地说出不满意孩子的某种行为 ; 其二,老师应说出自己不满意的心情 ; 其三,老师不要作无谓批评和推测 ; 其

四,用担心的语气带出,孩子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出发点是关心自己 ; 其五,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孩子思考,是引导而非教导 ;

看过“青少年健康成长调查报告”的人还看了:

推荐访问: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健康成长 青少年 青少年健康成长调查报告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