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总结材料

时间:2020-12-31 08:18:2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页脚

国富论——小知识点

第一篇 论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及分配劳动生产物给各个阶层的顺序

第一章 分工

1、凡是能分工的工艺,分了工就相应的增强劳动生产力。

2、就农业方面来说,富国的劳动生产力,未必都比贫国大得多,至少不像制造业那样有大的差距。

3、分了工就相应的增强劳动生产力原因

劳动者因为专业而掌握了技巧

免除了有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带来的时间损失

随着简化和所见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一个人能够做原来许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

4、相比较而言,人类的注意力如果集中于单一事物上,会比分散在许多事物上更容易发现达到目标的更简易。更便捷的方法。

5、分工的出现,在政治清明的国家里,就连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也普遍富裕。

第二章 分工的起源

1、正因为契约、交换和买卖实现了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帮助,所以才产生了分工的倾向。

2、人类天赋才能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成年人在其所从事的不同职位上所表现出来得非常不同的才能,与其说是分工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3、交换倾向的出现,使得从事各种职业的人产生了极其显著的有用差异。

4、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的一般倾向,使得人们把各种才能所产生的不同产物积聚成一个共同资源。

第三章 市场大小会限制分工

1、由于分工起源与交换,所以限制分工的大小是交换能力的大小。——-市场的广乏限制了分工的大小

2、水运开拓的市场,比陆运开拓的市场要广大得多。所以一直以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都沿海,沿河一带开始。

第四章 货币的起源和效用

1、了解一般等价物

2、价值含义:一个是物品的效用——使用价值;一个是交换价值

第五章 商品的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1、衡量贫富水平的尺度,变成了一个人能够支配劳动的多少,也就是它能够购买的劳动的多少。因此,衡量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就是劳动。

2、劳动作为第一性价格,最初可以用来购买一切货物和财富,劳动的价值,等于一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它物的人,用它来购买或者支配的劳动量。

3、一个人物品的交换价值与其可供人们支配的劳动量相等。

4、劳动可以衡量商品的交换价值,不能衡量商品的价值。

5、对于劳动者来说,无论何时何地,等量的劳动有等量的价值。精力和熟练程度差不多的劳动者,其劳动所牺牲的安乐,自由与幸福,必然是等量的,他所付出的劳动代价,决定了他所购买的货物量。

6、劳动的价格是商品的真实价格,货币只是名义价格。劳动的真实价格就是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与劳动等量。劳动的名义价格就是一定数量的货币,不一定与劳动等量。只有真实价格才能决定劳动者的贫富,劳动报酬的高低。

7、从世纪角度来看,银价变动有时会很大,谷物适合做价值尺度,从年代角度来看,银价变动较小,市合作价值尺度。

第六章 商品的价格组成

1、组成商品价格:地租,劳动工资,利润

2、资本的利润取决于所投资本价值的大小,而不是由监督指挥这种劳动的数量,强度与技巧决定的。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1、如果有一种商品它的售价刚好等于他被生产、制造乃至运往市场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按自然水平支付的全部工资、地租和利润),那么他就是按自然价格;出售的。

2、商品的市场价格就是卖它的实际价格。

3、决定市场价格的因素

货品的缺乏程度

竞争者的富有和奢侈程度

4、市价变动只会影响工资和利润,不会影响地租。决定市价变动因素:市场商品量或劳动量影响工资和利润的程度。

5、商品市价一般大于自然价格原因:

特殊的意外事故——消息获取的先达性

天然因素——土壤和位置的优良

特殊的政策——垄断

6、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决定了货币工资与货币利润的不同。

第八章 工资

1、劳动生产物市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者是劳动的自然工资。

2、雇主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必定会随着他垫付的劳动工资的增加而增加。

3、一国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取决于该国的收入和资本是否增加。

4、收入和资本是国民财富。国民财富增加时对靠工资生活的劳动者的需求增加,反之减小。

5、决定劳动工资增高的原因不是现有国民财富有多庞大,而是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

6、居民人数的增加是一国繁荣的明显标识。

7、无论一个国家有多富有,只要它在长时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他的工资都不会很高。

8、商品生产受制于商品需求,类似的,人口生产也受制于人口需求。

9、国民财富增加时,劳动者就能够得到充足的劳动报酬,从而使人口增加。

10、支配劳动价格的因素:

一是劳动需求

而是生活比需品和便利品的价格

第九章 资本和利润

1、资本增加提高了劳动工资,降低了雇主的利润,原因在于竞争。

2、影响利润的因素:

商品价格的变动

竞争者的多寡

顾客的购买欲望

商品在运输或者储存过程中遭遇意外事故的多少

3、一国市场一般利息率的变动必然会影响该国资本的一般利润(正比例)。

4、政府强行抑制利息率目的在于减低公债利息率。

5、利润减少代表商业繁荣。

6、高利润比高工资更能抬高生产物的价格。工资增高对商品价格抬高起的作用就像单利对债务积累所起的作用一样,利润。。。。就像复利。。。

第十章 劳动与资本对工资和利润的影响

劳动与资本的用途不同决定了货币工资与货币利润的不同。

一、有职业性质造成的不平衡

业务的难易、污洁、尊卑不同,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

学习的难易、学费不同,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

各种职业的安定性不同,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

如果一种工作不但不安定,还艰苦、不愉快、不清洁,那么即使这种工作再普通,其工资也可能因为这些不好的状况而升高,甚至超过熟练技工的工资。无论任何行业,资本的普通利润都不受资本的普通用途是否固定的影响,其决定因素是经营者而不是行业。

职业责任的大小,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

获取职业资格可能性不同,决定了劳动工资的不同

2、收益的稳定性或多或少会影响各种资本用途的普通利润率。

3、都市里小商品零售价非常便宜,小于市镇及农村,因为规模大,投资大。

4、要是某地由劳动和资本的不同用途造成的利害平衡除了要求该地市场是自由的,还要具备的条件

它们必须是该地人所周知的且确立很久的

它们必须出于自然状态

他们必须是使用者唯一或者主要的用途

二、由政策造成的不平衡

1、由政策造成的不平衡主要是

限制某些专业的竞争人数

重要手段——同业组合,拥有排外的特权

加大某些职业的竞争程度

奖励措施

不给劳动或者资本自由活动的空间

由于《学徒法》限制、劳动不能自由的从同一个地方的某个职业流向另一职业,而由于同业组合的排外特权,劳动不能自由的从同一行业流向别的地方。

2、一旦劳动不能自由流动,资本的自由流动也会受到影响,因为某一行业所能使用的劳动量,决定了该行业所能流动的资本。

3、投资在不同用途上的劳动和资本,会产生不同的工资率和利润率的比例。而且这一比例,几乎不会受到社会的贫富、进步状况的影响,也不会因为公共福利的变动而变被动。

第十一章 地租

1、地租概念:租地人按照土地的实际情况支付给地主的最高代价

2、工资和利润决定了价格的高低,而地租则有价格决定。

3、分类:

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一般指农作物,无论土地的生产数量有多少,只要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地租就会不同;此外,无论肥沃与否,其地租都会因为土地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情况下,较大的改良费用能够提供较大的地租,较大的耕作费用能提供较大的资本利润,从而合理补偿了较大费用的利息或者报酬。

有条件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一般指衣服,住宅材料等。

(1)与一国人口成比例的,不是该国供应衣服和住宅材料的水平,而是该国供应食物的水平

(2)每一个人的食欲都会因为胃的狭小容量所限而有满足的时候,可是,人们对住宅,衣服,家具及应用品的欲求,却没有止境。

(3)对于煤矿所有者来说,决定煤矿价值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煤矿的产出力,而是煤矿的位置。金属矿山的价值则多数取决于产出力。金属价格的大部分,都有劳动和利润组成。

(4)如果生产食物的土地产出力增加,该土地的价值就会增加,并且促进人口增加,同时也给其他土地的生产物开辟了新市场,从而是这些土地也跟着增值。

上述两种土地生产物相对价值的变动——有条件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会不断增长,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变化不大。衡量及其他商品的价值的真实尺度,是劳动,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一个或者一类商品。支配一国劳动的真实报酬的,不是该国的实际贫富程度,而是该国的进步程度。

本章总结:

1、金银价值的高昂只能证明世界银矿的贫瘠,绝对说明不了该国的贫乏与野蛮

2、社会状况的改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抬高土地的真实地租,是地主的财富增加到可以支配更多他人的劳动或者劳动生产物的水平。社会真实财富以及有用劳动量的增加,都可以间接的提高土地的真实地租。

3、价格的三部分代表了三阶级人民的收入:

第一阶级——地主阶级的利益,随社会一般利益的增加而增加。

第二阶级的利益——靠工资的,劳动工资涨到最高水平是,劳动需求和所雇劳动量也会增加

第三阶级——靠利润为生的雇主,他们利润在富国低,贫国高。

4、一般商人的利益,无疑就是扩大市场,缩小竞争。

第二篇 论资本的流通、累计和作用

第一章 资材的划分

1、从事物的本性上讲,必须在分工之前完成资材的蓄积。

2、资材一般分为两部分——希望从中取得收入的部分叫做资本,用以消费的部分,叫做生活资料。

3、资本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收入或利润,它有两种使用方法:第一,生产、制造、购买物品——流动资本;第二,改良土地,购买有用机器和工具——固定资本

4、一国或者一个社会的总资财,分为三个各有特殊作用的部分

第一部分留作消费的

第二部分用作固定资本的,这部分就算不经流通或更换主人,也能提供收入或利润,有四类:

(1)所有有助于节省劳动的便利机器和工具

(2)所有能提供利润的建筑物

(3)土地

(4)全部国民所掌握的有用才能

第三部分用作流动资本的,这部分资本提供收入的方式,流通并更换主人。

(1)货币

(2)食品

(3)用来制作衣服、家具和房屋的材料

(4)已经制成成品但尚未分配给消费者的物品

5、固定资本都是从流通资本转变而来的,并需要流通资本的不断补充。

6、固定、流通资本的目的一致——使留作消费的资财,在不至匮乏的基础上增加。

第二章 维持国民资本的货币

1、决定地主实际财富的因素,不是总地租的多少,而是纯地租的多少。

2、决定国民真实财富的因素,不是总收入有多少,而是纯收入的多少。

3.花费在固定资本上的费用,只要适当,就一定能够很快的得到高利润。

4、真正能够归在收入之列的,是货物而不是货物借以流通的工具。只有减掉货币全部价值后,剩下的货币和货物,才能归入社会总收入或纯收入之。

5、社会流动资本能够增加劳动量。

6、出于银行自身利益的考虑,商人营业所需的流动资本,根本不能大部分从银行借贷,因为,商人的流动资本虽然能够以货币的形式不断流入,但流动资本流出以后,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收回,根本不可能是银行资本在短期保持收回和贷出的平衡。

7、一一国的产业,会因为慎重的银行活动而增加,但是,增加一国产业的方法,与其说是增加国资本,不如说是使原本无用的大部分资本都变得有用,并使原本不生利的大部分资本,都变的能够生利。

8、国货物流通的两种方式:商人与商人、商人与消费者的流通。流通与商人之间货物的价值绝对低于流通与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流通。

9、虽然所有消费者全年所购买货物的价值,至少应该与商人购买货物的价值相等,但消费者每年花费在购买这些货物上的货币量却小得多。因为,货币在商人与消费者的之间的流通次数,要比它在商人与商人之间的流通次数多得多。

10、无论在任何场合,决定金银和其他货物的价值比例的因素,都不是国通用纸币的性质和数量,而是当时金银矿藏的肥瘠程度。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生产和非生产劳动的关系

1、加在物品上可以增加物品价值的劳动,称为生产性劳动;加在物品上但不能增加物品价值的劳动,称为非生产性劳动——例如,仆人的劳动,君主和官吏。

2、不包括土地天然产物在的的土地年产物,都是生产性劳动的结果。

3、非生产性劳动者和不劳动者都要靠收入生存,这类收入包括两类:

一开始即被指定为利润和地租的产物

用于支付资本和工资的年产物

4、无论在什么地方,地租和利润都是非生产性劳动者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而它们也是最容易节省的。

5、无论是土地的天然产物还是土地的劳动产物,在刚生产出来就被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用来补偿资本

另一部分则是以地租或利润形式出现的收入

两部分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国生产者和不生产者的比例,并会随着国家的贫富程度而产生差异。

6、一国勤劳者与懒惰者的比例,似乎是有资本和收入的比例决定的,资本占优势,人民勤劳,反之,懒惰。

7、国流通的消费品分为:

一是本国提地和劳动的直接生产物

而使用本国生产物购买的物品

它的价值,会随着国生产物价值的减少而减少,最终导致国货币量流通的减少。

8、增加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方法

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量——必然先增加维持生产性劳动者的资金

增强劳动者的生产力——增加一些能够缩减劳动的便利机械和工具,或者改良原有机械和工具,或者使工作分配更加适当

9、个人消费一般用处:

一部分会被用来购买立时享有的物品——这类物品,一旦被消费就不能再次使用

一部分会被用来购买耐久的物品——这类物品,可以储存起来供以后使用,或者是增进以后消费的效用

10、在耐久物品上花费资财,有利于积蓄有价商品,从而有助于私人养成节俭的习惯,最终可以增进社会资本和国民财富。

第四章 贷出取息的资财

取息的贷款,大都是以纸币或者金银这两种货币形式借出的,但借款人想要从借出人那里得到的其实并不是货币而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能够购买的货物。

借款其实就是出借人向借款人出让自己一部分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使用权,任由借款人在支付本金和利息的前提下随意使用。

资财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贷出生息资财的增加,贷出生息资财的增加,必然导致利息的降低。

利息降低原因分析:

物价会随物品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一国资本的增加使得投资利润减少

维持生产性劳动资金的增加,使得市场对生产性劳动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当一国的商品靠流通,而且商品数量为增加时,银的增加只会是银价降低,这时,虽然各种货品的名义价值都会增加,真实价值却没有变化。

一国的法律,不能将国某一时期的利息率降到一般市场利息率之下。市场的普通利息率决定了土地的普通市场价格。

第五章 资本的用途

1、资本的用途共有四种:

获取社会每年要使用和消费的原生产物——农矿渔业者

制造适用于使用和消费的原生产物——制造者

将多余的原生产物或者制成品运至缺乏它们的地方——批发商

为适应临时需求而将一部分原生产物或者制成品分成更小的部分——零售商

制造者的资本直接推动的生产性劳动量,比批发商的等量资本所起的作用大多。农业家的资本对生产性劳动量的推动作用最大。农业资本,是各种资本用途中最有利于社会的一种投资。

制造者的资本应该留在国,这样能在较大程度上推动本国的生产性劳动量,增加本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

一国在农业、工业、批发业上的投资比例,决定了该国同一资本在国所推动的劳动量的多寡,以及对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价值增值的大小。

运输贸易代表着国民财富,它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原因。

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是私人利润。

第三篇 论不同国家资本发展的不同

财富的自然蓄积

都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通商,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商业。

农村剩余产物的市场围,取决于都市居民的人数及其收入。

从事物的本性上比较,生活资料必然会比便利品和奢侈品优先生产。所以生活资料产业,也必然比便利品和奢侈品产业具有优先权。

只要是在人为制度不扰乱事物自然发展趋势的社会里,乡村耕作和改良事业发展的结果,会导致都市财富和规模随着乡村耕作和改良事业的发展比例而增长。

从事物发展的自然趋势来看,进步社会都是现在农业上投入大部分资本,然后在工业上投资,最后才考虑投资于国外贸易。

欧洲农业在罗马帝国崩溃后曾受到抑制

土地的大小,决定了地产是否安全、居民有无保障。所以,分拆地产的行为,是对地产的破坏。

一国最能改良土地的阶级就是小地主,其次是富农和大富农。

第三章罗马帝国崩溃后都市的发展

1、欧洲各重要都市居民以宪章形式体现权利:

可以不经领主同意,自由嫁女

某人死后,他的财务可有儿继承而不是领主

可以通过遗嘱来处理自己的遗产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大国,就一定有自己的制造业——指产品适于远销的精制造业。

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适于远销的精制造业就会产生:

国商人和企业家,义无反顾的把资本投资在仿效外国某种制造业上。它所采用的材料,大部分也来自外国

家用品制造业或者粗制造业得到了逐步改良

制造业的推广和改良,是与农业的发展同步进行的,而农业发展,又是国外贸易和制造业这一国外贸易的直接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四章 城市工商业会促进农村的发展

1、城市工商业会促进农村的发展:

为农村生产物提供市场

都市居民经常购买那些未被开垦的土地

自从工商业发达后,农村居民就减少了与邻居的战争,也逐渐脱离了对政府的依附

2、事实上,对于欧洲来说,是城市工商业促进了大部分农村的开发与发展,而不是农村的开发与发展导致了城市工商业的出现——这种发展违背了自然趋势。

3、通过工商业所获得的资本一般是没有保障性的资产,只有将其转化为对土地进行开发和改良的资本,其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

4、商人不属于某个特定的国家,只有在资本以建筑物或者土地永久改良物形式在某国固定下来,它才属于该国。

5、以商业为唯一来源的财富,受战争和政治上的一般变革的影响比较大,很容易耗竭。

第四篇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一章 重商主义在机制(斯密批判)

1、商人对禁止金银运输反感原因:

在商人们看来,虽然购买外国货物需要输出金银,但国金银量未必会因此减少——货物外运,引进金银

商人们认为,这种禁令根本阻止不了金银的输出。

2、倡导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会按照人们的购买力和使用程度,提供相应数量的金银从而使商品流通可以实现。

3、货币以货物为中心,而货物却不一定以货币为中心。

4、人们会需求货币,并不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而是因为货币能换的他们所需的物品。

5、决定一国有多少铸币的因素,是国借助币流通的商品的价值。当商品价值增加时,商品流通 所需的货币量也增加,这时,一部分商品会运到国外,换取当地的金银铸币。

6、一国储藏的金银分为三种:

流通的货币

供私人使用的金银器

国库货币

7、货币的流通量和流动方向,取决于本国境流通的商品量。金银块的流通量和流动方向,取决于各商业大国之间流通的商品量。货币和金银块作用是一样的,都是为交换提供便利,只是货币只是在同一国家的不同个人之间流通,而金银块则是在不同国家不同个人之间流通的。

8、通常情况下,对外战争的破坏性越大,制造业越繁荣,这样,制造业随着国家繁荣而兴衰。——特定时期

9、只要一个地方有了国外贸易,他就可以从中得到两种利益

一是当地剩余的土地和劳动年产物有了市场

当地所需的其他外国物品也有了供应

10、重商主义倡导的扭转贸易逆差的手段:

1)限制输入:——措施:征收高额关税,绝对禁止

凡是本国也能生产的货物,一律限制其输入

出现了不利于本国贸易的逆差

(2)奖励输出:

退税:第一,在国制造品输出时,退还其以前缴纳的全部或者部分关税或者国产税;第二,输出已经纳税的外国商品时,退还其以前缴纳的全部或者部分关税或者国产税

奖励金:奖励一些新型产业或者其他特殊行业

通商条约

殖民地

——————亚当斯密从这方面(措施)逐一批判

限制本国也能生产的货物

1、引入了绝对优势理论

2、引入了看不见的手理论

第三章 限制那些使国家陷入贸易逆差的外国货物

1、从汇兑角度来说:

各国造币厂的标准,并不能经常用作判断各国通货价值的依据。决定一国铸币和他国通用铸币的相对价值的因素,是实际含有的纯银量。

造币费并不都是由政府支付的,有的国家由私人支付。造币费由私人支付的国家,银块拥有者,得向造币厂支付铸造费,有时还得向政府支付若干费用。

在汇兑外国汇票时,有些地方使用的是他们所谓的银行货币,有的地方使用的是当地通用的货币。银行货币,价值大于通用货币。

2、银行货币具有固定不变的价值,而且符合本国造币厂的标准,适于对付外汇。

3、真正的得利,并不是金银量的增加,而是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的交换价值的增加,即一国居民收入的增加。

4、邻国的富有,从战争或者政治角度上可能给我国造成危险,但是,从贸易角度上讲,是有利的。能带动更大的价值交换,为邻国提供更大的市场。——富裕的邻国是较好的顾客

5、年生产与年消费的差额,决定了一国的盛衰。如果年生产超过了年消费,那么社会资本就会按照超额成比例的增加。相反,年生产小于年消费,即社会支出超过社会收入,那么社会资本必然会受到侵蚀,而减少。

6、即使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也可以从生产与消费的差额中获利。

第四章 退税

1、合理性表现:(前人观点)

它不会造成大量资本违反自然趋势转入某一特定贸易

它不会打破社会上各种贸易本来的平衡

不会影响社会的自然分工

2、亚当斯密认为,只有将货物出口到完全独立国家,退税才是合理的。若殖民地,垄断国家控制,则不合理。

第五章 奖励金

由于谷物的货币价格决定着其他所有土地生产物的价格,因而也决定了所有制造业原料的价格,又由于谷物价格决定着劳动的价格,从而就决定着制造者技能熟练程度的价格。因而,谷物的价格决定着制造品的价格。总之,劳动的价格,所有土地生产物和制造品的价格,都随着谷物价格变动而变动。谷物出口奖励金会使国市场价格高于无奖励金时的价格,使国外市场价格低于无奖励金时的价格。这么一来,奖励金便会使国银价下降,时国外银价上涨。奖励金使国谷物价格上涨只是表面现象,其真实价格没有上涨。

第六章通商条约(略)

第七章 殖民地(略)

————查找斯密重商主义综合文章概述

推荐访问:总结材料 国富论 材料 国富论总结材料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