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芬央视名主持转战互联网

时间:2023-05-16 13:55:1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作为央视金牌主持人,她有着风光无比的工作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即将“奔五”的她却又开始挑战人生,走上艰难的创业之路。面对创业的风险,她也有所考虑,但却没有精力过多去想,因为她要做的事儿实在太多了。

3月17日午夜零点,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顶层一座上下两层190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一群年轻人屏心静气在等待一家新网站上线的一刻。

此时,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在自己的博客、微博和开心网上分别按下了发布键,发布的内容是相同的一句话:“我已辞去央视公职,创办优米网。”

简短的13个字,掀开了王利芬人生新的一页。

渴望挑战生活

离开央视,辞职创业,这是隐藏在王利芬心中很长一段时间的想法,但最终作出决定,则是在2009年7月。她找到新任台长焦立,谈了自己想辞职创业的打算。两个月后的再一次交流,最终得到了领导的理解和批准。就这样,事业如日中天的王利芬离开了央视,成为一名“个体户”。

1982年至1989年,王利芬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和文学评论专业硕士学位。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两年后,又赴北大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

在央视平台上,王利芬先后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做了5年的调查记者,后创办了《对话》栏目,恢复创办了经济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并成为第一任总制片人。在此基础上,她又陆续创办了早间节目《第一时间》和中午档的《全球资讯榜》。

2004年9月,王利芬赴美国耶鲁大学和布鲁金丝学会研究美国电视媒体,回国后出版了《对话美国电视》一书。接着,她创办了《赢在中国》和《我们》栏目,走进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

可是,此时的王利芬却陷入一种迷惘之中,她希望能够找到答案。“我非常清楚我的人生路径,我是这样一个类型的人,特别害怕能够看得见我的人生,而看不见的东西——哪怕不如那个生活稳定、安逸或者更加有质量,但是它带多我更多、更鲜活的一些生命的感受,这是我看重的东西。”

自从做了《赢在中国》之后,“创业”这两个字几乎跟王利芬形影不离。当许多选手因创业的激情、因创业路上的心酸而泪流满面时,她作为见证人,内心的波澜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自此之后,创业的冲动在她心头一次次萌升,一次次膨胀,每每出现一次,王利芬就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一次重新定位的思考,她渴望挑战生活。

那时候,王利芬还在为电视观众的流失而苦恼,她发现,每当回到家,晚餐过后,自己、老公和孩子居然每人都对着一台电脑到网上冲浪,却没有人打开电视。哪怕是她自己这个做电视的人。她忽然意识到,电视的奶酪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互联网这一新媒体渐渐蚕食,正在失去那部分有知识有追求的年轻人和有创新能力的中年人,而这群人正是《赢在中国》的主要受众,也是广告业最为看重的客户。

于是,王利芬设想做一家电子商务互联网公司,她可以“躲”在幕后掌控做老板。但是,她平时特别不希望台里的人兼职,搞“吃里扒外”那一套,“如果我一边在央视做,一边还做这样一个电子商务平台,这是很不合适的。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打定了主意要离开。”

可对于已经40多岁的女人来说,年龄是创业的一道坎。但王利芬不以为然,她认为,任何时候创业都不晚,任何年龄阶段的男女都可以开始自己的新生活,尤其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这是真正的黄金时间。“这时候你有经验、有精力、懂得人生、有思考、有体力。现在60岁退休的人,大部分可以活到80岁,还有20年啊,足以再打造一个人生。”

除了年龄,还有性别,王利芬同样不以为然。她曾经说过,上班时,她除了进女厕所意识到自己是个女人,其他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性别不应成为职场中表现差异的理由。不要因为是女人,你就可以退缩,或者可以将就,可以原谅,可以对自己没有太多要求。”

其实,对王利芬来说,所有的“不以为然“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自信。王利芬觉得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包括优米网。

“贩卖”名人时间

王利芬创办优米网,是从马云的淘宝网得到启示的,但她要卖的不是实物,而是精神产品——人生经验。

她当时想的是,每个人在人生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创业、职场、爱情、婚姻等等,人生20多岁的时候其实很无知,需要有经验、阅历的人来指导,把迷途的羔羊引导到肥美的草场。而眼下“有知识没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是功利教育生产出来的教育产品,他们进入各行各业就如通过室内模拟考试拿到驾照的新司机上路一样,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于是,王利芬想做一个卖“经验”的网站,年轻人有问题,向网络上能给出答案的人求教,按咨询时间收费。

但事实证明,这是王利芬的一厢情愿。互联网在中国运行10多年,中国网民已经习惯于在网上享受“免费大餐”了。特殊的国情,让王利芬初次创业就碰了一个钉子。

所幸的是,王利芬立即改变了思路,把“C2C“改成“B2C”,即从消费者对消费者的交易,改成企业对消费者。

但“经验”的价值无法衡量,而普通人的经验对其他人又没有吸引力。于是王利芬请名人出场,拍卖聊天时间,与创业者私下对话,用“金手指”为创业者点拨。

第一个拍卖时间的名人是史玉柱。

史玉柱第一个出场最适合了,这个曾经欠债两亿多的“中国首负”、“中国最著名的失败者”,今天却是有数百亿资产的商业“巨人”,脑白金,黄金搭档,征途,成为他财富传奇的一个个响亮的符号。

史玉柱果然不负厚望,一炮打响。截至4月1日8时35分,拍卖价已竞拍到68万元。也就是说,竞拍者可以花68万元,享受与史玉柱单独聊天3小时,分享史玉柱的创业悲欢,并能得到史玉柱的“钦点”指导。

在史玉柱之后,排着一大帮名人等待拍卖,新东方俞敏洪、创新工场的李开复、北极光的邓锋、易凯资本的王冉……每一个拍卖者都是金光闪闪的创业家,令创业者仰慕。

拍卖名人时间与“巴菲特午餐”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网友更有选择余地。优米网拍卖的名人并非固定,而是可以由网友自己提交、投票。令王利芬始料未及的是,号称”极品乞丐”的“犀利哥”也成了网民们追捧的名人。

拍卖名人时间所得收入当然首先由名人支配,优米网也要考虑其中一部分覆盖制作成本。而网站的主要收入还是靠广告赞助。这是优米网的盈利模式。

心中的银杏树

优米网的标识是两片银杏叶,这是王利芬不断前行的内生驱动力。

“在经意和不经意时,人们总能发现暗暗地藏在心灵深处的某种驱动力。”在王利芬的心里,也有这样一种力量,它来自北京大学的银杏树。

很小的时候,王利芬就暗自下决心要到北京大学读书,但阴差阳错,她的本科

并没有如愿。1983年,她随着大学生夏令营来到北京,当她终于有机会看到北京大学的模样时,她首先看到的不是巍峨高耸的博雅塔,不是波光荡漾的未名湖,而是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的银杏树。站在银杏树下,她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酸楚,竟然使她泪流满面。从那之后,银杏的金色也就刻骨铭心地成了王利芬美梦的色彩。

8年后,王利芬终于有机会考上北大博士研究生,但银杏树的精神动力却一直伴随着她跨向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台阶。所以,当她创办优米网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两片银杏叶来构成一棵银杏树的模样。

离开央视后,王利芬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孤儿,甚至是一个乞丐,乞讨每一个网民的内心所思所想,慢慢变成实现目标的人。

当有记者提到创业可能面临失败的问题时,王利芬平静地说,“创业失败是很有可能的,成功率非常低。但是在整个向前推进的过程里面,经常会东方不亮西方亮,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会找到我所要找的那条路。很多时候,你打开了正门,没有应有的收获,但是在旁门发现了好的方式,我相信会是这样的。”

王利芬坦言,创业路上十分辛苦,她“感觉累得快要死了”。“优米网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王利芬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从没想过失败,“有广大网友的陪伴,我不害怕也不孤单。”

王利芬认为,她做的不是视频网站,是网络电视,打造公信力是第一要义,接下来才是挣钱、盈利。她的节目与网友高度互动,是网友决定她的内容,争取人气是当务之急。

不过,王利芬觉得自己也拥有很大优势:在央视长达15年积累的人脉以及资源,身边聚集着一帮“哥们”:对于电视栏目的整体把握,善于用电视语言与网友沟通,个人魅力有相当大的市场。

如今,王利芬已拥有一支超强的创业顾问团,比当年《赢在中国》的“陪审团”还要强大,柳传志教她“少而精”,马云叮嘱他“不要想着不会变”,李开复给她提供技术支持……王利芬感觉眼前是一片光明和灿烂。

但是,随着人脉关系渐渐耗尽,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游戏规则办事。王利芬深知这一点,那么多朋友帮忙是好事,可网站怎么生存,是她自己的事。

至于个人魅力,王利芬认为,这是一个公司前进和发展中的一部分,不能说没有作用,但她她并不认为自己的个人魅力有多大。“最重要的是,做着一份给社会创造价值的事业。”这才是她奋力前行的内生驱动力。

推荐访问:互联网 转战 央视 主持 王利芬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