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加减”法

时间:2023-05-01 08:25:1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逐渐增加和改善,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体育运动的人并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尤其是在体育课上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在体育课无精打采,课外活动却生龙活虎。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的整齐划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地追求所谓的心理曲线而进行教学,而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主体功能,使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其次由于教师的“内功” 差,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长期不变,顽固僵化,不能顺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练而无劲,练而无“趣”。如此教学,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使体育课质量每况愈下,原地踏步,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体质水平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在体育课上,学生在心理或生理上感到“累”,丧失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趣”字上字入手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变“厌学”为“乐学”的关键。在体育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精心设计。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度地给学生“自主权”和“自由度”,让他们动脑筋,边想边练,去尝试、体验,并与同伴切磋琢磨,互相交流,逐渐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如:在立定跳远练习时就出现动作衔接不自然,脚底打滑,甚至用力过猛摔倒在场地上。我把完整动作组合起来,编成“兔子赛跑”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唱边模仿,使学生们在想象中即学会了动作,又体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快乐体育教学方法上,给学生思考问题和进行独立创造留有余地,强调教学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学法的实效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着体育带来的乐趣。在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教材的选择、手段的运用、活动的安排以及语言的运用上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幽默又能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及技巧提供方便,语言的生动形象、幽默又可发展学生无穷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自己学习提供可能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探索。

二、在“情”字上做功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中学生间关系,影响着课堂气氛。民主平等、感情深厚、课堂上情感交流、信息反馈畅通,易产生共鸣效应,就能促成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决不能言辞过激,讽刺挖苦,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给学生“减负”,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们向往和能展示自己特长与能力的角色。练习形式多种多样,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例如:耐久跑2分钟、25米往返跑教学就可以运用“追逐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游戏进行耐久跑的练习。既激发学生积极的进行锻炼,又能达到耐久跑的效果,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在收获中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发展了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爱学”。

三、以“实”字促发展

促进学生主动的个性地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核心任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模式上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是“看示范,听讲解;在指导下练习”,学生完全属于“牵着走”, 因此,在課堂教学中要不断的思考自己“教”和学生“学”。从而发现:在教学中只注重了接受式,忽略了探究性,使观察、实践、思考、自练等探究性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如何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把课程所倡导的新观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也得到了改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因受到场地、项目等因素的影响,逼迫调动队伍时,传统要求很严格,队形变换要步伐整齐,步调一致。纪律好了,队形也好了,可是用去的很长时间,其它项目的练习时间自然就不够。在教学过程中,我想是不是一定要喊口令一二一、原地踏步走呢?带着这种想法,我第一次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快速到达目的地,并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话刚说完学生就开始了,可出乎意料的是在短短的十秒里能准确无误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场面看起来“乱”,但用了时间少,我又何不乐为呢!有时要集合队伍,于是我采取倒计时的办法,让已经归队的同学从十或五倒数,同学们在笑声和叫声中他们很快的归队,而他们却乐衷于这种方式。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充分地掌握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有强烈的责任心,要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利益、要求、兴趣出发,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让学生开开心心上体育课,既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又培养了他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充分地享受在体育训练中的快乐。

推荐访问:浅谈 加减 体育 教学中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