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台湾印象 《台湾印象》

时间:2019-12-01 10:45:5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到台湾看看,是我久有的梦想。

  

  两岸关系紧张了几十年,1979年以前,时不时地言语心战,誓言要解放对方,还要互相炮击一番。1987年,先是《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绕道日本闯到大陆采访,挤开了一丝丝两岸紧闭的大门,后有老兵大陆探亲、台商投资大陆,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然后就是连、宋二位先生的破冰之旅,才有了后来的全面开放,两岸关系逐渐的解禁、紧密,而到台湾旅游,也才有了可能。

  

  在一个初春的上午,北方的柳枝开始返青,米粒大嫩芽刚刚萌出的时节,我终于踏上了台湾的土地。从台北的桃园机场入境,整整七天,走马观花式的环游了宝岛。在急匆匆的七天里,美丽的台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绿色,干净,秩序,热情,这是台湾给我的基本印象。还有,细高挑的槟榔树,一棵棵紧挨着,一片一片的,不多的枝叶,孤独地长在顶端。海边高高的椰子树,笔直地耸向天空,在俯视着来来往往的旅人,和广阔、跌宕的大海。长着巨大叶子的香蕉,就长在房前屋后,或者是专门的香蕉园,一棵一棵地簇拥着,远远的看去,就像是绿色的墙幕。花园一样的台湾,几乎没有高楼大厦。就像是在国内旅游一样,在台湾,没有任何的障碍,都是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语言,到处都是友善、谦让和礼节的人们,中华传统美德,在台湾,有着原汁原味的保存,除去热闹、噪杂的政坛,就像是一座人间的乐园。

  

  台湾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处于热带、北温带地区,空气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到处都是花草,到处都是绿树。在台北的南京东路上,我曾经悠闲的漫步,沿着向西的马路,走过几个街区。所到之处,几乎所有的空地,即便是两座房屋的夹角处,都种满了花草和绿树,连大门的旁边,也会有盆花装饰。大街上,没有灰尘,没有沙土,特别的整洁、干净,广场、商店、风景区,根本见不到任何果皮、纸屑和垃圾。从台北到台南的途中,多是绵延的山路,透过车窗,满眼全是葱葱的绿色,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永远游不出去。还有那清清的河水和甘洌的湖水,几乎没有一点污染。太鲁阁边的河水,是那种深蓝色,蜿蜒地在山间流淌,日月潭的湖水,是那种碧蓝色,清澈的让你都不忍洗手,那是一种和蔚蓝的天空一样的颜色。

  

  台湾导游,是一位退伍军人,三十来岁,姓李,矮矮的个子,胖胖的。他的父亲,是一位国民党四九年败退台湾的大陆老兵,祖籍福建。李导游介绍说,他是父亲是一位军需官,才开始找不着媳妇,四十多岁了才结婚,前几年已经去世了。李导游,曾在南海的太平岛服役过两年,是一位潜水员,在太平岛,主要负责潜水工作。他已经有了女朋友,但是还没有结婚,路途中,偶尔也给台南的女朋友发个短信,报告一下行程。旅游团到达台南以后,他还抽出短暂的一个多小时的空闲时间,去和女朋友一会。那是一位热心又严谨的导游。

  

  李导游也吸烟,随身带着一个小铁盒,扁的,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景区,或者是步行的路上,吸完烟,他就轻轻地在铁盒边摁灭,然后将烟蒂放在里面,盖好,放进自己的口袋。

  

  台湾旅游,免不了称呼台湾,六、七天的时间里,李导游,说着还有一点台湾味的普通话,但是没有说过一次台湾的字眼,谈到台湾,全是宝岛、宝岛的称呼。他对台湾的称呼,一下子就把他和大伙的距离拉近了,因为从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称呼台湾为宝岛,团员们都喜欢他。台湾就是话题,在旅途中,在休息的时候,我和李导游,有着可为广泛的闲聊,主要是台湾,偶尔也谈到大陆。他去过四川的九寨沟,喜欢九寨沟明镜一样的碧水。他也知道泰山,知道泰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遗产,我告诉他,泰山是自然文化双遗产,是中国的第一个,他未知可否,他可能不知道文化遗产一说。

  

  台湾是一个比较富有的地方,人民的生活很富足,人均国民收入两万多美元,约合人民币十二万以上。他说,他一年的收人,大概有六十多万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十五、六万。我想,应该不止,因为还有小费,他尽心尽力的服务,游客每每给他小费。而且,还有游客购物的提成,那是行业秘密,到底比例多少、金额多少,没有人知道。他介绍说,台湾的最低生活标准,是每月一万元新台币左右,约合人民币四千元。我给他说,在山东的济南市,三口之家,年收入十万元人民币,就可以过上很不错的日子。偶尔还谈到马英九先生,他一口一个小马哥、小马哥的,就像是谈邻家的兄长,他还说,马英九在台湾的女性选民中,支持率很高,因为马先生的相貌比较英俊。另外,在台南的时候,因为是民进党陈菊的地盘,在我的感觉中,这一定是一个对大陆游客不友好的城市,结果不是,同其它地方一样,没有任何的变化,台南的同胞,对大陆的游客,也是充满着热情。李导游介绍说,民进党的支持人群,主要是台湾的中下层民众。

  

  台湾的饭菜,与中国南方城市的口味相似,不咸不淡的,一些口味重的团友,只好在商店里买上成袋的咸菜,在吃饭的时候进行补充。台湾是一个有湖、有河、有海的地方,渔产丰富,因此,午饭和晚餐,几乎顿顿有鱼。鱼的做法,近似于清炖,可为鲜美。但是没有酒,因为是休闲旅游,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就专门到饭店旁边的商场自己购买,经常喝的,是金门的高粱酒。高粱酒,一般是一斤半瓶装的,口感绵软,甘洌醇厚,风格特别,酒味悠长,是一种不错的酒,就是度数太高。

  

  六、七天的时间,定点饭店的饭菜,所有的人都吃得够够的。总得来说,台湾的饭菜,不大适合我们北方人的口味。在台北,我们曾经逛过小吃夜市,美味的生煎包、臭豆腐和胡椒饼,还有肠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台南的时候,我们决定,自己找一个饭店,打打牙祭。沿着大街小巷,我们找到了一间小饭馆,老板娘是一位四十多岁大嫂,还有一位厨师,两个人忙前忙后。七个人,依照大陆的习惯,要了八个菜,我们还要再点菜,因为是长条形的盘子,不大,数量不多,老板娘见此,不让要了,够了、够了,这些菜,已经够了,不能再要了,你们吃不了。我们从没有见过这样的生意人,一位开饭馆的,还是女士,竟然阻止客人点菜,她怕吃不了,浪费。那老板娘的形象,就像是我家隔壁的一位大嫂,一看就是一位干练的女人,个子不高,穿着一件印着淡淡红色碎花的上衣,我现在仍旧清晰地记着她的形象。

  

  晚饭后,我喜欢独自一个人,在旅馆外干净的街道上漫步,看看街景,也就近观察一下台湾的细节。在高雄的时候,住的是一间不大的旅馆,我发现,临近房屋的居民们,自己的摩托车和汽车,就放在自家门口的街道上,也不上锁,也没有人看护,也不怕被盗。台湾的治安,应该是不错的,只是因为媒体发达,一个小的事件,就被媒体渲染放大了。而到了早上,台湾的公路上,就是摩托车的世界,浩浩荡荡的,就像是我们大陆城市早上那自行车的河流。骑摩托车的人,都带着安全帽,一副全副武装的样子,看不见他们的面孔。摩托车行驶的速度很快,和汽车一样,都严格地遵守交通规则,见不到有闯红灯的现象,规规矩矩地站停、礼让。还有行人,我见到一位吸烟的行人,男士,香烟吸完以后,跑了好几百米,将烟蒂放进了一只绿色的、有盖的垃圾桶里。

  

  游台湾,蒋介石先生的陵寝,是必须去的,他毕竟是中国的一代领导人。1975年4月5日,蒋先生去世,暂时安葬在台湾桃园县大溪镇的慈湖。慈湖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地方,那是一个呈牛角形的人工水库,水碧山青,清清的湖水中,两只人工驯养的天鹅,在湖中悠闲地划着水,可清晰地看到水中嬉戏的鲤鱼和一群群的小鱼。那陵寝,在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平房,非常的狭小,就像是一般的民居,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外观很是简朴,里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在陵寝前,许多的游客,都向蒋先生三鞠躬敬礼。大门外的台阶下,有五位礼兵,都是矮矮的个子,瘦瘦的身材,带着发亮的头盔,肃穆刻板,旁若无人。正点的时候,在满是大陆游客的注视下,机械地走着正步,皮鞋跩在水泥地上,卡卡的作响。那陵寝的窗棂是木质的,油漆已经剥落,一位四十多岁穿着工作服的工人,提着一只油桶,拿着一只毛刷在仔细的粉刷。油漆,是红色的。

  

  邓丽君小姐,是台湾的一张巨大名片,有世界声誉,在大陆的名气和台湾一样大。邓丽君纪念文物馆,位于高雄市河西一路台铁田町仓库。那是几间废旧的仓库,斑驳不堪,是邓丽君的哥哥和家人,在她去世后,为了纪念她,经过积极争取,通过关系,免费得到的。家人出资改造后,将邓丽君生前有代表性的物品,搬进来,建成了陈列点。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特别之处,就像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客厅、卧室和书房。纪念馆,只有一位邓丽君的哥哥在运营,前厅是一个放映室,介绍邓丽君的生平事迹,后面黑咕隆咚的两间房屋是陈列室。还有一间简报室,专门播放邓丽君成长、歌唱事业的历史,记录了邓丽君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再里面,是一间不大的房子,摆满了邓丽君曾经穿用的演出服、化妆用具和她曾经喜欢的收藏。邓丽君的大哥介绍说,纪念馆的文物陈设,和邓丽君生前居住的情境相似。来来往往参观的游客,差不多都是大陆人,一天得有好几批。

  

  台湾盛产水果,街头巷尾,买水果的摊位,比比皆是。虽然车流滚滚,但是空气质量很好,没有冒着黑烟的工厂,没有飞舞的灰尘。所有宾馆都没有擦鞋用具,在台湾,不需要每天擦鞋,六、七天,我的皮鞋没有擦过,到返程,皮鞋还是亮亮的。因为喜欢收藏,在大陆,就对台北故宫心仪已久。那是一座比较庄重、比较现代化的建筑。我们终于亲眼见到了慈禧太后的翠玉白菜,亲眼见到了著名的毛公鼎和散氏盘,还有那块著名的肉石。台湾也有排队的现象,主要是在一些风景区,在台北信义区101大楼,因为上下电梯,就曾经排队。101大楼,地上101层,地下5层,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那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建筑,过目难忘,尤其是在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候。因为参观的人太多,所以必须排队。而那些向前挤的,不耐烦而加塞的,往往都是大陆的朋友。当然,在台湾,我还见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一些XXX的拥趸们,全是老年人,用一些大的横幅或者牌子,站在一些主要风景区的门口,上面写满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三三两两地,或者孤零零地,没有人和他们说话。他们一定的够累的,看来,一些台湾人民,也非常关心我们大陆的政治和事物。

  

  在台湾,我也非常关注台湾的新闻和时事政治,每天都看报纸和电视。我知道台湾式的议会民主,还有犀利的、搞笑的李敖先生,记得他在立法院的防毒面具,还有时不常的抢夺话筒的镜头和双方议员开会时的全武行攻击。晚上的电视,色情影视是开禁的,收费电视频道可以播放,仅限于成年人。还有,就是政论节目,一些在大陆已经非常熟悉的,台湾政坛上、政论界的一些名人,在电视里阐释着自己的政见,说着犀利的、激昂的、鞑伐的话,滔滔不绝。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台湾 印象 对台湾的印象 台湾印象 游记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