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背后的中国文化【筷子文化——中国人的智慧】

时间:2020-01-13 10:49:0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筷子文化——中国人的智慧

朋友在微信上发来一则笑话,说是和习惯直接用手抓取食物来吃的某国朋友争论筷子与手哪个更方便取食不同性状的食物。对方执意说直接用手最科学,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且适应任何形状的食物。于是,便请对方吃火锅……

“哈哈,事实胜于雄辩,智慧,智慧……”我回复道。

筷子是中国人必备餐具,已有三千年的历史,它即是一种传统,也是美食文化的象征,就像接力棒,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情感,将祖先的文明代代相传,从远古流传到现在。蔡元培就曾说过:“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刀叉,不过,我们中国人是酷爱和平的民族,总觉得刀叉是杀人的武器,使用它吃饭菜太不文雅,所以从商朝时起就改用‘匕’割肉,用箸夹菜。后来烹饪改进,筷子可以夹肉,‘匕’就不再用于席上。”

筷子,古时称之为“箸”,虽只是两根细长的棍子,可挑、夹、拨、拌、扒、翻、搅样样能应对。使用筷子需要一些技巧,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上面一根筷子,无名指则将下面的筷子固定住。夹取食物时,拇指、中指捏住上面的筷子活动,便能将想吃的食物送到口中。说起来简单,可因个人所擅长的差别,需要练习的时间不尽相同,有些儿童数年才能熟练使用筷子,那些善用者自然是得心应手,使其在餐桌的碗盘之间灵活地大显身手。

据说,用筷子夹食物,会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肉,并且与脑神经有关。因此,用筷子吃饭不仅能使人手巧,还可以训练大脑的灵活。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起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筷子虽只是餐具,却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习俗,直到今天,一些地方依然保留着结婚时送新人筷子的风俗,取其“珠联璧合,快生贵子”、“成双成对、永不分离”之意。送孩子筷子,则寓意“快长快长”。送商友筷子,寓意“双木成林,合作长久”。

伴随着筷子成为必不可少的餐具,餐桌礼仪也逐渐形成,从中也折射出很多中华民放的传统美德。在唐五代时期就有这样的习俗,吃饭时,在长辈未下筷夹菜之前,不得抢先下筷。而在今天,中国人的餐桌礼仪也多与筷子有关,譬如忌长短不一,忌举筷不定,忌用筷子在盘里扒拉夹菜,忌用筷子指人,忌嘬筷子、舔筷子,即用筷子夹菜时汤汁淋一桌,忌将筷子插在饭菜上,忌用筷子敲碗碟等等,用筷子的礼仪便是中国筷子文化的一面,筷子中也蕴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

筷子是象征中华文明的一种符号,就其造型来说,筷子长为7寸6分,寓意人有七情六欲。筷子一头方一头圆,则表示着“天圆地方”。圆头入口,代表民以食为天。一对有两根,此为阴阳。用餐时,两根相互配合,此为一中有二,二者合一,即突显一个“和”字。

当家人围座餐桌,温暖便通过筷子入嘴入怀;三五好友相聚,友情便通过筷子入齿入心;独自一个吃饭,筷子如亲似友陪伴,和你一起品味苦辣酸甜。筷子,在夹起食物的同时,也连接着我们的情感。

歌中唱的“一支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大道至简,道出了中国精神。筷子,不仅凝聚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同时也浓缩了几千年的璀璨文化。

小小一双筷子,蕴含着值得我们骄傲的中国文化,承载着我们寓意其中的情感。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