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别处中的生活【生活,在别处】

时间:2019-12-13 10:39: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生活,在别处    这是我在以往生活中常有的一种感觉,说是以往,并不是说现在它就消失了,而是少了,不象以往时常光顾我的世界。后来读书,偶见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也有过类似的想法,并将其形象化为一部小说,使其广为人知。我不禁讶然,原来卑微如我等凡人,竟也能与贤哲同感,和哲学靠得如此之近。这一点。于我,不能不说是一种鼓励,鼓励我,用我的眼睛和心灵继续打量和思考这个我置身其中的世界。    记得小时候,和伙伴一起玩儿。或是捉迷藏,或是抓人,亦若是分伙打仗,总之,那时我们总是有那么多创意来丰富我们的时间。我们淌着汗,笑着,吆喝着,疯跑着,穿街过巷,好不开心。可每到玩得正欢的时候,有一种情绪却在我的心头升腾。那是一种害怕:我希望明天还能这样,还能与伙伴一起疯玩一起快乐,可并不多的生活阅历却告诉我,明天未必还会如此。也许明天会下场雨,也许明天有个小伙伴要跟着妈妈去外婆家,总之,总有那么多的也许,不经意间让自己的欢乐不能继续。很难相信,孩童时的我竟然对这种无常有了深切的感知,也正因为总会想到这一点,以至于连眼前的欢愉也淡了几分。夕阳枕山,在同伴的欢呼声中,在对明日的失望中,惆怅而返。还曾记得,自己对这种无常的几次对抗。与朋友约定,拉过勾发过誓,可总有爽约者;主动上门相邀,挨家挨户,也总有久扣柴扉人不应时。几次对抗,几次失败,我只能接受。或许,这是我最早面对希望这种人类才有的东西吧。我身在此处,此时,却心在彼处,彼时,今日欢乐,却希望明日也欢乐,这种希望造成了自己身与心的分离,生活,便也由希望带向了别处。当然,那时的我想不到这些,我只是懵懂的感到这不是种好的感觉。可以说,我童年的许多不好的记忆都与其有关。    人的成长,其实是很无聊的。正如一首外国歌曲《小小少年》里唱的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在上初中的时候,空闲下来时,我最多的感觉便是无聊。身处农村,信息闭塞,文化娱乐更是少之又少。我记得,那是最大的娱乐,便是搜寻到一本有趣的书来读。坐在案头,或是就着院里苹果树下的那方石桌,更多的时候,是爬在炕上。放好两个枕头,直挺挺的爬下去,把头搁在枕头上。那本书摊在面前,双手捧着来读。若在有冬日暖阳,那真是种享受。可惜,这样的日子并不多。为了读书,我大中午放学不回家跟着同学到邻村,就为看人家一本书,那书还是同学趁他老爸不注意时偷给我的。为了读书,我死乞白赖的求人家同学钻进他叔叔满是灰尘的废书堆中,就为从里面找出一本有趣的书。可惜,这样的机会也不多。毕竟,有书的人家并不多。于是,更多的日子里便塞满了无聊。在这样的日子里,我充满了幻想。也许是看过了一些书,知道了一些外面的世界。于是,我总幻想着,别人,和我一样的那些别人在干什么呢。他们是否正在和父母一起在博物馆时参观?是否正在和同伴在游乐场里疯玩?是否正在图书馆里打开本有趣的书?所有我能想像到的丰富生活充斥在我的幻想中。那时的我,甚至不能让这种幻想停下来,有时这竟成了一种稍带病态的乐趣。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我明白,这该是生活在了别处了吧。无味的生活,在让人失望于现实的同时,必将会萌生出一种希望。人之常理,昔时,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陶渊明拒绝的同时,不是也希望有一处桃源吗?苏轼屡遭贬谪,于朗朗浩月之下,不也心羡月宫想乘风归去吗?我辈凡人,于困顿处,生许希望,也属自然。但也正因为眼睛望向了远方,让人更感现实生活的单调与难耐,那时的我,曾在日记里反复描绘过一种姿态,在微微细雨中,坐在一方大石上,一腿平伸垂于地上,一腿蜷曲,柱在石上,眼睛茫然透过朦胧雨雾望向远方。或许,这是那个年龄形象的表达吧。因此,我总迫切希望着长大,好有足够的能力去过丰富的生活。    上学毕业,自己终于长大了。刚开始,我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教学。新奇过后接着是没想到的——还是无聊。白天还好说,毕竟有一群师生,有一堆杂事;可到了晚上,如何打发时间便成了问题。因为学校的老师大多是本村人,所以天一黑,校空唯一人。我没有艳遇,我所能想到的便是读书。一呆五年,现在想来,那是我读书经历中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参加函授自考,博览名著凡作。把自已弄得团团忙,以至有段时间因国压力太大都失眠了,但不可否认的,那种对现实的不满还是时常袭上心头。那时,我最期待的是有一些不寻常的事发生,只有如此,才觉得那一天,那些时间,才变得有意义,才变得有趣味。搜索自己的记忆,那五年,我所能想起的都是这样一些非常时。一次轮换考试,学校盖教学楼,教学楼成剪彩,甚至一次失窃,一次学生上课玩扑克更多平淡的日子竟被记忆榨干连一点渣也没有留下。于时,那时的我常想,在大点的学校,夜里住宿的老师很多,约上三五好友,畅饮海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多惬意的感觉啊!整整五年,我想像着,我忍耐着,我用别处的生活,安慰着自己,幻想着未来,在躁动中生活着。    行了,敲击到此,往事就像被孔乙已的茴香豆引来的孩子涌了出来。我想捂住小碟,来一句多乎哉?不多也,可笑的人却挡不住诉说的心。那就来吧,管它什么章法?    记忆中,幼时的夏日,午后经常有雨。常是午睡一醒,外面已是大雨滂沱。雨过天晴,人们都涌上街头,谈论着什么,那是很让人享受的时刻。大人可以暂且放下繁忙的农事,小孩子们则忙着在街上肆意流淌的雨水中玩闹着。每到这时,我会做两件事。一件事,做水车。很简单,一枚绿枣,小葛针两边一扎,架在两个树杈上,往哗哗的流淌的雨溪上一放,水车便呼呼的转动起来。另一件事,是整理门口的一个小土台。土台不大,一张课桌大小。我在上面修建房子,构筑堡垒,还完善了排水沟。雨后,便是给它们救灾了。总觉得那样的日子好灿烂,好绚丽,灿烂如暖阳,绚丽如彩虹。于是,便生出奢望,妄想天天有一场雨;可这怎么可能呢?醒来一看,却是炎炎烈日,抑或是雨,可一下就暮色四合,于是,心里也便有了份惆怅,即使是称心如意的时刻。这也算得上是生活在别处了吧?    还记得,有一次和父母吵架,原因是家里的穷困。当然这种穷困,不是家徒四壁,但也是仅够温饱而已。我们有一个邻居,是所谓能人的那种。心思活络,做豆腐,养猪养牛,在我眼里,日子过得红火。我生气,是因为父母面对穷困,无所作为,没有像这位邻居一样去拼搏一下,抗争一下。记得不太清了,也许是初二抑或初三,反正自尊心正在疯长的时候。我吵得很凶,那是我第一次和父母吵架,也是最后一次。现在想想,且不说父母之性格老实本分不敢打拼,就拿家中的情况,也不敢冒这样的险。自己生气,也只是对生活生出了一种希望,拿别人的生活作了一种参照,生活在别处了吧。        一切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意识,那就是——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在这种意识的诱惑下,我不仅做了个幻想者,而且还成了窥视者,我去打量别处的生活。当然,不会去想像中,而是去现实的生活中。    当处在穷困的家中,与父母争吵后,我走进了邻居的家。他们的日子红红火火,家里该是幸福美满温馨十足吧?走近了,才发现,他们也有争吵。或许,是为了存放在墙角的一袋黄豆叫耗子吃了;或许,是圈里的一头牛还是一头猪生病了;又或许,是黄豆牛猪的价格涨了跌了他们也有那么多的烦恼。他们嚷着,抱怨着,互相指摘着。甚至有几次,邻居的妻子还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好多天。我愕然,原来,每家都有烦心事。    当一觉醒来,抬头却是艳阳高照后,我遇到了我渴望的天天下雨的机会。那是一个暑假。想起来潮湿的味道便扑面而来。雨是有啦,可也没有等来天天的快乐。大人怎么可能天天歇着,总得找点活干谋生。即使没活干,也是在唉声叹气,咒骂这腻漉漉的的鬼天气,哪有心情谈天说地给自己的欢乐做背景。至于伙伴,还有自己,天天飘着雨,大人怎么放心让你去爬树摘枣?自己也不可能在雨天中有份干爽的心情整理小平台。那个夏天,我愕然,原来,每段日子都会有遗憾。    当我终于在那个闭塞的学校呆不住了,我来到了一所大学校。在初入豪门的新奇和恐慌过后,我发现,这里的人都是行色匆匆。是的,这里的人多了,学生多老师也多。但是晚上,除掉不得已上晚自习的,几乎人人都往家里赶。即使白天在学校,嘴上说的,心里想的,也永远是学生,永远是分数。因为人多,因为竞争,我们太忙了。也有过几次深谈,有过几次聚饮,但那是平静的生活之海偶尔涌上的几朵浪花而已。以往是因为闲而无聊,此刻是因为忙而乏味。而且,人多,便也无形中生出份杂乱,让原本只有希望的心,多了份焦躁不安。偶尔,我会怀念那段闭塞的日子,怀念那个小厨师与我的点点滴滴。在怀念的刹那,我明白,原来,每种生活都有不完美处。    当少年的我,在无书读的日子,坐在一块石头上,望向远方的时候,我的目光开始探询如我的少年,他们的生活。我跑到我舅舅家,看到和我同龄的表哥,躺在炕上,正看着一本武侠小说;或者也正要出门,去找一个同伴。我曾在假期里跟随同学到几公里之外他的家里,住上一日,看他们学校的大桑树,听他讲门前那条河里发生的故事。可所有的话题都有讲完的时候,剩下的我们便总是在商量接下来该干什么。我也曾经从不相识的人窗前走过,我偶尔看到的也总是一张无聊的面孔。多年以后,看看眼前的学生,发现,他们还似当年的我们,无聊着现实,仰望着未来。那一刻,我恍然,原来,每个少年都是忧愁的。    当幼时的我,看着那轮红日缓缓落下山头,暮色自远而至,心头涌上一份惆怅时,我便想如何留住这份欢乐。趁着日头未落,再玩一会,再玩一会。大人叫回家吃饭的吆喝声,一声接着一声,似乎在提醒着我,欢乐总有终结时。明天再来玩吧,我与小伙伴在不舍中相约。可等到期待的明天,要不是小明来不了,要不是我们生气了,大家不欢而散。一次次送别夕阳,在落日余晖中,我发现,明天并不是可靠的。        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探询,我似乎有些感悟。生活在别处,应源于对自己当下生活的一种不满。水往底处流,人往高处走。脚在当下,心在别处,或许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我们有那么多人喜欢旅游,花那么多的钱去看看别人的生活,不是换一种方式去窥视别处的生活吗?可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就因为这种想法,我们把自己的生活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在现实,在当下,一部分在想像,在未来。现实的,当下的,是不好的,是无聊的,是令人厌烦的;想像的,未来的,是好的,是有趣的,是令人神往的。且先不说,现实当下的生活是否不好,就这种分法,就造成了一个人心与身的分离,痛苦便是免不了的。这或许是人类的宿命,当人开始思考时,我们便比那些草本虫鱼多了个心,这一多,多出了一份高贵,也多出了一份痛苦。于是,我们中的智慧者,便站出来,对我辈碌碌众生告诫道:灭欲。欲是什么,不就是希望吗?是的,我承认,人类若是没有希望,就不会有痛苦。但是,若没有希望,那便是心死了,那还叫人吗?    那怎么办?    如我辈平凡者,也没有好办法。老话说过,听活过百岁的季羡林老人也谈过,人生事十之八九不如意,如你意者,不过十之一二。这应该是真的。穷困者,富贵者,平凡者,出众者,病患者,健康者,不论你当下处在何种情况,生活总会给你许多的不如意。似乎,生活这个东西总是不怀好意的。强调这一点,就是说,你所向往的别处,即使抵达了,也还会有许多不如意在等着你。所有的生活都是不完美的。那么,我们还往别处吗?要我说,还是该前往。尽管还是有不如意,但那些不如意却是和现在不一样的。更何况,我们生活下去的勇气,不是只因为我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吗?    所以,我给自己的建议是,脚踩大地,心向天空。脚踩大地,就是踏实生活在当下,尽已所能,感受体验当下的一切,包括幸福和痛苦,包括无聊与丰富。心向天空,就是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永远对未来抱有一种好奇。我愿做一只永远飞翔的鸟儿,飞在现实,飞向未来。    感谢生活。  赞                          (散文编辑:滴墨成伤)

推荐访问:生活 生活在别处在线阅读 生活在别处许飞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