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推进发展

时间:2023-06-03 14:15:1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一个城市软件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优惠的税收政策、实用人才的支撑、法律环境的建造、有序的市场环境等等。对于成都软件业来说,政府更是成为支持产业发展强有力的角色。3月上旬,记者专程到成都,采访了推动成都软件业发展的关键人物——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刘勇。他从政策和产业发展的高度,对成都软件业做了深入的分析和展望。

刘勇是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主管整个成都市信息化的推进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出任成都市信息办主任之前,刘勇是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软件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被称为“成都软件业的推动者”。在访谈过程中,刘勇把各种数据和政策条款随手拈来。

平衡发展中外企业

记者: 目前,很多跨国公司都已入驻成都,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您看来,挑战具体体现在哪里?

刘勇: 确实,成都正在成为国际知名软件企业的主流聚集区和世界软件产品及服务的主要提供地。大量跨国公司入驻成都,对我们来讲是很好的机遇,但同时又是严峻的挑战。

第一,跨国公司陆续入驻,对我们的环境承载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大量国际软件业务向成都梯度转移,我们的本土企业在研发能力、服务水平、交付时效及团队规模等方面能否对接?印度有好多上万人规模的软件公司,而成都目前的差距较大,我们任重道远。

第三,就成都发展软件产业而言,人才高度稳定和人力成本低廉,这是一大优势。但人力成本低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不发达,甚至关系人才的长期稳定和高端人才的吸引。

因此,我赞成一些企业家的观点。一是迅速发展壮大自己;二是找好国际合作伙伴;三是劳动力涨价。

记者: 您认为,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关系如何处理?怎样才能避免“重外轻内”?

刘勇: 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是大问题。不能“女婿招来了,儿子气跑了”。本土企业和跨国企业之间要做好平衡。

目前成都招商的主体分为两个:一个是政府为主体;一个是企业为主体,也就是企业从自身的情况出发进行招商。招商的类型分为:第一,根据产业链的状况进行招商,也就是填补产业链的缺失;第二,面向龙头企业招商,围绕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通过定向配置招商资源,为其完善上游和下游的产业配套,形成有机化和生态型发展的产业集群。

成都政府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了不同的政策。除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外,还有科技创新和产业扶持政策。比如说,企业提升能力成熟度,通过CMM的认证,其培训辅导费用的70%可由政府科技创新资金来承担。再如,规模化的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改造,可以得到政府专项产业资金扶持或享受政府提供的融资政策等。

政府负责营造环境

记者: 其他城市如大连发展软件的初期,都离不了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上至市长,下至普通的公务员。政府在推动成都软件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

刘勇: 政府的角色就是营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人才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

在物理环境方面,成都建成了10余万平方公里的专业园区,并将高科技产业园、高效率配套园和高品质人文园融为一体,在通信环境、交通物流、文化生活和国际配套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撑。

目前我们在发展软件产业上,感到人才问题非常重要。如何优化高、中、低人才资源结构由“橄榄型”向“金字塔型”转变的问题,是成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必须认真面对的核心问题。

在法制问题上,关键是要构建适合软件产业发展的法制环境,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社会氛围。成都是国家首批、西部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今后,政府还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和倡导行业自律,建设诚信社会。同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法庭的作用,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严厉打击盗版侵权行为。

记者: 那么,成都把哪些行业圈定为IT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刘勇: 成都IT业主要有三大领域:即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业已形成七大体系整体推进的局面,包括IC设计、信息安全、数字娱乐、软件外包、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和实用人才培养等。

在IC产业方面,我们认为国内正形成“飞鸟”形产业带。上海及长三角是“鸟头”,珠三角和和环渤海为“两翼”,成都则是“鸟尾”。目前鸟头很重,“两冀”尚未丰满,而“鸟尾”已经翘起来了。

在信息安全领域,成都是第一个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基地。现在中电集团、第三十研究所、赛门铁克等信息安全企业都已入驻。

在通信软件方面,有摩托罗拉、诺基亚、华为、大唐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通信公司的研发中心都落户成都。

记者: 为什么把“实用人才培养”放在这七大体系中?

刘勇: 目前软件人才面临着结构性的矛盾。软件人才本应该是“金字塔型”结构,但目前呈现的却是“橄榄型”人才结构,基础人才缺乏,使很多中端人才被当成低端来用。 在吸引人才方面,成都启动了“回家”工程。号召成都籍的海外游子,甚至是在沿海工作的成都人都回到成都来。当然政府会提供一定的优惠条件。

同时,成都软件产业的规模化扩张、集群式发展,给海内外软件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成都正在成为软件人才向往的宝地。

发展外包优势明显

记者: 目前,把软件业当做重点行业来发展的城市不少,比如大连、南京,还有你们的邻居西安,那么成都发展软件外包的重点在哪里?有哪些优势?

刘勇: 成都软件外包主要以欧、美为主,兼顾日、韩;成都有发达的教育体系和丰富的人才储备,这是成都发展软件外包业最主要的原因。此外,在人员流动率、信息安全保护,以及产业集群方面,成都相比其他地区都具有优势。

记者: 2008年成都的信息产业发展有什么目标?

刘勇: 2008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目标要力争突破1000亿元,增加值超过4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提高到8%以上。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力争实现主营收入600亿元,增长38%以上; 软件产业力争实现经营收入400亿元,增长40%以上;软件外包服务(ITO、BPO)出口3亿美元,增长70%以上。

电子信息产业2008年将进一步成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型龙头产业。区域产业环境明显改善,产业政策逐步到位。政府投资项目采购本地电子产品和服务配套率在同等优先的原则下,力争达70%以上。非政府投资项目,我们会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本地产品及服务配套率。大企业、大集团的培育会取得明显成效,龙头企业引领下的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将初步形成。

推荐访问:把握机遇 迎接 推进 挑战 发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