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集市的演变与城镇化发展

时间:2023-06-02 18:50:2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乡镇集市分散于广大农村地区,完整地保留了经济市场的原貌了从形成到发展、再到繁荣的阶段,这个过程中众多集市发展演变为城镇演变的阐述,进而分析农村通过集市进行就地城镇化的发展道路。是农村地区的中心。与社会不断发展演进一样,集市也经历成为乡村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本文通过对乡镇集市的起源与

关键词:乡镇集市;演变;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438-02

一、乡镇集市的起源

集市产生于交换产生的同时,经济功能是最初和最主要的功能,研究乡镇集市的起源就是研究集市经济的起源。不同学者根据不同史料对集市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吴晓燕(2008)认为,我国农村集市贸易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即奴隶社会时期农村就开始出现集市贸易。许檀(1997)通过县志等史料研究得出农村集市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在明清时期快速发展。石忆邵(1999)认为中国集市是从日中为市发展至今,从原始社会氏族最早开始的物物交换,发展到奴隶社会夏商时期建立早期城市,伴随着商业出现的同时集市贸易正式形成。龙登高在《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中指出传统农村市场是由农村公社发展形成的。随着交换的发展使得交易的地点与时间趋于集中,从而固定地点的集市开始萌发。欧阳君山、金戈在《农村集市庙会建设》中指出,“我国最早的集市雏形,根据考古发掘的资料,浙江先民最初聚居于7000年前的河姆渡,随之是5000年前的良渚,但社会分工已存在,至少有种植业、畜牧业、捕捞业和手工业,有了社会分工就有交换和交易,就有可能形成某种程度的集市”。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形式的早期贸易是氏族与氏族之间的“早市”,即“市井”贸易。由于居住距离较近,选择早上去井旁打水的时间进行交易更加方便、快捷且时间短暂。其次是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的“边市”贸易,即“日中为市”。因居住点相隔较远,不适合在早上进行交换,只好选择两个部落的边界地进行交易,且赶到交易地点的时候已经是晌午,故称为“日中为市”。

研究表明,集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初、中期社会分工产生时期,伴随着剩余产品增加、商人出现等等,逐渐从形成再发展到成熟。

二、乡镇集市的演变

从原始社会末期到21世纪初,集市经过了几个社会阶段的几千年的演变,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兴替。最初的部分集市也已经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城镇或城市。集市主要经历了如下变迁:

(1)集市数量增多;集市数量从零星的几个增加到成百上千个,几乎每城、每镇至少有一个集市场所,同时草市、圩市等农村及城郊集市出现,集市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走上发展的顶峰。

(2)商品种类增加;商品种类从简单的贝壳、动物、手工品增加到劳动工具等生产资料、丝织品、土特产品、农产品、手工业品,以及一些新商品(如煤、石油、蔗糖)等,同时东汉兴起奢靡之风,出现了奢侈品。城市中已有几十个商业区和上千种商品,商品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扩大了集市规模,不断发展为经济和政治中心。

(3)集市类型呈现多样性;封建社会历时长,集市由少到点多面广,集市类型也多种多样:综合性集市(多为天天集),一般商品种类齐全,上市人数多;专业批发市场;定期集市(庙市、农村及市郊的集市)和节令性集市。最早的城市定期集是西汉时无墙界“槐市”,它是中国最早的书市,专为太学生设立。随着集镇中店肆的增加,集市集期越来越趋于不定期集市,向不定期集市的转型是集镇走向城镇化的第一步。

(4)管理政策出台;出台了专门对集市进行管理的政策,镇市设立市官,一方面对集市秩序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征收市税,由此形成税收制度。由政府划定地点建立城市、集市,并设立其数量与大小。明代规定中小城市要建集市,须官府批准,并决定使用哪种货币形式,统一度量衡。东汉时的恤商政策,对贱商、抑商口号持消极态度,维护商人的基本权益,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局面。唐朝时有职责分明的行政管理制度,全面细致的法律规定。清朝时期通过征税来完成对农村集市的管理。

(5)乡村集市的发展;乡村集市一般是指城邑下属机构出现的小市,为定期集市,在小邑的交通要道及农村人口密集区自发出现,具有自发性,无固定墙屋,是城乡物质交流的会合点,商品交换以逢时赶集的方式出现。以会市、草市、庙市等形式出现,县以下的小邑出现的定期集市,属于露天集市,这种集市汉以来称“会市”,集市中有歌舞杂耍,沿袭成俗,成农村集市的一大特色。“草市”发轫于南朝,在农村向城市的交通要道上,出现了一些既不同于城市集市,又不同于农村“会市”的集市,这种集市史称草市(圩市),与会市一样也是自发产生的。草市的出现标志着农村集市向纵深发展。农村集市除定期市外集市还出现了一些固定店铺,补充圩市的不足。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集市周期已大大缩短,甚至出现天天开市的农村集市,涌现出大批专业型市场,如农贸市场、粮食市场、特色产品市场、牛羊市场等。

(6)货币形式变迁;因朝代和社会形态不同货币的形式存在差异,从以物易物到海贝、铜钱、五铢钱再到黄金、白银、纸币。通过长期自然淘汰,金属货币和早期纸币终取代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北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到明清时期的货币形式还是白银,到近代纸币已经取代黄金、白银流传于市。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时代背景极为复杂,但集市仍向前发展,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成为城市经济的强大后盾。资本主义渗入中国,商品种类增加,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专业化集市增多,出现很多新市场。城市集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固定商铺。

通过对集市的起源与演变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集市是在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出现的前提下产生、发展起来的,社会分工越细,集市越繁荣,商品的数量和种类越多样。集市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与革新,一直留存于经济市场的理由不仅与中国的社会背景和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与中国经济市场的多样性有关。多种经济方式并存使城市与农村实现了紧密结合,它的兴衰反映了一定时期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跟随社会的进步而前进。

三、乡镇集市与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进而使城镇更大,数量更多。本文中乡镇集市城镇化,是指集市向城镇发展的演变过程,是推进农村地区就地城镇化的途径。农村城镇化是农村现代化的载体,是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起点和必经阶段,加快了农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是传统农村→新农村→中心村→新集镇→小城镇→中心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

集市聚集各种城镇因素向城镇化发展,是一个不断蜕化、演化的长期过程。根据集市的起源与演变得出,集市发展是农村城镇化的第一个阶段,集市是乡村地区的最初的政治、经济中心及交通要塞,很多城镇就是由这样的集市逐渐演化发展形成的。乡镇集市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聚集人口,扩大规模;人口数量的增加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根据相关规定,城市人口为2万人以上按照不同等级分为大、中、小城市,2千人以上,2万人以下的非农人口超过50%的为集镇。集市作为乡村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和交通要道,具有聚集乡村人口的功能,使更多的人在集市安家落户,鼓励远离集市的人搬到集市居住,不仅便于管理,也增加了集市中心地的人口。因此,要加强集市的聚集功能,需要大力发展集市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用有利的条件吸引百姓向集市汇聚,扩大集市规模。

第二,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发达的交通能够刺激和推进集市向城镇化发展,交通道路是连接乡村和城市的通道,是经济发展的纽带。同时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服务设施也必须建立,它们是走向现代化、城镇化必不可少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来充实它的内部结构和内涵。

第三,发展集市贸易,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扩大集市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能够为待业人员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积极有效地发展区域优势产业,生产特色产品,传播特色文化,引进新技术,促进招商引资,协调产业结构,带动百姓通过集市走上富裕道路,促进集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集市发展起来以后,就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收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工作,同时稳定集市经济以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第四,协调产业结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村地区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而城镇主要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因此,农村地区在稳定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也要通过在集市中建立生产加工行业来发展第二产业,以传播特色文化、销售特色产品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以达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时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制造更多增值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龙登高.中国传统市场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2.

[2]欧阳君山,金戈.农村集市庙会建设[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1.

[3]钟兴永.中国集市贸易发展简史[M].四川: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4]石忆邵.中国集贸市场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J].地理研究,1999(03).

[5]许檀.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轨迹探讨[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2).

[6]郑晔,佘欢.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及其现实选择[J].社会科学研究,2009(06).

推荐访问:集市 演变 城镇化 乡镇 发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