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经济,打造新动力

时间:2023-05-12 21:50:1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新经济”时期。经过20年发展,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以及我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急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由此提出的“新经济”内涵更加丰富,既包括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动能,还包括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旧动能。新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完善统计体系、强化技术创新、优化制度环境和提高产业政策效能,还应注重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协调与平衡,有效规避新经济发展的泡沫风险。

[关键词]新经济;技术创新;动能转换

[中图分类号]F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6)06-0113-08

[收稿日期]2016-09-29

[作者简介]杜传忠(1965—),男,山东德州人,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技术经济;郭美晨(1990—),女,山东招远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HTH][基金项目][HTF]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动向、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3&ZD157)的阶段性成果。

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历史性的交汇。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其实质是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旧的发展动能已大为减弱,而新的发展动能尚未完全培育发展起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断裂。面临新产业革命孕育发生、全球产业变革加快推进的新环境、新条件,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新经济,包括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保障。也包括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传统产业,转换和提升旧动能。

一、何谓新经济

最早提出新经济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当时,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强大驱动力,美国从工业经济迅速向信息经济转变,并迎来108个月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所谓“一高两低”的经济增长新时期。这种新形态的经济被当时的经济学界称为“新经济”。

新经济概念的首次提出来自1996年12月30日Michael J.Mandel在《商业周刊》发表的《新经济的胜利》(The Triumph of the New Economy),文章将90年代出现的、由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推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高度繁荣的经济现象定义为“新经济”。[1]1998年,凯文·凯利在《新经济新规则》(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一书中提出,新经济就是关于通信的经济,“互联网思维”将颠覆整个经济规则。同时,新经济的十大准则适用于一切企业和行业,并不仅局限于高科技行业。[2]p3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数字经济2000》(Digital Economic 2000)报告指出,日新月异的科技革新、信息技术价格的下降以及对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迅速增长的投资标志着美国已经步入高增长、高回报的新经济时代。[3]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发布的《2012年美国新经济指数》(The 2012 Stare New Economy Index)报告进一步指出,“新经济”是网络化、全球化、高风险、能动的知识经济,知识性、有效性、外部性与渗透性等特征鲜明,较之旧经济其更加关注知识化、全球化、创业、IT驱动、创新驱动等方面。[4]由此看来,美国新经济的核心动力即以信息技术革命下一系列创新为先导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并通过全球化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由此带来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

二、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启示

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曾一度陷入长达10年的经济“滞胀”,联邦赤字庞大、失业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日本、德国等产业与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力明显提升,对美国经济形成很大竞争压力。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抢抓当时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机遇,将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高科技产业作为政策的重点和优先考虑方向,加快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互联网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由此催生了举世瞩目的“新经济”。

1991-200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27万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35%,通胀率维持在2%左右,失业率从1991年的6.8%最低降至3.8%。美国新经济出现,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变革。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给美国以汽车、钢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带来严重冲击,西欧、日本等经济的复兴与赶超又挤压了美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竞争力的下滑促使美国开始产业结构大调整。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制定了重点发展高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国家战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在其他经济部门的广泛应用。在政策的支持、高科技领域的大量投资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加速扩散下,信息技术部门创新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1991-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美国GDP份额从6.1%升至9.5%,超过了钢铁、汽车和建筑业的总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16.7%增长到32%。在美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传统产业的改造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始终相辅相成。汽车、化工等传统制造业纷纷以电子技术设备来更换六七十年代的机器设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工程等先进技术改造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5]P125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催生了众多R&D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经过重组、改造与调整的制造业继续在美国新经济中发挥着支柱作用。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信息服务、电信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教育培训、金融保险、医疗保健等传统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也实现了信息化改造。在信息化与全球化的推动下,美国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化、信息化、服务化的新型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并发挥了缓和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作用。

推荐访问:新经济 新动力 打造 发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