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

时间:2020-11-25 12:47:1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下册》教案说课稿

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一 3

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二 4

说课的内容要求和评价 7

第五单元 工业文明的来临 8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教案 8

第一课 工商业的兴起 说课稿 13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说课 13

《商人的地位变了》说课稿 15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教案 19

第二课 冲破思想的牢笼 说课稿 26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说课稿 26

理性之光-启蒙运动说课稿 31

理性之光 说课 36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教案 42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教案二 50

第三课 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说课稿 62

新航路的开辟 说课 62

全球联系的加强 说课教案 66

黑人是怎样来到美洲的-《血腥的资本积累》说课 68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教案 70

第四课 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 说课稿 7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 77

《忘我献身的法国公民》说课稿 80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教案 81

第五课 面临挑战的中国 说课稿 88

最后的盛世 说课 88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89

专制帝国 说课 91

来自海上的挑战 说课 92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说课稿 96

综合探究五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 教案 100

第六单元 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 102

第一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 102

第一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说课稿 105

《工业革命的兴起》说课稿 108

工业革命的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111

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教案 114

第二课 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 说课稿 118

“地球变小了”说课稿 118

《文明与野蛮相交织》说课稿 120

《挑战与回应》―日本的崛起 说课稿 122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教案 125

第三课 汇入工业文明大潮的中国 说课稿 129

屈辱的岁月(说课稿) 129

悲壮的抗争 说课教案 133

师夷长技以制夷《西学东渐》说课稿 134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说课稿 138

第四课 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教案 142

第四课 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说课稿 147

工业化和城市化 说课教案 147

现代文明生活的源头 说课教案 149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说课 151

综合探究六 在生活中感受工业文明 教案 153

第七单元 走向现代世界 155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教案 155

第一课 全球性的震荡 说课稿 160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说课稿 160

令人谈虎色变的经济危机 说课教案 162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教案 167

第二课 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说课稿 172

理想变为现实的十月革命 说课 172

“西亚病夫”的崛起 说课教案 175

《改革弊端的罗斯福新政》说课稿 176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教案 179

第三课 民族复兴的新道路 说课稿 191

《中华民族的觉醒》说课教案 191

从北伐战争到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说课教案 194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教案 195

头脑中的变化 教案 197

第四课 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 说课教案 199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教案 202

第五课 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 说课稿 205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课稿 205

全民族的抗战 说课 209

全民族的抗战 伟大的抗日战争 说课稿 213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教案一 215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教案二 220

第六课 新中国的诞生 说课稿 222

两种命运的决战 说课 222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说课一 224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说课二 228

综合探究七 回顾中华民族百年历程 教案 231

演讲稿:让历史告诉未来 233

让历史告诉未来―南京大屠杀启示录 说课 235

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要求和主要内容 240

说课步骤及其几点注意事项 241

教师面试说课应注意事项 242

初中历史说课模板一

尊敬的各位专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教学设计及分析一、分析本课教材(教材结构、内容、地位

《 ____》是人教版中新教材第___ 册第___ 章第 ___课。本节内容是____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_____ ,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 ___中,占据_____ 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________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

2 、能力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生________________特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 。

四、 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___________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_____________中,要特别重视_____________学法的指导。

六、教具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教学过程:

1、由_____________ 引入: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新授_____________,采用--方法,突出--重难点。

3.能力训练。__________________,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达到--目的。

4、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5、板书。____________

6、布置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

一、 说教材: 地位、作用和特点:

  《 》是历史第 单元的内容。

  地位:

作用:开篇点题(承上启下、总结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下面说一下学情,只有了解了学情方可实现“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初中对 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叙述而非理性的分析,再加上高一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历史思维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性好,有助于老师运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三、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本课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了解、理解、评价

  (2)过程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积极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近现代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感悟先进中国人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学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

认识到因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选择,逐步培养开放和平等的世界意识。

3、 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我将本课难点确定为:

  四、教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教学主要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同时综合运用图片法、视频法、史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力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华。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流程共分为:新课导入、合作探究、当堂练习、点拨升华四大环节。其具体设计如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图片导入

导入目的:

1、 图片导入: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2、 问题导入,设置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实现对本课基本知识的梳理,和重难点问题的突破,可以说该环节是本课的中心环节。

教什么――怎么教――达到的效果

1、图片、视频展示;

通过展示鲜活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

2、史料分析法:

提高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

3、对比分析法

让学生领略不同史实间的区别和联系,培

  • 下载文档
  • 收藏
  • 0

推荐访问:说课稿 下册 人教版 新课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