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梦无踪 弹泪与征鸿】征鸿过尽

时间:2019-11-02 11:02:0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北宋年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时任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任礼部侍郎。两位同朝为官。此时,李清照18岁,赵明诚21岁。两个孩子都到了婚配的年龄了,两家人都在为自己的孩子的婚姻操心。

  

  有一天,赵明诚对父亲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我得了一封书信,其他内容我记不得了,只记得其中三句‘言与词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这是什么意思,父亲?父亲略思片刻,然后哈哈大笑。赵明诚说:父亲,你笑什么呀?父亲走到明诚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儿子呀,看来你平常的心思都用在了金石文章上了。你这梦呀,是告诉你该找媳妇了。什么样的媳妇呢,你的梦已经告诉了你啦。你在梦中的三句话乃离合字:‘言与词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二字,联合起来,不就是‘词女之夫’吗?这难道不是老天暗示你找的媳妇的标准吗?能词善文的媳妇。听了父亲的解释,明诚脸一红,笑着辩解道:父亲大人过讲了,这个梦是我白天做的,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这分明是白日梦嘛。边说边走进自己的书房,继续他的金石词刻的整理工作了。

  

  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已经18岁的李清照,已经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因为是书香门第,从小便受到父母的熏陶,能词善诗,琴棋书画,样样能之,特工于词。而且,她记忆超群,过目不忘。天生的潇洒豪情,活泼开朗。由于她博览群书,极大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同时男性文人们喜欢遨游山水,向往美好开阔的意境以及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的雅好,在她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一年溪亭畅游,更是让她历历在目。她用笔记下了当时的情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春天的一个早晨,窗外稀疏的雨声和着急骤的风声将还在睡梦中的清照吵醒。她躺在床上,显得十分慵懒,春意朦胧,睡眼惺忪。她向丫鬟春儿喊道:春儿,春儿,这死丫头比我睡得还死。快开门看看外边是不是刮风下雨了。院子里的花肯定被风雨吹打完了。春儿极不情愿地起来,伸了个懒腰,慢条斯理地打开屋门,春风细雨让她倒吸了一口凉气。外边的海棠树依然枝叶繁茂,毫无半点损伤。回头便对还在床上的清照说:小姐,没事,没事,咱院子里的海棠还好着呢,没有缺胳膊少腿的。你就放心睡觉好了。清照说:那后花园里的花肯定被风吹落了不少。待我看看。清照披衣来到后花园,看到花园中昨天还是花枝招展,经过一夜飞风吹雨打,着实凋谢了不少,不免生出些许惋惜之情。同时,联想到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更应该珍惜着美好时光。可这光阴荏苒,韶华易逝,不由得眉头紧皱,长叹一声:唉!在一旁的春儿见状,便说:小姐,你又叹息什么呢?不就是被风吹落了几朵花吗,至于吗?清照说:你知道什么呀?女人如花,花如女人。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男人如叶,春雨润叶叶更浓。这就是绿肥红瘦。

  

  回到屋子里,清照感慨万千,提笔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成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写完这首词后,她感到余兴未尽。猛然想起昨天晚上做的梦,她感到那似乎不是梦,就像刚刚发生在昨天的事情。那梦现在仍然让她脸红心跳。是一场春梦。她记得在梦中,她遇到了自己的蓝颜知己。当时,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好像就在自家的花园中荡秋千,荡完秋千的她,浑身上下被汗浸透。正当她坐下来慢慢地休息,整理自己的衣裙时,忽然闯进来一个陌生的少年,但见此人书生打扮,眉清目秀,温文尔雅,如玉树临风。清照见状,慌不择路,鞋子都顾不上穿了,穿着袜子就跑了,头上的金钗也掉在了地上。丫鬟春儿忙说:小姐,你的金钗,你的鞋子。在一旁的少年边笑边从地上拾起鞋子,微微一笑,递给了春儿。并朝清照点点头,然后也微微一笑。看到少年迷人的微笑,不由得清照一阵眩晕,再看看自己的尴尬和狼狈,真是羞得无地自容。但少年那迷人的微笑,还是让清照忍不住再回眸,一边靠着门边,假装嗅闻青梅,一边又窥视那少年。此时,四目相对,双方都含情脉脉,顿生爱意,真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她便唤春儿去招呼那美少年,让他到自己的书房等候。自己则重新回房梳洗打扮一番之后出来见少年。两人情意绵绵,都感觉似曾相识。而且两人共同语言甚多,满腹经纶,口吐莲花,互相倾慕,难舍难分。最后那少年喃喃地说:不知何时才能与小姐再次相见?清照说:明晚月移花影时刻。正当清照要出门送别少年时,只听见丫鬟春儿叫道:小姐,小姐,该洗漱了。清照此时才慌忙从昨晚的梦境中缓过来,赶忙答应一声:这就来了。梦中的情景时常萦绕在少女的心间,让她久久不能忘怀,茶不思,饭不饮,感觉到一片惆怅。为排解心中的相思之苦,她用词记录下来了她的感受和情怀: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痕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赵挺之和李格非有次退朝闲聊,李挺之便将儿子明诚做的梦给李格非讲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家后,李格非便给夫人王氏讲了,并说:明诚这孩子我见过,聪明温雅,一表人才。且心存大志,立志要在金石文章方面有所建树,可谓德才兼备。我家小女清照自小酷爱读书,尤其善工词,如此讲来,两人正好相配。我们两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两个孩子都是才貌双全,两家联袂,实乃天作之合呀。夫人听了丈夫之言,感觉颇有道理,只是提醒丈夫说:但不知赵家同意否。李格非说:我估计没什么问题,我家姑娘绝不是庸俗之辈。

  

  就这样,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合在了一起。他们的结合,真是北宋词界的一大幸事,也是北宋文艺界的一大幸事,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大幸事。

  

  婚后的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无疑是幸福的,两人彼此把对方看的很重很重。平日里,李清照除了和丈夫一起赏花、饮酒、赋词作诗之外,就是帮助丈夫收集整理金石文章。她知道丈夫的志向,懂得丈夫的心思。同时,她也下决心要帮助丈夫完成他的大业。

  

  这年的秋季的一天,赵明诚对李清照说:清照,我要出趟远门,去外地收集金石刻词,很快就会回来的。李清照听罢心中涌起一种难以名状的惆怅。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明诚赶紧拿出手帕替她擦拭,清照一把将明诚的手轻轻地放在自己的脸颊,用自己整个身心来感悟着明诚的温暖。她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的泪水,任凭它在自己的脸颊上悄悄地流啊流啊。泪水打湿了两个人的双手。新婚燕尔,短暂的离别,竟让她如此的伤感。她喃喃地对明诚说:明诚,能不能不去?你走之后我会很孤独寂寞的。明诚说:多则两个月,少则一个月。很快就会回来的。这次出门远游对我考察金石刻词非常重要,你要理解我呀。等我从外地回来,咱们就再也不分开了。清照依偎在明诚怀里断断续续地抽泣着,她的心凌乱极了。是啊,自己不是给明诚表过示吗,她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帮助丈夫完成宏业。在关键时刻自己怎么能拉明诚后腿呢?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不,决不能让温柔乡泯灭了丈夫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想到这里,她拿过明诚手中的手帕,再次擦拭了一下脸上的泪水。这块手帕是她亲手给明诚绣的梅花锦帕。看着它,再想到即将远游的丈夫,不禁思绪万千,诗心涌动。她走到书桌旁边,拿起笔来,潮水一样的情思缓缓地、缓缓地涌向笔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罢,泪水又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明诚看罢清照的词文,也不禁潸然泪下。多好、多懂事、多温柔的妻子啊!他用双臂紧紧地、紧紧地搂住清照,用全身心感受着清照此刻的馨香,聆听着她的心跳

  

  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重阳节到了,明诚出门远游也有一个多月了。这一个月里,清照感到是那样的孤单,每日里除了整理丈夫收集的金石词刻之外,得空就研读书写诗词文章,经常坐到深夜。她为了排解自己心中的郁闷和孤寂,尽量让自己的身心疲惫些,再疲惫些,这样或许能减轻思念的感伤。今天适逢重阳佳节,她思念远游丈夫的心更加强烈。此刻,如果是丈夫在自己的身边,每逢佳节,夫妻两个一定会开怀畅饮,把酒临风,对花赏月,然后再吟诗作赋,相互欣赏。然而,今天,她却一个人面对菊花独自斟酌: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夜已经很深了,凄怆的意绪,折磨着她使她毫无睡意。她提笔开始给亲爱的丈夫写信,一是问候丈夫的冷暖,二是表示自己的孤寂的情怀。远在他乡的明诚接到清照的信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和清照一样,无时不刻在思念着自己亲爱的妻子。但她读了清照为他写的《醉花阴》后,深感内疚,惭愧,他感到自己亏欠妻子的太多了。于是,他就谢客三天,废寝忘食,构思出五十余首写给妻子的诗词。三天后,好友陆德夫来拜访,明诚便拿出还未寄出的词,给陆德夫看,明诚故意把清照写给他的《醉花阴》夹在里边,让陆德夫把玩评判。陆德夫品读再三,最后,微微一笑说:这五十首都是赵兄之作吗?明诚嘿嘿一笑说:是的。请陆兄不吝赐教。陆德夫放下词稿,说:这五十余首词作中,我感到有三句绝佳。明诚慌忙问道:哪三句,请陆兄明示。陆德夫便从中取出清照的词,说:这首《醉花阴》中末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明诚惊诧道:请陆兄详解一二,小弟愿洗耳恭听。陆德夫呷了一口茶,略微平静了一下自己激动的心情,然后缓缓地说:你看,从整个词来讲,是一首描写主人独居怀人的意绪。而‘莫道不消魂’,转折跌宕,激起波澜。接着又放开一步,来一句‘帘卷西风’,语气稍缓,为结句做好了铺垫,最后推出‘人比黄花瘦’,把词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可谓宕出远神。此句设想新颖,前无古人,言人之欲言,言人之所不能言,言人之所不敢言。含有余不尽之意。听了陆德夫的解释,明诚面带愧色,眼噙泪水,向陆德夫道出了实情。陆德夫听罢,惊讶道:奇才,奇才呀。赵兄得这一奇女,真乃赵兄之一生大幸呀。万望赵兄好好珍爱,好好地珍爱那。

  

  明诚远游终于回来了。回来之后,明诚还是一如既往地做他的金石词刻的收集整理工作。收集金石词刻是一项艰辛且需要耗费精力和钱财的苦差。赵李两家虽都是官宦之家,但都是贫寒出身,加上他们为官清正,廉洁,故没有多少积蓄,平常吃喝用度都非常节俭。此刻明诚还在太学读书,还没有毕业,经济上没有独立,吃喝拉撒还得依靠父母,属标准的啃老族。由于收集金石资料古人字画开支比较大,不能天天在古玩市场寻觅收购。明诚就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向学校请假,有时钱不够,就到当铺当掉衣服,每次能当500钱。然后,拿着这些钱到相国寺购买碑文拓片。每有收获,夫妻俩就会高兴得不得了,久久地展玩咀嚼。自得其乐。他们称自己为葛天氏的臣民。并感慨:今生能永远如此该多好啊!

  

  两年后,明诚从太学毕业,走上了仕途。由于明诚当官之后,吃的是朝廷俸禄,有了经济来源,他就给清照说:咱们虽然现在有了点经济收入,但我们收集金石词刻的费用也越来越高了。所以,我们今后还得节衣缩食,吃素粮,穿粗衣,再多积累些资金,跑到更远的地方,收集全天下的上古文字。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完成我们的宏伟大业。清照深深理解丈夫的心情。为了节省开支,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托亲戚,找朋友,跑遍全国的图书馆、藏书阁,为他们收集资料。如果碰到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钱不够,就当掉随身穿的衣服。有一次,他们在市场上见有人持有南唐著名画家徐熙的《牡丹图》,上前询价,那人竟要20万钱。当时一下子就把他俩给镇懵了。20万那。他们虽为贵家子弟,但对于清官之家来讲,不啻天文数字。他俩好说歹说,将那人挽留两日,这毕竟是一次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两天来,他们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办法来筹集这20万钱来。最后那人见两个人实在筹不出这钱来,就悻悻地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惋惜惆怅了好多时日。珍贵字画,擦肩而过,实在可惜。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降临到了这对恩爱夫妻头上了。公元1108年,也就是宋徽宗大观二年,受奸臣蔡京迫害,明诚的父亲赵挺之被罢相,并于不久谢世。赵明诚等挺之的亲旧均遭到迫害,削职为民。此刻,明诚和清照只好回山东青州老家,过上了平民生活。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下就是十年。十年,3600多个日日夜夜呀。古人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无官一身轻,乡下生活,虽然清苦,但两个人相依为命,勤俭节约,到也无衣食之虞。在这十年当中,他们最大的收获和成就就是把收集整理的金石词刻以及上古文字,字画等基本整理完毕,剩下的事情就是刻板印刷了。书的名字就叫《金石录》。可他们没有想到,到了宣和三年,即公元1121年,被朝廷遗忘了赵明诚忽然又被朝廷召回,重新授官。在1121年---1126年的5年内,竟连任山东莱州和淄州(淄博)两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期间,赵明诚和李清照仍然节衣缩食,谋食去重肉,以去重彩,首无明珠,翠羽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倾其所有俸禄,来校勘、刻印《金石录》全书。每印一本,都是两个人共同校勘,精心装订整理整齐,并写上书名。对收集到的书、画、彝、鼎等展开卷起,抚摸观赏,爱不释手,并指点出其中的缺点和错误。为了赶时间,他们自己规定作息时间,每晚必须点完一支蜡烛为标准,方能休息。

  

  日子是清苦的,工作是繁忙枯燥的。但,生性豪爽开朗的李清照却能苦中取乐。每次吃过晚饭,坐到书房,一边煮茶,清照一边指着书桌上的史书说,某件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让明诚猜,以中与不中角逐胜负。猜中了就举杯大笑,以至于茶都到到杯子里了,却喝不到一口。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情趣,李清照多想过一辈子啊

  

  金兵的大举入侵彻底打破了大宋的宁静,也彻底击碎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平静。当金兵长驱直入直指京师(开封)时,夫妻两个四顾茫然,望着那满箱满箱的书籍字画以及整屋子的古玩器皿,他们感觉是那样的依依不舍,恋恋不已,心中的惆怅、困惑、无奈难以言表。他们深知,这些耗费他们大半生心血的珍贵资料,器物将不再为自己所有。后来,在他们随着朝廷迁都,过上颠沛流离的日子里,大都遗失、损毁。特别是在金人攻陷青州后,他们十余间的书籍资料全都化为灰烬。俩人得知消息后,不禁抱头痛苦。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更加残酷的命运在等待着李清照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丈夫赵明诚在颠沛流离的路途中,在池阳不幸身染重疾。清照获悉,心急如焚,一天一夜行三百里,当她到达亲爱的丈夫身边时,明诚已病入膏肓。明诚临别,也没有为她留下半点遗言。此时的李清照感觉她的天真的塌下来了

  

  失去世上最亲爱的人的李清照,大病了一场,这场大病几乎要了她的命。她恨命运为什么对她如此不公,夺走她的至爱。中年丧夫,是人生之大不幸啊,难道真是天妒其才,让她受如此大的痛苦??!!

  

  在随后寡居的日子里,李清照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常常坐在屋子里发呆,一发呆就是整日整夜。望着丈夫遗留下来的书稿,以及丈夫用过的笔墨纸砚等一切物件,睹物思人,伤心欲绝,九曲回肠,肝肠欲断。想到国家灾难当头,自己又失去了亲爱的丈夫,不禁悲恨交加,写下了著名的催人泪下流传千古的词篇《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有时,她望着明诚遗留的三十卷《金石录》,仿佛又看到明诚披星戴月辛勤劳作的身影。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就在自己的眼前。他感觉自己的明诚又回来了,又回到了自己身边。可当她站起来去拥抱她的明诚时,他却断然消失。

  

  如今,每本书上,明诚手上的汗渍就如刚刚浸染一样,但明诚的坟墓上的树已经长的合抱粗细。她心爱的明诚再也不能回来了。

  

  千疮百孔,百业俱废的国家,给自己带来的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如今又随朝廷流离都城临安(杭州),国不为国,家不为家,山河破碎,满眼凄凉。又逢元宵良夜,流亡且腐朽的朝廷不知亡国之恨,不思恢复旧山河,而是在苟延残喘中不忘莺歌燕舞,纸醉金迷。面对这样的昏庸的皇帝,清照满腹的惆怅凄凉悲伤愤恨。有人来邀她一同赏月,她谢绝了,一个人躲在清冷的小屋内,独自哀伤,爱恨情仇不断地涌向心头。她愤然疾书,写下了《永遇乐落日熔金》以表达她对故国乡关以及亲人的怀念和凄凉悲愤的心情: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话。

  

  我们的词皇帝——李清照在她的晚年就是在这样的孤独、寂寞、思念、悲愤中走完了她最凄惨的余生。然而她的才情不朽,她的诗词不朽,她和明诚的爱情不朽,他们的《金石录》不朽!!

  

  

  

  尽管对她的作品、人品生前身后有那么多的争议,评价和讥笑,说三道四,见仁见智,但我个人还是赞同这样的评价的:李清照是个永恒的女人,她所表现的乃是女人唯一的天职——爱。在她以前,只有男诗人是奔放地歌颂爱情的,女诗人则大都含蓄。而李清照则自由地歌颂爱情,且为自己的柔情而骄傲。由于李清照有独立的人格思想,她对于物质世界的任何一面都是敏感的,色、声、香、味和爱构成她诗作的经纬;她对自己的形态是自觉的,在作品中,她常写自己的洁白如玉的肌肤,纤细的腰身,如波的眸子,且把自己的优美化作一缕青云。她十分注重外表,喜欢衣饰,常施脂粉,而且爱用梅花装饰发型。她欣然接受她的身体和性别,而表现在她的作品中的情感,能使读者和她之间产生一种心灵的交流。李清照的作品中,最美好的部分是情感的真挚。她的悲鸣发自心底,她的喜怒哀乐都是至诚的。并非无病呻吟。以一个中国古代的女子而言,李清照是有特殊幸运的,她有独立的人格,有美满的婚姻,有尊敬她的丈夫,然而她也是不幸的,中年丧夫,流离异地,老死他乡。李清照是一个时代性的女性,于古代实属难得。在今天的社会也是少见。她兼有中国传统的女性美,亦具有现代女性坚忍不拔的奋斗毅力,她确实是个永恒的女性。(张金玲论文见1979年4月《台南师专报》

  

  呜呼!我们为李清照这位才智双全的女性生活在那种战乱流离的时代而深深惋惜,然而正是由于李清照生活在那混乱的时代和困顿之中,再加上她的文学天才,独特的艺术技巧,才创作出那样伟大的作品。当我们再次捧读她的作品时,每当为她的情感所激动流泪的时候,我们也只好像她那样,溜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来心祭这位永恒的伟大的女性。

  

  ——谨以此文怀念我钦敬的被称为词皇帝的李清照。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无踪 风吹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帘外五更风雨冷全诗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