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的事例_传承与创新

时间:2019-10-27 10:48:5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板桥体看似单个字形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如果有人因此而羡慕郑板桥的成就,想借模仿他的风格来出名,那么他必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为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说不可无一,是肯定了板桥体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不朽的艺术地位;说不可有二,则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真理。正如贾平凹在信中对小妹所说:对于大师,你只能学习,不能效仿。

  

  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那个压制人才发展、摧残人才天性的清王朝,扬州八怪用一种不合乎世俗审美标准的艺术风格,表达自己的人格理想、高尚情操,是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于权贵的蔑视和抗争。可以说,板桥体的非隶非楷,非古非今是挣脱束缚,思想和心灵获得自由的象征,这也便是郑板桥作品的韵味所在。后人如果模仿板桥体,只能有其形而无其神。这样的作品,当然不可有二。然而,许多人并不信奉这个原则。当文学与时尚产生了关联,似乎文学创作也能产业化发展,作家也能按一个模子批量生产了。书店里,占据畅销书架的一会儿是悬疑小说,一会儿又是通俗哲理。花样总在翻新,却大都千篇一律。那些书虽畅销一时,不久却被遗忘在角落,蒙上尘垢,挂上蛛网。马克思说过:所有的价值最终都只剩下时间。时间会滤去所有跟风的作品,最终只留下一部或几部体现时代精神,关注人类和人生的作品。

  

  这么说,我们是否就不要学习他人的作品了呢?当然不是。那些肤浅的跟风之作,正是因为对文化艺术传承、研究不够,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落于俗套。因此,传承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新则为之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不仅艺术创作如此,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许多方面,都要传承与创新并重。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外界的科技、文化等交流频繁,汲取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尝到了甜头。但是现在,我国的创新实力却比较薄弱。前几日的《文汇报》上说,上海的服务业管理照搬制造业管理模式,阻碍了服务业起舞。在此,制造业管理模式也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吧。有变通与创新,才有突破。

  

  不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都要广泛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充分认识自身特点,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勇于创新。传承与创新并重,是科技和文艺等发展的根源。

  

  【点评】传承与创新是对材料总体把握以后提炼的观点,非常符合题意。在大多数考生只对传承与创新流于表面泛泛而谈之时,此文作者精准地找到了他需要的突破口,即板桥体与扬州八怪的其他艺术风格的诞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他超乎常人地看到了蕴藏在板桥体背后的对艺术和自由的追求。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当然,此文也有一个明显的弱点,题目即为传承与创新,文章应对这两个概念有辩证地论证与思考,但是,本文作者似乎遗忘了这一个最基本之处。

  

  

  赞                          (散文编辑:江南风)

推荐访问:传承 创新 传承与创新的作文素材 传承与创新议论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