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做好一件事(投稿《散文选刊》)]散文选刊投稿

时间:2020-01-09 10:57:4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这是吴承恩故居厅前廊柱上的一幅楹联。这幅联高度概括了吴承恩一生的文学成就和他的名著《西游记》的历史价值。

  

  《西游记》除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还蕴涵着一种文化。吴承恩在书中所写的孙悟空和唐僧,他们用取经的实际行动和效果警示人们,做任何事都要坚持,哪怕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都要坚持将一件事做好,不能因为难而退却。其实,吴承恩写《西游记》,也是如此,此书的撰写是他与命运相争而成的。总结他的一生,可以说,他是为做这一件事而生存的。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从小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少年时已名冠乡里。他除勤奋好学外,还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而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淮河的水神传说是一只力大无比的神猴,名叫无支祁,在大禹治水时被压在洪泽龟山下(至今仍有支祁井等遗迹)。这些不仅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成为他创作《西游记》的素材和理想。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那是因为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他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却没有被选上。

  

  50岁左右,他根据流传的取经故事和无支祁的传说写了几十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他的好友、状元沈坤这个抗倭英雄被陷害含冤屈死于狱中才开始他的再一次创作。他这时候的创作目的是为沈坤鸣不平,也是对自己悲观情绪的一种发泄。在沈坤组织乡勇抗倭这件事上,他不仅是参与者,而且是策划者(军师)。沈坤的结局让他对那个社会彻底失望。他要把铲除不平、扫荡妖魔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功法无边、敢作敢为的孙悟空身上。

  

  到61岁,他在朋友的帮助之下,总算得一县丞官职,但因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与长官不合,不久就拂袖而归。晚年的吴承恩又一次翻出《西游记》草稿,又整整用了近十年功夫最终完稿。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虽然没有直接抒写现实生活,但作品所展示的则是那个闳大的神秘的神灵世界,所取法的真实的蓝本实际上就是他生活的那个现实世界。

  

  吴承恩终身未能腾达,是在失意与贫困中度过的。但他并没有因为困难重重而放弃童年时就喜欢上的事,他是以一生的心血完成一部世界名著的。吴承恩在《西游记》中通过孙悟空及唐僧的塑造向人们暗示了一个道理:用一生做好一件事。人格的完善,事业的成功,必须经过千难万险的历练。

  

  QQ:447044560

  

  

  赞                          (散文编辑:月然)

推荐访问:选刊 一件事 散文 投稿 做好 散文选刊投稿 散文选刊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