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

时间:2023-05-18 15:35: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融合日益加深,文化的力量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不但推动着文明的进步,而且直接推动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文化在经济领域里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认清邓小平有关文化方面的理论思想,对新时期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科技;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2—0062—0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推动了文化的广泛传播,使文化影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种文化价值观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文化的多样性趋势进一步加强。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融合并日益加深,文化的力量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发挥着更加稳定的基础作用。科学技术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第一生产力。与此同时,文化本身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文化在经济领域里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在美国,其文化产品的出口超过了波音飞机的出口,成为了美国出口产品的第一。我们知道,文化一方面能满足人们思想观念、知识学习、理论创新等需要,另一方面也创造了经济价值。文化推动着文明的进步,又直接推动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在经济学领域里,文化资本被称为第四种资本(继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之后)。文化在与经济、政治的日益加深的融合过程中,自身的地位大大上升,因此,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邓小平理论,其中有关文化方面的理论,对于新时期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工作服从于政治任务

邓小平认为文化工作是服从于政治任务的,他指出:“无论哪一种势力或哪一种派别的文化工作,都是服从其政治任务的。”“各种势力的文化工作都是与其政治任务密切联系着的,所谓超政治的文化是不存在的。”[1]22邓小平运用举例来说明这一观点,他首先列举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亲日派的文化工作方针是对中国实施奴化政策,鼓吹东洋文化,灌输奴化思想以及培养奴化人才,这种文化政策是由他们的政治目的——把中国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所决定的。其次列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共顽固派,他们在政治上具有抗日的不彻底性和两面性,因此,在文化上鼓吹买办性的封建主义旧文化。反共顽固派的这种对外奴颜婢膝对内搞封建的文化工作方针,是由其政治属性决定的。最后邓小平列举了新民主主义文化。邓小平指出抗日民主派因为其政治任务是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彻底解放中华民族,所以,抗日民主派在文化上主张新民主主义文化。

二、文化工作的方向是大众化

邓小平通过分析文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或者说是缺点),指出了造成这些缺点的原因主要是各级政治机关对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认识不够,以及文化工作者不够群众化,不能为大众所掌握。通过对缺点的分析指出我们的文化工作方向应是大众化这个方向。我们的文化工作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要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政治修养、文艺修养和学习修养,要把政治与文化密切结合起来,要搞好宣传队的工作,使我们的文化工作真正做到大众化。

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邓小平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西南地区工作时期,对处理西南少数民族的问题就建议:“应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一些教育事业,动员一些人到那里去办学校。”[1]168通过办教育来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之后,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邓小平进一步的阐述了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认为国家建设需要科研,“如果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不走在前面,就要拖整个国家建设的后腿。”[2]32因此,我们要发展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他认为,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2]40而办好教育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因此,邓小平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2]41邓小平还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教育质量、社会风气的革命化教育、教育事业要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提高教师质量问题分别作了阐述。

邓小平十分重视教育,他说:“教育要狠狠地抓一下,一直抓它十年八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2]70他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他认为:“忽视教育的领导,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就领导不了现代化的建设。”[3]121教育发展了,我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就会上一个台阶,才能实现现代化。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运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2]87邓小平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或者说是科学技术工作者,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因此要培养和建设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善于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邓小平认为对学识论文的评价、科技人员业务水平的考核及其研究成果的鉴定都应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要展开自由讨论,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样才能更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邓小平认为,我们也要向世界先进的国家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他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2]133因此,邓小平认为,我们也要利用外国智力来搞我们的现代化建设。

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他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说:“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274邓小平认为我们对科技和教育已经耽误了二十年,不能再耽误了。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加大对科研的投入,要注意解决好少数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他指出:“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解决好。”[3]275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并且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国家和民族才能发达、兴旺、繁荣。

五、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邓小平一贯认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他从当时的中国实际出发,从当时的国情出发,从当时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忽视发展生产力的实际出发,明确指出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他也强调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建设精神文明。他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略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3]28邓小平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3]144

邓小平认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不是发号施令,不是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而是根据文学艺术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帮助文艺工作者获得条件来不断繁荣文学艺术事业,提高文学艺术水平,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伟大时代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平和表演艺术成果。”[2]213因此,邓小平认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领导:(一)帮助文艺工作者解放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从各个方面,包括物质方面,创造条件保证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三)同文艺工作者平等的多交换意见;(四)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领域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五)党员作家要起模范作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一道前进。

邓小平在强调党对思想战线上的领导的同时,也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具体的措施: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改善社会主义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他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综上所述,邓小平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及关于文化方面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仍具有某些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

It is shallow to talk about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ideology of Deng Xiaoping

Yang Dongmei

(Idelogy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Department of Lincang Teachers’College)

Abstract: In knowledge economic times ,culture and economic , politic mix together mutually and deepen increasingly, cultural strength has permeated the aspect of life. Culture h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advance of civilize , but also has directly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social material wealth. Culture has become a newpoint of economic increasement in economic field. Therefore, seeing clearly the theoretical thought in the aspect of the relevant culture of Deng Xiaoping, which has very important meaning for socialism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Keyword: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ideology(责任编辑/陈雅莉)

推荐访问:文化建设 浅谈 思想 邓小平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