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背景下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时间:2023-04-30 12:00:0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研究课题,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如何紧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内涵,联系当今的新变化和新趋势进行创新研究,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有时效性的回答,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坚持固有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开创出更多的、更新的方法、途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是历史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任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一、解读“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科学内涵

党中央在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历史命题。那么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和“时代化”两个方面分别了解。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的又一战略任务,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又一经典表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科学,是一种愿意吸收也能够吸收各种人类优秀成果,具有与时俱进品质的理论,是一种源于实践且发展于实践的理论,是一种深深扎根于现实并不断的丰富、发展和创新的理论。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内在地要求自身和时代特征的主动结合,使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科学回答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它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具有不竭的强大生命力。另一方面,时代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先进性、科学性、价值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世界和人类的解放”,这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时代化。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者要依据时代的要求以开放的胸怀不断汲取各种来自于人类优秀成果、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营养,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时代的条件下要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是理论上的不停顿的具体表现。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追求;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不断焕发生机活力的秘密就在于,它能够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形势的新变化,不断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实现时代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使党的理论与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回答时代问题,升华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崭新的、重大的时代课题,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新认识,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和本质、历史进程和基本路径把握的越全面、越深刻、越科学,就越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发展、越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健康发展、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的繁荣昌盛提供根本保证。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

历年的中央、国务院文件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问题给予明确的定位,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并于同年3月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旨在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教育部对于加强高等学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见到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发布各类文件近20份,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程调整和改革不断强化和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逻辑必然、是时代主题转化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本质的客观需要,所以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就更不可小觑。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密切联系

首先,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历史使命;高等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培育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一贯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高校来讲,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由规模扩张走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招生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内部管理体制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多种形式办学发展迅速,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进入中国,这样可以提高高校的质量和数量,使入学机会大众化,高层次人才流动国际化,教学手段高科技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投资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未来高等教育、精英教育走向时代化教育,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据新情况新形势,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式和话语体系更是其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可靠保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当前,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民主、自由、民族、宗教等问题,通过意识形态和价值文化的渗透,淡化马克思主义,推销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时,全球化浪潮带来了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撞击,信息交流空前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日益发达,致使信息传播过泛,混淆视听,西方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们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任务迫在眉睫。因此,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必须与迅速而深刻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发展相适应。

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发展的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克服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苍白无力的一面,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为本,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突破原有的单纯显性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和培养,以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社会主义大学历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视为立教之本、兴校之本、治学之本、育人之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本质属性和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导向、动力和保证,是为了完成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许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思维方法、传统的运作模式、传统的应对举措是难以奏效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做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性思考、科学应对与正确决策。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双管齐下,使高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所谓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理论,注重开发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比较隐蔽的形式,通过对受教育者周围环境如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教学细节等因素的塑造和运用,使之无意识地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模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课程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延伸应用,具有间接性、有效性,教育过程的随意性、开放性以及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其优点在于,它可以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乐,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实践中。但我国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论述大多还处于初步的摸索、探讨阶段,还没有系统、权威的论述。其实,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注重渗透、暗示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使教育对象受到有效的教育。因此,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统筹高校教学的主体、载体、环体三个方面的工作。

(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创建德才兼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政府、高校和教育者个人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要加强思想引导,并在薪酬待遇、评定职称、晋升职务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从措施着手关心、爱护思想政治教育者,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中宣部、教育部组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对全国高校思想理论课骨干教师分期分批进行系统轮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中央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编写高质量教材。

其次,高校应充分发挥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打造和谐的高校人文环境。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因此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教育者创造良好、便利的育人环境,并对教育者形成一套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管理体系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使其对广大学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

再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探索优化教学环节,在以生为本原则下,从内容、形式、效果多个方面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社会形式、学生需求,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发挥其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感染力。负责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熏陶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专业课教师各司其职又相互合作,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可读了,老师的教学生动了,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就增强了。

(三)在改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各高校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更新,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认为“思想政治课课程的质量高低、学生的收获大小,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各地各高校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创新,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手段的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互联网扩大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使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增强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教学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得以加强。教育者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从而使教学的针对性得以增强;多媒体课堂增添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多样性。它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效果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活泼的教学氛围,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革新活动模式,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大大地提高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四)改进高校学生活动,从学生变化了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出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践活动,具有保证、导向、育人、开发等积极作用,而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动态过程的具体展现,因此,高校应当摒弃形式陈旧单一,内容枯燥无趣的学生活动,这会使得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降低,更使得以这些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高校学生活动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重大事件为背景,抓住它们彰显出来的伟大精神内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党的会址、革命纪念馆、创业基地等单位参观学习,接受改革开放大好形势、工人农民优秀品质和革命传统的教育。使学生在参与人性化教育活动的同时,使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声处见成效。

时代的变迁和进步,迎来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进程,这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在落实现代大学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层次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重视教育理念的改革,强化学生的实践课程;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和谐构建,建立互动性的学生管理模式;重视全方位的培养,促进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职能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2005:03-09.

[2]倪光辉,郝悦,周琳.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创思政教育新境界[J].人民日报,2010(5).

[3]季昌伟.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与实践路径创新[J].聊城大学校报电子版,2011(3).

作者简介:刘晴,女,东北石油大学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马克思主义 政治教育 新发展 开创 思想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