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05-17 14:55:1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金融实验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设计实验,学生参与实验的方式来对金融理论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实验方法的引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学实验实施的步骤包括设定实验目的和问题、实验软件和硬件准备等环节。在金融教学中利用实验经济学方法来检验购买力评价理论的教学实践显示,实验方法有效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加深了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建立教学与研究的互促关系。

关键词:金融教学;实验经济学;购买力评价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3-0059-05

实验经济学方法是用实验研究来检验经济理论并发现新理论的经济学方法。 它突破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通过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研究人类行为并收集实验数据, 对经济理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随着实验经济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金融教学中引入该方法已经被世界各地众多的大学所采纳。 实验室不仅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视角,还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显著提升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验, 有助于他们加深对金融理论的理解, 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对理论进行研究和拓展的热情。在实验结束之后,实验数据还可以为学生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支持, 并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引用的案例。 本文将以在实验室中检验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为例, 介绍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意义、实施步骤与效果。

一、在金融教学中引入实验经济学方法的意义

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的前沿领域, 近20年来,实验经济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经济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实验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在本科生金融教学过程中系统性地引入实验经济学方法, 通过教师介绍实验案例、 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比较和分析实验数据,能够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与研究的良性互动。 引入实验方法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金融理论的深入理解。实验方法是通过选取真实的行为人在可控制的实验条件下进行虚拟市场交易, 利用实验交易数据对相关理论进行检验的方法。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方法,可以向学生演示金融市场理论的假设前提和理论成立的行为机理,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

2. 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生动性与互动性。 在金融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所介绍的理论来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学生作为市场参与人参加实验,使学生在亲自体验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拍卖机制、市场制度等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通过参与实验,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市场情景中, 亲自体验理论所涉及的基本假设、结论以及存在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新颖、独特、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能赋予学生真实的感知表象, 帮助学生理解和思维,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强对理论的认识。

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强化学生对金融前沿研究方法的掌握,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升造。实验经济学方法是对经济学理论的检验,是对原有理论进行挑战的一种途径。在金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 要求学生利用实验数据对原有理论的有效性进行解释, 留下更多的不确定性问题让学生去讨论和研究, 积极鼓励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4. 有助于推动教师进行理论创新。开放性、互动性、共同会话性是教学中应用实验方法的优势。通过实验方法的引入,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得以增进,能够给教师带来更多的灵感, 实现教学和研究工作的相互促进。

二、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方法的实施步骤

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方法需要设定清晰的实验目的和问题,准备可行的实验软件和硬件条件,并且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及时分析, 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一)实验目的和问题的设定

实验经济学方法是在可控制的实验环境下检验经济学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现有文献在金融研究领域的资产定价理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基于已有研究积累的实验经验, 在我国本科教育的金融课程体系中,如《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行为金融》等课程都可以引入实验教学。

金融实验课程的首要步骤就是根据教学安排确定实验问题和目的。 教学实验的目的则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检验某一理论,通过分析学生在实验场景中的交易、 决策行为的结果, 检验该理论是否成立;二是比较相互竞争的多个理论, 例如针对某一问题有多个理论, 可以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理论更能解释实验室的行为; 三是突破原有的理论框架,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理论。从实验可操作性的角度而言, 适用于引入实验教学的问题一般需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 还需要具有清晰的脉络和逻辑关系,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检验。

(二)实验的硬件和软件准备

在实验经济学发展的早期, 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 所有的经济学实验都在教室或者实验室中通过纸、笔、黑板、时钟等设备来进行。1948年张伯伦进行的第一个市场实验, 仅仅要求学生们作为卖方和买方在教室里自由走动,自由议价,并将成交结果记录在黑板上。在1980年以后,随着实验经济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 越来越多的实验依赖于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收集、 交流以及数据的记录。

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给实验经济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相当多的优势。 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需要按照学生人数配置相互联网的计算机,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议价、交易等决策行为。计算机实验具有提高实验效率的优势。通过使用计算机,学生如果要进行决策和选择,仅仅需要填写某个数字,或者点击一下鼠标即可完成。特别是在市场实验中,市场的报价、要价信息能在计算机屏幕上精确、迅速地显示出来, 并且能够按照实验设计的交易规则自动撮合成交。 这些计算机操作方式代替了原有的举手进行拍卖、在黑板上记录信息等手工操作方式,实验的效率得以显著地提高, 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此外,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较好地控制实验中的信息流。 例如在一些信息不对称的实验中, 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向那些按照实验规则成为内幕人的学生发送内幕信息, 而不用担心这些信息会泄漏给其他被试者。

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需要根据实验目的和问题编写实验程序。自行编写程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成本比较大。目前,一些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网站提供了可以直接应用的实验程序。例如,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经济学实验软件包Z-Tree(Zurich Toolbox for Readymade Economic Experiments) 可以进行大部分类型的经济学实验,例如公共产品实验、市场实验等,可以直接使用 ① 现成的程序, 也可利用Z-Tree自行编写实验程序。 佛吉尼亚大学的Charles Holt教授在教学实验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 他的个人主页上提供了在线进行教学实验的程序, 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该网页直接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之前,需要检查实验设备,如计算机以及软件是否正常工作,在黑板上写下实验说明,或者准备实验说明的幻灯片。此外,还需要安排学生的序号,准备一些表格等。

(三)实施实验

实验的软件、硬件条件准备好之后,开始进行教学实验。具体的步骤包括:宣读实验说明、实验开始、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束、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等。

当参加实验课程的学生坐下之后, 第一个工作就是阅读实验说明。 口头宣读实验说明的好处在于可以让所有的人通过解释明白实验规则,此外,学生可以知道实验说明是一种共同知识。

在实验之前, 我们必须计划好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如果是计算机模式的实验,实验数据通常能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保存, 只需要在实验之后导出数据就可以了,如果是手工模式的实验,有些数据是记录在黑板上的,例如双向拍卖中买卖双方的报价、要价,成交价格都是随着拍卖过程的进行记录在黑板上的,这就需要安排特定的实验助手,逐步将黑板上的信息记录在纸上。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是教学实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构成了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两阶段分析法”。第一阶段是对实验结果进行数量上的描述,如市场成交价格是多少、学生选择某个交易策略的比例是多少等等。 在这个阶段的分析中,主要应用的工具是图表,直观地表达实验在数量上的结果。第二个阶段是进行进一步的数量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一些特定问题的答案, 这些问题包括我们所要研究的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了何种影响,或者判断实验数据在多大程度上与理论预测的结果存在一致性。 在教学实验中,第一阶段的分析更为直观, 可以利用图表向学生直接展示实验的描述性结果, 并可以引导学生在第二阶段利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实验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还需要将实验结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解释相关的金融理论。

三、实验教学的案例: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实验问题的设定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一种研究和比较各国不同的货币之间购买力关系的理论。早在1922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提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 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 这一理论被称为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理论)。一般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成立需要满足四个条件:国际间的贸易必须完全自由;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呈同幅度的变动; 物价为影响汇率的惟一因素;影响购买力的因素只有货币数量。我们教学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在以上四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成立。

(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参考了Noussair,Plott和Riezman(1997) 有关汇率实验的基本框架, 实验程序用Z-tree软件编写。实验设计了A、B两个国家,每个国家有买方和卖方两种角色。 假设A国和B国的市场上都有X和Y两种商品。20名学生被平均分配到A国或者B国,并同时被分为买方和卖方,也就是说在A国和B国各有5个卖家和5个买家。 买方在初始获得了A国或者B国的实验虚拟货币,卖方则获得了两种商品,初始货币和商品的数量分配如表1所示。各个交易者角色的交易权限也如表1所示, 例如卖方仅能在本国出售商品, 但买方可以选择在A国或者B国购买商品,所有的交易者都可以参加外汇买卖。由于A国和B国使用不同的货币, 如果A国学生要到B国购买商品,必须用A国货币兑换B国货币。实验共包括5个同时进行的市场:(1)A国交易X商品的市场;(2)A国交易Y商品的市场;(3)B国交易X商品的市场;(4)B国交易Y商品的市场;(5)A国和B国货币的兑换市场,该市场以10个单位的A国货币为基准, 市场的价格即为汇率。

在实验过程中, 学生进行交易决策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对于单个交易者而言,买方的利润由以下公式决定:

买方利润=效用值-商品售价(1)

这里的效用值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效用值曲线决定了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即消费每一单位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

卖方利润由以下公式决定:

卖方利润=商品售价-成本值(2)

成本值随着卖出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符合边际成本增加规律。 成本值曲线决定了销售者的供给函数(即出售每一单位愿意承担的最大成本)。

在实验开始之前,买方得到一张效用值列表,可以知道自己每购买一单位X或者Y所能获得的效用值大小,而卖方得到一张成本列表,知道自己每出售一单位X或者Y,其成本的大小。同时,在实验进行时,从电脑屏幕上,买方和卖方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效用值或者成本值。

通过单个交易者的偏好或者成本的加总, 我们获得了整个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如表2所示。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 可以根据需求和供给函数计算出A国和B国两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在A国和B国商品市场上,两种商品的理论均衡价格为:PXA=10;PYA=25;PXB=80;PYB=200。

可以看到在实验条件下,A国和B国同种商品的价格比值为8倍,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等于两种货币的购买力的比值,A国与B国货币的汇率比值也应该为8。实验的目的就是检验,通过交易者在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交易,其形成的汇率水平是否与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测的汇率水平相符。

市场一共持续两个时期,每个时期持续10分钟。每个时期初始交易者都获得如表1所示的初始禀赋,每个时期结束时,A国交易者持有的B国货币全部以期末的汇率值计算为A国货币计入总收入; 同理,B国交易者的A国货币也折算成其本国货币。 两个时期的利润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累加。 全部市场的交易通过双向拍卖机制来进行, 学生通过在联网的计算机上发布买卖指令, 计算机程序按照双向拍卖规则来自动实现交易。 交易的计算机界面如图1所示,在该界面中包括5个同时进行的交易市场, 即A国X商品市场、Y商品市场,B国X商品市场、Y商品市场,以及A国和B国之间的外汇市场。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还要进行测试实验,以使学生熟悉界面和交易规则。

(三)实验结果的演示

在实验结束后, 我们可以从实验软件中导出实验数据,统计商品市场、外汇市场的成交价格、成交量,市场的报价水平等变量,制作有关图表,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

例如: 第1期X商品和Y商品的成交价格都出现较大的波动。 根据实验设计,Y商品在A国的均衡价格是25单位,在B国的均衡价格是200单位(分别用各自的货币计算)。 如图2所示,Y商品在A国的实际交易价格比较符合这一设定。Y商品在B国的价格波动较大, 后期有逐步回归到均衡值附近的趋势。

根据实验设计,X商品和Y商品在B国和A国的价格比都应该为8,均衡的汇率水平也应该为8。但实验结果与此出现较大的偏差,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两个时期里,外汇市场的汇率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即20倍左右。A国和B国X、Y商品的价格比也偏离了8的均衡水平(数据点的计算依据为每分钟交易价格的平均值)。相对于A国,在B国Y商品的价格高估,而X商品的价格低估。

(四)实验结果的讨论

在理论学习中, 学生已经了解到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 两国汇率是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水平决定的。 在实验中, 学生分别作为两个虚拟国家的交易者,通过商品交易、外汇市场交易,形成了商品市场的价格和外汇市场的汇率, 体验了外汇市场的形成和交易是由跨国商品市场的交易派生的。 本次课堂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市场的均衡价格、均衡汇率水平与理论预测值有较大的偏差, 引导学生讨论偏差的形成原因, 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例如,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均衡价格和汇率水平的形成是以交易者完全理性决策为假设前提的, 理性的交易者能够判断A国和B国在X、Y两种商品上分别具有的比较优势,从而进行交易决策,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 作为交易者的学生还没有达到完全理性的决策, 导致市场的成交价格偏离理性预期的均衡水平。此外,学生还认识到在实验设计的简单条件下,市场完全竞争、信息完全对称、交易成本为零, 但是市场还是难以达到购买力平价理论预测的均衡水平,那么在真实的外汇市场中,市场结构存在更多的摩擦和成本,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难以对汇率进行有效解释的, 汇率的决定可能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

四、在金融教学中应用实验方法的展望

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 我们对金融教学利用实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实验方法的引入,可以将金融教学过程转变为“三阶段”模式:第一阶段为“讲解理论”,由教师介绍理论的基本原理、结论和应用情况;第二阶段为“介绍实验案例”,由教师介绍国内外已有的、涉及该理论的金融实验案例,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的分析、比较和讨论,促使学生更为准确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第三阶段是“参与实验”,教师根据所介绍的理论来设计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市场交易过程以及实验数据分析过程, 加深对金融理论的认识。

在未来, 扩展实验方法在金融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有效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 分析金融各门课程中理论与实验的结合点,因为并非所有的金融理论都可以用实验来检验,尤其在教学中需要选取典型的理论, 进行有代表性的实验。

第二,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实验案例,并将同类型实验案例进行对照和比较, 引出可供学生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第三,按照课程特点,设计和编写实验程序,并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年级、人数和知识背景,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使实验目的与教学目的相一致。

参考文献:

[1]Fischbacher Urs:z-Tree:Zurich Toolbox for Ready-made Economic Experiments,Experimental Economics 10(2),2007:171-178.

[2]Noussair,Charles N. and Plott,Charles R. and Riezman,Raymond G. The Principles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Finance Experi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5 (4),1997:822-861.

[3]金雪军,杨晓兰. 实验经济学[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向华. 关于金融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5).

(责任编辑:卢艳茹;校对:龙会芳)

推荐访问:经济学 探索 实践 实验 金融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