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人居环境发展报告

时间:2021-01-09 08:30:4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长沙人居环境发展报告 (2009 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 又好又快、率先发展主题,紧紧围绕建设创业之都、宜居城市、 幸福家园的目标,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建设,全面 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人 民生活安居乐业。为全面展示近年来长沙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 及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市政 府研究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和吸纳了市直相关 部门和有关非政府组织、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编写了 2009 年人居环境发展报告。我们将根据长沙宜居城市建设最新发展情 况,不断推出新的《长沙人居环境发展报告》 。

一、 城市概况

长沙市是湖南省省会,地处洞庭湖平原,位于中国中南部的 长江以南地区、湖南省东北部,长三角、珠三角与中部地区在此 交汇,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株潭城市群及“ 3+ 5”

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地理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图 1、 2)。

现辖 5 区 4 县(市),总面积 1.18 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954.55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249.29 平方公里(图 3)。湘江自南向北贯

图1中部地区城镇群分布图图

图1中部地区城镇群分布图

图2 “3+5”城市群结构图

穿长沙城区,把城市分为河东和河西两大部分,河东以商业经济

为主,河西以文化教育为主。地理坐标为东经 111°53' - 114°',

北纬27°51'— 28°40',东西长约 230公里,南北宽约 88公里。地

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以丘陵为

主,东北以岗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各约占四分之一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 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

图3长沙市2005

图3长沙市2005-2009年市区面积和建成区发展情况

|舟 I 申■}' A,- jR )

数据来源:长沙市规划管理局

275天,年平均气温 16.8— 172C,年平均总降水量 1422.4毫米。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径流量达 808亿立方

米。全市常住总人口 664.2万人,城区常住人口 272.6万人(图4), 图4 长沙市2000— 2009年常住人口规模发展情况

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试点示范城市, 2007年12月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 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长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依托区位和环境的比较优势,

以最佳人居环境为方向,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线,不断创新城市 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人居住宅和城镇建设, 相继开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国家 卫生城市和建设人民满意城市等活动,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综合功能不断加强,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快速 发展,凸显了独具长沙特色的“山、水、洲、城”风貌,提升了 城市形象和品位, 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走出了一条经济、 社会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经济基础 长沙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化三基”战略,加 快科学发展步伐,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总体呈现“总量做大、增 速加快、结构优化、需求旺盛、物价平稳”的良好发展态势。在 全省的首位度逐年提升, GDP 首位度由 2002 年的 22.2%提高到 2009 年的 29%,充分反映了长沙经济实力和地位的提升,也显示 了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和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的经济聚集、辐射 能力。

 2009 年,以占全省 5.6%的土地面积和 9.4%的人口创造出 占全省近 30%的 GDP 和 30%的财政收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省的 31.7%、31.0%,实际利用外商

直接投资、 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全省的 44.2%和 40.6%,人均 GDP 、 地均 GDP 分别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2.61 倍和 4.82 倍。同时,产业 结构和产业层次形成了附加值高、竞争力强、带动性大的产业格 局,在区域产业布局与发展中处于引领性、主导性地位,对长株 潭城市群、“3+5”城市群乃至整个湖南的崛起做出了积极贡献。

1、GDP 实现高速增长,年均增幅达 15% 以上。

 2009 年,实 现 GDP3744.76 亿元,居全国 26 个省会城市第 7 位、中部 6 个省 会城市第 2 位。人均 GDP 达 5.66 万元,比上年增长 13.7% 。2006 -2009 年, GDP 年均增幅达 15.3%,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5 位、中

部第2位(图5、6)

图5 长沙市2000

图5 长沙市2000-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发展变化情况

*_Jimp

数据来源:长沙市统计局

图6 2009年中部六个省会城市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5000

30.UJ

4000

16.00

11-■—0--、一

3000

i2.m

2000

1 ■ J\

1 WitAf ECO

6.C0

d.CO

a.-?

0

郑忡

'? A

D.W

站60 駁]3744 76

3300.00

21D2.12 ] 1K37.90

1545.^4

**

13J 1 H.7

120

a7.3 ] 13.1

数据来源:长沙市统计局

2、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2009年,规模 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1158.21亿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9位,比

2005年前进3位;居中部省会城市第 3位。2006 — 2009年,规 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 24.5%,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3位,在 中部排名第2位。工业快速发展,推动经济结构实现重大调整,

由 2005年 7.4: 43.1: 49.5 的“三二一”结构,调整为 2009年 4.8: 50.6:

44.6的“二三一”结构(图 7)

3、消费市场持续旺盛,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3、消费市场持续旺盛,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2009年,实现

图7长沙市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图

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

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 7.4 第三产业, 4.8

43.1 50.6

数据来源:长沙市统计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24.92亿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8位,稳

居中部第2位。2006- 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20.8%,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5位(图8)。消费品价格基本保持稳

定,2009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99.4%,在全国26个省会

城市排第19位,与2005年相比后移了 12位。

4、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总量稳居全国前列。 2009年,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441.78亿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8位,

居中部省会城市第3位。2007- 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 计5760亿元,年均增幅 19.1%,总量为2001 - 2006年投资总和 的1.5倍(图9),大投入带来城市大发展。市区面积、建成区面 积分别由2006年的556平方公里、173平方公里扩展到 954.55平 方公里、249.29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56.5%提高到62.6%。城市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逐步提咼,有效改善了投资环境,

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

5、财政收入实现高位增长, 排名稳居全国第8位。2009年,

长沙市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246.29亿元。近三年年均增幅为

23.9%,为全市财政增长最快时期之一,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8位、

中部省会城市第3位(图10)。

6、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中部领先 。2009

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20864元和8986元,同比分

别增长14.1%、17.8 %。近三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居 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全国省会城市第 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一 直居中部省会城市第 1位、全国省会城市第 4位。城市居民生活

质量明显提高,2009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 2605

元,占全年人均消费支出的16.9%;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 14.75

辆、助力车17辆(表1),分别是2005年的3.69倍和2.13倍。

表1长沙市2005-2009年城市居民交通工具拥有量变化情况表

单位:辆/百户

2005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摩托车

19

19

13.5

9

7.25

自行车

58

45

助力车

8

8

7.8

13.3

17

家用汽车

4

6

8.8

10.3

14.7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长沙调查队

三、城市规划

1发挥规划龙头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近年来,长沙城

市规划能力明显提升,规划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调控引导更加有 力。2001 - 2003年,历时三年修编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

—2020)(图11),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内涵,强化名城地位,基本 形成了以“中部地区文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 按照“一主、两次、四组团”, 青山、秀水、绿洲、名城共相融

的城市空间布局,实行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内涵式发展。城市 规划区范围由调整前的 966平方公里扩大到2893平方公里;主城 区实际居住控制人口从原来的 160万人增加到264万人;市区城

市建设用地面积由之前的 155.1平方公里拓展到 253平方公里。

 在总规的指导下,目前已编制了分区规划 17片,总覆盖面积1060 平方公里,占总规面积的 73%;已编、在编控规 102片,实现都

市区规划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控规覆盖面积约 721平方公里;

编制专业规划42项(图12)。编制湘江滨水及橘子洲概念规划和

图11长沙市2003版总体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图

长沙市城市 总体规划(20M-2020)

图12都市区控规编制单元划分图

都市区控规编制单元划分图

省政府中心区“三馆一中心” 、文化公园、天马山景区、开福寺、 新河三角洲详细规划,以及西湖文化公园规划、黎托片集地节地 规划等。完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及长、望、浏、宁县(市)域城 镇体系规划。全市 114个镇(乡)、836 个村庄全部完成总体规划 任务,实现建制镇规划全覆盖,村规划覆盖率达 70%以上。新农

村建设规划工作经验在全国予以推介。完成大河西先导区空间发 展战略规划, 规划面积 1200 平方公里、 远期建设用地 380平方公 里,基础设施规模按 300 万人口规模控制,有力推动“两型社会 ” 建设先行先试。

2、强化规划规范化、 科学化和法制化管理, 规划执行力和公 信力不断增强。

 先后颁布了 《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 、《岳 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 、《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 等 10 多 个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相继印发了 《分区规划成果标准》 、《控 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标准》 、《规划建设项目实行并联审批的实施办 法》、《建筑工程批后管理若干问题规定》等 40 多个规范性文件。

 建立了规划专家会审、规划公示、规划招投标等系列规划管理制 度。加强规划集中统一管理,严把“一书两证”关,规划审批逐 步规范化。五年来,共发放《选址意见书》 339 份,《建设用地规 划许可证》 3653 份、用地面积 21832.44 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 划许可证》 12270 份、建筑面积 10310.74 万平方米,案卷办理正 点率达 100%。

3、加强规划日常监督管理,规划权威性不断增强。 2009 年 7

月,内城五区成立区规划执法大队,实行批后管理网络化和日常 巡查制度,建立和推行依法建设保证书制度、全过程跟踪监察制 度及群众举报制度等。五年来,依法查处违法建设 1.1 万处,组 织和参与拆除违法建筑 618 万平方米,下达处罚决定书 1084 份, 处罚面积 417.96 万平方米,有力地维护了规划权威。

四、城市建设

1、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2002 年以来,全市城建重点工程共投入 1284 亿元,完成重点工程项目 近 705 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发展平台不 断夯实。长沙日供水能力从 2000 年的 104 万吨增加到 165 万吨; 供水管网长度从 940 公里增至 1801 公里,城区供水普及率 100%, 居民人均供水能力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3 位。坚持公交优先,积极 推广多样化公交优先通行措施。截至 2009 年底,公交线路由 68 调增加到 129 条,万人拥有公交车 17.87 标台,年运客量达 10.58 亿人次,公交运营力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10 位;公共交通车辆质量 和水平不断提高,环保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得到应用。城市燃 气化率达 97.5%,形成了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两种气源供应的格 局,供气管网由 115 公里增加至 1500 公里,居全国省会城市第 11位。为解决“过江难”问题,已建成过江通道 6 条,在建或规

划建设的过江通道达 13 条(图 13)。

3、市政道路建设日益加快, 城市通行条件持续改善。

 近年来, 全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公路成网,铁路贯通,空中银 桥连接四面八方,水路运输通江达海。

 2009 年,高速公路总里程 261.3 公里,从长沙到其它市州, 中心城市均可实现 4个小时内到

图13长沙市湘江过江通道发展图桐元裁堆江大耶I 一UJW 过、iffljlt严审I辽大

图13长沙市湘江过江通道发展图

桐元裁堆江大耶I 一

UJW 过、

iffljlt严审I辽大Iff

镇基本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 1.08万公里,

行政村通车率100% ;城市道路总长度达 2191公里,市区桥梁155 座,人均道路面积14.99平方米,总体形成了“十纵十横”、 “六 桥三环”的城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了“市内结网、市外成环”

图14长沙市公路发展示意图%64 道乡

图14长沙市公路发展示意图

%64 道乡

■省道

县道

乡道

■专用公路

的现代化交通网络骨架。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实施城区交通疏 导工程,支撑了城市车辆保有量由 57万辆增加到75万辆的通行

需求,有效缓解城区居民“出行难”等问题。市区建成停车位约

23万个,其中配建停车泊位约 20万个,公共停车场泊位约1.3万 个,路内停车泊位约 1.7万个(图15、16)。

图15长沙市公共停车场分布图图

图15长沙市公共停车场分布图

图16长沙市城区路内停车分布图

4、创新城市融资渠道, 城建投入实现多元化。

 以市场融资为 方向,探索多元化融资方式,逐步走出一条“政府引导、财政支 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融资新路子,为城市建设发展提 供了资金保障。2000年以来,全市城市建设投入占到全市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的9%以上。

五、城市管理

1、城市品位明显提高。

 坚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与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同步推进,2004年以来,提质改造背街小巷 513条;实施 社区环境综合整治 343 个;新建站厕 359 座,改建站厕 653 座, 创造性地组织协调城区经营场所免费对外开放厕所 700 座;新建 125 栋楼宇亮化,恢复和维护 276 栋楼宇亮化。

 2009 年,完成社 区环境综合整治 40 个,建成社区公园 6 个、特色景观街 5 条。整 洁、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逐步显现。完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 搭建市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的有效平台。

2、城市管护水平不断提升。

 加快研究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标 准(试行)。组织实施环卫、市政、绿化、灯饰广告、城管执法、 “门前三包”六位一体的精细化管理试点,并进行推广应用。购 置大批城管维护作业设备,机械化作业率达 39.3%。全市 2000 多

台渣土运输车和 200 余台环卫垃圾运输车实现全封闭运输。城市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

3、“脏、乱、差”治理取得实效。

 近三年,全市组织集中整 治行动 8436 次,拆除违章户外广告 397 万平方米, 人行道违章停 车抄牌 16.42 万台次,教育处罚违规、违章渣土车辆 1.05 万辆,

整治流动摊担 13 万余起、店外经营 6.3 万余处、早市、夜市 1.18 万处。特别是 2008 年,全市共拆除违章户外广告和门店招牌 220 万平方米,实行全市门店招牌规范管理。

随着城乡面貌的改善、城市管理的加强和市民素质的提高, 长沙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长沙先后荣 获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十大创 业之城等荣誉称号。

 2009 年在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名列 全国省会、副省级城市第 4 位。

六、城市生态

1、城市生态体系基本建立。

 以 2003 年编制的《长沙市城市 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先后编制了《长沙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 护“十一五”规划》、《长沙市园林绿化“十一五”发展规划》、 《长沙市生态市建设规划》、《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 《长沙市绿线保护规划》等一批专项规划,形成复合型、多层次、 多功能的城市绿色生态规划体系,构建了“两轴、两圈、四带、 五廊、五楔、八园”(即以湘江、浏阳河风光带为两轴;外围生 态圈和绕城林带圈为两圈;浏阳河、沩水河、捞刀河、靳江河防 护林带为四带;京珠高速长沙段、长永高速、长常高速、京广铁 路、长石铁路绿色通道为五廊;圭塘河 — 森林植物园、黄兴 — 东

岸、松雅湖 — 洪山庙、谷山 —东方红农场、岳麓山 —桃花岭为五 楔;黑糜峰、石燕湖、莲花山、乌山、谷山、象鼻窝森林公园及 生态动物园、生态公园为八园)的城市绿色生态开放空间体系。

2、城市绿化质量不断提升。

 2006- 2009 年,新增绿地 3415 公顷,新增公园绿地 967 公顷,年均分别增长 15.25%和 14.25% 。

 截至 2009 年,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 8143 公顷,公园绿地面积 达 2348 公顷,建成区绿地率 33.55% ,绿地覆盖率为 38.38%,人 均公园绿地面积 9.82川。道路绿化普及率 96.3%,达标率82.1%。

 新建开放了省政府景观轴、杜甫江阁公园、滨江公园等 8 个大型 公园,新建黑糜峰、 石燕湖、 莲花岭等 8 个森林公园。

 到 2009 年, 城市公园总数达 22 个,社区公园、小游园达 232 个。荣获建设部 “人居环境范例奖” 。

图17 2004— 2009年城市绿地总量柱状图

单位:公顷

3、 城市生态屏障建设加快。 大力推进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

 近五年来,全市共完成环城林带、绿色通道、江河风光带等林带

建设长度139.89公里,新造林近 370公顷,建立乌山、仙姑岭等 城郊森林公园、生态主题公园13个,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总面积 达2.01万亩,形成了以乔木为主体、森林公园包围城市的环城生 态圈。远郊以生态屏障建设为主线, 宜林荒山实现全面绿化,8个

区县(市)通过了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远郊林木总蓄积量达 2239 万立方米,全市已纳入财政补偿的生态公益林 229.5万亩;国家

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 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1个、县 级自然保护小区13个;受保护的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自然保 护区等林地面积逐年增加,大大改善了长沙整体生态状况,维护 了生态安全。

4、 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加大。 加强对森林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和培育,设立占地 10628公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全市

现有乔灌木102科97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3种、二级 保护植物 6 种。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全市现有湿地 8593 处、 3.8 万公顷(不含水田面积),其中永久性河流近 2 万公顷。湿地植 物群落 49 个,共 70 科 302 种;湿地中分布着 234 种脊椎动物, 其中包括 129 种鸟类、 12 种两栖类、 27 种爬行类和 48 种鱼类, 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

七、环境保护

1、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 设、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以《长沙市生态建设与环境 保护 “十一五” 规划》 为指导, 完善工业园区环保规划, 制订《长 沙市新型工业化环保规划》和工业园区环保产业目录。健全农村 环保规划体系,先后出台《长沙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 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实施方案》等规 范性文件。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 ,从 2008 年开始,计 划三年投入 110 亿元, 重点抓好环保基础设施、 工业污染源治理、 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控制等 369 个重点项目。

2、城乡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制订 《长沙市饮用水源地水质 保护规划》、颁布《长沙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加强地 表水环境功能区管理, 保障生活饮用水源质量, 控制地表水污染。

 2009 年,主城区 7 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118 万吨, 全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 141 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率达 81%。

 出台乡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资金补助政策, 启动 20 多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湘江长沙段实行“水质 24 小

时自动检测”,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各断面水质均达 川类良

好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明显提高(图18)图18 2003— 2008

好标准,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明显提高(图

18)

图18 2003— 2008年长沙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比较

注:2009年数据尚未核定。

3、重点污染行业企业整治卓有成效。 2009年,对114家重

点污染行业企业实施整治,取缔关闭企业 36家,限期搬迁2家,

淘汰退出企业2家,已完成停产治理企业 14家,补办环评手续企 业9家,已完成限期整改企业 32家。制定《长沙市造纸企业污染 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关闭市内造纸企业 54家,完成全市70多家 造纸企业污染整治(图 19)。

注:2009年数据尚未核定

4、噪音治理成效显著。

 制定《长沙市城区社会生活噪声综合 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静音行动” ,加强对社会生活、文化 娱乐、基建设施、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噪声污染的执法监管,全年 共出动执法人员 102 人次,检查企业 37 家,对 12 家违法单位依 法进行了处理,全市噪声投诉率同比下降 22.41% 。建成环境噪声 达标区 24 个、 126.1 平方公里。

5、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进。

 加大扬尘污染整治力度, 制定《应对不利气象条件下扬尘污染控制应急方案》,全市 1000 多个工地实行全覆盖保洁措施,设立建设项目保洁专管员,对渣 土运输实行保洁监管, 2009 年,城市扬尘总量下降 35%。加大机 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制定颁布《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按照国川标准,实行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机动车尾气 检测合格率达 82.26%。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全面执行国家节能标 准,新增节能能力 21.54 万吨标煤; 2009 年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 1.67 万吨,二氧化硫减排 2.00 万吨,超额完成省政府核定减排任 务。下发《关于控制大气污染第一、二阶段通告》,全市空气质 量明显提高, 2009 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 90%以上。

八、居住条件

1、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房地 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2009 年达 497.47 亿元,是 2000 年的 15.07 倍。在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推动下,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 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规模均不断扩大, 2009 年全市商品房施工 面积、新开工面积、竣工面积分别为 6168.62万m2. 1777.10万m2.

1314.71 万 m2 (图 20)。

图20 2000- 2009年长沙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图

1.210.80.60.40.2

1.2

1

0.8

0.6

0.4

0.2

0

400

0

1~~faM

2000

IlbH

2001

i n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IM_

2008

2009

1 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

33.02

63.19

81.79

122.6

175.5

256.4

303.9

413

469.5

497.5

住宅开发投资(亿元)

15.11

30.55

44.27

73.28

116.8

201.1

230.6

340.9

368.9

393

—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

91.37

29.44

49.85

43.23

46.04

18.53

35.90

13.70

6.00%

住宅投资增长速度(%

102.1

44.91

65.53

59.38

72.20

14.64

47.90

8.20%

6.50%

200

2、住宅开发建设力度稳步提高。 2009年,全市住宅开发

完成投资392.99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 79.0%,高于同期房

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 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新开工 面积、竣工面积分别达 5099.59万m、1461.06万m、1104.64万

m?(图21)。住房产开发建设的快速增长,为城市居民日益增长 的住房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

3、住房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近年来,长沙市着力实施以住房 保障为重点、以“一健三改”为主要内容的安居工程,率先全国 成立市住房保障工作局,被评为影响中国房地产 20年20件大事

之一。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棚户区、

企业危房改造,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截至 2009年底,全市经济

适用住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 147.86亿元,累计竣工面积 1379.39

万川,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 1.56万户、11.89亿元;对2.69

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廉租房保障(其中发放租赁补贴

1.02万户、实物方式保障 1.67万户)。人均居住面积由 2000年

的 18.6 川增至 2009 年的 29.27 m2,增加了 10.67 m2 (图 22)。

4、征地拆迁工作不断创新。 严格执行拆迁安置政策,坚持

“先安后拆,提供房源,利益共享,适当优惠,货币补偿,市场 运作”的原则,着力建立成本合理、群众满意的拆迁工作新机制。

 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注重与企业危房改造、与破旧房屋改 造相结合,完成D级危险住房拆除安置任务 168户。2009年,全 市共搬迁棚户区居民1.66万户,拆迁棚户区216.78万平方米,基 本实现了依法拆迁、文明拆迁、和谐拆迁。

九、公共服务

1、社会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

 实施积 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推进就业与再就业工程。 2009年,全市新增

城镇就业11.68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 100%动态清零。全市新增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5.33 万人。

 就业结构日趋优化。

 2009 年,全 市全部就业 383.97 万人,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为 32.61 : 30.66: 36.73,二、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达 67.39%。就业渠道不

断拓宽。非公有制经济为扩大就业发挥积极作用。

 失业率得到有 效控制。

 在扩大就业的同时,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失业调 控,失业率总体上呈平稳下降趋势, 2009 年城镇登记率为 3.47%。

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覆盖面不断扩大。

 发挥公共财政 职能作用, 加大社会保障事业投入, 社会保障事业支出由 2005 年 的 5.9 亿元, 提高到 2009 年的 26.6 亿元, 全市社会保障事业健康 稳定发展,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险事业 快速发展。

 2009 年,长沙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参保总人数分别达 104.36 万、 131.15 万、61.07 万、63.91 万和 83.6 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 20.34 万、 12.72 万、 15.66 万、 8.98 万和 11.91 万人,五项保险参保总 人数为 444.09 万人,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 2 位。

 社会救助体系

逐步建立。

 截至 2009 年底,长沙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 5.2 万户、 11.2 万人,占非农人口总数的 4.8%,农村低保对象 9.6 万户 18.3 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 4.4%。目前市辖五区城市低保对象

保障标准为270元/人月,市辖四县(市)的城市低保对象保障标 准为220元/人月。社会福利全面落实。

 截至2009年底,全市有 敬老院 114 所,集中供养对象近 7000 人。慈善活动广泛开展,慈 善基金结余 1.2 亿元。社会优抚事业成果丰硕。

3、教育强市战略持续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2008

年以来,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 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较好地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协 调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 9.5年,成为全国科教先进城市之

一。学前教育蓬勃发展。 全市3-5岁幼儿毛入园率从 2005年的

52.8%上升到2009年的86.6%,小学新生中接受学前一年教育的 比例从2005年的95.2%上升到2009年的100%。义务教育、中等 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近5年来,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均超过

100% ,净入学率均超过 99%。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 106.0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2.26% ,高考升学率达67.2% (图 23)。教育投入比重加大。2009年,全市投入“免补”经费 3.2 图23长沙市2000-2009年高等学校和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万人)

12.56

39.44

41.81

45.43

48.39

50.41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万人)

38.42

34.52

30.71

29.3

29

29.53

60

40

20

0

亿元,城乡学生“一费制”免除95万人次,另免除学生杂费113.6 万人次;全年补助农村贫困寄宿学生生活费 3.36万人次。教育信 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计算机拥有量逐年增加,小学生机比从

2002年的27.4: 1下降为2009年的15.6: 1;初中从 31.6: 1下 降为8.8: 1 ;普通高中生机比2009年达到6.8: 1。城区学校实现

“班班通”,优质教育资源占比逐步加大。

4、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积极推进医药卫

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居民医疗保障 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 期望寿命达79.3岁。2009年,全市医 疗床位数4.16万张,卫技人员4.49万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709个,其中公立医院 43个、民营医院79个。农村卫生事业发 展迅速,全市有建制乡镇卫生院 117所,行政村卫生室1366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5.89%。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 197所,基本形成“ 15分钟医疗圈”。

 全市每千人拥有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 6.26张、卫生技术人员 6.79

人,卫生资源人均占有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图 24)。重大疾病

得到有效控制,妇女儿童卫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图24

5、文化事业日新月异, 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深厚的历史 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市场经济相融合,孕育了 长沙良好的文化发展态势。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实施历

史文化保护工程,修缮和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1个、“历史文化街巷” 11条。完成“两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标志性文 化设施主体建设。城市公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实施广播电视

“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群众文艺“百团 汇演”活动,辐射全市 180 多个街道(乡镇) 、400 多个社区,打 造“永不落幕的舞台” 。

 文化产业发展来势喜人。

 2009 年,全市 共有文化经营单位 4.99 万个,从业人员达 47 万人;文化产业总 产出(收入) 762.2亿元,实现增加值 371.8 亿元,增长 21%,占 全市 GDP 的 9.9%;经济规模和贡献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 3

位。

 新兴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

 旅游服务、娱乐服务、广告服务、 会展服务及网吧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

 2009 年,全市新兴文化服 务业实现增加值 127.5 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34.3%。新 兴文化服务业成为服务业中发展快、规模大、活力强的优势行业 和重要增长点之一。

 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

 作为中国第一个民 族卡通品牌的诞生地,长沙已形成集研发、制作、播出、发行、 教育培训、衍生产品开发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2009 年,全市原创 动漫 1.31万分钟,占全国 7.68%,居全国第 4 位。宏梦、三辰卡 通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动漫产业示范基地,拥有动漫界第一个 中国驰名商标“蓝猫”和国产动画最具影响力品牌“虹猫蓝兔”, 享有“动漫之都”美誉。手机动漫异军突起,拓维集团成功上市, 被誉为“动漫第一股”。印刷发行业发展迅速。

 2009 年全市印刷 业和出版物发行业实现产值首次突破 100 亿元,达 101.3 亿元, 增长 27.42%。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

 定王台书市为全国 6 大 书市之一,长沙图书交易会连续举办 16 届,被业界称为“全国三

大书市”之一。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品牌企业 40 多个,时代华纳、

迪斯尼等6家文化品牌公司的旗舰店落地黄兴路动漫 SKY商城。

田汉大剧院利用品牌效应开拓文化旅游、广告传媒等新兴产业, 成功在英国兴办文化创意产业园。成功举办长沙卡通艺术节、首 届中华版权高峰论坛等节会。着力打造长沙广电品牌,《雍正王 朝》、《走向共和》、《恰同学少年》、《国家行动》等电视剧 在业内产生较好影响。

十、基本结论

长沙宜居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的水环境治理、2009 年的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相继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范例 奖”。2006年的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被国家建设部授予“最佳

人居范例奖”。对照中国人居环境奖的 6项“申报条件”,长沙

市基本具备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条件(表 2)。

表2中国人居环境奖6项“申报条件”与长沙现状的对比

序号

申报条件

长沙现状

结论

备注

1

积极制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 进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取得实施效果。

到2009年底止,长沙市已制定

多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基本达到,

待巩固

2

组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大 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已由市规划局制定相应规划,正 在实施。

基本达到,

待巩固

3

重视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 的投入。

2006年一2009年,长沙市累计

完成城建重点工程投资 677.02亿元。

2009年,城镇化率达 62.3%

基本达到,

待巩固

已建成 13 个片区生态园, 人均拥有道路面 积 14 m2

4

有效领导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 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

由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

市委宣传部、市建委、规划局、城市

管理局领导和引导

基本达到,

待巩固

5

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的建筑节能检查中没有被通报批评。

未受到通报批评

基本达到, 待巩固

6

不存在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 资以及因拆迁引起大量群众上访事 件等问题。

市建委、清欠办、市房管局、市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到位,没有发 生此类事件。

基本达到,

待巩固

1、长沙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 25项定性指标已基本达标的 有22项,达标率为88%。主要差距是:“城中村”改造计划 3 年内才能全部完成,预拌混凝土使用率未达到 70%,争创人居奖

宣传工作还未广泛开展(表 3)。

表3中国人居环境奖25项“定性指标”与长沙现状的对比

序号

考核指标

指标现状

结论

1

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已依法编制、审批并 公布,各层次城市规划的编制符合 《城市规划编制 办法》和相关规范要求。

《长沙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 已通过审批。正逐步完善各专业规划。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2

基本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工 作机制。

岀台《加快城乡建设的决定》和《实施意见》, 基本完善了管理体制,配套了相应的工作机制。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3

规划区内各项建设实施统一管理,严格执行

“一书两证”制度。严格依法管理土地,合理安排 对土地使用。对违反《城市规划法》和《土地管理 法》的各类案件及时查处。

“一书两证”管理制度建全,对违反《城市 规划法》和《土地管理法》的各类案件查处及时。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合理, 市政公用设施日 趋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及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 禾建设工作按计划全面开展。主城五区的市政 公用设施管理体制完善。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5

建立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及应急系统,保证城市 用水有效供给,供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配套 建设城市排水设施,切实发挥其排涝和保护水环境 质量的作用,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达到国家有关 规定。

已建立城市供水保障及应急系统,供水水质 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排污和水环境保护按规划实 施。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6

建立城市燃气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系统,保障 供气安全。

已建立城市燃气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系统。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7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有完善的城市路网结 构及功能完善、状况良好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大 城市应在城市主干道上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路) 和优先通行信号系统。

推行“公交优先”政策,在主城区主要干道 及新建道路上,已设置公交专用道。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8

积极推广城市绿色照明。

分年度逐步更换老旧照明设施, 在新建道路

上已使用节能照明灯具。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9

建设(城建)档案(特别是地下管线档案、基 础设施档案、房屋产权产籍档案)收集齐全完整, 管理科学规范。

建设规划管理已联合发文, 对城建档案管理 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体制基本完善。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0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 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住宅供求总量 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每年开展房地产市场调研, 提岀宏观调控政 策,住宅供求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1

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解决中低收 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五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

门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要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障初见成效。

12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范,近两年未发生拆迁恶 性事件。

城市房屋拆迁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规范, 近两

年未发生拆迁恶性事件。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3

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绝大多数 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物业管理。

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 目前逐

步实现旧住宅小区物业管理。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4

已编制完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性规划,采取 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建立空气质量日报 制度,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采取有效

的降噪措施,治理城市噪声污染。

已完成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性规划, 建立空

气质量日报制度,城市空气质量已达到国家二级 标准。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5

有效地控制城市污水排放量,并实行达标排 放,规划区内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水体 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水体环境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6

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综合利用,基本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全面实施污水处理收费和垃圾处理收费政策, 并达

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费标准,运行资金解决较好。

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基本实现城市 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7

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城市自然生态环境 的措施切实可行。

正开展国家生态城市创建工作,具体措施和 任务正抓紧实施。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8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监管机制, 各类自然文化遗 产保护完好。

市文化部门已建立文物保护的监控、 监管机

制,主城区各类自然文化遗产恢复重建,保护完 好。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9

依法行政,城市规划、建设、监管法规、制度 健全,体系完善。

已成立市规划、建设、城管、房管、园林、 市政等行政执法部门,职能齐备。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20

市民广泛参与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大决策,社 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 社区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良好,社区公益性活动开展 较好。

市规划职能部门已做到重大规划、 专业规划

提前公示,新建社区设施配套齐全,治安良好, 适时开展公益活动。老社区正抓紧整治改造。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21

综合防灾管理机制健全,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成 效显著。

逐步完善防灾管理机制,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和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近年来未发生大的灾 害事故。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22

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村镇建设规 划管理体制机制完善,村庄整治富有成效,村容村 貌整洁、农民的居住条件良好。

岀台并全面实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23

基本完成城中村"改造,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 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状况良好, 已纳入城市规划建 设统一管理。

市委、市政府将城乡环境整治作为工作重 点,制定了城中村改造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力争 三年内全部完成。

尚未达标 需巩固加强

24

建立有效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新建建筑全面 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有实 质性进展,建立建筑能耗统计报告,公告制度。

已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 建成区内新墙材

使用率绍8.3%、预拌混凝土使用率达 100%。

尚未达标 需巩固加强

25

积极开展改善人居环境的宣传教育和科技创 新工作

充分发挥长沙良好自然条件的优势, 人居环 境已普遍成为广大市民的愿望, 争创人居奖宣传 工作还未广泛开展。

尚未达标 需巩固加强

2、长沙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 18项“定量指标”已基本达

标的有13项,达标率为72.2%。主要差距是:城市污水处理率及 其再生利用率、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以及公众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率还未达标(表 4)。

表4中国人居环境奖18项“定量指标”与长沙现状的对比

序号

考核指标

指标现状

结论

1

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 25m2o

城市人均住宅面积28.3 m。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2

人均建筑面积低于10 m以下的城镇低收入家 庭住房保障率>80%

全市95%的低收入家庭,已安置到廉租房, 并按规定发放住房补贴。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3

城市燃气普及率> 97%

城市燃气普及率98%。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4

采暖地区集中供热普及率 > 70%

长沙不属于采暖地区

——

5

采暖地区新建民用建筑供热分户计量和温控 装置安装率100%

长沙不属于采暖地区

——

6

城市用水普及率> 98.5%

城市用水普及率100%。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7

城市污水处理率> 85%

城市污水处理率81%。

尚未达标

8

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 > 30%

城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未统计。

尚未达标

9

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 15m。

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13.93 m。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0

以步行、自行车和选择公共交通岀行的居民比

率 >65%

以步行、自行车和选择公共交通岀行的居民

比率77.7 %以上。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1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 > 14

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 17.87标台。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2

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3%

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33.55%。

尚未达标

13

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 > 37%

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 38.38%。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4

城市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14m。

城市规划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9.82 m。

尚未达标

15

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7m

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8.8 m。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6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5%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00%。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7

城市规划建城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 面积比例(2008年)南方地区城市 >30%今后每 年此指标提高2~5个百分点。

城市规划建城区内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

面积比例34.5%。

基本达标 需巩固加强

18

公众对人居环境的满意率 > 90%

公众对人居环境的满意度尚未调查研究。

尚未达标

推荐访问:人居环境 长沙 人居环境 报告 长沙人居环境发展报告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