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中国人,一半美国人]美国人在中国

时间:2020-01-09 10:56:4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讨论中式教育与美式教育对比的话题由来已久,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重在给学生打基础,结果拿了若干国际奥林匹克各种竞赛的金牌;美式教育重在开放、创新,看看美国拥有多少世界顶尖的大学,又没有人敢否定这种创新教育是不成功的。所以得出的依然是那个老套的结论:难分伯仲。

  

  中国多天才,美国多大师。虽无优劣之分,确有相互借鉴的可能。

  

  这早就应该是一个过了气的话题了,有人说。但问问中国孩子的家长们,怎么学美国人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呢?不妨在校接受传统教育,在家接受美式教育,一半中国人,一半美国人。

  

  美国人是创新的楷模。从爱迪生的电灯泡到乔布斯的苹果,美国人好像无数无刻不再想着如何改变周围的这个世界。作为一个崇尚创新的民族,倡导创新的学习模式自然也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色。相对于美国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看世界,我们中国人要晚得多,得到大学才真正开始关注周围的世界,小学、初中阶段,就在我们的孩子狂背定理、死记公式的当口,美国的小学生已在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的前提下,大胆尝试起研究诸如人类文化、宇宙星球等各种开放性的、在中国成年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课题。

  

  美国人抬头做学问,中国人低头做学问。基于此,中国的家长们更应该教会孩子抬头看世界,纵向的、横向的,而不能单纯死啃书本,在我们周围,很多高中生书本知识学得一塌糊涂,更糟糕的是除了彼此津津乐道的电脑游戏之外,对外界一无所知。我们现在倡导减负,这应该是被看做向西方教育模式靠拢的一个明显信号,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未知的世界。美国的教育中有很多开阔视野,活跃孩子思维的元素,比如,在六年级的美国小学生当中,就有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地球的未来以及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等开放性的话题,这一点,我想只要找到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借助书籍、网络,我们中国的家长们在家指导孩子也同样能做得到。不要小看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它会很自然地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让孩子知道,周围的世界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

  

  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学生的每本教科书都是《圣经》,中国人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更多是被生硬灌输,学生是背诵的机器。这样一来,重复书本固有结论往往多于自己的思考,创新何来?美国教育重视阅读,但弱化背诵,和中式教育一样,美国人也认为广泛阅读能拓宽视野,丰富想象力;美国人不推崇背诵的学习模式,并非怕累着孩子,而是坚定的认为单纯的背诵好比在咀嚼前人吃剩的东西,被前人思维束缚,难有创新。而这种天然的差异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同样是为了成才,中国的孩子要累得多。他们要日复一日不厌其烦的背诵,累点倒也无所谓,中国人素来都把寒窗苦读当做一种美德的,但好像没有人想过:这种机械、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是否会抹杀天才。我想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变背诵为理解,学生的学习不能一味的以是否完整地背诵下来作为衡量标准,要以理解为前提,先要检测孩子是否完全理解了背诵内容,并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中国人不应对自己的教育方式灰心。东方和西方,中式教育和美式教育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多了解,多借鉴,才有益于发展。

  

  

  赞                          (散文编辑:散文在线)

推荐访问:美国人 中国人 中国糖前期一半人 中国人死一半也没关系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