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在废墟上_家园变废墟

时间:2019-12-22 10:23:1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确定这个题目的时候,让我为难了很久,原想定成《家园在自然的废墟上》,又觉得这种说法的来由出处缺乏逻辑和哲学的根基,因为自然就是本然,是一种绝对的客观存在状态,所以,废墟是一个人文概念,自然并不存在废墟这个属性。后来,又想定成《家园在历史的废墟上》,细想之后,也觉不妥,因为我要说的废墟与历史虽有关联,又不甚紧密,并且又好像更具有自然属性,再说,这样的题目也显得太大,我有些掌控不了的感觉,又具有自然属性的想法和说法本身就有诸多的不确定和怀疑,反正左右都有悖论。最后,干脆就含糊其辞地定成了这样个题目。

  

  我首先要说的是我所在的小城的城基。

  

  说到小城的城基,我又想到了去年发生在甘肃舟曲的特大洪水泥石流灾害。舟曲距离我的家乡很近,只有大半天的车程。舟曲洪水、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自然是因为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舟曲县城自北向南两条沟仿佛导流渠一样,把洪水、泥石流引导至县城南端的白龙江里。在崇山峻岭、千沟万壑的西北,这种地质构造和地质现象本来是很平常的,但问题恰恰在于正常中隐藏着太多的不正常,才发生了那一场人间惨剧。那些不正常的表现之一就是当地人挤占了洪水和泥石流的通道,自然的力量是不会跟人类的行为心平气和地协商的,当它把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之后,它该怎样释放就怎样释放,该走哪条路就一定要走那条路,该走的路应该有多宽就要有多宽,而不管它的通道上已经楼宇成群。

  

  自然极善于通过洪水和泥石流的方式制造冲积扇和三角洲,自然的力量经行的地方本来是人居的禁区,但人对自己日益膨胀的欲望总是有禁不止,人们挤占河道开垦良田修房造屋,结果,到头来,总是最聪明也是最霸道的人付出了极其沉痛的代价。

  

  舟曲已经付出了这种代价,这片土地也正在疼痛中重建,也在疼痛中反思。然而,我所在的文县的城区正处在这种重建和反思的前期,也就是正处在加紧挤占洪道河沟的阶段。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文县的地形和舟曲的地形极其相似,县城周围的地理环境也极其相似,尤其是,文县城区的北部也有两条河沟洪道,如今,这两条河沟两边也都同样修建了许多的房屋,自然的能量正在某一个地方积聚着,将会在某一个时候突然释放,只是城区的人们还顾不上关心这件事,他们也看不见,也想不到。

  

  舟曲已经被洪水泥石流洗劫了,文县还未被洗劫。

  

  看一看县城南端的土坎上土层的堆叠就可以知道,这里曾经是今天的舟曲。今天的舟曲人正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但不知道舟曲人今天是否懂得了给自然的力量做出了合理的让步。今天的文县城区是人们在废墟上重建的结果,并且这项重建工程已经竣工了两百多年,有些房屋已经显得太拥挤太破旧,房地产开发商们已经开始把扩建蓝图铺展在县城北部一条山沟的两边。作为县城城基的这片土地就是这条沟里奔涌出来的洪水造成的冲积扇,就是自然之力以洪水泥石流的方式搬运而来的,但如今,这条洪道已被人们的房屋大规模挤占了。

  

  这条沟里有五里关和火烧关两处遗迹,若说是遗迹,火烧关还有一些,而五里关也只给今人遗留下了这个古典气息极为浓厚的地名,传说中的牌坊、楼子这些古建筑早已无迹可寻,仅仅是一长条乱石嶙峋的干河滩。

  

  小城南端的土坎上,层层叠叠的不同颜色不同沙土构成的土层告诉人们,这里曾经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废墟,除此之外,尚有明显历史厚重感的火烧关也为这个说法提供着有力的证据。

  

  自汉、三国以后,古称阴平的文县就有一条行走过重要历史事件的古道,这条古道似乎很长,找不到起点,也找不到终点,即便有,起点也被淹没在历史的深处,终点,自从西蜀被曹魏消灭之后就被带到了北方的另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就是洛阳。至于那条古道,大概还在历史的漫途上延续,延续的路途就是被不断刷新的历史。阴平古道本身就是一段自惭形秽的历史。

  

  火烧关与当地历史上的多次战事有关,因为战事太小,正史所载甚少,野史流传颇多,野史的流传大都表现于口头。关于这条古道,最早的最具正史资格的记载,就是三国时期魏将邓艾伐蜀这件事,他曾率军偷度阴平,但是民间关于这件事的说法就与正史记载相矛盾,传说,当时火烧关有西蜀守军,邓艾只好放火烧关,然后天堑变通途,一路南下直取江油成功破蜀,然而,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就不能叫做偷度。另外的说法是,此关的设置纯粹是历代统治者们为了严密提防兵燹匪患对城区的骚扰,是为了安一方百姓,保一方水土,官匪相斗,按照正常的逻辑推理,纵火的当然应该是土匪。只是,野史关于火烧关被火烧的两种说法都缺乏更加翔实的文字、实物方面佐证和资料,火烧关的崖壁仿佛被火烧过的一统的黑色,也许正好引起了人们正常的想象,也许真有其事,但终归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历史悬案,至今依然被悬挂在那里,被关中四时不息的穿堂风吹拂着,冲荡着,回旋着。

  

  顺沟上行至离城区十公里处,两山高耸,迎面相对,如刀劈斧削。两山岩石具呈黑色,与周围山体的银灰色截然不同,真像被大火烧过一般。关里常年刮着穿堂风。如其名字一样,如果火攻克关的说法成立,那么,这里常年不息的穿堂风的确为攻关一方的纵火帮了莫大的忙。每至关前,看着险峻的山体和近距离对峙的山壁,我的想象中就会传来大火熊熊燃烧的轰隆噼啪之声,以及火烧活人发出的惨叫声。

  

  岩壁是黑色的,这就是火烧关之所以成为火烧关的全部根据。不过,我到达火烧关,关注最多的还是我的脚下,岩壁的底部,干河滩的岸边,岩壁上清晰地显露着许多方形的孔洞,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着。不用说,那是古栈道的遗迹。

  

  栈道的出现,是古人的出行往来受到山水双重的限制和阻隔以后人们动用自己智慧的结果,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当然也有飞流急湍,虽然有水,却不能假之以舟船,只好凿壁成洞,插木为梁,再铺设木板或石板于其上,是为栈道,人马共行,可想而知,何其惊险。

  

  按理说,栈道距离水面应该有相当的高度,可是现在,当年流经火烧关的那条大河早已枯竭在历史的某一个时间点上,千年以来,频频而发的洪水泥石流将河沟淤塞、垫高,成了路道,那些安插木梁、石梁的方孔已经在行人的脚边,虽然今人的行走与古人的行走拥有了同样的高度,但其中的韵致和意义却完全不一样,古人经行的栈道是实实在在的道路,今天我所见到的和能够触摸的只是栈道的遗迹,这处遗迹的雏形也许是当年那一场大火造成的,大火完成了制造遗迹的悲壮的前奏,主题让洪水泥石流来续奏,最后大功告成,河水悲壮地隐退,只留下这样的干河滩,让这一处遗迹更像遗迹。当河床刚好升高到方形孔洞的高度时,我的生命也正好和时间相交于这个非同寻常的点上,这个交叉点的确非同寻常,因为如果我到这个世界上来得更迟一些的话,我就见不到这处遗迹了,因为它将会被后来的洪水泥石流继续填没。也许是河水终于干涸,河道变成了路道,险峻的栈道也便无人再走,天长日久,终于废弃,无法废弃的,却是那些方形的空洞,仿佛一张张口在张着,痴痴地张着,告诉世人,这写都是无言的结局。

  

  还是要说水。

  

  火烧关的栈道的出现,是古人克服山的绝险和水的绝险的赫赫功绩,当然也是一种文明。山还是山,水却变了,当初是溪流河谷,流水潺潺,或者是流水汤汤,后来,由于自然力和人力的双重作用,水流逐渐枯竭,以别样的姿态承载文明的水从这里隐退,注意,只是隐退,而不是灭绝,总有一天,它还要来。大自然的生态是平衡的,大自然的总的能量也是守恒的,细水长流千百年可以改变地形地貌,而一场特大暴雨所致的洪水、泥石流在几十分钟时间内也可以改变地形地貌,这种极端而猛烈的方式,也许是枯竭了千百年的河沟整体大环境里隐退的水能的集中、瞬间的释放和流泻,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自然很公平,也很公正,在它的平衡系统里的诸元素可以被拉伸,也可以被攒聚,总量却不会有所增减,在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变化的始终是节奏或节律,当这种节律表现得宽泛、懈弛的时候,自然就显得很安静,人类文明也就显得很平静,当节律表现为集约、紧张的时候,自然就显得暴烈无羁,人类文明就表现为变故和颠覆,前者把文明变成历史,后者将历史变成遗迹。

  

  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就是堆叠起来的时间和堆叠起来的事件,空间表现为原地层积,时间表现为向上延伸。

  

  干河滩的下面掩藏着远古的河流,冲积扇的下面埋藏着古人的历史。安静的自然和平静的文明仿佛书页,页面上的内容由人来书写,也由人来阅读,该翻页了,总是被自然之手以激越暴烈的方式猛翻过去。翻出的新页面当然是一片空白,要么,有人在上面接着书写,要么,无人愿意再在上面书写。有人书写的新页面就诞生了新的文明,无人续写的新页面就变成了旷野或者荒漠。

  

  玛雅,楼兰,高昌,亚特兰蒂斯,庞贝,吴哥窟。初看,这是一连串毫无关联的地名,但仔细端详后就会发现,它们其实代表着人类历史上不同的页面,也代表着不同的文明。这些页面,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其中柬埔寨的吴哥窟独独地占着一类,对人类来说,那是一处失而复得的文明,它曾经是被自然淹没的历史,后来,人们清理掉自然的层积,让这个完好的废墟复活过来,作为吴哥窟,它的人文历史曾经中断,后来又侥幸延续。它在中断期间的人文历史是一大片无人知其究竟的空白,如果勉强把意大利的庞贝也算在内,和吴哥窟相比,庞贝是正在清理中的废墟,或者这个废墟还未完成清理。

  

  中国的楼兰和高昌,永远融进了荒漠,或者只有一些模糊不清的遗迹。或许,它们是自然之手的败笔,因为自然给这里的翻页用力太重,从文明一下子翻到了蛮荒,蛮荒到再也没人敢到那里去续写历史。至于玛雅文明,似乎又被自然之手翻到了戏剧性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让人莫名其妙,所有事件都在一个时间点上戛然而止,它休止得又不够干净利落,还是留下了一些模模糊糊的踪迹。

  

  最让人困惑的是亚特兰蒂斯。

  

  先看两个英文单词,Atlantic和Atlantice,这两个单词只差了一个字母,前者为大西洋,后者为亚特兰蒂斯。据说,很有可能,在西方的史料和古籍的记载中,这里的一字之差是笔者的笔误,是误将Atlantice漏写了一个字母e而变成了Atlantic,是以讹传讹。也有人说,史料古籍上的Atlantic本就是指Atlantice,只不过少写了字母e,说法很多,至今没有定论,但相对广泛为人所接受的说法是亚特兰蒂斯真的存在过,并且现在依然存在,只不过沉没在大西洋底。于是,一些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动用了最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器材深潜到大西洋的海水里去寻找,也确实发现了一些疑似遗迹的遗迹。然而,大洋深处的考古毕竟不像陆地上的考古,在陆地上,水承载和养育了人类文明,水又把一些文明页面无情地翻过去,页面被翻新了,水也走了,留下了赤地千里,仿佛文明和大水在这些地区同归于尽,其实是走了,日后,它还会回来。新的页面,新的陆地开始召唤文明,给人以充分的机会再建文明续写文明,也就是续写历史。可是,大西洋,那里是水的最后归宿,它们流到这里就不走了,它把亚特兰蒂斯这本书彻底封装并永久性地收藏起来。在神秘主义者看来,亚特兰蒂斯的文明需要高度保密,不可让世人得见一眼,这样也证明了亚特兰蒂斯文明有极高的纯度,有极高的高度,几乎臻于完美,应该算作人类文明的第一座里程碑。在自然面前,人类的科技手段终究有限,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得见天日,恐怕要等到地球再一次沧海桑田的巨变吧。

  

  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废墟上,我们的物质家园也在废墟上。

  

  最具实证效果的是中国的洛阳。

  

  洛阳城,城摞城。这话是洛阳人自己说的。在洛阳的地下,埋藏着半部中国古代史,也就埋藏着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九个王朝,一百零五位帝王,中华民族的龙脉所在,华夏古代文明的祖庭和故乡。同样,大自然在这里假水之手,总想给这里的文明频频翻页,奇怪的是,其他任何地方的翻页之后总要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才能重现文明的绿洲,大自然在洛阳的翻页速度和频度是惊人的,仿佛洛阳有先天强大的适应力,旧的页面很快被翻过,新的页面很快被刷新,新页面很快又被人写满,并且一次比一次显现出更加优美的华章,翻得快,写得快;写得快,也翻得快。

  

  洛阳距离黄河很远,承载和养育它的文明的水系是源于陕西流经洛阳的洛水。山南水北谓之阳,洛阳在洛水的北岸,故名。令人不解的是,中国的中原文明在这里受到的重创是最严重的,也是最多的,自然之水仿佛总想将其翻过或者将其覆盖,洛阳总是一次次从废墟上倔强地冒出头,钻出土,并站起来,这时候,远处的黄河就参与进来了,黄河和洛水强强联手,好像决意要将它变成第二个亚特兰蒂斯,可是不行,这里有充沛的水量,但这里不是水的最后归宿地,这里是深厚的黄土。所以,水的行为非但没有让洛阳永远地沉没,反而让它不断地加厚增高,不断长大,以至强大。洛阳不会沉默,也不会沉没,更不会沉寂,洛阳宁可踩着自己历史先祖的灵骨,也要在这里生,也要在这里活。洛阳和它所属的一切都受控于一种别样的灵气,这灵气就是就久远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这里发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滚雪球效应,大自然的力量把洛阳变成了一个人类文明的大雪球,因其厚重沉郁,所以越来越大,越大,也就越难化掉。

  

  马太效应是这么说的:越有就越有,越没有就越没有。

  

  我又想起了武则天。

  

  我多次去过广元市的皇泽寺,那是纪念唐朝女皇武则天的地方。其实,在那里出现过的,应该只是这个非凡女子的童年,而停留在这里的却是一代女皇从世俗走向神化的历史。这里是武才人世俗生活的终点,也是她在民众心目中从平凡走向神化的起点。她的人格力量堪称非凡,当她成为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代女皇以后,她的个人意志膨胀并变异到了把抗旨不开的牡丹贬到洛阳的地步。看看她期盼这次反季节花会所写的诗: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如果一个人走向政治的巅峰以后,他的个人意志的膨胀和变异可以达到常人不可理解难以接受的程度的话,武则天的做法当数最甚,也最奇特。商纣王身处酒池肉林爱看杀人场面,爱听被杀者的惨叫,周幽王以国家安全为儿戏,董卓嗜好当众行淫,明熹宗朱由校说什么也要做木匠,宋徽宗赵佶潜心作画,并创立了瘦金体,清代先皇顺治年富力强却一定要当和尚,武则天则希望数九寒天百花盛开,并且专门赋诗一首代为圣旨,表面上看来这些都是专制变态、人性扭曲的表现,实质上,却包含着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武则天,至权在握,但她毕竟是女人,是一个女人承担了男性世界中由男人惯常担当的游戏角色,她的身边,四处隐藏着虎视眈眈的男权势力,这是巨大而隐形的精神恐惧和心灵孤独,也是一种人性扭曲。她是女人,生性阴柔、内敛、慧中、爱美,回归自然人性的潜意识屡屡勃发而成为显意识,但自己的身份又不能使她像常人一样公开明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自由和率真,不能随心所欲地表情传意,但是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愿望从生命的深处萌发了,汇聚了,鼓荡了,奔涌了,刚刚冲到人性的边沿却突然转向:强令百花于严冬盛开!在种种扭曲与压抑中,她把自己关于生命的所有美好的诠释和期盼在瞬间物化为反季节开放的鲜花!

  

  这种想法是绝险而疯狂的,但是武则天把它们全都变成了现实。

  

  但没想到,武则天的精神意志力的反常贲张在最高权力的护卫下取得成功的同时,也遭到了阻击——唯有牡丹不从君命!

  

  在地上,没有君王办不到的事情,于是贵为帝都之花的牡丹被贬到洛阳。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为奇怪了,同样的植物,相近的环境,牡丹在长安无动于衷,因此而饱受凌虐,可是,次年春,牡丹在洛阳披上新绿,不久,灿然绽放了,并且开得很艳,并开出了独享天香的洛阳红。这件事,正史没有记载,因为这件事情暗含着着武则天的专制与暴行等劣迹,只是民间传说,但是这个传说也有正史的踪迹,事实上,武则天极喜欢牡丹,她迁都洛阳时曾把牡丹带到洛阳。

  

  我们还要回过头来从人性的角度看待贬牡丹这件事。在过去的某个时期,我们的历史观变形变色的时候,曾把武则天看成暴君形象,就把贬牡丹这件事进行放大处理,而放大的焦点就在贬字上,这个字表示行驶最高权力,武则天是施暴者,牡丹成了受害者,受害者总是应该得到同情的。如果我们把这件事还原到历史的本来面目,把视觉重点放在春花冬放这个事实上面,我们就可以看到比牡丹开放更有韵致的风景。

  

  当时的情况是,则天醉酒,随口说了一句酒话:春时花开,不足为奇,若使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意。君无戏言,下面的人就忙开了,于是上演了炭火烘烤给土加温催花竞开的一幕。这里有一个细节,若使百花斗雪竞放,方合我意。不是原话,但可能是原意,这里面蕴含着很深刻的寓意。鲜花,是女性情感世界的惯常标识,严冬,是险恶环境的象征,在武则天的潜意识和显意识里,这种险恶环境指的就是她所处的朝廷这个权力集中、派系复杂的特殊环境,并且,是针对着她这个至权女性的男权的重围,男性人皇可以有三宫六院,可以斗鸡走狗,可以游猎骑射,她能做什么呢?除了写几阙诗文,赏玩花草,再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信步走走。至高无上的权力,极其有限的活动空间,被严格限制了的言行举止,缺少对话与倾诉的对象的孤独,对一个女性来说,这又无异于服刑,于是,愤从中来,怨从中来,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女人,为什么又不能好好地做一个女人?那就做一回,即便是严冬,也要花开。没办法,她还是不能彻底挣脱身份与威严的铁圈,而只能在决意张扬个性的瞬间,让自己的精神追求完全物化为反季节盛开的百花!

  

  当然,也许武则天从牡丹身上看到了自己本真的人性,也许,武则天从洛阳这块土地上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感悟,获得了一种特别的灵气,于是,在光宅元年(公园684年),武则天迁都洛阳,和她心爱的牡丹也是被她贬谪的牡丹住在一起,也许,她的内心,接纳了一回生命的高端启示,也完成了一次深刻反思,洛阳,才是生命不朽不灭的圣土。作为女人,武则天的人性终于得以回归。因为洛阳阴柔、内敛,因为洛阳慧中、爱美,洛阳温暖,洛阳自由,至少,从心理上来说,洛阳让她远离了男权社会的重围,让自己在做皇帝的同时,也在做一个平常的女人。长安是那样的肃杀,而洛阳又是那样的和暖。

  

  关于洛阳在历史上遭遇水患的次数和相应时间,我很难找到确切的数据,但我认为,更多的人一定知道这些数据,也知道洛阳水患发作的大致周期。对亚特兰蒂斯来说,它的文明有一个终期,而洛阳这片土地上的文明,却有周期。站在历史的高处瞻望洛阳,下一个翻过洛阳书页的日子将在什么时候呢?或者没有?这些问题,还是留给水文地质专家和预言家们去解答吧。

  

  也许,它是洛阳,它和它的文明才不会沉没,才不会被彻底掩埋,也许它是洛阳,它和它的文明才不会退化成旷野和荒漠。洛阳持久超强的生命力,也许正由于它脚下层层叠叠的黄土中堆叠起来的层层叠叠的历史。也许,洛阳已经是一个无比巨大的文明雪球,击不碎,晒不化,马太效应这样说:越有就越有,越没有就越没有。

  

  县城坐落在大约两平方公里的冲积扇上,坐落在自然力携来的堆积物上,坐落在简陋的废墟上,也坐落在淡漠的历史上,尽管这个小城的历史很模糊,很残缺,但终归是有。如同前面提到的一样,下一次大规模的冲击和冲积将在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全然不知,但我们应该关注,即便我们无法关注我们曾经的文明,但我们仍需关注我们的生命平安,而不要挡自然力经行的道路,在自然力下一次为我们的文明书本翻页的时候,我们的生命还有机会旁观那个惊天动地的过程,即使文明被变成了新的废墟,我们还有机会续写。我们的地域文明和我们的生命有些脆弱,我们必须加倍呵护,因为,我所在的小城毕竟太小,毕竟没有洛阳那样超强的生命持久力。

  

  2011-10-15

  赞                          (散文编辑:月然)

推荐访问:废墟 家园 肥东家园网网上备案 合肥家园网备案查询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