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文中藏着的写作智慧教出味来

时间:2023-04-29 16:40:2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策略之一,反映在课堂上,多是根据课文某一段落的特点设计一个习作片断训练。这种训练学生喜欢吗?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又分别带来了什么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策略吗?假如把每篇课文当做作品,其创作的东西指什么呢?把创作的元素一一列出,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还会是老样子吗?

关键词:课文教学;写作关注;打破传统

一遍又一遍地教读课文,一段又一段地背诵、默写,一本又一本书地阅读,为什么很多学生还是不会写,不爱写,不知道如何把文章写得让读者满意?答案:多年来的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教学太单一了,常常是片断训练(先总后分,总分总写,场面描写等,总之是利用文中某个比较特别的段落进行习作训练),常常是简单地讲一讲写作方法与技巧,许多真正能够改变学生对写作认知的东西,老师们不教、不知道教、不会教。

一、简单的人称教学,严重缺少智慧引领

读创意写作教学类书籍,知道作者的人称选择其实非常用心。但老师们往往不知,所以教起来随随便便,错了都不知道。这样的教学,学生们能在作品中使用好人称?

比如马朝虎的《水》(原名《饿水》),是不折不扣的小小说。而小说用第一人称来写,那是非常正常的(据统计,世界上60%的文学作品是用第一人称写的,35%的文学作品是用第三人称写的,5%的文学作品是用第二人称写的),使用第一人称能让读者一下子感觉这个故事是“真”的,读者会因一个“我”字读下去。当然这个“我”肯定不是作者本人。我国上《水》的公开课的老师太多了,接近100%的名师把“我”上成了马朝虎,硬说这篇文章是马朝虎童年真实发生的事。

再比如冯骥才的《珍珠鸟》,这是一篇散文,也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因为这是一篇非常棒的文章,所以许多名师选择这篇课文上公开课、示范课。结果100%的名师同样将文中的“我”当成了冯骥才本人,并一致认为冯骥才先生养了这三只珍珠鸟。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说:“散文、随笔是虚伪的作品,开宗明义告诉读者:‘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这是真实的历史!这是真实的感情!’其实也是编的。”莫言写过许多散文,其中有多篇是写苏联的,也都以第一人称写的,但莫言明确地告诉我们,他写这些散文前,从未去过苏联。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有一篇课文叫《长江之歌》,这是胡宏伟的作品。诗歌采用第二人称来写。我曾在多地上公开课,特别在讲人称上,效果居然是一样的好。教学此课,铃声一响,让全体学生拿出课本立即朗读起来,作者写这首诗用怀来韵,是宽韵,不需要老师引领,同学们读这首诗嘴巴都会自动打开,并且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学生读完一遍,我请同学们换成第一人称来读,看一看用第二人称写长江,会有什么不同。学生齐读“我从雪山走来……”一气读完,小手全部举起,他们一致认为用第一人称来写长江,感觉长江这条母亲河非常高傲,作为生息在这条母亲河边上的人们,从未感受到她的高傲、自夸。我让同学们立即换第三人称来读,同学们大声读起“她从雪山走来……”读完之后,同学们都说,真的不能用第三人称来写长江,因为第三人称写长江,感觉长江距离我们很远,与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似的,母亲河怎么可能与我们这么遥远?只三遍集体朗读,学生就收获到了人称的选择需要精准,不能随随便便地选择。认识到这种精准的差异,不需要通过片断训练习得,他们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只要用到人称,一定会在反复思考中做出精准选择,一定不会随随便便的。

二、降低写作的恐惧感,我们一直没有关注

美国的斯蒂芬·克拉生在其著作《阅读的力量》中明确告诉我们阅读的第一种力量:降低写作恐惧。教小学三年级语文,老师们普遍感到习作难教!多少学生只写了一段,多少同学文章中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多少同学不知道如何下手……读我国大陆的小学语文教材,一二年级学生都学完近百篇短小之文章,这百篇文章绝大多数会背诵。有百篇课文垫底,三年级习作不应该出现那么多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一二年级没有从降低写作恐惧感的角度教课文。

比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的第一篇课文——《人有两个宝》,这是根据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诗歌改编的。教这首诗的老师都非常清楚,一遍遍地读到背熟,把几个生字教会,考完也就结束了。一二年级的课文教学大概是这种思路。没有老师会说,这样的诗同学们也能写,很简单。因为老师们普遍没有“阅读能降低写作恐惧感”的认知,学生们就不会用“换”及“寻找我做过的事”去体验其简单。假如老师们有了这种认知,他们就会把“人有两个宝”换成“我有两个宝”去读这首诗,换成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桌、认识的人、不认识的人去读这首诗;而读一年级的孩子都六七岁了,都用过手、用过脑,让他们说自己用手、用脑做过哪些事,肯定小手林立、小嘴巴巴地一个接着一个述说自己的故事(如果让父母将录音整理一下,不就是篇文章吗?)。

再比如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叫《学棋》,是根据孟子创作的一则寓言改变的小故事。故事中有两个学棋的学生,一个非常认真,一个走了神兒,后来那个没走神的学生成为了下棋高手。寓言这种文体,是继诗歌这一文体之后人类的又一伟大创造,不仅古代中国人有这种创造,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这种文体也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萌芽的表现。人人喜欢听好话,那些不中听的话,即使是良言,绝大多数的人也不喜欢,多少手握大权的人把那些直言不讳的大臣诛杀。所以寓言这一文体问世,许多智者为了保护自己,创造出一个个特别的人事物,以故事中某位特别人物做的事,劝说人类一代又一代重蹈覆辙的错误。教《学棋》,让学生做一位智者,学寓言的过程中,寓言的写作恐惧感就有可能在二年级时得以降低。虽然课程标准没有要求学生写寓言,但问学生那个走神的学生有可能在哪个方面会成为高手,学生一定会答他在射箭上会成为高手。而那个在学棋上成功的学生一定会在射箭上也能成为高手吗?二年级的学生都说不一定。因为文中的大师“秋”,有一次在下棋,下到关键时刻,有一位吹笙的高手把秋吸引过去了,结果输了!世界上,没有人会在所有的行当中全部成为高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走神的时候。当学生认识到这一点,我出示《学射箭》,给学生提供一个射箭高手“养由基”,让他们学着孟子的样子,改编这篇文章玩一玩,学生热情高涨,一则小故事很快完成。后来我给他们一组题目《学做饭》《学写》《学骑车》等,以此创作小故事,二年级的孩子都没有叫难。

小学一二年级的每篇课文都能根据其特点进行好玩的写作引领,把这些引领一一做了,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就会渐渐消失。如此教,三年级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不是一段(因为所有的课文除诗之外,都最少三段),肯定都有标点(所有的课文都有标点),都能把话写清楚(因为一百多篇课文,哪有不清楚的句子呀?)……

三、很多可以教的写作风格,课课都不教

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中讲阅读的第二大力量:从阅读中,我们学会写作风格这种独特的写作语言。美国的创意写作教学也明确说,写作风格是可以教的。而写作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一是清晰、易懂;二是简洁;三是细节;四是用词的对与错;五是标点符号的使用。

2011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习作的课程目标与内容,第2条要求的“写清楚”三个字是新增添的。“写清楚”是“写清晰、易懂,简洁,用词的对与错”等多个写作风格的表现,是非常高的要求。如何做到写清楚?写清楚不能只靠一篇篇习作达成。每篇习作我们的确要重视写清楚(只在习作中重视,这一目标很难达成),但除此之外,每篇课文的教学(整本书的阅读更要关注),在写清晰、易懂、简洁等方面必须重视,学生在作品中才可能逐步写清楚。第二学段,两年时间,学生又要学习一百多篇课文,因为所有的课文都具有这类风格。一百多次的“写清晰、易懂,简洁”等教学风格的教学重复,才是正确的阅读教学,老师根据每篇课文之特点,选择一两个进行反复地引领,才能让孩子学会写作风格。

比如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有一篇课文叫《月光启蒙》,这是我国著名诗人、作家孙友田的作品。文章内容极其简单,不需要学生都能读懂。但这篇大作藏着的诸多写作风格,如果老师不引领,他们是很难发现的。比如:全文只使用了一个“省略号”,即“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我问学生:“为什么前面大家一读就懂的歌谣,后面非常简单的童谣、字谜,作家孙友山写得非常详细,而此处却写上省略号呢?”学生们读后说出了两种答案:一是从课文的最后一段的“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看出作者是位诗人而不是神话作家,这里的神话给作者的只是想象,没有那一首首歌谣、童谣对作者成为诗人的帮助大,所以神话的内容只能略写;二是这些神话故事,是全国各地人民都知道的,读者都知道的就不要写了,要写就写读者不知道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说明这些歌谣、童谣等只在作者的家乡有,所以要详细写。详略得当这一写法,不是想写详就写详,想写略就写略的,读者知道的就要略写,读者不知道的当然要详细写。另外《月光启蒙》这一课,作者使用了七种标点符号(,。、:…… “”——?),读此文,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但孙友田却一个感叹号都没有使用,而中小学生写作,特别喜欢使用感叹号,三个感叹号在一篇习作中连用的,司空见惯。课堂上,我把课文中的几个句子后面的句号换成感叹号如下:

(1)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2)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3)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5)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学生反复比读,也感觉到句号比感叹号更贴切,但说不出为什么。在学生困惑之时,我告诉孩子:“大作家告诉我们,真正的作品要尽可能地删除感叹号,感叹号就像是作者自个儿在笑。每位读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用句号等标点符号,其感受就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吧。”课堂上这样的引领,同样不需要传统的片断训练,学生接下来的作品肯定会慎重选用感叹号。

四、很多能唤醒学生爱上写作的思想老师不爱

《月光启蒙》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教的:

一是出示一段材料:

作家孙友田是安徽人,1937年12月15日生。17岁开始发表诗歌。毕业后在江苏省徐州市煤矿做技术员,他一边工作一边写诗,被称为“煤矿诗人”,也是我国著名作家。《月光母亲》(课文题目叫《月光启蒙》这篇文章写于1999年1月11日,发表在当年1月26日的《生活時报》上,后来作家孙友田又写了《迎接母爱》《母爱似水》。孙友田的母亲是1988年1月11日去世的。也就是这三篇文章都是母亲去世十多年后才写的。

二是思考、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孙友田的这三篇感恩文章是不是写得太晚了?他写完这组文章,会一篇篇地读给天堂里的母亲听吗?(有的学生说晚,有的学生说不晚。我说只要想说,什么时候都不晚。学生说孙友田一定会读给母亲听,母亲一定能听到……)

2.如果孙友田没有写这些文章,知道孙友田母亲的人,大概有哪些人?(同学们说孙友田的家里人、亲戚、生活在那个村庄的人……)

3.母亲去世后,要不了几年,就会被很多人遗忘,你相信吗?(孩子说们不相信)而最难忘记母亲的肯定是子女,像孙友田的子孙后代对这位不识字的老人也会越来越模糊,我的这一观点你认可吗?(一开始学生说不认可,我真实地告诉孩子们我记不得我的爷爷、奶奶长什么样了。我爷爷的爸爸、奶奶等我更不知道了。)

4.作家孙友田写了这些文章后,一代又一代人(肯定超过数亿人)记住了这位不识字的母亲,一位普通的母亲,被那么多人尊重,你有什么想法?(这就是写作的力量。这篇文章让亿万中国人跟着作家一起感恩母亲。)

5.把自己的妈妈与作家孙友田的母亲做对比,你觉得自己的妈妈是否值得一写呢?(学生们都点点头。)

6.一年为妈妈写一篇文章,在母亲节那天读给母亲听。你的妈妈肯定会非常高兴。如果你的父亲在身边,请悄悄告诉父亲,6月的父亲节等着我的礼物吧!我相信同学会写母亲、父亲的。这样的文章你们会写吗?(学生说会写。《月光启蒙》中所写的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对话,都好写,都是母亲为“我”做的事。这一点,人人都会写。而写母亲,就要把母亲做过的事,一件一件又一件有详有略地写下来。)

7.我读过2000多本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几乎100%的作家的成名作是写自己、写父母的,比如《亮晶晶》。但至今还没有发现一位作家利用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写自己的母亲、父亲。如果大家坚持十年、二十、三十年每年写一篇,这本书一定是世界名著。

每篇文章都有相对独立的写作思想。《月光启蒙》给予我的写作思想是:写作是世界上最棒的、最久远的感恩方式。《轮椅上的霍金》给予我的写作思想是:一个如此残疾的人都能一本又一本地写着书,我们一个个比他正常多了的人,难道一生连一本书也写不出来吗?《最佳路径》给予我的写作思想是:格罗培斯是大师,课文中写了大师的8个品质,一个人想成功,必须有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给予我的写作思想是:写作才能让人再活一次,再活一次用写作来调心……有人说,三流老师教知识,二流老师教方法,一流老师教思想,而真正为儿童母语素养着想的老师是写作思想、方法、知识一起教,但长期以来,写作知识、方法有所表现,写作思想却是严重缺失。

五、对课文人物进行互相式写作做得不到位

日本每个学期只学4-6篇课文,从四年级开始每篇课文都有一种互相式写作——给喜欢的课文中的某人物写信,并模仿其写回信。我们的阅读教学,一直没有做这样的互相式写作。即使有,最多是整个小学阶段有过一两次给课文中的人物写信,最多写写寄不出去的那封信,至于模仿其回信,没听说谁做过。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轮椅上的霍金》,这篇课文后面没有习作训练。教此课时我让每位同学买、读《时间简史》《果壳里的宇宙》《大设计》。这些书,对于小学生来说,肯定看不懂,据说能看懂这些书的人,世界上不超过十位。但霍金的书,让我们有“懂与不懂都是收获”的超级智慧。课文与整本书的阅读之后,我让全班同学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霍金的信,不要寄;二是模仿霍金回信。下面请看两位小女孩写的信:

亲爱的霍金爷爷:

您好!

我们刚刚学完了关于您的文章——《轮椅上的霍金》。我十分敬佩您,您只有3根手指能活动,竟还撰写了科学巨著《时间简史》。我同桌的老爸看了您的《时间简史》《大设计》等,并且读懂了。

您虽坐在轮椅上那么多年,但您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您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您思考宇宙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有没有尽头,您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您还建立了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您被选为最年轻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成为只有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才能跻身的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您真的很了不起!身患绝症的您并没有在艰难中放弃自己,而是成为世人公认的“宇宙之王”。

您的魅力不仅在于您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為您是一个让人折服的生活强者。您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霍金您真棒!告诉您个秘密——我也很牛!

您的陌生朋友:龚祖

2013年10月21日

龚祖小朋友:

你好!

我可不是像你说得那么伟大,但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的。我呢,就是坚持每天看几页书,待在办公室里研究研究宇宙,然后把自己想到的记下来。下午,和学生们喝喝茶,讨论宇宙的一些问题呀,探究一下黑洞什么的。天天如此,记着记着,《时间简史》《大设计》《果壳里的宇宙》等书就这么出来了。

对了,你同桌爸爸是怎样的人?看懂了我的怪书真是了不起!我现在也能跑能跳了,因为科学家发明了新东西,可以使坐在轮椅上的人跳起来。所以说我真是越来越牛了!哈哈,哈哈……

你知道为什么我活了那么久吗?因为,你不要告诉别人,因为我很牛!开个玩笑。因为我并没把这破病看在眼里,当它不存在一样。然后,我喜欢笑,你们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吗,叫什么来着?对,我想起来了,“笑一笑十年少”,我天天笑,现在都快要变成小宝宝了!

拜拜,我要去喝下午茶了!

祝你天天快乐!

非常年轻的霍金

2013年10月22日

亲爱的霍金“葛革”(哥哥):

Hello!

不知道您看不看得懂我们的中文,如果您真的看不懂,就让您那“万能”的护士美女来帮你翻译吧!

这次给您写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们的语文老师Mr.Gao布置的作业必须完成,二是我非常地崇拜您!

您真是太伟大了!我真佩服您能如此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病魔。更加令我敬仰的是,您竟然感恩病魔,太令我吃惊了!您不知道吗?正是它,把您打入那个令人求死不得的疾病中的呀!您应该无比憎恨它才对呀!您瞧,我一激动,一连用了四个感叹号。求您告诉我为什么吧,不然我可是永远也弄不懂的哦。

此致

敬礼

一个比您牛的中国小学生 汪芷伊

2013年10月21日

亲爱的“比我牛”的中国小学生汪芷伊:

你好!

你知道吗?我就是霍金。今天我收到了你的来信,别以为我不会读中文。我整天收到那么多的中国小学生寄来的信,让我早就会中文啦!上次非常感谢你称我为“葛革”,而不是“爷爷”,因为“爷爷”太俗气了!

希望下次别再因为老师的强硬逼迫才给我写信,我想要你自己主动给我写信,OK?

今天收到了另外一个小学生的信,上面说我很牛,还说我长的“坑坑洼洼”,唉,用你们中国话来说,“这个熊孩子,真会开玩笑!”如果你认识那个娃,就帮我捎一句“我不牛,我很帅”给他。

请问你是男同学吗?从你的信中我看出了一种男子气概,你是男的吧!

祝你身体健康!

霍金

2013年10月22日(我不可能回得那么快!)

我国大陆教材的每册课文量是世界上最多的(一个学期要学习三四十篇课文),每篇课文教学要想在课堂上完成这两封信,的确不可能,因为这两封信要耗费很多时间。从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起,“课内外作文”正式使用,不妨把这种互相式的写作作为课外作文来处理,一个星期孩子们要学习两三篇课文,每周拿出一篇课文以这两封信的方式玩一玩,肯定可行,学生不会讨厌。

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智慧决不只有上面五种策略,每篇课文都是相对独特的创作,这种独特性也决定着其教学策略的多样性。歌德曾说:“ 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人人看得见、重复来重复去的内容式阅读教学的确该终结了,把大量精力用在涵义理解上的阅读教学同样该省下点时间给“写作形式探究”教学了。一篇文章的表达形式,的确是大多数人看不到的,如果老师也看不见,注定是语文教学上的灾难性事件。看见形式,寻求到这一个个秘密,阅读教学的春天才算真正地到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美]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 . 李玉梅,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高子阳,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特级教师。

推荐访问:课文 藏着 智慧 写作 教出味来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