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儿童文学作品学写作

时间:2023-04-14 10:35: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基于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遵循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写作的示范性,把儿童文学作品引入习作教学的资源当中来,引导学生以精彩片段为范例,初步懂得品味欣赏,理清思路,习得方法,自觉自愿地进行迁移,灵活运用,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我口抒我心,从而提高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儿童文学作品;示范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5-011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5.075

笔者一直喜欢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并推荐学生阅读,喜欢和学生一起聊书,平时善于从儿童文学作品中引导学生迁移创作,借助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精彩片段,学习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精彩片段,悟法、用法,提升学生习作的思维能力,言语的表达能力,习作能力及审美能力。笔者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一、仔细观察,善用修辞,抓住特点,写人物外貌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打扮、神态等进行描写。针对班内学生对人物外貌描写往往是面面俱到,抓不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语言干巴生涩。我尝试把儿童文学作品中人物外貌的精彩片段拿来当范文,学生饶有兴趣,乐于学习。如《草房子》描写秃鹤的外貌:“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撐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的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好笑,滑稽,外貌很有特点。)你能发现外貌描写的成功秘诀在哪里吗?(秃鹤的脑袋光溜溜,光滑,秃得很有特点,很有个性,好笑。)书中这段人物外貌的描写太精彩了,学生读了又读,咯咯地笑起来。外貌描写,就要这样,通过仔细观察,抓住这个人物有“特点”的地方来写,才能把人物写生动,让读者对这个人物印象深刻。没有特点的部位,我们是不是都要写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白没有特点的部位,可以不写,写了就面面俱到,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人物外貌描写秘诀一:仔细观察,善抓特点。我顺势问学生,你觉得写得特别精彩的是哪几句?为什么?有的学生说:“秃鹤的脑袋像打了蜡一般的亮,这个形象的比喻,把秃鹤脑袋亮的特点,像放大镜一样放大,把人物写得很可爱。”还有的学生说:“更有趣的是同学们会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脑袋因为秃,变得光亮,亮得引起他人想到一个场景,这样的想象特别精彩,特别有意思,令人发笑,有特点。”跟学生聊到这里,学生自然会梳理书中的人物外貌描写的第二个秘诀:善于想象,巧用修辞。有几个学生想起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中三个农场主的外貌描写,作者也是善于用修辞写出人物的特点,突出特点,以形传神,反映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我连连点头,借机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写作,写身边有特点的人,学生写作兴趣盎然。

学生在品赏儿童文学作品人物外貌的精彩片段中,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善用修辞,细致地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折射一个人物的品质,使其传神。

二、提示语形式力求灵活,丰富提示语,写人物对话

我班学生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三种形式都已经掌握,但不会灵活使用,丰富提示语的意识比较单薄。因此,我在和学生聊《西游记》这本书,对书中的对话描写,会让学生特别留意。看过这本书的学生都知道,书中的语言跟人物的角色很贴切,体现人物性格非常符合。

如《西游记》片段,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

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到:“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

我找到这部分的对话,问学生:“谁和谁在对话?读了这组对话,说说你对孙悟空和铁扇公主有何印象。”学生回答之后,我再追问:“你从哪些地方读出这种印象?你发现提示语里藏着的秘密了吗?”提示语中的这些词:故意捶胸、笑道、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也留给我们揣摩人物性格的信息。由此可见,要想写好人物对话时的提示语,可以关注一个人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等。说起来容易写起来难,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写一段人物之间的对话。要提醒学生:抓住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把提示语写具体,来体现人物性格或表达其情感。通过聊书中有趣的人物对话,谈写法,习得方法,再创设情境,进行迁移写作,信手拈来的写作技巧运用自如,非常有意义,这样写,有趣,有味。

三、分解动作和丰富动词,写人物动作

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学生大多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存在描写不够细致,特别是对人物连续性的动作描写比较笼统,一般往往用一两个动词就一带而过,这样,整段话都让人觉得乏味、无趣。

针对大部分学生在动作描写习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动作的细节描写不具体),我从学生熟知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选取片段,从生活实际中选取优秀的动作细节描写,让学生初步明确动作描写内涵及其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重点让学生学习动作“分解法”和“修饰语+动词”这两种方法写动作。通过创设情境,我将这些“知识和策略”的学习融入类似真实世界的写作任务之中,引导学生进行功能性写作。

如《草房子》描写桑桑的片段:

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

一系列的动作:转来转去——看到——扯——找——改制——叫——做成——撑了——打鱼。典型的修饰语+动词: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三下两下+扯;三下五除二+改制。用蚊帐做撒鱼的网,这是聪明顽皮的桑桑想出来的,一个看似荒唐却对孩子来讲是绝妙的好方法。片段中人物的动作细致入微地描摹出来了,读罢,那一个个动词,在动词前的修饰语,都符合桑桑这个人物的形象,一系列的动作,构成了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欣赏片段后,我让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类似情境的画面,创设情境感,让学生学习动作片段,要求用上三个以上动作,每个动作前用上合适的修饰语。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品,让我赞叹不已,不要小看学生,一旦写作的激情被激发,精彩的语句不在话下。通过整一个过程,学生明白,掌握写动作的窍门,能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人物变得更加丰满。

四、抓住细节变化,凸显突出之处,写人物神态

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不能很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地写一个人的神态,这样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而是需要细致地观察,抓住微小的细节变化,凸显最显眼和突出的地方,进行描写。只要翻读儿童文学作品,好多精彩的神态描写片段,比我们语文教材好的,还真多。我和学生共读一本《绿山墙的安妮》,很多學生都很喜欢阅读这本书,我和学生在聊书的时候,很随意,聊得很开心。当我让学生品读书中喜欢的句子时,有不少学生都读到了有关人物神态描写的句子。例如,“可是安妮却依然昂着头,两眼冒火,紧握着双拳,毫不畏惧地面对这林德太太”。从“昂着头、两眼冒火、紧握着双拳”这几个典型的神态词,让我们感受到安妮对林德太太被人挖苦非常愤怒,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安妮的人物性格特点。又如,“玛丽拉精神抖擞,昂首挺胸,安妮则低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她扬着脸,望着被晚霞映红的天至,拘谨的脸上早已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脚步也不知不觉变得轻快起来”。前前后后,安妮的神态变化,我们都能读出她的内心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学生品读欣赏的神态句子的过程中,我们进一步走进了安妮,同时也对神态描写有了进一步的方法习得,要细致观察一个人,抓住微小的细节变化,凸显最突出的地方进行描写。

五、通过动作、语言、神态表现间接的人物心理

都说人心隔肚皮,写心理活动看起来简单,其实也并不容易。我曾经教给学生一个写作方法,直接描写心理活动,如“我想”他心想”“她暗暗地想”等句式表达出来。四年级,我尝试着让学生学习儿童文学作品中优秀的心理描写片段,习得方法,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为一个人的想、做、说总是互相关联的。

如《草房子》描写桑桑的片段:

他心里好像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好像全世界的蛇胆都在自己肚子中翻腾,他受不了,想把这种苦吐掉,但是这东西刚倒嘴边,又硬生生地咽了回去,空留他一口苦涩。

这段话中,桑桑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一个形象的打比方和“咽”的动作,内心世界真实地表露出来。

又如《特别的女生萨哈啦》片段:

人们从你的身边走过,装得好像根本没看到你。但是只要他们走过去几步,就会疯狂地联想:“她为什么坐在这个鬼地方,而不是在舒服的教室里和大家在一起?因为笨,还是倒霉?要么就是因为大家都讨厌她!”而我最怕的是同班的同学在去厕所的路上看见我,他们冲我吹口哨,还大声喊“特别的萨哈拉”……我假装听不见,其实我听见了,我全听见了。不只我的耳朵听见了,我的脸蛋儿也听见了,所以我脸红了;我的眼睛也听见了,所以我呆呆地盯着墙壁,盯着膝盖,盯着鞋子;我的指甲听见了,所以我拼命地啃它们;我的皮肤,我的骨头,我的血液都听见了!

这一段话,全部是萨哈拉心理活动的描写,我们能读出萨哈拉的内心复杂的世界,书中有多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片段描写,都是学生描写心理活动的范例。赏读之后,指导进行创设情境,写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学着用间接的心理活动描写,即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来写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这个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比较难,只是比较粗浅地接触,慢慢学,经常用,以后,学生对这种间接的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自然会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

阅读是积累,写作是倾吐,教师带领学生大量地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并善于利用儿童文学作品,模仿做到立体化,从不同的方面去模仿和训练,习得写作的金点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梳理,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鉴赏,学会审美,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樱. 论借助儿童文学作品训练小学生的习作能力[D]. 湖南师范大学,2014.

[2] 杨凌雪.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策略研究[D]. 渤海大学,2014.

[3] 董欢秋. 论黄蓓佳儿童小说的创作特色[D]. 浙江大学,2012.

[4] 杨瑞. 小学生习作“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 西南大学,2009.

[5] 封进彦. 浅谈小学生习作教学[J]. 学周刊, 2013(28):159.

[6] 陈其凤. 小学生习作内容生成研究[D]. 西南大学,2015.

推荐访问:儿童文学 跟着 写作 作品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