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时间:2023-06-02 21:45:0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目前,关于教育理论问题的讨论,大家提出了不少意见和疑问。例如,教育投资是消费还是为了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系如何?教育的阶级性和永恒性如何理解?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这里发表一些已见,求正于教育界同志。

教育的阶级性、生产性和永恒性问题

人类社會一开始,教育就同生产劳动相联系。根据古籍的记载和考古学工作者的发现,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已有不少简陋的生产工具。儿童开始参加生产劳动时,缺乏经验,向有经验的长辈学习,这就是教育的萌芽。那时人类社会没有出现阶级,这种原始教育当然不存在阶级属性。

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随着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而产生、发展和消灭的。在社会发展史上,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的一个阶段,即从奴隶社会开始,经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之前。作为社会现象的阶级教育也仅仅在这一社会阶段才存在。但是教育为生产服务的这一特性,尽管各个历史时期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不一,它是和人类共存的。道理很显然,因为人活着就要吃饭,就离不开衣、食、住、行,也就离不开生产。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科学就越发达,生产实践趑来越复杂,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人生下来一无所知,他要适应和发展这个一生下就存在的社会生产实贱,就不得不学习。所以说,教育具有生产性和永恒性。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的必然现象。阶级教育是反映这种社会现象的。例如,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农民阶级的多次起义,就必然存在着阶级教育。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为了生产更好、更多、更便宜的商品去争夺市场,就不惜工木去办教育和研究机构培养人才,训练工人,掌握现代化的生产科学技术,去制造商品进行竞争.这也是剥削工人的一种手段。十九世纪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赫·斯宾寨在《教育论》上,说:使用坏机器的工业家就不能同另一个拥有摩擦和惯性,上损耗较少的机械的人来竞争。累守成规的造船家就赶.不上一个照力学上有根据的流线原理米造船的入。因为一个国家抵抗另一个国家的能力依靠它各单位活动中的技术水平,我们就可以看出关于机械的知识很可能转变国家的命运。”从这里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办教育是为他们的政治经济服务。

我们决不能因为我们也学科学技术、促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就混滑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更不能错误地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因为生产增长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就不存在了。我们现时的社会主义社会用,还有阶级改人和阶级斗争,还婴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我们现时办的教育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的。用无产阶级思想去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还是我们长期的艰巨任务。

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阶级斗争的趋向是逐渐减弱。世界上到了阶级斗争消灭了,就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要使这一天的到米,必须极大地提高人民的觉悟水平,但这还不够,还要极大地提高社会上的生产力,使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起米。如果我们只搞阶级斗争,不搞生产斗争,社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了。从我们教育方面来讲,就是要学习政治,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材,去建设社会主义,而不能整天空喊政治。

综上所述,教育的本质,在一定历史阶段,是有阶级性的,是为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服务的。但是,从人类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来讲,教育的生产性是长期的,是与人类的发展史共存的。没有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因此,它是永恒的。在未来的无阶级的社会里,虽然也有进步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的思想教育,但这是人民之间的矛盾,不存在阶级性。

教育是促进和提高

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条件

大生产在人类社会实践中出现以后,生产状况比之以前大大改观。到丁运用电力、原子能的时代,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能力更高了。人的体力劳动受到各方面的限制,需要各种新式机器来补充和代替,每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需要用体力和智力的总和才能完成。各种新式机器,是人类的手和脑创造出来的,是物化的智力。这些物化的智力,要常人去掌握,所以对人的教育和训练是必要的。

我们要办教育,要发展生产技术,使青少年和在职人员都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我们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就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特别是物质生活,就可以丰富起来。教育在这里,就成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这个条件,我们的生产就不能向前发展。同时,在阶级斗争没有消灭以前,政治思想教育绝对不能忽视,要摆正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地位。这也是解放生产力所需要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国家里,随着新兴工业的发展,资本家为了牟取利润,大量投资办教育,培养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成倍增长。他们认为单纯地增加物的资本,不如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能力,提高科学水平,更能促使生产迅速发展。现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宣传人才开发的重要性。他们采用多种多样途径,除了正规教育外,还在企业内部进行在职训练。他们大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攫取高额利润。据国外统计,现在美国国民生产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额,约百分之五十是由于改善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取得的。在一九三O年至一九五五年日本国民收入总增长额中,约有百分之二十五是由于增加教育经费而获得的.由此可见,教育具有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职能。资产阶级用这种方法不断地进行技术革命,在一定时期得到一定的经济发展。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并不因此就可以解决生产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仍然严重存在着。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更应该重视教育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方面的职能。为了将来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差别,我们也应该在广大人民中间,除了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外,还要加倍努力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使工人逐渐达到工程师水平。

教育在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

工农业现代化中所起的作用

苏联在十月革命后,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和国内战争,生产受到了很大破坏。一九二O年大工业的产品几乎少于战前六倍,大多数工厂停闭了。一九二六年,联共党开始实行恢复工业。要发展工业,就要用现代技术把它武装起来。一九二九年四月,联共召开了第十六次党代表会议,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当时,他们面临的一个很大困难,就是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太缺少,远远不能适应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一九二八年和一九二九年,联共中央接连做出:《关于改进培养新专家的工作》和《关于国民经济干部的决定》,号召全党,集中力量解决建设社会主义的干部问题。一九二八年,斯大林说:“苏维埃政权决定培养新干部的费用,按其比重来说,应相当于工业的基本建设费”.从实际情况看,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八年,俄罗斯联邦每一人口所占教育经费增加了十一倍,塔什干增加了六十六倍。

列宁指出:“凡是熟悉实际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要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生产的一切条件,就要懂得现代高度的生产技术,就要有一定的科学修养。这就是我们无论如何都应当具备的条件.”根据列宁、斯大林的意见,在教育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革,其特点是直接反映经济的要求,各阶段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各部门实现经济建设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他们要求到第一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工程技术人员增加一倍,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比例达到2:3。到一九三三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末)基本上完成了培养任务。

一九三四年,联共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指出:必须“掌握世界科学技术的一切重要成就”。因此,适当延长了学生在校学习的年限,加强了教授的作用,压缩了专业,以提高一般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使学生具有丰寓的理论知识和足够的专业知识。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商等技术学校的学生数由16万增加到55万。十年内,为国家输送了54万名工程师。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由26万人增加到160万人,十年内培养出了91万人。当时,联共中央还发动各系统、各部门都来办教育,发挥各部门培养千部的积极性。

随着工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对普通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七年制和十年制正规学校,必须学好系统的基本知识,以适应中等技术学校和高等技术学校的需要,反對右的脱离实际的教育,又反对"左"的以工厂车间来代替学校。同时,他们用各种短期训练班、工人技校等形式,训练在职工人,仅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为重工业培养了34万7千熟练工人.到一九三七年,全国的知识分子干部已达到980多万人,其中技术人才400多万。大批技术人员的成长,大大促进了现代化的经济发展,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不久以前,苏联农业、工业、科学、军事等都巳初步实现了现代化。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的产量比一九二四年增长三倍以上,钢的年产量达1700多万吨,由一九三二年世界的第五位,跃进到世界的第二位。

事实表明,苏联在开始实现现代化时,把培养科技人才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正如斯大林于一九三五年时所说的:“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材,技术就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材,技术就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苏联这方面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教育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起的作用

早在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毛主席就提出: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都要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一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全国解放以后,特别是在一九五三年,毛主席又多次指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时党和国家把大量资金投到经济建设和文教建设上来。第一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农业有了飞跃的发展。工业部门所增加的固定资产超过了旧中国的九十年,建成了四百八十多个工业骨干,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由于生产的发展,需要大批科技人材,这就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推动了生产的突飞猛进。一九五三年前后,高等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培养了技术力量。到了一九五七年,全国高等学校巳设有300多种专业,科学研究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在校学生数比解放前最多的一九四七年超过近二倍,达到44万7千人。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中小学学生达7000多万人。同时,斧地纷纷举办中等技术学校和职工业余学校。

我国教育事业的飞跃发展,为国家培养了不少建设人材。一九五二年,我国经济各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过十七万人,到一九五七年达80万人,增长了3.5倍左右。一般的钢铁联合企业、煤矿、电站、炼油厂、机器制造厂、化学工厂、铁路、水库、大桥等,除去资源条件复杂和技术条件要求很高的以外,都已能自己设计了。这是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培养出的高等学校毕业生2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84万人,其中大部分分配到经济各部门和科学研究机构,担任科研和技术方面的工作,这就大大加强了我们的科学技术队伍,从而提商了社会生产力。

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经验米看,当前,配合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应该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或训练班,培养大批高级工程人员,中等技术人员和各种熟练技术工人,才能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更有力地向前发展。《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上有一段话说:“没有足够数量的掌握技术的人材,技术就有可能变成一堆废铁。”从历史经验来看,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都是有计划、按比例地大力培养人材,吸取先进技术,自力更生,发展科技,取得了成功,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应该按照客观规律办有,婴继续大力培养高级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还要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特别是农村的文化科技水平。

要充分认识教育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不但要认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紧定不移地坚持杜会主义方向,还应当加强文化科学技术的学习。因为科学在技术革新和工业革新方面总是领先的。科学的成果,总是在工业革命中起重大作用。我们要大力办好高等学校,培养各种专门人材米研究科学。同时,要把科学变为技术,也要经过努力地学习和创新,还要培养人去掌攔技术。我想,今后除了小一部分普通中学、普通大学、各种专科大学,培养高级研究人员和技术干部外,还要用各种形式办大量的各种工农业中等技术学校、技工学校。

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要大力地、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文化科学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材。而为了开发人材,在教育经费上,应当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作出相应的投资。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新的观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不是消费事业,更不是福利事业,而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使社会前进的重要条件,又是逐渐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强有力的工具。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而科技人材的培养,教育是基础。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只有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大踏步前进,无产阶级专政才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推荐访问:现代化 条件 教育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