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田园城市教育内核

时间:2023-05-29 20:20:1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解读·一种教育的理念剖析

结合现代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追求,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以创建“世界现代田园学校”为发展目标,开启了以“金色田园,百花齐放”为特色理念的“江安模式”办学之路,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叫响了田园教育品牌。

“田园城市”般的生活,是一种朝气蓬勃的“金色”般的生活。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对成都而言,这是一次腾飞机遇,对成都教育亦然,一场办学理念的改革已然在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拉开了帷幕。

通过一系列“世界现代田园学校”的战略行动,学校的田园教育已初见成效,实现了学校特色办学的新跨越。

多年来,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取得了多项荣誉:全国“百佳创新型学校”、“中国青少年太阳能研究基地”、《“平民教育”文化的建设策略研究》获得全国“十一五”科研课题一等奖、以3枚金牌,6枚银牌的成绩夺得“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新大赛团体铜奖”、“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跆拳道传统项目学校”、“武侯区文明单位”、“武侯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武侯区武术协会青少年武术培训基地”、“武侯区老龄工作先进学校”、“武侯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与此同时,截至2010年,学校共计248人次在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活动比赛中荣获各种奖项和荣誉称号。学校的网球苗子李杰燃同学荣获2010年全国网球男子十一岁组冠军、四川省全运会网球冠军、成都市中小学组网球亚军,校武术队多次在成都市的各级比赛中荣获金、银、铜奖。

诚然,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以自己的创新实践,探索出一种契合“世界现代田园学校”的“江安”模式,开辟了一条既符合教育规律、又具有自身特色的田园式素质教育之路。

田园特色阵地助推学生优质成长

在大多数学校,“少先队”、“家校”等词可谓耳熟能详,然而,江安河分校却能充分挖掘“少先队”和“家校”资源,并将其在田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种田园特色教育阵地。

这些田园阵地让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了张扬,并成为了该校素质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得不说,田园特色阵地是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的创新与骄傲,其素质教育的施行助推了学生优质般成长。

案例一

丰富少先队阵地内容,强化道德教育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借助少先队阵地,加强基础道德的教育:

(1)假日小队活动。假日小队活动要与家庭、社区相联系,取得各种力量的支持。如开展《今天我当东道主》——引导少先队员们学会交往,学会待人接物等;《绿色小卫士》——引导少先队员们爱护绿化,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认识。

(2)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少先队员们去社会实践活动,如去熊猫基地、阳光素质教育基地等处,让少先队员们在与动植物的近距离接触中,熟悉动植物,从而提高保护动植物的意识。通过各种考察,一方面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在考察活动中让少先队员们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集体行动要讲究严明的纪律性,野外活动要有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等。

(3)节日纪念活动。如三月五日的学雷锋活动中,要少先队员们做到“六个一”:讲一个雷锋的故事;读一本雷锋的书;看一部雷锋的电影(电视);为他人做一件好事;出一版黑板报;上街作一次学雷锋宣传。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关爱他人、“钉子”等精神。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着力于发挥田园阵地的德育功能,积极搭建学生个性展示平台。除了材料中所提及的阵地,学校还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播放一些活动的场景等,让少先队员们在形象、直现地感知中获得体验,进而分辨是非,提高认知的价值取向,养成道德好习惯。

另外,学校在阶梯教室外的百花厅设置了作品展示专区。如“书画作品展示专区”、“手工艺作品展示专区”、“科技作品展示专区”、“小制作作品展示专区”等,学生可随时更换作品。它既展示了学生的成就,也突出了“百花齐放”的文化主题,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多才多艺。

案例二

加强家校阵地联系,整合教育力量

为建构一个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的“全方位、分层次、多渠道”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从三个方面加强家校阵地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1)“认识要到位”——不断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引导孩子掌握“会做人”的本事。

(2)“行动要到位”——指导家长不断提高规范言行的自觉性,教育孩子掌握“会关爱、助人和合作”的本事。如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家长教育和社会文化活动,使家长意识到孩子教育的规律性、针对性、科学性、技艺性等重要性。

(3)“效果要到位”——不断提高尊重孩子的责任意识,教育孩子掌握“会学习”的本事。如学校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品德、劳动、课外兴趣活动三位一体的教育系列活动,提高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系统性、一致性、和谐性,增强了孩子们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识别能力,使孩子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通过家校阵地这一渠道,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使家长知晓了同孩子沟通交流的技巧:少一些抱怨,多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些赞扬;少一些挖苦讽刺,多些赏识;少一些威严,多些温暖。于是,家长们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克服了家庭教育的消极现象。

不仅如此,学校还开通了家校联系电子信箱,组织了全校家长的“家校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委员会的委员观摩学校的“六一”庆祝活动,开展了一系列亲子活动,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对孩子的了解。另外,学校还开展了“好家长”的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教子有方的优秀典型。

田园特色课程释放学生烂漫童真

基于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的素质教育要求,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设置了系列田园特色课程,以实践基地为条件,种养活动为内容,个性评价为保障,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学校素质教育。校园中有一块种植基地,学校按年级、班级将基地划分成若干块,作为各班级的种植园区,每个班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实际,种植各类蔬菜、花草等植物,让学生在收获中释放烂漫童真。

案例一

设计多处田园课程实践基地

位于教学楼正对面靠近校园围墙的大片园林——耕苑,地势开阔,面积较大,集中展示了田园风情。从主要内涵上看,“耕”的本义是指犁田,而耕苑却寓意了学生在课堂上快乐地耕耘于书山之中,在课余时间快乐地耕耘于温馨的田园里;从景观设计上看,耕苑以大型假山和水景匹配,中间穿插小木屋、种植园、养殖园、垂钓、锄禾、田园牧歌等微型雕塑,整体展示了田园风光;从文化内容上看,精选有关描写“田园精神”中怡然自得、温馨和谐、宁静自守、纯洁坚贞的诗词名句,凸显了“田园风情”与“田园精神”。

田园课程实践基地,不仅仅是实施田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更是为学校实施田园实践教育提供了重要场所,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是一所典型的城郊小学,学校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求,整合并充分利用校本教育资源,确立了田园式学校的办学思路。六年来,田园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学校的窗口,以及作为学校素质教育推进的“催化剂”,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在不断更新、完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设计、开发了多处诸如种植园、养殖园的田园课程实践基地,进而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施以良好影响。

案例二

开设各类种养实践活动课程

走进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立刻能够感受到浓郁的田园特色:小池里游动着的各色各样的金鱼;怪异嶙峋的假山;五颜六色的鲜花;养殖园里啄食的公鸡、母鸡……但更为重要的是,在田园教育理论指导下,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结合田园教育的办学目标,关注田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践基地,开设了具有田园特色的校本课程——种养实践活动课程。在耕苑,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课程,在这里亲手种植了空心菜、卷心菜、玉米、四季豆等常见作物。养殖园的笼子里还有好些只大白兔,每天早上,学生们就会用自己种的蔬菜叶子给兔子喂食。久而久之,耕苑也因此成为学校里一道独特风景,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的真正乐园。

田园教育是纯朴、自然、快乐的教育。从田园教育的内涵来看,田园教育是指引导学生认识田园、体验田园、热爱田园、创造田园、心向田园的教育。而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的田园教育无疑体现了这点,通过建设田园式学校,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开辟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不仅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和场所,还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田园实践活动课程,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勇于探索、创造未来的愿望。潜移默化之中,学生学以致用,享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快乐,并不断了解田园种养及生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会了生存;体验了生产劳动的过程,增强了保护自然的意识。

案例三

施行个性化的评价机制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所实施的“金花奖”评价体系,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设置了勤俭金兰花奖、礼仪金兰花奖、感恩金兰花奖、环保金兰花奖、法纪金兰花奖、爱国金兰花奖、语文金兰花奖、数学金兰花奖、英语金兰花奖、科学金兰花奖、信息技术金兰花奖、强身健体金兰花奖、阳光生活金兰花奖、文学金兰花奖、书法金兰花奖、音乐金兰花奖、美术金兰花奖等17个奖项,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金兰花奖”评价小组。同时,各班又通过“争花”活动,加强对每朵花含义的宣传,鼓励少先队员们去争各类金花,每班均以《看谁进步快》、《金花伴我成长》等形式予以公布。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是很有必要的。

同样,“江安模式”推崇“朵朵花儿开、幸福放光彩”的信条,结合校情现状和发展规划,制订了“金花奖”评价实施体系,在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中设置了金兰花奖和金芙蓉奖,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

我们知道,现行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然而在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评价标准既注意了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了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显然,它的这种“金花奖”评价体系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多元并存、个性发展”的“江安模式”素质教育内涵,谱成了江安河分校“金色田园,百花齐放”的文化旋律。

田园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快乐体验

作为武侯区重点打造的以“田园”为文化特色的“现代田园学校”,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把环境保护教育内容纳入学校素质教育范畴,将包括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等内容在内的环境教育思想带给学生,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来打扮自己、装扮学校。

为此,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在近几年中从打造“田园牧歌式”校园为切入口,着重开展了三大系列体验活动:养成道德好习惯——我为校园“添光彩”体验活动;养成道德好习惯——携手共建“田园校”体验活动;养成道德好习惯——“我是田园小主人”体验活动。三大系列田园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快乐的体验,还丰富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

案例一

我为校园“添光彩”

2008年底,学校开展了“我心目中最美的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了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步行来到了即将搬迁到的新学校参观。尽管冬日的寒风依旧料峭,但是新学校的新面貌却让大家热血沸腾。透绿的围墙、多功能的运动场、现代化的室内体育馆、设计巧妙的走廊、造型别致的综合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绿意盎然的小花园、干净卫生的食堂……这一切都让学生们兴奋不已,大家纷纷畅想搬入新学校后的生活。此时老师们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们主动地思考在这样美丽的校园里,每位小主人该怎么爱护我们的家呢?为了进一步深化此次体验活动,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爱校园,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后续活动,如:“可爱的校园”摄影展;“我心目中最美的校园”征文比赛;我爱我“家”——走进新校园绘画比赛等等。

“了解新校园,爱护新校园,只是走出了认知的第一步,而化作持久的行为,使每位学生体现在每时、每处、每事上,则是最为重要的。”每年三月份,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组织学校师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雷峰活动。“啄木鸟”小队的学生上街开展查找错别字的活动;少先队干部上街打扫卫生;一些学生上街参加宣传活动;有绘画专长的学生到居委会帮助绘制宣传版面;全体队员进社区开展了卫生护绿等活动。

三年来,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结合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为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帮助别人是快乐源泉,帮助别人是快乐之本”这一中华美德,领悟“己欲利,先利人;己欲达,先达人”这一古训真谛,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大力宣传《红十字法》的有关内容和介绍贫困小伙伴渴望求学的迫切心情。一位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到:“区区一元钱,对我来说微不足道,但我们每个人积聚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就可以帮助那些家境贫困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使他们能够像我们一样度过难忘的小学生活……”他那纯朴的言语,无疑代表了全体学生的心声,而大家的慷慨之举,更是一种爱心的传递。

案例二

携手共建“田园校”

在2009学年,学校已正式搬进到了新校园。当时学校有近七成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受家庭生活环境的影响,缺乏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和环境保护意识,而要创建田园校园,必须要改变这种现状。为了改进学生的现状,加强学校基础德育建设和行为规范,通过组织学生体验活动,使学生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自主发展,把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该项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参加一项活动,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习惯。

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将这项活动分为“找陋习——出主意——去践行”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畅所欲言找旧习。譬如开展《寻找身边不文明行动》《我们的集体团结吗?》《有了矛盾怎么办?》等活动。通过活动,把“小公民”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中的难点、热点罗列出来。

第二阶段:条分缕析出主意。即分析为何产生这些不文明的现象。譬如各班开展了《给陋习作诊断》《走进快乐倾心阁》《畅谈金色田园校》等活动。通过活动,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作剖析,找出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意、措施。

第三阶段:养成良习去践行,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意、提出的方法去践行。譬如开展了《我与××有个约》《岗位与责任》《××特别行动队》等活动。这一阶段是学生认知的内化过程,也是行为的外显过程,各班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从生活中小事着手,从大处着眼,逐步养成了学生讲诚信、讲卫生、讲礼貌、讲秩序等良好的道德好习惯。

案例三

“我是田园小主人”

2011年3月14日下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了“我爱校园我种养”活动。队员们在种植园内收获了辛勤种植出的蔬菜,有菠菜、莴笋、小白菜、油菜、莲花白、冬寒菜等。让队员们体会到了种植劳动的辛苦,同时看到自己的劳动给土地带来生机,也沉浸在快乐之中。随后,孩子们在大队辅导员老师的指挥下,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把刚摘下来的蔬菜亲手喂给小兔子、大公鸡……劳动时辅导员老师提醒队员们在开展种植、养殖时要注意写观察日记,学会发现问题。每个队员都干得有模有样。通过一次次的种养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种植、养殖过程,懂得了一些植物采摘及家禽喂养的知识。

2011年,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开展了“我是田园小主人”系列体验活动,除了“我爱校园我种养”活动外,学校还组织了“爱护校园我出言”、“爱护校园我出招”、“爱护校园我动笔”、“爱护校园我记录”等活动,激起了全校学生热爱校园,携手共创金色田园校,人人争做田园校园合格小主人的热情。同时,学生们在“我是田园小主人”系列体验活动中,增添了一份自信,养成了良好习惯。

(责任编校:龙毅)

后记

谈及现代教育,或许是因为它的应试化、工具化、理性化、城市化……使得人们远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它将学生带入了一个他们倍感陌生、抽象、片面和异己的空间。于是,精神家园的失落造成学生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茫,甚至荒芜。

难怪有人曾说,“它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底、有智力没情怀的‘怪物’。”而川大附小江安河分校的田园教育却能克服现代教育的这些弊端,引领学生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体验温情,释放生命灵性与活力。

推荐访问:内核 田园 打造 城市 教育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