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时间:2023-05-21 16:15:2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教师;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德育;教学实效;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32—01

关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想真正成为孩子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关爱学生不仅体现在教书上,更多的是体现在育人上。不少优秀教师提出,教师关爱学生就是要在教育中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方法上循循善诱,耐心细致,不简单、粗暴、草率,更不急于求成。

一、 关爱学生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1.爱离不开严,严要寓于爱之中。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对学生诚挚关心的表现,是对其全面发展的要求。“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信任。但是,如果教师对学生仅有严格的要求,缺乏爱的滋养,会使学生在思想上、感情上产生负担,从而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师对学生要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序,严而有慎,将严厉贯穿于爱的始终。

2.要有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的精神。《论语》里记载孔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教我以礼,欲罢不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孜孜不倦,不能歧视、讽刺和辱骂学生,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关闭接受教育的心灵之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教师要耐心开导,热情关心,诲人不倦。

二、关爱学生是实现德育的有效手段

1.转化学生的思想应从转化其感情入手。学生只有在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他才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增加“尊其师,信其道,效其行”的意识。教师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更好地对学生晓之以理,学生才会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从而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以柔化的方式达到强化的效果,不仅是德育工作的辩证法,而且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完美艺术性的体现。

2.德育工作不能只靠外在的强制力。只有疏通师生的心渠,用灵魂去雕塑灵魂,用师德去感染学生,才能更好地落实德育。如果教师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以天然正确的传道者自居,居高临下地对学生单纯说教,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就会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抵触、抗拒,从而与德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三、关爱学生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动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的感情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又渗透到认识的各个方面。因此,教育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应该渗透着对人的尊重、理解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特定的劳动对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作为客体而存在,而且作为主体而存在。智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讲授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掌握和学会运用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是判断教学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从事教学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揭示教学规律,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会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振,才能使学生以健康而愉快的情绪获得知识,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积极的知识探索者。

四、关爱学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条件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渴望被尊重、被肯定和被欣赏是人类特有的心理需要,人在被尊重、被肯定、被欣赏的情况下,情绪往往最愉快,思维活动最活跃,最容易产生灵感,最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关爱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被尊重和被欣赏的自豪感,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使学生享受到创造性劳动的喜悦。当然,教师在关爱学生的同时,应避免情感教育庸俗化的倾向,不能用感情代替原则,要给学生指明奋斗的目标,与学生既是尊师爱生的关系,又是亲密朋友的关系。教师要力求培养具备现代化觉悟的“四有”新人,尽量成为全体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信心”去温暖和感化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下得到进步。

推荐访问:秘诀 关爱 成功 学生 教育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